簡體版

中 道

(一)

無有  著

 

目 錄


1 陰陽
2 道是什麼
3 公與私
4 感與理
5 感情
6 理智
7 陰陽平衡
8 相生相剋
9 極端
10 平衡
11 左與右的中間
12 零不是東西
13 中間是沒有
14 什麼才是標準
15 以自我為中心
16 正數與負數
17 人的思想
18 標準產生法
19 無根的法
20 有形與無形
21 什麼是精神
22 什麼是精神(二)
23 權與天
24 偶然與必然
25 極端與陰盛陽衰
26 正負同在
27 中間是外面
28 中間是外面(二)
29 什麼是修煉
30 正常與反常
31 不成為
32 精英與中庸
33 三位一體
34 中道的重生
35 天圓地方
36 天圓地方(二)
37 陰性空間與陽性空間
38 維護道與傳播道
39 混沌
40 混沌(二)
41 道與本源
42 道與本源(二)
43  心是什麼
44  智慧體
45  陽體
46  思想體



 

 

 

 

1.陰陽

 

 

山桐子:在人的文化裡面,有陰陽這個概念,這個概念是怎樣來的?

飛鶴子:陰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代指構成生命與物質的兩種不同的因素。

山桐子:生命與物質,是由兩種不同的因素構成的嗎?

飛鶴子:是的。因為生命與物質,歸根到底是由兩種不同的因素構造出來的,所以產生了陰陽這兩個概念。

山桐子:生命與物質由哪兩種不同的因素構成?

飛鶴子:我們先看一些現象。人有男女之分,動物同樣有雌雄的分別;人的社會由公與私兩種因素構成;人有感性與理性兩面;萬物都有動與靜兩面;時間有白天與黑夜兩種;人有前面與背面的區別等等。在這些各種各樣的現象裡面,都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因素。那麼是什麼樣的兩種不同的因素構成了如此複雜和多樣的生命與物質?在人的語言裡面,用陰與陽這兩個概念,代指這兩種不同的因素。

山桐子:陰是什麼?陽是什麼?

飛鶴子:從字面上看,陰陽這兩個概念,與「光」有關係。發光的,稱之為陽,不發光的,稱之為陰,這是從字面上看的。

山桐子:為什麼那兩種不同的因素,要用與「光」有關係的概念來表達?

飛鶴子:我們先從一個簡單的角度說。陰性的東西,有一個特點,就是不發光,是暗的,而且會吸收光。假如有兩種東西,一種是「發光」,一種是「不發光」,那麼「發光 」與「不發光」放在一起的時候,會發生什麼情況?

山桐子:什麼情況?一個發光,一個不發光。

飛鶴子:陰會吸收光和把光擋住。換句話說,就是陰會吸收陽和把陽擋住,這是陰陽之理裡面一個比較根本的現象,由此也就產生了陰與陽的相互關係。

山桐子:為什麼陰會吸收陽?不會不吸收嗎?

飛鶴子:不會。

山桐子:為什麼不會?

飛鶴子:因為陰是不發光的,只要不發光就會吸收光。

山桐子:那麼奇怪,為什麼不發光就會吸收光?

飛鶴子:因為吸收光,所以才產生了生命與物質,而這個「吸收」的過程,也就是陰陽結合的過程。宇宙裡面一切的物質與能量都是運動的,不存在絕對的靜止,只要它不發光,就會吸收光,區別只是吸收得多與少。會吸收陽,是陰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特性。到了宇宙裡面,陰陽的概念就變成了相對的,越往下相對性越大。

山桐子:什麼叫相對?

飛鶴子:相對而不是絕對。「相對」指的是在特定的條件、情況和範圍裡面,它是對的,超出了特定的條件、情況和範圍,它就不是對的了,這就叫相對。或者換另一種說法, 「相對」指的是「有別人的存在」、「有對家的存在」。陰陽的概念通常來說是相對的,也就是說,對於生命與物質來說,陰裡面有陰陽,陽裡面同樣有陰陽,不存在絕對的裡面沒有陰的陽,也不存在絕對的裡面沒有陽的陰。所以陰陽這兩個概念,當它們表達的內涵,指的是某一種東西的時候,陰陽指的是 「偏陰」或者是「偏陽」。當陰陽這兩個概念,指的不是某一種東西,而是單純地表達「陰」與「陽」那兩個抽象的、理想的概念的時候,才不是相對的。

山桐子:什麼是「理想」?

飛鶴子:非物質性的,非現實性的,純抽象的。

山桐子:為什麼陰會把陽擋住?

飛鶴子:或者說「遮蔽」也可以。當陽進入到陰裡面的時候,你從外面看,就會看不見陽了,所以陰會擋住陽。或者這樣說,當陽進入到陰裡面的時候,也就是陰陽結合之後,陰陽結合體整體表現出來的陽,會比單純的陽弱了,因為有陰的存在,所以說陰會遮蔽陽。因為陰與陽不同,所以陰會擋住陽。或者這樣說,陰之所以會擋住陽,是因為陰是一種絕對地與陽不一樣的存在,絕對的陰裡面沒有任何陽的因素。打個比喻,陰對陽的擋住或遮蔽,就好像陰對陽有一種 「半絕緣」作用。

山桐子:「陰會擋住陽」,陽會不會也擋住陰?

飛鶴子:只存在「陰擋住陽」這種情況,不存在「陽擋住陰」這種情況。

山桐子:那麼奇怪,為什麼沒有反過來的情況?

飛鶴子:因為陰與陽有著本質差異。

山桐子:為什麼取「發不發光」和「遮蔽」這種內涵來構造出代指那兩種因素的兩個概念?

飛鶴子:因為「發不發光」和「遮蔽」這種內涵非常重要。
 


2023年8月13日

 

回目錄

回首頁

 

 

2. 道是什麼

 

 

山桐子:在人的文化裡面,「道」這個概念好像很不好理解,孔子說自己的東西是道,老子也說自己的東西是道,道到底是什麼?

飛鶴子:有人說道是真理,這樣理解其實是不準確的,雖然真理和道有關,但是「道」這個概念的內涵比「真理」這個概念的內涵大很多。許多東西,你只能用「道」這個概念表達而不能用 「真理」這個概念表達,所以「道」的內涵其實是比「真理」的內涵大很多的。「道」的內涵很龐大,但是又很抽象。人覺得不好理解是因為「道」的內涵非常抽象。道是無形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是真實存在的。

山桐子:看不見道,怎麼知道道是存在的?

飛鶴子:我們看一個例子。比如說有兩個人,意見有些分歧,雙方都覺得自己的意見更好,都在試圖說服對方,當這兩個人在那裡爭執了一段時間後,其中一個看到無法改變對方,覺得再說下去也沒有用,再說下去反而會導致矛盾加大,於是他放棄了繼續說下去。而另一個沒有這種感覺,他在那裡說得很認真,越說越努力,有種一定要把對方說服的勢頭。為什麼這兩個人在同一件事情當中,會有截然不同的態度?

山桐子:性格不同?

飛鶴子:你可以說是性格不同,但是更根本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各自的道不同,導致他們待人處事的分寸不同、標準不同、注重的東西不同。

山桐子:待人處事的分寸是道嗎?

飛鶴子:這是道表現出來的一種比較容易理解和看得見的現象。為什麼道既產生了老子那樣的理,也產生了孔子那樣的講究分寸的理?是因為「分寸」是道表現出來的其中一種東西。

山桐子:確實每個人待人處事的分寸會有很大差異。

飛鶴子:分寸這種東西,存在於每個人思想深處,平時人通常不會留意到它,但是它卻時時刻刻影響著人的所有思想與行為。之所以存在分寸這種東西,之所以不同的人他內在的那個分寸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就是因為有道這種東西的存在,是道產生了分寸,不同的道產生出不同的分寸。那麼反過來說,分寸這種東西的存在,也證實了道的存在 ,因為分寸是道產生出來的。雖然道看不見,但是「分寸」是看得見的,不同的人做事的分寸不同。

山桐子:「分寸」這種東西確實是存在的,所以道也是存在的。

飛鶴子:道不但產生了分寸這種東西,道也產生出性格、思想以及智慧等東西,不同的道會產生出不同的智慧。每個人各自的道不同,會導致每個人的性格、思想以及智慧都不同。有道的人,會懂得分寸,做什麼事都不會太過分,無道的人沒有分寸,做什麼事會很容易因為自己的情緒與追求而做得過分,走入極端。分寸是構成人與事物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人做任何事裡面都存在著分寸這種東西,哪怕走步路,裡面都有分寸,只是人平時沒有留意而已。為什麼不同的人走路的時候邁出的步,給人的感覺都會不同,是因為裡面的分寸不同;為什麼不同的人畫出來的畫,給人的感覺會不同,也是因為裡面的各種分寸不同;為什麼不同的人做出來的菜味道不同,同樣是因為裡面的各種分寸不同。有道的人,他的分寸感就會強,做事時對各種分寸會掌握得恰到好處,所以有道的人會有才華有智慧。道是人與萬物的根本。

山桐子:人是千奇百怪各種各樣都有的,都是因為每個人各自的道不同嗎?

飛鶴子:人的這些各種各樣的千差萬別,你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概念來表達,你可以說是因為性格、思想、觀念、見識等等不同,但是在這些「性格」、「思想」、「觀念」等裡面,卻存在著一個根本性的不同的東西,就是道。道的不同,會導致比道更表面一些的各種東西的不同。

山桐子:也就是說,「性格」、「思想」、「觀念」等這些東西,是比道更表面一些的東西?

飛鶴子:是的,雖然這些東西已經是無形的東西了,已經不是那麼很表面了,但是它們依然是比道更表面一些。越表面越有形,越表面越容易看得見,越表面越容易理解和知道。道存在於一切東西的最裡面,道是最無形的東西 。說「最裡面」只是用人的語言粗略表達,其實準確來說,道既不是存在於物質的裡面,也不是存在於物質的外面,因為沒有這種詞彙形容,所以按照人慣常的思維模式,用 「裡面」來表達。道是一切事物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道是最無形的東西,所以道給人的感覺才會如此「神秘莫測」,才會如此難理解。但是再「神秘莫測」、再無形,它卻是真實存在的,只是看不見它而已。無形不等於不存在,看不見不等於不存在。

山桐子:為什麼看不見不等於不存在?

飛鶴子:看不見等不等於不存在,這個問題要分開來講。有些人說的看不見的東西確實是假的,但是有些看不見的東西卻是真的。怎樣衡量除了情以外的其它東西的真假?就看有沒有理,沒有理的,不管人再如何相信它,它也是假的,有理的,不管再如何看不見,它也是真的。所以 衡量真假的關鍵,就是看有沒有理。舉個例子,現在的人都知道,世界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理,這些各種各樣的理在人的知識體系裡面產生出了數學、物理、生物學、文學等等各種學科,這些各種學科,是研究各種不同的理的。那麼也就是說,理這種東西,它是真實存在的,但是你能夠用眼睛看得見理嗎?看不見。理的本身是眼睛看不見的,眼睛只看得見由理構造出來的各種事物。看不見理,但是理卻是存在的,所以看不見不等於不存在。

山桐子:眼睛只看得見理產生出來的事物,而看不見理的本身,所以說看不見不等於不存在。

飛鶴子:而道同樣是這樣,看不見但是它卻是存在的。有個詞叫「道理」,道理這個詞為什麼叫「道理」?就是因為理是道產生出來的,理是道的理,所以叫「道理」。理是道產生出來的,而理是存在的,所以道也是存在的。

山桐子:道理之所以叫「道理」,是因為理是道產生出來的,這麼說,理和道有親戚關係。

飛鶴子:它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過道比理更根本、更無形,所以是道產生理。

山桐子:理是道產生出來的,既然理是存在的,那麼道也是存在的。

飛鶴子:中國的語言文字裡面,藏著非常多的奧秘,我們之後會逐漸把它們說出來。
 

2023年8月10日

 

回目錄

回首頁

 

 

3. 公與私

 

 

山桐子:「陽」這個概念,之所以叫「陽」,和陽光有關係嗎?

飛鶴子:可以說有一點關係,不過這種關係不是表面上的那種直接關係,而是內涵上的一種相通關係。

山桐子:那是怎樣的一種關係?

飛鶴子:「陰」這個詞,很容易使人聯想到「陰暗」,那麼陰與陰暗有什麼關係?同樣是一種內涵上的相通關係、理上的相通關係,而不是說「陰」真的就是「陰暗的」。我們看一個叫 「私底下」的詞,「私底下」這個詞表達的是什麼?是一種不公開的、沒有見光的狀態,所以「私」有「不公開、不見光」的內涵。「私」的這種「不公開、不見光」的狀態,它是屬陰的狀態,所以 「陰」與「陰暗」和「不見光」在理上有相通的地方。

山桐子:私屬陰是因為私是「不見光」的,但是之前說陰是「不發光」。「不見光」等於「不發光」嗎?

飛鶴子:「不見光」與「不發光」,它們有不一樣的地方,但是也有一樣的地方,或者說,從形態上看它們是不一樣的,從性質上看是一樣的。

山桐子:為什麼說「不見光」與「不發光」性質是一樣的?

飛鶴子:為什麼一個東西會「不發光」?是因為那個東西沒有公的因素,沒有為公的因素,只有自己的因素、為自己的因素,或者說為自己的因素大於為公的因素,或者說為自己的因素是主動性的,為公的因素是被動性的,所以才會 「不發光」。而一個東西為什麼會「不見光」?是因為它處於一種「自己」的狀態和環境當中。「不見光」與「不發光」的原因,都是因為是自己,所以性質是一樣的。

山桐子:這麼說,陰這個概念與「自己」有關。

飛鶴子:是的,自己屬陰。私是自己,所以私屬陰。

山桐子:私是不見光,而公與私相對,所以公是見光的?

飛鶴子:「公」這個概念,裡面有一個內涵,就是「公開的」,人人都能夠看得見的,也就是「見光的」。公除了有「見光」這種內涵外,還有「發光」的內涵,公是發光的、公共的、與所有人都有關係的。因為公是見光 、發光、公共的,所以公屬陽。公是見光、發光、公共,而私與公相對,所以私是不見光、不發光、自己。

山桐子:為什麼公有「發光」的內涵。

飛鶴子:「公」是一種「沒有私」、「沒有自己」的狀態。沒有私、沒有自己就不會為自己,一種東西如果它的存在為的不是某個自己,那麼它就是為別人、為眾人的,就像一條馬路,它的存在不是為某個人的,所以它是為眾人的。為眾人就是 「發光」,就像太陽一樣,太陽發出的光,不是為太陽系裡面的某個星球而發的,而是為太陽系裡面的所有星球而發的,這種狀態就叫「發光」,或者換句話說,陽光是公的。剛才說的 「陽」和「陽光」在內涵上有相通關係,就是它們都是發光的、為眾人的、公共的。

山桐子:私是自己,公是沒有自己。

飛鶴子:準確地說,私是為某個自己,公是為眾人。然而一切生命與物質,都會同時存在著公與私兩種因素,也就是說,一切生命與物質裡面都會同時具備為自己與為他兩種因素,區別只是多與少。私屬陰,公屬陽,這是陰陽之理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內涵。

山桐子:有沒有純為私或者是純為公的?

飛鶴子:對於生命與物質來說,不存在純為私與純為公。也就是說,絕對的為私或者是絕對的為公,都是存在不了的、不存在的。

山桐子:有些人覺得「陰陽」這個概念是「假」的、「不存在」的,怎樣看這種認識?

飛鶴子:人之所以有這種覺得「不存在」的感覺,是因為人的語言裡面的絕大部分概念,指的東西都是實實在在的、看得見的東西,而且大部分都是一種「單一」的概念,即使是一詞多義或者一字多義,一個詞或字的各種義,大部分都是有相關性的,所以粗略地可以說是一種相對 「單一」的概念。但是「陰陽」這兩個概念,和通常的那些概念都不同,如果用通常的那些概念的模式來衡量「陰陽」這兩個概念,就會覺得「不存在」,這種「不存在」的感覺就是這樣來的。

山桐子:「陰陽」和通常的概念有什麼不同?

飛鶴子: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不同。其一,「陰陽」指的東西,不是常見的、有形態的東西,而是指事物的性質的屬性,由於性質的屬性比性質更抽象,所以容易給人「不存在 」的感覺。感覺只是感覺,感覺不一定等於真實,因為感覺這種東西很容易出現錯覺,感覺是一種主觀性很強的東西,所以感覺「不存在」不等於不存在 ,眼睛看不見不等於不存在。抽象的東西是眼睛看不見的,然而抽象的東西是存在的,所以眼睛看不見不等於不存在。其二,「陰陽」這兩個概念,不是剛才說的那種「單一 」概念,它的內涵不是指單一的某種東西,或者是相類似的某類東西,它的內涵是變化的,可以指這種東西,也可以指那種東西,可以指沒有關係的不同的東西。「陰陽」這兩個概念的這兩種特點,既無形又變化,就會很容易有 「抓不住」的感覺,所以也就給人產生那種「不可信」、「不存在」的感覺。

山桐子:為什麼抽象的東西是眼睛看不見的?

飛鶴子:因為眼睛只能夠看得見有象的東西,眼睛只能夠看得見象。而「抽象」是什麼?「抽象」是把象抽走了之後的存在。連象都沒有了,眼睛怎麼看得見?所以眼睛看不見抽象的東西。

山桐子:怎樣看「陰陽」這兩個概念的真實性?

飛鶴子:「陰陽」它是一種不特定的抽象的概念,不特指某一種具體的東西。雖然「陰陽」不特指某一種東西,但是這兩個概念是存在的。舉個例子,眾所周知,「公」和「私 」這兩個概念是存在的,人中的各種事物,確實存在著公與私的區別,你能不能把你的家門永遠敞開著來生活?除非你是動物而不是人,否則你就不可以。為什麼不可以?就是因為存在著 「公」與「私」的差異。家是屬私的,是不能不裝個門、在需要的時候關上的。而外面的大馬路,是屬公的,是不能裝個門把馬路關起來的。那麼產生公與私的這種性質上的巨大差異的原因是什麼,我們是不是需要用一種概念來表達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所以就需要 「陰陽」這種概念,為什麼公具備開放性?是因為公屬陽,為什麼私具備遮蔽性、隱藏性?是因為私屬陰。那麼從「公」與「私」的性質差異的存在性看,也就能看到陰陽這兩個概念是真實存在的。這裡只是用 「公」與「私」作為例子來說明陰陽這兩個概念的真實性,然而陰陽的內涵,遠比「公」與「私」這兩個概念的內涵龐大。

山桐子:為什麼古人說的陰陽,總給人一種「神乎玄乎」的感覺,而我們說的陰陽,沒有這種「神乎玄乎」的感覺?

飛鶴子:「神乎玄乎」這種東西,是過去的道人的弊病,而不是他們的高明,他們搞出來的東西「神乎玄乎」,是因為他們不懂最根本的理,所以才會搞成「神乎玄乎」。宇宙中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是沒有他們認為的高低之分的,不是說你研究特殊事物和現象、不常見的事物和現象,就等於你高明一些,你研究普通的事物和現象、常見的事物和現象,就等於你沒有那麼高明,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常見的事物和現象,裡面的理同樣是很深的。而我們說的事物和現象,正正是一些最普通、最常見的事物和現象,所以才會給人沒有 「神乎玄乎」的感覺。普通的、常見的事物和現象,裡面的理恰恰才是最根本的,這是過去很多道人忽視了的,也是他們瞧不起的,他們喜歡遠離人的社會,他們瞧不起人的社會,這是他們的弊病和無知。過去不是有 「許由洗耳」這種典故嗎?所以過去有很多道人,他們是鄙視人的社會的。陰陽之理之所以高深,不是因為它們只存在於特殊事物裡面,不是因為它們只存在於遠離人的社會的地方,而是因為它們無處不在。既然是無處不在,那麼普通事物裡面是不是也有陰陽之理?人的社會裡面是不是也有陰陽之理?為什麼他們不研究普通事物?不研究人的社會?是不是因為他們看不起普通事物?看不起人的社會?這不就是他們的弊病嗎?他們看不起人的社會,以為遠離人的社會就等於高深,可是他們恰恰錯了。真正與神有直接關係的,就是人和人的社會,而不是非人的東西。為什麼 「子不語怪力亂神」?是因為那些所謂的「神」、那些迷信的人拜來拜去的所謂「神」,它們不是神。
 


2023年8月26日

 

回目錄

回首頁

 

 

4. 感與理

 

 

山桐子:陰陽這兩個概念,代指構成生命和物質的兩種因素,那兩種因素是什麼?

飛鶴子:在人對各種各樣事物的認知裡面,有兩種不同的因素,我們可以從容易理解的角度歸納為:一種是眼睛看得見、用感官能夠感覺得到的因素,一種是眼睛看不見、用感官感覺不到的因素。換句話說,一種是有形態的、看得見或感覺得到的因素,一種是無形態的、看不見、感覺不到的因素。舉個例子,人造出來的一件產品,比如說一台電腦,構成一台電腦就有兩種不同的因素,一種是眼睛看得見的電腦的外形、式樣、顏色、款式等等有形態的因素,另一種是製造電腦的時候需要的那些技術和原理等無形態的因素,技術和原理是看不見的,也是不可能用感官感覺得到的。一種是沒有形態的因素,一種是有形態的因素,這兩種不同的因素,就是構成萬物包括生命的兩種根本的因素,我們可以用兩個概念來概括它們,就是感和理。感代指眼睛看得見的、感官感覺得到的相對有形、有形態的因素,理代指眼睛看不見的、感官感覺不到的相對無形、無形態的因素,感屬陰,理屬陽。感和理,是陰陽之理裡面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內涵。

山桐子:為什麼理屬陽?

飛鶴子:理是事物的內在因素。一種東西之所以是這種東西而不是別的東西,一種東西的性質是什麼,一種東西之所以看起來是這種樣子而不是別的樣子,是由它裡面的理決定的,是由它的內在決定的,而不是由它的外在形態決定的,外在的形態之所以會成為這種形態而不是別的形態,是由產生出這種形態的內在因素決定的,那麼理與形態比較起來,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比較起來,理對事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內對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起決定性作用的一方,是屬陽的,所以理屬陽。陽的因素指的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起主導性作用的因素。比如說一個人,是什麼因素決定著這個人是這個人而不是別的人?是他的姓名?相貌?高矮?本質上都不是,因為這些都只是外在因素。決定著一個人的最根本的因素,才是他之所以是他而不是別人的原因,才是他之所以成為了這種樣子而不是別的樣子的原因。那麼決定著人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什麼,是他的內在,他的特性、特質、思想以及智慧。人的內在,才是決定一個人的關鍵,才是陽的因素。但是由於內在因素用眼睛看不見,無法很容易識別和把握,所以才導致人往往用外在來識別人,雖然外也是一種識別事物的因素,但是起根本性作用的是內而不是外。

山桐子:看不見的因素,才是關鍵因素,反而看得見的因素,不是關鍵因素。

飛鶴子:理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理才是構成萬物的關鍵原因。理除了是看不見的外,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性質,就是理是公的,理不屬於任何個人所有,而且理存在於萬事萬物中,任何人,只要有那個智慧,都可以去研究和明白掌握那些理,所以理是公的、見光的。我們之前說過,公是屬陽的,而理是公的。理的這種公的性質以及理對事物的主導性性質,都決定著理是屬陽的。

山桐子:理是公的,所以理屬陽。是不是感是私的,所以感屬陰?

飛鶴子:是的。每個人自己的感覺,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人是不能把自己的感覺承傳給別人的,感覺會隨著那個人的身體死亡而消失,屬於哪層物質身體的感覺,會隨著那層物質身體的死亡或解體而消亡,換句話說,感覺無法脫離質而存在,感覺是屬於某種特定的質的。而 「感覺屬於某種特定的質」表明了感覺是屬私的。感的這種屬私的性質,決定了感是屬陰的,因為私屬陰。

山桐子:感屬陰,理屬陽。

飛鶴子:感屬陰,理屬陽,是陰陽之理的另一個重要內涵。
 


2023年9月9日

 

回目錄

回首頁

 

 

5.感情

 

 

山桐子:感屬陰,感與感情都有個「感」字,感與感情有什麼關係?

飛鶴子:人最原始的感情,是感覺產生出來的,感覺受到了刺激,就會產生出情,所以情又叫「感情」,這指的是最原始的情。然而隨著生命複雜程度的增加,隨著人心和觀念的產生以及複雜程度的增加,情也會跟著變得複雜。單純由感覺產生出來的情是飄忽的、散的、不成形的,很容易消散。比如說,人餓時看見飯菜會覺得它們很香,吃飽後就不覺得它們香了,所以這種原始的情是不成形的,很容易消散,但是消散後很容易又會重新生出來,餓了又覺得飯菜香了。但是由更後天的複雜的人心和觀念產生出來的情,是濃重和持久的。舉個例子形容一下原始的情和後天的情的差異,有點像嬰兒和小孩的情與成年人的情的差異,原始的情是生命的本能,與生俱來,不用教不用學就會有,根非常深,但是不成形。原始的情根深而無形,消散後很容易又生出來,後天的情根淺但有形,消散後很難重生,比如成年人的朋友之情,一旦死亡,是很難再生的。情分很多層面。

山桐子:無形容易消散,有形不容易消散,但是無形的才是根深的,有形的反而是根淺的,這個感覺好像很矛盾。

飛鶴子:「矛盾」只是感覺,感覺不是真理,真理是不能用感覺來衡量的,理不是感覺、感官以及眼睛能夠觸碰得到的存在,理必須靠人的智慧才能明白,感官以及眼睛都不是智慧。在人的感覺裡面,有形的是 「長久」的,可是真理恰恰不是這樣,無形的部分才是比有形的部分存在更長久。

山桐子:容易消散不是不長久嗎?

飛鶴子:「消散」不叫「不存在」,消散了也不等於什麼都不存在了,「消散」與「不存在」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消散」只是最外面的一層有形的存在解體了,而裡面一層的存在依然存在, 「散」只是「聚的散」,「散」不是物質的徹底消亡。舉個例子,「人」與「人群」這兩種存在,哪個更有形?當然是「人群」更有形。那麼「人」與「人群」這兩種存在,哪個存在更長久?當然是 「人」的存在比「人群」的存在更長久,當「人群」不存在了的時候,「人」依然存在,「人群」是比「人」更外面、更表面的一層有形的存在,所以相對無形比相對有形存在更長久。人的語言和概念,往往指的只是事物與物質整體裡面單一的一層存在,就像 「人群」這個概念,它指的僅僅是由人構成的「人群」這個整體最表面、最外面的一層有形的存在,所以當人群解體後,其實只是「人群」這個整體最表面的那一層存在不存在了,而構成 「人群」的因素依然存在,「人」依然存在。這個例子表明了事物與物質是一層一層的,比如說,「人」是一層,「人群」是另一層,又比如說,「員工」是一層,「公司」是另一層,當我們把 「公司」和「人群」比喻成身體的話,「公司」是表面的一層身體,「員工」是裡面的一層身體,「人群」是表面的一層身體,「人」是裡面的一層身體,當表面一層的身體解體後,裡面一層的身體依然存在,就像當 「人群」解體後,「人」依然存在一樣。

山桐子:情是感覺受到了刺激產生出來的?

飛鶴子:準確地說,情是感覺受到了刺激之後由心產生出來的。原始的心產生出來的情是原始的情,後天的心產生出來的情是後天的情。原始的情,雖然不成形,但是卻是根最深的、最天然的、真的,後天的心和觀念產生出來的情,雖然有形和濃重,但是往往是根淺的、假的。很多人對情的真假有一種錯誤的認知,以為濃重的情才是 「真情」,這是人對真假的錯誤認知,以為有形才是「真」。情有真假兩種,先天為真,天然為真,後天為假,人為為假。這裡說的真與假,不是人通常認識的那個真與假,不是說真話與欺騙的那個真與假,而是道說的真與假,是先天與後天、天然與人為的那個真與假,先天、天然為真,後天、人為為假。

山桐子:什麼情是假情?

飛鶴子:由後天觀念產生出來的情是假情。比如說,佛的所謂慈悲就是假情,佛的所謂慈悲是後天觀念產生出來的,是經過所謂的修煉修出來的,所以它是通過人為手段搞出來的、培養出來的、煉出來的,而不是生命一產生出來的時候天然就具備著的。天然才是真,人為是假。由觀念產生出來的情,是受觀念左右的,觀念變了情就會變。但是天然的、真的情,不是觀念產生出來,不受觀念的左右。真的情在人的所有情裡面占比不是很大,所以往往會被後天的情所遮蔽。

山桐子:為什麼感覺受到了刺激會產生出情?

飛鶴子:「情」這個概念之所以產生,就是用來代指感覺受到了刺激之後由心產生出來的東西,所以不是說「為什麼感覺受到了刺激會產生出情」,而是「情」這個概念所指的就是感覺受到了刺激之後心產生出來的東西。感覺受到刺激是情產生的客觀因素,心是情產生的主觀因素,情是心的情。感覺受到了刺激之後,如果感覺是好的,心就會產生出正面的情,比如說喜歡、高興、開心等等。感覺受到了刺激之後,如果感覺是不好的,心就會產生出負面的情,比如說害怕、難過、討厭、厭惡等等。

山桐子:情是感覺產生出來的,情和感覺有什麼區別?

飛鶴子:感覺和情比較,感覺屬陽,情屬陰。

山桐子:為什麼感覺是屬陽的?

飛鶴子:說感覺屬陽,是感覺和情比較而說的。感覺裡面私的成分比情少,所以感覺比起情來說更陽一些。「感覺」這個詞,裡面同樣是分陰陽的,「感覺」裡面包含了感與覺,感與覺比較,感屬陰,覺屬陽,單純的 「覺」裡面沒有心,而「感」裡面有心。當「感覺」這個概念的所指偏覺的時候,「感覺」指的是覺,當「感覺」這個概念的所指偏感的時候,「感覺」指的是心和情。當「感覺 」這個概念的所指偏覺的時候,感覺是偏物質性、客觀性、非心性的,而情是偏主觀性、心性的。舉個例子,人有了耳朵,就會聽得見聲音,不管人的主觀如何,兩個不同的人,只要身體的物質因素差不多,耳朵是健全的,那麼聽到的聲音就基本上是一樣的,所以感覺是偏物質性、客觀性、非心性的。但是情不同,不同的人,對同一種感官刺激產生出來的情是不同的,比如說,不同的人看到同一種東西,很可能有人喜歡它,有人討厭它,所以情比感覺帶著的私性和心性更多更強。

山桐子:為什麼情帶的私會更多?

飛鶴子:因為產生情的原因,是心因為自身的生存和存在而產生出來的。當心受到了外界刺激後,心通過感覺對外界刺激會產生出一種判斷,當心判斷出那種外界刺激對自己是有利的,心就會對那種感覺刺激產生出喜歡、高興等正面的情,反之,當心判斷出那種外界刺激是對自己不利的,心就會產生出負面的情,比如害怕、討厭等。所以情是心自身對自我的保護和求生的本能、因為感覺而產生出來的,所以裡面帶著的私會比感覺多。也就是說,情比單純的感覺,多了許多利益、願望、觀念等主觀因素,所以情裡面的私比單純的感覺多,比單純的感覺複雜和主觀。

山桐子:情比感覺偏陰,比感覺私多,人能不能沒有了情?

飛鶴子:不能。生命是陰陽結合產生出來的,所以一切生命都會同時具備陰陽兩種因素,不能沒有,也不可能沒有。原始的情是生命先天的本能,是不會沒有也不能沒有了的,只要產生了生命就會產生情,或者這樣說,只要有生命存在,就會產生情,情是生的必然產物,只是情有先天與後天之分,有極端與否的區別。

山桐子:感屬陰,而情是感產生出來的,所以情也屬陰?

飛鶴子:是的,情的性質與感一樣,同樣是私的。每個人自己的情,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存在於每個人自己的身上。每個人自己的情,會隨著心的死亡而消失。也就是說,哪一個心、哪一層身體產生出來的情,會隨著那個心、那一層身體的死亡而消失,是不能承傳給別人的。情的這種私的特質,決定了情是屬陰的。

山桐子:有了心就會產生出身體嗎?

飛鶴子:是的。比如說,有件奇怪的事發生了,很多人對那件事產生了好奇心,於是就會聚集起一個人群。假如把人群看成是一個「身體」的話,那麼有了心、有了好奇心,是不是就生出了身體、生出了人群?能不能把 「人群」看成是一個身體?是可以的,因為人群是一個「體」,人群這個「體」存在著產生與消亡,存在著生與死,「身體」也是一個「體」,身體這個「體」同樣存在著產生與消亡,存在著生與死,它們內在的理是相通的。

山桐子:心是看不見的,怎麼知道心這種東西是存在的?

飛鶴子:感情是心產生出來的,感情這種東西存不存在?當然是存在的。你罵別人,別人會不會生氣?當然會生氣,那麼人的生氣是不是真實存在的?你能說人的高興和生氣是假的、不存在的東西嗎?當然是不行的。因為你不能無視別人的感情的存在,所以感情這種東西是真實存在的。既然感情這種東西是真實存在的,而感情是心產生出來的,所以心這種東西是真實存在的,雖然它看不見。

山桐子:心怎樣真實存在?

飛鶴子:人所共知,心理是真實存在的,不同的人,他們的心有很多共同的心理,比如說餓了想吃飯,傷心了會難過等等,也就是說,人的心理是有規律性存在的,既然有規律、有理的存在,當然就是真實的。我們知道,有理是真實,沒有理是假,而心這種東西是存在著規律性的、有理的,所以心這種東西是真實存在的。

山桐子:為什麼存在著規律性就等於是真實存在的?

飛鶴子:因為有規律性意味著有物質性,只有具備著物質性的東西,才具備規律性,沒有物質的存在,哪裡可能有規律性?規律性越強,物質性就越強。也就是說,因為心理是有規律存在的,心理的規律性是非常強的,所以心是一種真實的物質的存在。
 


2023年9月12日

 

回目錄

回首頁

 

 

6. 理智

 

 

山桐子:人經常把感情與理智連在一起說,理智是什麼?

飛鶴子:從字面上可以看到,理智叫「理智」,它是理產生出來的智,它是人明瞭理之後產生出來的智,它是人依理行事才會有的東西,所以它叫「理智」。如果一個人完全不依理行事,完全依據自己的心想怎麼就怎麼,完全只依據自己的心情和感情來行事,就不能說是理智了,那叫隨心所欲,那叫為所欲為,那叫意氣用事。所以理智是人懂理、明理、尊重道理才會具備的東西。中國的語言文字,不是無緣無故產生出來的,不是偶然碰巧產生出來的,也不是胡編亂造弄出來的,裡面是有道存在的、有智慧存在著的。中文的內涵是與中道相通的,中文內涵的根就是中道,這是藏在中文裡面的奧秘,這也是我首次告訴人的,這是從古到今沒有人真正明白的,人只知道中國的文化是道產生出來的,但是人不知道這個 「道」是什麼。

山桐子:「理智」的意思是理產生出來的智,那麼理智也就是智。

飛鶴子:理智是智的一種,是理產生出來的智。從「理智」這個詞,可以看到,理智是理產生出來的,所以要懂理明理,才會有理智,不明理是不可能有理智的。明理,是具備理智的基本條件。人的一切理智,都是理產生出來的,沒有了理的存在,也就不會有理智的存在。

山桐子:理智是理產生出來的,而理屬陽,那麼理智也應該屬陽。

飛鶴子:感情屬陰,理智屬陽。智不是聰明,雖然聰明裡面也有智的因素,如果沒有智連聰明也不會有,但是智不僅僅是聰明,智是明白事理,明白事物的本質,不被表面現象迷惑,這種才是智,而聰明是慧,聰明是耳聰目明,所以聰明指的是接收外界事物的敏捷,但是接收與真正明白不完全是一回事,所以聰明與智不完全是一回事。聰明側重表達的內涵與反應有關,但是智慧不是指對外界事物的反應,恰恰相反,有智慧的人很多時候對外界的反應是遲鈍的,所以有大智若愚這個詞。或者換句話說,聰明是看得見的,智慧是看不見的,你單從人的表面看一個有智慧的人,是看不出來的。智與慧不是同一回事。智是 「知」與「日」,「知」代表著明白事理,明白事物的本質,「日」代表著陽,所以智是陽的因素。理智是理產生出來的,這裡說的「理」,指的是真正的理,要明白真正的理,才會有理智。歪理與觀念產生不了真正的理智,歪理與觀念產生出來的是偏執與偏見,不是理智。
 


2023年10月7日

 

回目錄

回首頁

 

 

7. 陰陽平衡

 

 

山桐子:宇宙裡面的生命和物質,都有陰陽之分,陰陽互相之間是怎樣的一種關係?

飛鶴子:通常來說,在正常狀態下,陰陽是一種平衡關係。如果陰陽平衡被打破了,災難和麻煩事就會發生,所以陰陽平衡非常重要。

山桐子:陰陽平衡怎樣就會被打破?

飛鶴子:陰陽如果不平衡,通常出現的狀態,就是陰盛陽衰。所以也可以說,陰盛陽衰了就會有麻煩事了,不是這裡出問題就是那裡出問題,總之不會沒事。

山桐子:這麼說,陰盛陽衰是非常不好的。

飛鶴子:為什麼人要懂得陰陽之理,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人不懂陰陽之理,就無法識別陰盛陽衰,也就無法避免陰盛陽衰。

山桐子:為什麼陰盛陽衰了就會出現不好的事?

飛鶴子:要明白陰陽之理,才能真正明白什麼是陰盛陽衰。導致陰盛陽衰產生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的私心變大了,私心是屬陰的,所以私心一旦變大了、膨脹了,就會導致神智和理智喪失,人會失去智慧,變昏變極端,變壞以及道德敗壞,當人變得陰盛陽衰後,控制著人的就不是人的神和神智了,而是變成了人的私心,這種人就是道德敗壞的人,也就是陰盛陽衰的人。 人的心有很多種,有公心也有私心,不同的心,對人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所以要分別看待它們。陰盛陽衰的人會做各種壞事,會鑽法的空子,會變成狡猾。當人的神智喪失了的時候,人的思想和人的神就會發生變化,變得老舊和僵化,失去生命力。當人的神失去了生命力之後 ,就會對心喪失了識別能力和管控能力,心就會更加速地變大,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最終會使那個人徹底地變成了心人,只有心而沒有了神,或神根本起不了作用。人一旦變成陰盛陽衰,就會變成道德敗壞的心人,物質一旦變成陰盛陽衰後,就會面臨著解體。陰盛陽衰是很可怕的,就像一個長期照不到陽光的地方一樣,黴與毒會氾濫,標準會逐漸變扭曲,生命與物質會發生變異。

山桐子:陰盛了,陽就一定會衰嗎?

飛鶴子:是的。對於一個人來說,神為陽心為陰,心大了神就會弱,陰盛了陽就會衰。對於一個社會來說,陽衰了就會導致陰盛。陰盛陽衰之後往往會出現惡性循環,幾乎是很難刹住的,往回走就更難了。對於男人來說,陰盛了就會導致陽衰。對於女人來說,男人陽衰了就會導致女人的陰盛。男人的陰盛陽衰和女人的陰盛陽衰不完全是同一個概念,雖然裡面有相似的地方。由於女人是屬陰的,所以通常來說,女人沒有陰盛陽衰這個概念,但是如果一定要用這個概念,也不是不可以,畢竟女人的體內、不同的女人之間,也是有陰陽之別的,因為陰裡面同樣有陰陽。

山桐子:什麼是神?

飛鶴子:在人體裡面,理的主體是神,感情的主體是心,所以理性是神性,感性是心性,神性是理性,心性是感性。換句話說,在人體裡面,講理、以理為大的那部分是人的神,講感情、以感情為大的那部分是人的心。每個人都有神的部分和心的部分,也就是神的部分和靈的部分。

山桐子:「陰盛了導致陽衰」和「陽衰了導致陰盛」不一樣嗎?

飛鶴子:起因不同,結果都是陰盛陽衰。雖然起因看起來好像不同,但是歸根到底,都是因為陰盛,是男人的陰盛導致的。所以一個社會不好了,歸根到底,是男人整體上不行了導致的。

山桐子:為什麼陰盛了,陽就會衰?

飛鶴子:因為陰對陽會有一種「遮蔽」作用,陰多了,就會把陽遮蔽得多,所以表現出來,就是陽衰了。心的力量強大了,神的力量就會減弱,感情濃重了,理智就會減少,這就是陰盛陽衰。

山桐子:陰盛陽衰,不是因為陰多了把陽「殺死」了,而是因為陰多了,把陽遮蔽了。

飛鶴子:陰是殺不死陽的,心是殺不死神的,心只能把神遮蔽住,陰只能把陽遮蔽住,陽其實依然存在,只不過被陰遮蔽了透不出來而已,就像雲層把太陽光遮蔽了一樣,太陽光依然是存在的,只不過因為人在雲層的這一邊,所以能夠看見的太陽光少了。人的表面意識在心的這一邊,所以心強了就會把神與人的表面意識隔開,就像雲層把太陽光擋住了一樣。

山桐子:陰殺不死陽,這麼說,陰盛陽衰後,只要能夠把陰搞走,陽就會重新顯現出來?

飛鶴子:是的,把遮蔽著太陽的雲弄走後,太陽就會重新顯現出來,所以陰盛陽衰不是完全沒得救的,只要把過盛的陰殺死後,陽就會重新顯現出來。但是殺死邪變了的過盛的心,需要依靠人自己的神智,如果人的心太強大了,導致人的神智無法清醒過來,神智無法壓過和戰勝強大的心而重新控制身體,那麼那個人也就沒得救了。所以雖然理論上陰盛陽衰是可以扭轉的,但是需要依靠人自己的神智。

山桐子:如果人的陰盛陽衰無法扭轉,會如何?

飛鶴子:心會越來越強大,神智會越來越喪失。當人的神智喪失到某種程度後,人會走向癲狂或瘋狂,最終走向毀滅。沒有了理支撐的人和社會,會走向瘋癲和混亂,最終走向解體,所以理是一切的根本。雖然無論人如何敗壞,最終的道永遠都會存在,最終的宇宙永遠都會存在,但是對於人來說,就不是這個概念了,陰盛陽衰會使人走向毀滅。所以所謂的 「末日」這個概念,只是人自己說的,只有人和社會以及人的文明,才有所謂的「末日」這個概念,宇宙從根本上說,是沒有「末日」這個概念的,因為道永遠存在。人類歷史上,有些古老的文明,現在沒有了,雖然人的文明有這種所謂的 「末日」的概念,但是宇宙沒有,最終的宇宙沒有。或者換句話說,所謂「末日」這種東西,如果從更大的範圍看,它只不過是生死的概念,一個文明死了,另一個文明又生出來了,它只不過是一死一生的概念,對於舊的文明來說,當然是 「末日」了,但是對於新的文明來說,它是新生,所以有句話叫「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句話其實還有另一半,「舊的不敗壞到極點,新的就不會來」。然而當舊的敗壞到極點的時候,人就會認為是 「末日」到了,所以人所謂的「末日論」、「末法論」就是這麼來的,那麼你說這種所謂的「末日論」、「末法論」是不是很膚淺?所以所有講所謂「末日論」的、講所謂「末法論 」的,從根本上說,都是邪說,因為最終的道永遠存在。有道在,何來「末日」和「末法」?所有搞所謂「末日論」和「末法論」的,其實都是在否定道的存在,以自己的認識為大。

山桐子:陰陽如果平衡了,會怎樣?

飛鶴子:陰陽平衡,它是一種動態的平衡,而且是一個廣義上的概念,不是一種靜態平衡,這是很重要的概念。如果不明白什麼是「動態平衡」,基本上對陰陽之理、對很多理的理解,就都會是錯的。 「動」這個概念很重要,因為宇宙裡面一切都在運動當中,宇宙裡面不存在絕對的靜止。

山桐子:什麼是廣義上的概念?

飛鶴子:就是說,陰陽平衡這個概念,不僅可以指一個人,而且可以指一個家庭,可以指一個社會。由於男人屬陽,所以正常的男人、好的男人,是陽多陰少的,所以雖然陰陽平衡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但是通常來說,不是用來單指一個人的,而是用來指一個整體,一個社會或者是一個家庭。 我說的「整體」可不是人通常說的「整體」,人通常說的「整體」,是從心的角度說的,指的是「團結在一起的一群人」,指的是「團結」。我說的「整體」,是從理上說的,與心沒有關係,所以不是指 「團結」,與「團結」無關。

山桐子:什麼是「從理上說」?

飛鶴子:與心無關的角度。從理上說的「整體」,指的是包含著陰與陽的完整的整體,比如說一個家庭,有男的有女的,有陰有陽,所以這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如果只有單一個男人,而沒有女人在,或者是一群男人沒有女人,都不叫一個整體。或者是只有單一個女人,而沒有男人在,以及一群女人沒有男人,都不叫一個整體。所以我說的 「整體」是與心無關的,純理的。

山桐子:正常的男人,是陽多陰少的,男人怎樣陽多陰少?

飛鶴子:正常的男人、沒有陰盛陽衰的男人,是理智強心少的狀態,思維旺盛而感情比較弱,這是男人好的狀態,這種男人他是一種神強靈弱、理智強心弱的狀態。這種男人表現出來 的狀態,往往是比較安靜和沉默的,脾氣少,平時多數時候話少,喜好不多,但是思維旺盛,處事淡定而沉穩,這是男人最好的狀態。但是陰盛陽衰了的男人就不是這樣了,陰盛陽衰的男人是心和感情多了的男人,這種男人脾氣大,老話多,思維僵化,觀念僵化,這是其中一類陰盛陽衰的男人。另一類陰盛陽衰的男人是神再弱一些的,這種男人一旦心變強盛了,就會變成浮誇、輕薄,言行舉止輕浮,私心強,喜歡玩女人欺負女人,和女人爭利益,不肯背負責任,這種男人是沒有責任心的人,這種人只想到處撈利益而不想背負責任,遇到問題只會推卸責任,在人眼中是最不好的人,會欺負女人的往往就是這種男人。陰盛陽衰的男人是心人,私心成為了主導 ,神不起作用。還有另一類壞男人是邪道,這種壞男人往往很難辨別,對正邪沒有辨別能力的人不會覺得這種男人是壞男人。由於邪道不是正道,所以邪道男人容易發展出心人。心人會和女人搶利益,邪道會和正道搶權、搶正當性。

山桐子:什麼是私心?

飛鶴子:私又叫私自、自私,所以私真正的內涵,是與「自」分不開的,私為自。而私又是心的私,只有心才有私的概念,所以私真正的內涵,指的是自主的心,脫離了神和理而自主的心,就是私心。

山桐子:陰陽平衡是怎樣的一種動?

飛鶴子:舉個例子,比如說地上的陰與陽的多少,它就是動態的,今天可能太陽很厲害,把地上的東西曬得很厲害,人覺得熱得難受,明天可能就變成陰天了,人覺得涼快了。再比如說,這幾個月因為是夏天,太陽一直很厲害,過幾個月就變成冬天了,太陽變得很弱。也就是說,很可能一段時間內陽的因素很多導致陰的因素減少,過一段時間後,很可能因為陰的因素多了導致陽的因素減少,再過一段時間,陽的因素增加又導致陰的因素減少,於是從長時間來看,陰陽會取得一種平衡,這就是動態的陰陽平衡。

山桐子:陰陽平衡一定是動態的平衡嗎?

飛鶴子:是的,因為生命與物質是運動的。對於人來說,同樣是這樣,人的狀態是在不斷地變化著的,很可能某一段時間裡面,陰會比較盛,但是陰盛之後,人要懂得調整自己,要能夠懂得從陰盛的狀態中走出來。走出來後陽的因素又會增強,陽增強後陰盛又會消失,陰盛消失後人會維持好的狀態一段時間,之後又會逐漸進入下一個陰盛狀態中,之後再重新調整自己從陰盛中走出來,如此不斷地調整和變化,才能保持著一種動態的陰陽平衡,而不至於陰盛之後就迷失了,再也走不出來了,最終越來越陰盛而導致徹底失去神智,再也無法走回當初好的狀態。所以人要懂得陰陽和中道,才能在陰盛之後懂得如何走出來,懂得方向,保持著自己不走向陰盛陽衰。

山桐子:這樣說的話,人要明白陰陽之理,才能使自己保持著不陰盛陽衰,而不至於在陰盛了之後迷失方向。當人從陰盛的狀態中走出來後,為什麼又會進入下一個陰盛的狀態中?能不能不這樣而永遠保持在陰盛之外?

飛鶴子:不能的,也不存在這樣的狀態。因為物質與生命,永遠處在運動當中,永遠處在物質循環當中。為什麼有四季的存在?為什麼人吃飽後又會再次餓?餓了之後又要吃東西?能不能餓了不吃飯?能不能吃飽一頓後以後就不需要再吃了?當然是不行的,所以不存在 「永遠保持在陰盛之外」這樣的狀態。為什麼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智慧?為什麼陰盛陽衰後人失去智慧就會產生嚴重後果?就是因為情況是周而復始地永遠在變化當中的,不存在一勞永逸的不變的 「真理」。從古到今,人類在歷史的變遷中走到現在,是應該從歷史中明白一個道理了,任何固定了的所謂「真理」,任何可以用某個概念、某個詞彙、某句話概況出來的「真理 」,都不是永恆的真理,都只是暫時的「真理」、局部的「真理」、有時效的「真理」。任何固化了的理,都不是真理,或者換句話說,任何教條都只是教條,不是真理。雖然我不反對教條的存在,教條有教條存在的意義,但是教條不是真理。
 


2023年10月20日

 

回目錄

回首頁

 

 

8. 相生相剋

 

 

山桐子:在文化裡面,有一種說法,說五行是相生相剋的,什麼是「相生相剋」?

飛鶴子:相生相剋是一個比較重要而且廣泛存在著的理。要想明白相生相剋這個理,就要先明白一個概念,就是「極」。

山桐子:什麼是「極」?

飛鶴子:我們先看一些現象。世間的事物與概念,往往是「對稱」地出現的,比如說,「高矮」、「胖瘦」、「大小」、「南北」、「好壞」、「善惡」、「真假」、「正邪 」等等,許許多多的概念,它們都是成對出現的。為什麼這種現象會如此普遍?就是因為宇宙中存在著這個相生相剋的理,或者說,存在著「極」這個概念。那麼什麼是極?比如說 「高矮」,很高的我們會稱其為「極高」,很矮的我們會稱其為「極矮」,換句話說,「高」與「矮」,它們分別是兩個不同的極,這就是「極」這個概念所指的內涵。

山桐子:「高」與「矮」,它們是兩個極,「胖」與「瘦」也是兩個不同的極?

飛鶴子:是的,極就是這種概念,指的是特性、性質相對或相反的兩種事物。極是成對出現的,有了右極,就一定會產生出左極,有了正極,就一定會產生出負極。

山桐子:極與相生相剋有什麼關係?

飛鶴子:左右兩個極,它們是相生相剋的,正負兩個極,它們是相生相剋的。

山桐子:什麼叫「它們是相生相剋的」?

飛鶴子:比如說高與矮,當「高」這個概念一出現的時候,就會使得「矮」這個概念同時出現,「矮」的產生是因為有了「高」的存在,或者是,「高」的產生是因為有了「矮 」的存在,這種關係叫「相生」,一個極的「生」會促成另一個極的「生」。 在「相生」的內涵裡面,除了包涵這種直接的產生關係外,還有一種間接一點的產生關係。

山桐子:什麼是間接一點的?

飛鶴子:一個極的壯大,會促成另一個極的壯大。比如說,有兩個人在打架,其中一方打得起勁了一些,通常就會促使對方也打得起勁一些。這種互相促成對方壯大的關係,也是 「相生」。

山桐子:什麼是「相克」?

飛鶴子:一個極的存在,會成為另一個極發展的阻力。比如說「善」與「惡」這兩個極,「善」的存在,會使得「惡」很難發展壯大起來,同樣「惡」的存在,會使得「善」很難發展壯大起來。那麼 「善」與「惡」的這種互相抑制對方發展壯大的關係,就叫「相克」。

山桐子:好像很矛盾一樣,既能夠促使對方產生出來,又同時消滅對方,既能夠促使對方壯大起來,又同時會抑制對方壯大。

飛鶴子:是這樣的,相生相剋就是這種好像很「矛盾」的理,雖然看起來好像很「矛盾」,但是它們卻又是這種關係。相對的兩個極,它們的關係是相生相剋的,既「相生」,一個極的出現和發展壯大會促成另一個極的出現和發展壯大,又 「相克」,一個極的存在會成為另一個極發展壯大的阻力。
 


2023年10月31日

 

回目錄

回首頁

 

 

9. 極端

 

 

山桐子:人的語言有「極端」這個概念,「極端」和「極」有關係嗎?它們都有個「極」字。

飛鶴子:宇宙中的一切東西、一切事物、一切生命與物質,時時刻刻都處在發展變化當中。那麼任何一個極,它同樣也是會發展變化的。當極發展壯大到某種成度、開始超出了正常範圍的時候,我們就說它極端了,或者是,當極發展壯大到某種成度、開始產生出比較大的負作用的時候,我們就說它極端了。所以 「極端」是「極」發展壯大到某種成度之後產生出來的概念。

山桐子:為什麼叫「成度」,不叫「程度」?

飛鶴子:「成度」是衡量極發展壯大的狀態的一個概念。

山桐子:為什麼會用「成」這個字?

飛鶴子:因為極的出現與發展,是一種「成」。「成」就是「成住壞滅」的那個「成」。中國文化裡面講的「成住壞滅」,是不同於宗教講的「成住壞空」的,不要以為看起來差不多就覺得是一樣的概念。中國文化的主體是道,而宗教來源於佛,道和佛這是完全不同的東西,佛是不講道的,佛裡面也沒有道,佛是反道的存在,所以不能混為一談。

山桐子:為什麼佛講的是「成住壞空」而不是「成住壞滅」?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飛鶴子:佛的東西裡面沒有道,所以它的所有認識,都是靜態的、表象的,然而宇宙的根是動態的、內在的,所以說佛是反道的。「空」是一種靜態,「滅」才是動態。為什麼會出現 「空」?是因為有「滅」的存在,那麼它不講滅,講什麼空?沒有動態的「滅」,何來靜態的「空」?「滅」是因為什麼而存在?是因為有道的存在,是道促成了「滅」的出現。為什麼它不講 「滅」而講「空」?不就是因為它的認識是用眼睛看回來的嗎?所以佛只知其表而不知其內,只知其象而不知其因,只講其象而不講其因,因為光靠眼睛不靠智慧是看不見內、看不見因的,而佛只有眼睛而沒有智慧,所以佛講的東西,全部只有表而沒有內,只有果而沒有因。眼睛看回來的認識,只有表而沒有內。 「滅」是因,「空」是果,沒有「滅」何來「空」?不講滅而講空,是棄因而求果,不講因而只講果。佛的東西,都是這種不講因而只講果的東西,所以都是謬論。宇宙中只存在滅,不存在空,因為道是首尾相接的,滅完之後緊接著的就是生,有了生何來空?白天之後就是晚上,晚上之後就是白天,不存在晚上和白天中間的 「空」的狀態。「空」不是獨立存在的狀態,它只是「生」和「成」太幼小而出現的假像,因為「生」和「成」處在非常幼小的狀態,導致人看不見「生」和「成」而產生了 「空」的假像。因為道永遠存在,所以「滅」後必然是「成」,不存在佛所謂的「空」,不存在宗教宣稱的所謂「末法」。末什麼法?道永遠都存在,解體和風化之所以出現和存在,是因為有道在,解體和風化就是道產生出來的,如果沒有了道,一切運動瞬間停止,連解體和風化也會瞬間停止,可能嗎?所以佛和宗教講的東西都是謬論。

山桐子:壞和滅有什麼區別?

飛鶴子:壞的過程,那個東西還在,還有生命力,還沒有完全死掉,壞是它的生命力逐漸消減的過程。滅的過程,那個東西已經死了,沒有生命力了,但是殘骸還在,滅是它的殘骸解體的過程。

山桐子:為什麼極的出現和發展是一種「成」?

飛鶴子:舉個例子,比如說有一個公司,剛成立的時候只有10個人,後來隨著發展壯大,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裡面的人從10個發展到15個,再發展變成20個、30個。那麼這種從10個人發展到30個人的過程,它是不是一種 「成」的過程?它就是「成」,就像蓋樓一樣,從一層逐漸往上蓋,最後蓋成一棟五層的樓,它也是「成」的過程。因為有「成度」這個概念,所以就可以說,公司剛成立的時候,它的成度是10個人,後來發展壯大後的成度是30個人。事物的壯大過程,它是一種 「成」的過程,所以衡量它壯大的狀態可以用「成度」這個度量概念,「成」到何種程度 ,「成度」大還是小。「成度」是衡量事物發展壯大的規模、狀態、大小、成熟度等的一個度量概念。

山桐子:「成度」和「程度」有什麼不同?

飛鶴子:舉個例子,你可以說「公司剛成立的時候,它的成度是10個人」,但是你不能說「公司剛成立的時候,它的程度是10個人」,所以很顯然,「成度」和「程度」是不同的概念,不能互相取代對方。 「成度」是用來衡量「成」的,而「程度」是用來衡量「程」的,「成」是發展和成長,與發展和成長狀態有關,「程」是距離,與深淺、遠近有關,而「成度」與深淺、遠近無關,只與發展的狀態、成長的狀態有關。剛才那個例子是從事物的規模和大小的角度說的極的成度,除了這種從規模和大小說的角度外,還有另一個典型的角度,就是 「狀態」的角度。

山桐子:什麼是「狀態」的角度?

飛鶴子:舉個例子,比如說一個果子,它剛長成的時候,可能是比較生比較青的,後來越長越熟。那麼這種從「生」變成「熟」的發展過程,它也是極的成度在變大的過程,成從 「生」變「熟」了就叫「成熟」。成熟為什麼叫「成熟」?就是一種成變熟了,成度到了熟的程度了,所以叫「成熟」。一種成為什麼會變熟?是因為當一種成的成度變大後,它裡面的道不再變化了,沒有能力再變化了,沒有能力再往下延伸了、到盡頭了,於是它只能沿著固定的方向、固有了的道、固有了的程式往前走,這就是它變熟的原因。成熟度是另一種典型的成度。換句話說,當果子還比較生的時候,我們說它的成度不大,當它長到熟了的時候,它的成度就變大了,也就是成熟了。成熟之後會維持一段時間的輝煌,之後就會走向敗壞,敗壞的過程,是它的成度在逐漸減小的過程。


2023年11月3日

 

回目錄

回首頁

 

 

10. 平衡

 

 

山桐子:世間的事物,往往是成對出現的,是因為有相生相剋的理存在,為什麼會有相生相剋這樣的理存在?

飛鶴子:宇宙中之所以會存在著相生相剋的理,是因為宇宙有一個最終的無形的道存在著。這個最終的無形的道,產生出了各種各樣的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理,就是相生相剋。

山桐子:相生相剋是宇宙中一個無形的、最終的道產生出來的,這個最終的道是什麼?

飛鶴子:我們先看一個例子,假如地上生出了100只兔子,那麼這100只兔子會怎樣發展?

山桐子:它們會吃東西,然後會繁殖,會生更多的兔子出來。

飛鶴子:假如沒有任何外界因素干預它們的生長繁殖,結果會如何?

山桐子:100只兔子很快就會變成200只、300只,最後會變成到處都是兔子。

飛鶴子:所以如果沒有東西抑制著兔子的生長和繁殖,兔子這種東西就一定會氾濫,最後會變成「兔子災」。

山桐子:這麼說,一種東西如果沒有另一種東西抑制它們生長,這種東西就會氾濫。

飛鶴子:當某一種東西氾濫了的時候,我們稱之為極端。比如說剛才那個例子,因為兔子太多了,所以兔子就變成了極端的生長繁殖,成為了禍害。那麼怎樣才能保持著不產生這種極端?就需要有一個平衡機制。在人的認識裡面,這個平衡機制被稱為 「生態平衡」。然而對於整個宇宙來說,同樣存在著一個巨大無比的、無形的平衡機制,這個平衡機制,就是宇宙最終的道產生出來的。

山桐子:平衡是道產生出來的?

飛鶴子:是的。

山桐子:世間上所有的平衡,都是道產生出來的?

飛鶴子:是的。有道的存在,才有了平衡的存在,沒有了道的存在,一切平衡就會蕩然無存。平衡的出現不是無緣無故的,也不是沒有原因的。為什麼存在著平衡這種東西?就是因為有道存在。

山桐子:有人認為平衡的產生,是自然產生出來的,怎麼看這種認識?

飛鶴子:什麼是「自然」,自己產生自己?不知不覺地形成?碰巧產生出來的?無緣無故地形成?無緣無故的東西是不存在的,有結果就會有原因,平衡的出現是一種結果,有結果就一定有原因,那麼平衡之所以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兩邊打來打去最後不分輸贏而取得了平衡?這些認識都是人從結果往前推而產生出來的假設認識,這些假設認識都無法解釋為什麼會產生相對的兩種極,而且這種相對相反的極遍佈了所有的一切,無處不在地存在著,這又是為何?難道又是碰巧產生出來的?為什麼能碰這種巧而不是碰那種巧?為什麼會存在必然性?既然存在著必然性,那麼這也就是一種規律了,必然性就是規律。那麼所有的這些各種疑問,歸根到底變成了 「為什麼會存在規律」?規律,是規和律,而規和律都是規矩,所以規律換句話說就是「規矩」,也就是規定性,既然有規定性的存在,也就是有道的存在了,因為道的另一個內涵,就是規定性、規矩,也就是路。所以歸根到底,是道產生了規律。什麼是道?道就是產生規律的原因。

山桐子:為什麼說道的另一個內涵,就是規矩?

飛鶴子:我們常說一個人有道,或者是說一個人無道,為什麼我們會這樣說,什麼是「一個人有道或無道」?就是那個人有沒有規矩,做事毫無規矩的、毫無節制的、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的,這樣的人我們就會說他無道,而有道的人,是懂得有節制的,有規矩的。從這裡也就可以看到,道確實有 「規矩」這種內涵。

山桐子:這麼說,規矩是道產生出來的。因為宇宙中存在著一個無形的、巨大的平衡機制,所以宇宙中必然存在著一個最終的道。

飛鶴子:是的。我們稱之為「平衡機制」,是因為這種平衡是有力存在著的,平衡一旦被打破,道就會產生出另一種作用力使得被打破的平衡重新取得平衡,如此周而復始地 「平衡被打破,再次取得平衡,平衡又被打破,之後又再次取得平衡」,所以我們稱之為「平衡機制」,是因為平衡是永遠存在著的。雖然這個最終的道,人用眼睛看不見,但是它卻是真實地存在著,因為宇宙中無處不在地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平衡。宇宙中廣泛地存在著的各種平衡,證實著道的真實存在,所以道雖然看不見,但是是真實存在的。為什麼陰陽是道講的、而不是佛講的?為什麼陰陽平衡是道講的、而不是佛講的?就是因為平衡是道產生出來的,而不是佛。

山桐子:相生相剋的理,和宇宙中的那個平衡機制,有什麼關係?

飛鶴子:相生相剋的理,是宇宙的平衡機制產生出來的。或者也可以說,相生相剋的理,是那個平衡機制的另一種存在形式、另一種叫法,相生相剋是從理的角度理解出來的那個平衡。相生相剋的理之所以會存在,就是為了平衡。平衡是宇宙的一個最根本的東西,宇宙之所以會存在、之所以能夠存在,就是因為有平衡,沒有了平衡的存在,一切將瞬間化為烏有、灰飛煙滅。平衡是宇宙的根本。

山桐子:看來相生相剋和平衡機制是一家人,幾乎是一樣的東西。宇宙如果沒有了相生相剋的理,會怎樣?

飛鶴子:宇宙根本存在不了,一刻都存在不了。從根本上說,如果沒有相生相剋的理,宇宙是產生不出來的。換另外一種方式去講,人就能夠明白為什麼說平衡是宇宙的根本了。人站在地上,覺得很安全,因為腳踏實地,有地可以踩著,可是宇宙不是這種概念,宇宙的存在,沒有地可踩,換句話說,宇宙是懸空地存在著的,懸空怎麼存在啊?打個比喻,我們知道股票這種東西,它的價格是浮動的,懸在半空中的,往下可以跌,往上可以升,那麼股票的價格是怎麼存在著的?靠的就是平衡,宇宙的存在也是這種道理,往下可以跌,往上可以升,宇宙就是這樣像股票的價格一樣懸在半空中的。許多人知道,股票的價格沒有止境地跌或沒有止境地升,對股票來說都是致命的,宇宙也是這種道理。你說股票裡面有沒有道的存在?當然是有的,如果沒有道的存在、沒有平衡的存在,股票就會狂跌或狂升而最終走向死亡,宇宙也是這個道理,所以道是存在的,平衡是存在的,沒有了道,沒有了平衡,也就沒有宇宙。

山桐子:這麼說,宇宙之所以能夠產生和存在,與相生相剋的理很有關係。

飛鶴子:從相生相剋的理與宇宙的產生存在的關係,可以看到,宇宙的產生和存在,不是無緣無故的,也不是無條件的,宇宙的產生和存在,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要有道的存在,要有平衡的存在。平衡和道,是宇宙之所以能夠產生和存在的原因和根本,而不是什麼佛法,也不是宗教的什麼 「上帝」。你再如何善,沒有了平衡,宇宙一刻也存在不了,那麼是道根本還是佛和宗教根本?不是一目了然嗎?
 


2023年11月6日

 

回目錄

回首頁

 

 

11. 左與右的中間

 

 

山桐子:宇宙的平衡機制,就像人說的「生態平衡」一樣嗎?

飛鶴子:人認識到的生態平衡,它只是整個平衡裡面的一部分,是能夠用眼睛觀察得到的部分。然而宇宙中存在著的平衡,遠不止人認識的生態平衡那樣的範圍,只不過人認識的生態平衡,它也是平衡裡面的其中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山桐子:還有什麼平衡是人沒有認識到的?

飛鶴子:多了去了,所有無形的因素,都存在著平衡,人只認識到有形的部分、眼睛看得見的部分。

山桐子:哪些是無形的部分?

飛鶴子:特性與思想。所有的特性和思想,它們都存在著平衡。舉個例子,比如說善與惡,它們就是一種無形的存在。宇宙中的善與惡,同樣存在著平衡,只是因為這種平衡太龐大,所以人看不見,認識不到。

山桐子:為什麼會看不見?

飛鶴子:很多東西之所以看不見,是因為太龐大了。人的視線是有範圍的,超出了人的視線範圍,就看不見了。比如說,有只螞蟻在你的腳邊,雖然你的存在其實是看得見的,但是對於螞蟻來說,就等於看不見了,因為它只看得見你的腳。所以如果要認識非常龐大的東西,是不能靠眼睛的,而是要靠智慧、靠理,因為眼睛是有視線範圍的,而智慧幾乎是沒有範圍的,宇宙有多大,智慧就能夠去到多遠,當然這是理論上的說法,到了實際中,每個人的智慧也是有區別的。所以如果有人認為,看不見就等於不存在,認識什麼東西都只依靠眼睛,那麼這個人的認知就會非常狹隘。為什麼佛沒有智慧?是因為佛認識東西靠的是眼睛,它們靠什麼 「佛眼通」、「法眼通」之類的,它們認為有發達的眼睛就等於有「智慧」了,能看得見很多東西,就等於有「智慧」了,它們不要理,它們不懂理,所以它們其實沒有智慧。

山桐子:除了善與惡,還有哪些無形因素存在著平衡?

飛鶴子:除了善與惡外,還有正負以及各種思想和特性。所有的極,它們都處在一個無形的、巨大的平衡系統當中,而這個無形的、巨大的平衡系統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一個最終的道存在。

山桐子:平衡是無處不在的。為什麼極都需要平衡?

飛鶴子:因為它們是極,它們不是中,不是中間。

山桐子:什麼是中間?

飛鶴子:「中間」這個概念的產生,是因為有了極。比如說,當「左」和「右」都出現了的時候,也就會出現左與右的「中間」。

山桐子:左與右的中間是什麼?

飛鶴子:它就是中間,或者叫中。

山桐子: 「左與右的中間」是什麼東西?

飛鶴子:雖然人覺得「左與右的中間」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但是其實「左與右的中間」,它不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是存在著的。

山桐子:「左與右的中間」是一種東西嗎?

飛鶴子:「左與右的中間」不是東西。東西為什麼叫「東西」?是因為東西有形態、有東邊有西邊、有左邊有右邊、不是東就是西、不是左就是右,所以叫「東西」。所以有東有西的、有左有右的才是東西。東與西的中間、左與右的中間,是沒有東沒有西的,沒有左沒有右,所以不是東西。中文是中道產生出來的,所以站在中的角度看,有東邊有西邊的才叫東西,中自己既不是東也不是西、既沒有東邊也沒有西邊,所以中自己不是東西。從 「東西」這個詞可以看到,中文是中產生出來的,是「中」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角度看萬物而產生出來的。

山桐子:不是東西怎麼會存在?

飛鶴子:舉個例子,在數學與物理學裡面,一根數軸包括了什麼?包括了正數、負數以及正數與負數中間的那個零,那個零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雖然它是零。

山桐子:零怎樣重要?

飛鶴子:沒有了零,就沒有正數與負數,就沒有所有的尺度。比如說,1為什麼是「1」?是因為它距離零有1那麼遠,所以它是1。同樣道理,2為什麼是「2」,是因為它距離零有2那麼遠,所以它是2。從這裡可以看到,沒有了零,就沒有正數與負數,就沒有了所有的尺度。

山桐子:沒有了零,就沒有了所有的尺度。這麼說,先有零,才有其它的數?

飛鶴子:是的,是因為有了零,才有了其它的數。

山桐子:但是為什麼在人的意識中,是先有了左和右,才有中?

飛鶴子:這只是從語言的角度說的。從語言出現的先後次序的角度看,先有了「左」和「右」,才有「左和右的中間」這個概念。但是語言和概念出現的先後,不等於事物出現的先後,這是不同的。沒有零作為衡量的基準,哪裡能產生得出來1和2等等這些數?1為什麼叫 「1」?不就是以零作為基準衡量出來的嗎?那麼是先有零還是先有1?當然是先有零。

山桐子:這樣說的話,確實是先有零。

飛鶴子:所以零就像一個標杆、一個標準一樣的存在,所有的數,都要根據自己距離零的位置而定出自己叫什麼、是什麼。零的位置,是整個數軸的標準與核心位置,零一旦移動了位置,整個數軸裡面的一切數,都必須跟著移動,所以零是整個數軸的頭與標準。

山桐子:原來零那麼重要啊!

飛鶴子:零是道的根本。道,從某個角度說是度,所以道和尺度很有關係,和計算很有關係。為什麼所有的學科都離不開計算?是因為它們裡面都有道的存在。人把學科分成了文科和理科,很多人以為只有理科才有計算,其實文科裡面同樣蘊含著大量的計算,只是那種計算在人的認知當中它不叫計算罷了,是因為它使用的數,不是人已有的這種用眼睛看得見的數,它使用的是更微觀的數,使用的是只有人的智慧才 「看得見」的數,而不是眼睛看得見的數,所以它其實也有計算在裡面。由於文科裡面的數是只有人的智慧才「看得見」的數,所以文科只能依靠人的智慧,不像理科那樣可以依靠電腦來計算。舉個例子,人經常能準確地預測到別人的反應和別人會採取的行動,為什麼能預測人的行為和反應?就是因為裡面有計算,裡面有規律,既然存在了規律,也就存在著計算,為什麼 「計謀」有個「計」字?為什麼「計畫」有個「計」字?為什麼「打算」有個「算」字?是因為它們都是計算,所以說文科裡面其實也有許許多多的計算。為什麼「道理」的理叫 「理」,「理科」的理也叫「理」?是因為它們都是理,裡面都有規律有計算,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現在有些人,看到科技很發達了,電腦很發達了,就用科技來否定道理,只認技術不認道理,這種人的認識就很膚淺了。道理裡面的計算,比技術裡面的計算更高級、更無形,所以只有人的智慧,才有能力計算,才有能力觸碰得到,電腦沒有這個能力,但是很多技術裡面的計算,電腦是能夠計算的,所以道理是比技術更高級的存在。

山桐子:不認道理是因為沒有智慧嗎?

飛鶴子:是的,不認道理的人,往往就是沒有智慧的人。我說的「沒有智慧」可不是人通常說的是一種形容,或者是一種貶低別人的話。我不搞唯心,所以不會說貶義或褒義的話,我是按真實來說的,按事情的物質性說的。也就是說,我說的 「沒有智慧」指的是物質性的真實的「沒有」,物質上的「沒有」,指的是那個人的思維裡面,沒有能夠沿著事物內部的理走路的那個思維因數。我稱其為「思維因數」,是因為沒有詞彙形容。我說的 「思維因數」,就是人思考道理、作邏輯推理的時候,在思維裡面作高速運動的那個極其微觀的東西。擅長思考的人,都能夠感覺得到那個東西的存在,沒有感覺的人,是思維能力比較弱的人。就是因為他自己沒有智慧,他才感覺不到作邏輯思考的時候思維因數是需要運動的,他才 「看不見」道理的真實存在。既然思考道理的時候,思維因數是需要運動的,也就表明了道理的存在,和人的思維因數有關,同時也表明人的智慧的存在,和思維因數有關。思維因數越微觀、速度越快,人的智慧就會越大。由於人的智慧也可以稱為人的神智,所以人思考道理或作邏輯推理的時候,那個在高速運動的 「思維因數」粗略地也可以稱之為「人的神」,也就是人產生神智和智慧的原因。可不要把我說的「人的神」錯誤地理解成了宗教和迷信的人說的那些所謂的「神佛」,不要因為表面上有相同的字眼,就認為是一樣的東西。表面上有相同的字眼,他就認為是一樣的東西,這種人是沒有智慧的人,這種人是不講理的,和這種人無法溝通,百口莫辯。那些只按字眼而不按內涵來過機的人,和機器有何區別?機器就是只懂表面的字眼,不懂內涵的,如果人也是這樣,那就真的和機器沒有本質區別了。我說的 「人的神」是人自己的神智,產生人自己的神智和智慧的原因。人是不是都有神智?是不是都有精神?那麼人的神智和精神裡面是不是都有神?我說的「人的神」,指的就是這個神,就是人的神智和精神裡面的那個神。 「神」這個概念,是中文裡面的一個正常存在著的概念,可不要一看見我說「神」字,就以為我在搞宗教、搞迷信,這種人就是我剛才說的只按表面字眼來過機的人,別人是過腦,他是過機。 「神」這個概念,原本只是一個正常的、和宗教沒有任何關係的詞彙,後來因為被搞宗教的人盜用走了,被他們整天用來代指他們的偽神,久而久之,才使得「神」這個概念帶著濃重的宗教色彩,這是那些搞宗教迷信的人做出來的壞事,破壞了中國的語言和文化,不要以為遠古時期已經有人這樣用這個 「神」字,就認為是對的,遠古時期的人,就是搞偽神崇拜的,那時候烏煙瘴氣的事多著了,所以不是說歷史久遠了,就是對的。對與錯,不是用時間來衡量的,而是要用人的智慧來衡量。迷信的人拜的偽神不是神,那麼他們用 「神」這個概念用到偽神身上,時間再長又如何?不同樣是錯的嗎?「神」這個概念原本指的可不是搞宗教迷信的人口裡的那些所謂的「神佛」,他們在盜用中文的詞彙,他們說的所謂 「神佛」不是神,是偽神,人為搞出來的假神。人自己的神智裡面的那個神才是中文裡面正確的「神」這個概念應有的內涵,這是我要糾正過來的,不讓那些宗教把「神」這個概念盜用了去搞他們的偽神崇拜。在中文裡有個詞叫 「勞神苦思」,我說的「神」就是這個「勞神苦思」裡面的那個神。既然人真實地存在著「勞神苦思」、「傷神」、「聚精會神」、「神不守舍」等等這些狀態,既然中文裡面存在著大量的與神有關的詞彙,如精神、神態、神色、神氣等等,也就證實了我說的 「人的神」是真實存在的,也就證實了「神」這個概念原本的內涵,並不是指宗教迷信說的所謂「神佛」,而是指人體裡面的那個神。既然道理的存在和人的智慧有關,人需要智慧才能明白道理,而人的智慧是真實存在的,所以道理也是真實存在的。道理是真實存在著的,那麼不認道理是什麼?不就是盲目嗎?閉著眼睛說瞎話,明明真實存在著的,卻要盲目地否定。人思考道理的時候,人的思維因數是需要運動的,有運動的存在,也就表明了有物質因素的存在,所以道理是真實地存在著的,而不是虛無縹緲的夢幻一樣的東西,也不是像有些人認為的是什麼 「契約」一樣的東西。道理雖然眼睛看不見,但是不能因為眼睛看不見就否定它的存在和真實性,因為眼睛看見的永遠只能是表象,眼睛看不見內在。不認道理、不講理的人,是沒有智慧的人。為什麼佛只講信而不講理?為什麼它們不認道理?就是因為它們 「看不見」道理,它們沒有能夠清晰地明白道理的智慧。

山桐子:為什麼說佛是不認道理的?

飛鶴子:如果它們認道理,為什麼它們要搞信仰這種東西?為什麼它們要搞以信為大的宗教?信仰和宗教裡面沒有道理,信仰和宗教也不講道理,信仰只講信,有了信就夠了,信仰不需要道理,信仰也不要道理。既然它們的思想能夠在沒有道理的宗教裡面存活,也就表明了它們的思想是不需要道理的。就像需要水才能生存的人,是無法在沒有水的沙漠中存活的一樣,需要道理才能維持著智慧的人的神和思想,是不能在完全沒有道理存在的空間裡面存活的。既然它們的思想能夠在完全沒有道理的信仰裡面存活,它們的思想是不需要道理的。

山桐子:有人說佛沒有搞宗教,是人自己搞出來的,怎麼看這種說法?

飛鶴子:表面上看好像是人自己搞出來的,但是為什麼信佛的後人,毫不例外地都會把佛的東西搞成宗教?為什麼存在著這種必然性?難道是偶然的?難道最終變成宗教這件事和佛的東西的本質沒有關係?怎麼可能?其實仔細想一下就會明白,跟隨著佛的人,他們需要的是什麼?他們擁有的是什麼?不就是信這種東西嗎?強烈的信。當信這種東西變成了極端的時候,不就是宗教嗎?狡辯有什麼用?沒有用的。

山桐子:不需要道理也能存活的思想是什麼思想?

飛鶴子:石頭思想,不會動的。
 


2023年11月9日

 

回目錄

回首頁

 

 

12. 零不是東西

 

 

山桐子:數軸上面的零,才是整個數軸的標準所在,零是什麼東西?

飛鶴子:零不是東西,零是一切的始點。「零」是標準,是衡量一切東西的標準。東西是成為不了標準的,標準不是東西。

山桐子:零不是東西,它怎樣衡量東西?

飛鶴子:不是東西才有資格衡量東西,東西的本身沒有資格衡量自己以及別的東西,所以東西沒有資格成為標準,這個道理比較抽象,不過也不是不能理解。舉個例子,為什麼畫畫寫字的紙,大部分情況下,或者說通常情況下都是白色的?是因為白色比起其它所有的顏色來說,是最 「沒有」顏色的,雖然白色也是其中一種顏色,或者這樣說,白色是所有顏色裡面最沒有特色的顏色,所以白色才能成為底色和基準色,而成為紙的通常顏色。

山桐子:沒有特色的顏色,才能成為基準色?

飛鶴子:是的。假如那張紙不是白色的,而是紅色,那麼你用紅筆在上面寫字,就會顯不出來,或者你用黃筆在上面寫字,寫出來的字也不是黃色的了,而是變成了紅色加黃色,如果兩種顏色能夠混合或疊加的話。所以只有最沒有特色的白色,才能成為基準色。基準色就相當於數軸上面的零一樣能夠成為標準,能夠衡量得出別的顏色是什麼顏色,因為白色能夠顯得出所有顏色它們真實的色彩。

山桐子:這麼說,沒有特色的東西,之所以能夠成為標準,是因為它能夠準確地顯現出所有顏色的真實色彩。

飛鶴子:是的,沒有特色沒有特性才能成為標準,沒有特性才能準確地顯現出所有特性真實的一面,才能準確地衡量得出所有特性是什麼特性,這個道理,就是道的根本,也就是中道。

山桐子:沒有特性才能成為標準,什麼東西是沒有特性的?

飛鶴子:事實上,宇宙裡面沒有東西是沒有特性的,所有的東西都有不同的特性,然而沒有特性才能成為最終的標準,這個道理卻是真實地存在著的。存在這樣的道理,是因為存在這樣的道,道理是道產生出來 的,理是道的理。

山桐子:宇宙中不存在沒有特性的東西,那麼這個「沒有特性」怎樣存在?

飛鶴子:在人的語言裡面,這個「沒有特性」就叫中,或者叫無。

山桐子:中就是無?

飛鶴子:是的,雖然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它們的所指卻是同一個方向、同一個存在。

山桐子:為什麼同一個方向要用兩個不同的概念來表達?

飛鶴子:因為那是不同的角度,中與無,是從不同的角度說出來的「沒有」。

山桐子:無是沒有,這個好理解,為什麼中也是沒有?

飛鶴子:在數軸上,正數與負數的中間,是不是零?那麼零是不是沒有?所以中是沒有。
 


2023年11月12日

 

回目錄

回首頁

 

 

13. 中間是沒有

 

 

山桐子:中間就是沒有,這個問題不好理解。

飛鶴子:不好理解是因為我們說的中間,不是人通常說的那種中間,用人對「中間」的慣常理解去理解「中間就是無」,是理解不了的,因為「中間就是無」的那個「中間」,不是人通常說的那種 「中間」。人通常說的中間,指的是位置的中間、程度的中間、深度的中間、數量的中間等等這種中間,比如說2是1與3的中間,人通常說的中間,是這種中間。而我們說的中間,指的是相對的兩種特性的中間,相對的兩個極的中間,比如說+1與-1的中間,我們說的中間是這種中間。而相對的兩種特性的中間、相對的兩個極的中間確實就是沒有。

山桐子:為什麼特性的中間會是沒有?

飛鶴子:是相對的兩種特性才有這種中間的概念,不是相對的兩種特性,是沒有我們說的這種中間的,比如說,真與善,就不存在這種中間的概念,但是真與假、善與惡,就存在這種中間的概念。比如說,有兩種相對的特性,軟和硬,那麼軟和硬的中間是什麼?就是既不是軟,也不是硬。

山桐子:「既不是軟也不是硬」,那是什麼?

飛鶴子:就是「沒有」。既不存在於軟的範圍裡,也不存在於硬的範圍裡,也就是軟和硬的中間。換句話說,當你站在軟和硬的角度和立場上,就會看不見它,在你的意識中,它就成為了 「沒有」。

山桐子:為什麼站在軟和硬的立場上,就會看不見它?

飛鶴子:站在軟的立場上,只看得見硬,而站在硬的立場上,只看得見軟。所以軟和硬的「中間」,就會成為軟和硬眼中的「沒有」,因為軟和硬都看不見它。

山桐子:為什麼軟和硬都看不見它?

飛鶴子:因為軟和硬與它不處在同一個層面上。

山桐子:什麼叫「不處在同一個層面」?

飛鶴子:舉個例子,你看見眼前有棵樹,你眼中看見的只有樹、叫做「樹」的那個東西,你是看不見構成樹的因素的,比如樹裡面的水和各種營養物,是因為你眼睛所在的層面,是樹的 表象所在的層面,所以你只能夠看得見樹的表象,看不見構成樹的因素,你的眼睛和構成樹的因素不處在同一個層面。這就是「處在同一個層面」和「不處在同一個層面」的差異。

山桐子:軟和硬都看不見軟和硬的中間,是因為「軟和硬的中間」是構成軟和硬的因素?

飛鶴子:是的,中間是原因。假如把軟看成是負,把硬看成是正,那麼既不是負也不是正的是什麼?那就只有零,只有零才既不是負也不是正。這種時候的「零」,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站在軟和硬的角度和立場上說的零和沒有,也就是 「軟和硬的沒有」。

山桐子:為什麼要研究「沒有」?研究「沒有」有意義嗎?

飛鶴子:研究「沒有」不但有意義,而且很重要,因為「沒有」是標準,人如果連標準是什麼都不知道,他就會失去標準和方向,變成了浮萍,風一吹就跑了,或者是會搞各種假標準,比如有人把某些特性說成是標準。所以當人不知道真正的標準是什麼的時候,就會給一些有野心的人有空子可鑽,搞各種假標準出來以謀取權。只要是特性,不管人覺得那種特性 「如何好」,都不是標準,沒有特性才是真正的標準。你覺得這種特性好,別人不覺得這種特性好,那麼為什麼你的「覺得」能夠成為標準,為什麼別人的「覺得」不能成為標準?所以任何的某一種特性,都成為不了衡量一切的最終的標準,只能成為某個角度、某個範圍、某種情況下的標準。而且任何一種特性,都有其好的一面,同時也有其不好的一面,任何一種特性,當它極端了的時候,都是非常不好的,所以任何一種特性,都成為不了最終的標準。比如說,你說真和善是最高標準,可是極端的真和極端的善是害人的,那麼真和善如何能夠成為最高標準?這顯然是偽標準。同樣道理,你說自由平等是最高標準,然而極端的自由和極端的平等同樣是害人的,所以自由和平等同樣不是最高標準。

山桐子:確實存在有人覺得某種特性好,有人覺得某種特性不好這樣的差異。比如說善,有人覺得好,有人就覺得不好。而某個人或某些人自己的「覺得」,是不能成為所有人的標準的。但是為什麼 「沒有特性」能夠成為最終的標準?

飛鶴子:因為「沒有特性」不存在「覺得」這種東西,它不是任何人的「覺得」,它也不存在所謂的好與壞。你能說「沒有」是好還是壞?都不能說,因為「沒有」不存在好與壞。不存在好與壞,才有資格衡量所有的好與壞。好是沒有資格衡量壞的,同樣地,壞也沒有資格衡量好,因為好與壞是對家,互為對家的雙方,都沒有最終資格衡量對方。它們衡量對方的行為只屬於私底下的行為,是成為不了公理的。所以只有好與壞的外面,才有資格衡量好與壞。就像善沒有資格衡量惡,惡也沒有資格衡量善一樣,只有善與惡的外面、既沒有善也沒有惡、既不是善也不是惡,才有資格衡量善和惡,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一切特性的外面、一切性質的外面,才有資格衡量一切特性、一切性質。

山桐子:一切特性的外面、一切性質的外面是什麼?

飛鶴子:就是中。絕對的中,是一切的外面,相對的中,是相對的外面。而中就是零,就是沒有,就是無。前面已經講過,「1」為什麼是1?是因為它距離零、距離「沒有 」是1,所以它才是1,這是一個例子。再舉個例子,糖水為什麼叫糖水,是因為它加了糖,換句話說,是因為它比純水多了「糖」這種東西,所以它才叫「糖水」。那麼糖水是怎樣被衡量出來的?是用它與純水比較而衡量出來的,那麼純水是不是成為了衡量糖水的標準?確實就是的,純水是不是相對的 「沒有」?是的。所以「沒有」才是標準。你不能用糖水作為標準來衡量純水,你只能用純水作為標準來衡量糖水。糖水是有自己的特性的,善同樣有自己的特性,善就像糖水一樣,是不能成為標準的,是沒有資格衡量別人的。自由同樣有自己的特性,自由就像糖水一樣,是不能成為標準的,是沒有資格衡量別人的。

山桐子:如果用糖水作為了標準,會如何?

飛鶴子:如果拋棄了純水而用糖水作為標準,那麼你怎樣用糖水來衡量鹽水?鹽水在糖水的那個尺度裡面,它是什麼?為什麼它要叫鹽水?假如自由成為了標準,那麼專制在自由的那個尺度裡面,它是什麼?難道自由要把專制完全地滅絕?所以這是不行的。任何一種東西,只要它不極端,都是應該存在的,專制同樣是這樣,不極端的專制,是應該有它存在的位置的。假如自由成為了標準,那麼極端的自由算什麼?自由它自己能夠衡量得出什麼是極端的自由嗎?不能。所以自由不是標準,它什麼都衡量不出來。

山桐子:對啊!好像是不能用糖水來衡量鹽水,不能用自由來衡量專制。

飛鶴子:所以只能用純水來衡量鹽水,看鹽水的濃度大不大;用中來衡量專制,看它極不極端;用中來衡量惡,看它極不極端。所以中才是標準,自由不是標準,善不是標準。當你用純水來衡量鹽水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鹽水是因為比純水多了鹽,所以它是鹽水,你就能夠看得見鹽水的濃度大不大。所以只有 「沒有」才能成為最終的標準,這個道理,就是道的根本,也就是中,中是道的根本。而把中作為最高標準的道,就是中道。只有沒有才是最終的標準,只有無才是最終的標準,只有中才是最終的標準,才是天然存在著的標準,而不是人為搞出來的編造。而所有以什麼特性、什麼理論作為標準的,不管那個特性和理論聽起來如何好聽、如何美好,都不是最終的標準,都只是局部範圍的、某些情況下適用的東西。而只有某些情況下適用的東西是不能叫最高標準的,它只是某些情況下、某些狀態下才適用。有人把善當成最高標準,這是人為在編造偽標準。用善來衡量別人,就好像用糖水來衡量所有的水一樣,糖水有資格衡量其它水嗎?沒有資格,所以善同樣沒有資格用自己來衡量別人、衡量惡。善既沒有資格用自己來衡量別人,也沒有資格衡量善自己,叫什麼標準?!自由也是一樣,自由既沒有資格用自己來衡量別人,也沒有資格衡量自由自己,叫什麼標準?!為什麼說某些國家是霸權主義?就是因為有某些國家把自己當成了標準,用自己來衡量別人,把自由當成了標準,用自由來衡量一切、衡量別人,這是人為在編造偽標準。
 


2023年11月14日

 

回目錄

回首頁

 

 

14. 什麼才是標準

 

 

山桐子:沒有才能成為標準,而標準是用來衡量東西的,怎樣用「沒有」衡量東西?

飛鶴子:絕對的沒有,在宇宙中是不存在的,絕對的沒有只存在於宇宙外面,宇宙裡面存在的沒有,是相對的沒有,所以我們說的沒有,通常指的是相對的沒有。

山桐子:什麼是相對的沒有?

飛鶴子:比如說,純水就是相對的沒有,純水比起糖水和鹽水來說,更沒有一些。但是純水不是絕對的沒有,因為純水也是一種「有」,它是水。相對的沒有,是指在同一個層面上,最沒有的那個。比如說,在水這個層面上,純水是最沒有的那個,不管是糖水、鹽水,還是各種各樣的什麼水,純水是所有水裡面最沒有的那個,所以純水是一種相對的沒有。

山桐子:相對的沒有也是標準嗎?

飛鶴子:相對的沒有,是它那個層面裡面的標準,所以相對的沒有也是標準。相對的沒有,是它所在的那個層面和所在的那個範圍裡面的最高標準。相對的沒有只能用來衡量它那個層面和範圍裡面的東西,超出了它那個層面和範圍的東西,它同樣是衡量不了的。比如說,你可以用純水來衡量糖水,但是你不能用純水來衡量鐵。

山桐子:如果是一塊鐵,應該用什麼來衡量?

飛鶴子:應該用純鐵來衡量一塊鐵。

山桐子:純鐵也是一種相對的沒有,也是一種標準。

飛鶴子:是的,所以沒有才是標準。相對的沒有是衡量某個層面的東西的標準。

山桐子:說到「衡量」與「標準」這些概念的時候,人們通常想到的是尺子,而不會想到純水等等這些東西也是標準,也是用來衡量東西的標準。

飛鶴子:「衡量」與「標準」裡面,涉及到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標準」,一個是「尺度」,雖然「尺度」和「標準」有關係,但是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東西。「標準」是零點, 「尺度」是以零點為標準延伸出來的度量單位。一把完整的尺子裡面既包含了「標準」,也包含了「尺度」單位,這樣的尺子才是完整的,才能夠用來衡量東西。而我們之前反復說的 「標準」,就是那個零點,至於「尺度」單位如何定立,就是人根據各種情況和需要而定立的,這就不是我們要說的了。我們要說的是那個標準。以什麼作為標準,這才是最關鍵的,所以我們說標準。到底真正的標準是 「有」,還是「無」?我們要說的是這個。過去許多人以「有」作為了標準,但是我們說任何一種「有」都不是標準,「無」才是標準。

山桐子:如果以「有」作為了標準,會怎樣?

飛鶴子:人會走向極端而不自知,會越來越極端。世界如果以某種「有」作為了標準,世界就會越來越極端,各種極端會氾濫。舉個例子,佛以善作為了標準,善是一種「有 」,所以佛最終變到越來越善,越來越極端,搞的全部都是極端的善。西方以自由作為了標準,自由也是一種「有」,所以西方到了現代變得越來越極端,搞極端的自由。這些都是人以某種 「有」作為了標準後出現的極端。以任何的「有」作為標準,人都會走向極端。

山桐子:為什麼以「有」作為標準,都會走向極端?

飛鶴子:以「有」作為標準,就是拋棄了「無」,拋棄了中。拋棄了中,當然就會走向極端。以任何的「有」作為標準,都是偽標準,是成立不了的。以任何的「有」作為標準,給人最終帶來的都是災難。你看一下現在的西方社會是什麼模樣,就會明白極端的自由是不是災難了,你看一下宗教搞出來的東西,就會明白極端的善是不是災難了。

山桐子:為什麼以任何「有」作為標準,都是成立不了的?

飛鶴子:任何的「有」,都是某一種特性、某一種東西,都是宇宙諸多特性裡面的其中一種,而任何一種特性,都是具備著「程度」和「成度」的,比如說善這種東西,有善少一些的,有善多一些、濃重一些的,我們可以把各種不同成度的善,用數值來表示它們,善很少的,用1表示,善再多一些的,用2表示,善再再多一些的,用3表示,如此類推。如果以某種特性作為標準,就會出問題了,比如說以善作為標準,這諸多的各種不同成度的善,它們都是善,哪個是標準?你說善少的1是標準的時候,2就不同意了,2說,我比1更有善,所以我比1好,3也不同意,3說,我比2更有善,我比2好,如此發展下去,你說會怎樣?

山桐子:會變成善越多的越好。

飛鶴子:是的,所以如果以善作為標準,最後標準一定會變成極端的善,誰善多誰才是好,所以到最後,搞以善為標準的人,就會搞出類似割肉喂鷹這種極端的、荒唐的、邪惡的東西,甚至以極端為自豪,以極端為驕傲,變得瘋狂而沒有理智,完全拋棄了正常。極端的善是邪惡的。任何東西,極端了都是不好的。

山桐子:以任何特性作為標準,最終都會使標準變成極端嗎?

飛鶴子:是的,特性不是標準,中才是標準,不極端才是標準。以零作為標準,以中作為標準,才能衡量得出各種東西的極端成度,這才是真正的標準。不是人認為好的東西就可以成為標準的,不是什麼東西好,什麼東西就是標準。標準既沒有 「好」,也沒有「壞」,所以「好人」不是標準,「好的特性」也不是標準,標準是用來衡量極端的成度的,所以只有能夠準確地衡量事物的極端成度的,才是標準。

山桐子:好人不是標準嗎?

飛鶴子:所有能稱得上「好的」,能用「好」字形容的,都不是標準。換句話說,「好」不是標準。

山桐子:為什麼好不是標準?

飛鶴子:因為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有了好就會有壞,有好的一面的同時,也就會有壞的一面。當人極力推崇一種「好」的時候,那種「好」其另一面的壞也就會同時起作用,同時盛行。而人看事物往往只看得見事物的其中一面,很少人能夠兩面同時看到,所以人往往以為 「好」裡面是「沒有壞」的,以為「好」是因為「沒有壞」所以才叫「好」,其實不是這樣。它之所以是「好」不是因為它「沒有壞」,而僅僅是它有好的一面。

山桐子:怎樣才能同時看見事物的兩面?

飛鶴子:只有具備中的智慧,才能同時看見事物的兩個面,只有中才能同時看見兩端。這就是孔子說的「我叩其兩端而竭焉」的真義。
 


2023年11月18日

 

回目錄

回首頁

 

 

15. 以自我為中心

 

 

山桐子:任何一種「好」都成為不了標準。

飛鶴子:任何一種「好」都成為不了最終的標準,換句話說,就是任何一種「有」都成為不了最終的標準,只能成為局部的、或者是時效性的標準,而且某種「有」什麼時候能夠成為標準,可以做多長時間的標準,也是 「沒有」決定的,所以「有」的權是「沒有」給它的。「沒有」才是衡量性與質的最終標準。被衡量的事物,它的性質與零比較得到的值,決定了它的位置。換句話也可以這樣說,某種東西它是什麼,就是用它與相對的零比較,看它比相對的零多了什麼出來,多了什麼出來它就是什麼。

山桐子:比零多了什麼出來,它就是什麼,這樣衡量事物聽起來好像很簡單。

飛鶴子:是簡單,但卻是最根本的理,而人違反的往往也就是這個最簡單的理。

山桐子:人怎樣違反這個理?

飛鶴子:人往往不以零作為標準,而是以自己作為標準,以自己的感覺、見識等作為標準來衡量事物,衡量別人。換句話說,就是把自己當成了零點,以自我為中心。

山桐子:以自我為中心就是把自己當成了零點?

飛鶴子:是的。真正的中心,是零點,是各種極的中間,而不是任何的某個人,或某種特性特質。任何的某個人,他都會有某種或某幾種偏向、偏好,他的思想和觀念都會有某種偏向,所以都不是零點,都不是真正的中,所以都成為不了最終的標準。而 「以自我為中心」就是把自己當成了標準和零點,所以「以自我為中心」是錯的。但是很多人衡量事物是以自己為中心為標準來衡量的,人只知道這種行為叫「以自我為中心 」,不知道「以自我為中心」的真正 原因是人把自己當成了零點。

山桐子:人把自己冒充成標準來衡量事物,叫做「以自我為中心」,但是為什麼很多人把「要別人圍著他轉」叫做「那個人以自我為中心」?

飛鶴子:這是因為人理解事物往往根據的是表面現象。從現象上看,「以自我為中心」表現出來的現象,是「要別人圍著他轉」,所以人就把這種現象稱之為「以自我為中心 」。可是什麼是「圍著他轉」?就是他把自己擺在了權力的最高位,而「權力的最高位」原本是屬於誰的?原本是屬於零、屬於中的,所以他把自己擺在了權力的最高位,意味著他竊取了零和中的權,換句話說,就是他把自己當成了零點。

山桐子:原來是這樣來的。為什麼權力的最高位原本是屬於零和中的?

飛鶴子:零是標準,而中就是零,零和中都是標準,零和中是同一個存在,只不過是從不同角度講出來的概念。什麼是標準?標準意味著什麼?誰是標準意味著誰就是法。這裡說的 「法」的概念,不是人通常說的那個法律的「法」,而是道講的法,是道那個層面講出來的概念,是抽象無形的概念,而法律的「法」是有形的概念,是看得見的東西。法是什麼?法代表著的就是權,衡量事物好壞的權,決定著事物能否存在的權。任何事物的出現和存在都不是無條件的,而這個 「有條件」意味著「出現和存在」背後有權的因素存在,這種「權」表現出來的形式在人的語言裡面它叫「合理」,合理才能出現和存在,不合理就出現不了。相對的標準擁有相對的權,最終的標準擁有最終的權,零和中分別有相對的和最終的。零和中擁有的權是天然的、絕對的,沒有任何人或生命可以推翻得了,這種權是無形的權,而不是人中的政治權和管理權等等有形的權。人能推翻的權屬于有形的權,無形的權人觸碰不到,推翻不了。

山桐子:零和中擁有無形的權,零和中是否會擁有有形的權?

飛鶴子:不擁有,不可以擁有,不可能擁有。如果一個人他擁有著有形的權,他擁有著有形的權的那部分生命和意識一定不是零和中。

山桐子:擁有著有形的權的那部分生命和意識一定不是零和中,而零和中才是標準,這麼說,擁有著有形的權的那部分生命和意識不能把自己的思想當成所有人思想上的標準。

飛鶴子:是的,這就是為什麼政教不能合一的真正原因,這就是為什麼政教合一屬於邪教的真正原因,因為有形的權不是真正的中,有形的權不能把自己當成別人思想的標準,有形的權只能成為別人行動上的標準,而不能成為思想上的標準。

山桐子:零才是標準。零是什麼思想?

飛鶴子:真正的零不是思想,什麼思想什麼理論都不是,這才是真正的零,任何思想和理論都不是真正的零。

山桐子:什麼思想什麼理論都不是,那是什麼東西?

飛鶴子:什麼東西也不是。

山桐子:為什麼有些人會以自我為中心,而有些人不會?

飛鶴子:人是道產生出來的,人對道天然地都有很強的感覺,但是隨著人在自己的生命歷程中,心不斷地膨脹後,人離道就遠了。心屬陰,道為陽,心膨脹後人離道遠就變成了陰盛陽衰。陰盛陽衰後,人因為離道遠了,對道就會失去了感覺,於是人就會以自己作為標準,而不再以道作為標準,這時候表現出來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作為標準來衡量別人,而不是以零作為標準。

山桐子:這麼說,沒有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是離道比較近的人,他們對道有感覺,所以不以自我為標準,而是以道為標準。

飛鶴子:是的。以道為標準,也就是以零為標準,也就是人常說的「客觀」和「中肯」。「零是標準」是道的根本,不管人如何不理解,都無法改變這一真理,它的真實性是任何人都改變不了的。你能改變純水才有資格衡量所有其它的水這一事實嗎?改變不了,那麼任何人也就都無法改變 「中才是最終的標準」這一真理,它的真理性是永恆的。由於人是道產生出來的,所以在人的潛在意識中,對「零是標準」天然地有著最深刻的感覺,所以人對「以自我為中心 」這種行為普遍地都會有厭惡的感覺,只是人的表面意識說不清,不知道自己的這些感覺是什麼、從何而來,說不清不等於沒有感覺,人對道都有感覺,人對道的感覺刻在了人的意識深處。 「以自我為中心」這句話,是用來指責那些把自己當成了標準,把自己當成了權力中心的人,從正面看「中心」就是中間和零,中國文化是以中作為標準產生出來的。「中國 」為什麼有個「中」字?為什麼不用其它字?「中原」、「中華」、「中庸」等等,「中」字貫穿著整個文化裡面的思想的標準,「中肯」、「中正」、「中直」、「中和 」、「中流砥柱」、「適中」、「折中」等等,中國文化思想的標準裡面到處都有「中」字,而這個「中」字從古到今延續下來,從來沒有斷過,這正是在告訴人,「中」是中國的根。很多人都知道 「中」字在中國文化裡面的地位很特殊,但是人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中」真正的內涵。人只知道「中庸」,不知道「中」,而且人對「中庸」的理解也是很膚淺的,只知道 「不偏不倚」和「中正平和」,以及「適中」等等這些內涵,不知道中庸裡面標準的內涵,所以人不知道中庸和中真正的關係是什麼。純粹偶然是產生不了事物的,一切都有內在的必然性。為什麼中國文化和 「中」會有如此千絲萬縷的關係?這難道僅僅是儒家一個「家」能搞得出來的嗎?為什麼老子也講「大象無形」?「大象無形」和「中」有什麼關係?所有這一切,只有中道能解得開。老子講的東西,只是現象那個層面裡面的東西,而中講的是標準,是現象裡面的原因,這裡面的距離,是天差地別的,這就是為什麼老子的東西成為不了中國文化的主體思想的原因。孔子雖然提到了中庸,但是孔子沒有說中庸是什麼,而人又需要明白中庸是什麼、中是什麼,這就是為什麼到了近代孔子在思想上的地位需要被推翻的原因。這些都是人不知道的。
 


2023年11月21日

 

回目錄

回首頁

 

 

16. 正數與負數

 

 

山桐子:零才是標準,事物比零多了什麼,它就是什麼。

飛鶴子:這個「多了」的概念是很重要的,數軸上除了零以外的其它所有位置,都是比零多了東西。

山桐子:數軸上有正數與負數兩種不同的數,都是因為比零多了東西嗎?

飛鶴子:是的。

山桐子:正數比零多了東西,這個容易理解,為什麼負數也是比零多了東西?

飛鶴子:正數是因為比零多了正的因素,所以它是正數。負數是同樣的道理,負數是因為比零多了負的因素,所以它是負數,零才是東西最少的地方。正數與負數都是比零多了東西,只不過正數是比零多了正的因素,負數是比零多了負的因素。

山桐子:但是在人通常的認識當中,負數是因為比零更少,所以是負數,這是怎麼回事?

飛鶴子:那是人站在正數的角度來看待負數,從而得到的認識。 換句話說,就是站在一種「有」的角度來看待另一種「有」,這樣就會帶著偏見,所以人對負數的那種理解是一種偏見。

山桐子:為什麼那是站在正數的角度看而得到的認識?

飛鶴子:打個比喻,比如說有個人,他自己是數軸上的6,也就是說,他站在了數軸上面的6那個位置上,在他的視角當中,在他的感覺當中,他會怎樣理解數軸上的其它數?他會覺得,右邊的數,像7啊、8啊等這些都是比我多的,而左邊的數,像5啊、3啊等,都是比我少的。他的這種認識會導致他產生出他堅信是對的觀念,就是覺得右邊是多的、左邊是少的。觀念就 是這種東西,一旦形成了就很難改變,觀念的本身是不講理的,它認為是什麼就是什麼,它是不變的,這種東西就是觀念。而理智不是觀念,不同于觀念,理智是能變化的,會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尺度而變,理智源自于人的智慧,觀念不源自于人的智慧,觀念是從外界得到的,看回來的、聽回來的、感覺回來的等等,通過各種途徑從外界得到的認識與知識,往往都是觀念。為什麼觀念叫 「觀念」,是因為它是觀和念,觀是看,念是心,所以看回來的、感受回來的東西,就會在人的意識中形成觀念,觀念就是這樣得到的,為什麼我們總說眼睛不是智慧?不能靠眼睛看就認定事物,是因為靠眼睛看而得到的是觀念。絕大多數人,是不會主動破除自己已經形成了的觀念而重新思考同一個問題的,那麼人形成了的觀念就會支配著那個人很長時間。當人形成了 「右邊是多的、左邊是少的」這種觀念後,他會如何看待負數?他就會覺得,負數在我的更左邊,當然就是更少的,所以負數就這樣成為了比零「更少」的了。

山桐子:這麼說,負數比零更少這種認識,是人站在正數的角度認識出來的,是靠眼睛和感覺而得到的認識。

飛鶴子:是的,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看到的情況、得到的認識就會不一樣。人是正的生命,所以人的根是在正數那邊的,人站在正數的角度看待負數,是人以自己為中心、以自己為標準、把自己當成了零而得到的認識。可是人自己是不是零?不是的,人是偏正的生命,人不是零。所以當人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當成了零而衡量出來的結果,就會存在著偏見。偏見就是這樣產生的。 「偏見」為什麼有個「偏」字?就是因為那種「見」不是站在中的位置上得到的,而是站在偏離中的位置上得到的。因為中文的內涵是中道產生出來的,所以中文的內涵是以中作為標準的,遵循著中道的理,所以 「偏」之所以叫偏,是因為偏離了中。正數不是中,所以站在正數的角度得到認識,是帶著偏見的。

山桐子:原來什麼是偏見,是以中為標準衡量出來的。

飛鶴子:是的,因為中才是正,那麼偏離了中,就叫「偏」,站在偏離了中的位置上得到的認識,就叫「偏見」。而沒有偏見的認識叫什麼啊?叫「中肯」。為什麼沒有偏見的認識叫 「中肯」?就是因為那是站在中的位置上得到的認識,所以叫「中肯」。從古到今,沒有人知道中文的內涵是以什麼作為標準的, 我這是第一次告訴了人。

山桐子:認為負數是比零多了東西、多了負的東西的這種認識,是站在哪個角度得到的?

飛鶴子:是站在零的位置理解出來的,是站在中的位置得到的。

山桐子:站在零的位置怎樣理解出來?

飛鶴子:零為什麼叫「零」?就是因為「沒有東西」。零知道自己之所以是零,是因為自己沒有東西,這是零的認識。零的這種認識對不對?當然是對的。那麼零站在自己的角度會怎樣看待右邊的正數與左邊的負數?零會覺得,我是 「沒有東西」,右邊和左邊,你們都是「有東西」,但是右邊和左邊的東西又不是同一種東西,所以右邊是「有正的東西」,左邊是「有負的東西」。這就是站在零的角度理解出來的。

山桐子:果然,如果站在零的角度理解負數,就會認為負數是因為比零多了負的因素。零的這種理解對不對?

飛鶴子:對的,負數確實是因為比零多了負的因素,所以才成為負數。零才是東西最少的地方。

山桐子:好像確實是的,零已經是沒有東西了,假如說負數是比零更少東西的存在,就成立不了了,邏輯不通了,因為沒有「比沒有東西更少東西」的東西存在。就像假如說 「真空」已經是沒有東西的了,那麼就不會有「比真空更少東西」的更更真空存在。

飛鶴子:所以不存在「比零更少」這種概念。

山桐子:我們說的「不存在比零更少」這種概念產生出來的數軸,和人認識的數軸,有什麼本質區別?

飛鶴子:我們說的數軸,是以零為中間,往右去,是正數所在的範圍,有一個箭頭指向右邊的遠方,往左去,是負數所在的範圍,有一個箭頭指向左邊的遠方。

山桐子:這麼說,我們說的數軸是有兩個箭頭方向的,分別指向右邊和左邊的遠方,而人認識的數軸,只有右邊一個箭頭,指向右邊的遠方。

飛鶴子:是的。人認識的數軸,只有一個方向,我們說的數軸,有兩個相反的方向。

山桐子:哪種數軸才是對的?

飛鶴子:我們說的數軸,裡面的內涵才能真實地反映出宇宙萬物的理。人認識的數軸,對宇宙萬物的理解是有漏的,因為它沒有把「負的因素」表達出來。它對「負數」的理解,是一種 「少」和「低」的概念,然而宇宙中真實存在的負數表達的內涵,卻是代表著「負的因素」。「負的因素」不是「少」的概念,不是比零、比正數「少」的概念。

山桐子:為什麼說人認識的數軸,裡面的負數是「少」的概念?

飛鶴子:人自己就是這樣定義負數的,人是這樣定義負數的:「比0小的數叫做負數」。「比0小」不就是它的值比零還小嗎?所以人認識的數軸它裡面的負數,負數的值越大,表示 「越小」、「越少」或「越低」等等。而我們說的有兩個相反方向的數軸,負數的值比零大,越往左邊去,負數的值越大,表示負的因素「越大」、「越多」或「越高」等等。我們說的負數表達的內涵是實的,人認識的負數表達的內涵是虛的。然而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是實的,不存在虛的物質,所以人認識的負數,它裡面的內涵不是真實的,不具備物質性,只是一種虛理,連實理都不是。

山桐子:什麼叫「虛理」?

飛鶴子:就像鏡子裡面的你一樣,是真實的你的一個虛像。真實的你是有血有肉的,鏡子裡面的你是沒有血沒有肉的。人認識的負數同樣是這樣,它表達的內涵是沒有血沒有肉的,不是真實存在的物質。而我們說的負數表達的內涵,是有血有肉的,是真實存在的物質。

山桐子:為什麼人認識的負數,會成為了一個沒有真實意義的虛像?

飛鶴子:還有「比零更少東西」的東西存在嗎?根本不存在,零已經是沒有東西了,所以不存在「比零更少東西」的東西。也就是說,不存在「比零少或小」這種內涵的負數,只存在 「與正數性質相反」這種內涵的負數,而只有我們說的數軸,才存在這種「與正數性質相反」的負數。我說的理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是卻是真實存在的。

山桐子:「負的因素」不是「小和少」的概念,那是什麼?

飛鶴子:負的因素,它對事物產生的作用力,是與正的因素對事物產生的作用力相反的。也就是說,能夠對事物產生出與正的因素相反的作用力的因素,就是負的因素。舉個例子,有兩隊人拔河,兩隊人產生出來的力 的方向是相反的,假如把右邊那隊人看成是正數的話,左邊那隊人就是負數。你能說左邊那隊人之所以是負數,是因為他們比右邊那隊人「少」了什麼嗎?不能。所以負的因素不是因為比正的因素 「少」了什麼所以它們才是負的因素,而是因為它們產生出來的作用力,與正的因素相反。

山桐子:這麼說,確實存在著兩個箭頭方向相反的數軸。

飛鶴子:只有這種帶著兩個相反方向的箭頭的數軸,才存在我們說的「中」的內涵。人認識的只有右邊一個箭頭方向的數軸,不存在我們說的「中」的內涵,它的那個零點代表著的不是 「中」。然而宇宙萬物裡面,無處不在地都存在著「中」,因為一切性質都有與其相反的性質存在,兩種相反的性質的中間就是「中」。那麼人認識的那個數軸,無法表達這個無處不在的 「中」,它的真理性就是有漏的,它不是唯一的、真實地反映宇宙萬物的數軸。
 


2023年11月24日

 

回目錄

回首頁

 

 

17. 人的思想

 

 

山桐子:事物被標準衡量出來的結果意味著什麼?

飛鶴子:事物被標準衡量出來的結果決定了事物所處的位置。假如說有兩碗不同的糖水,一碗加了一勺糖,另一碗加了兩勺糖,如果把加了一勺糖的離純水的距離定為1的話,那麼另一碗離純水的距離就是2。所以那兩碗不同的糖水,它們分別是1和2,它們性質的不同,決定了它們在尺度上位置的不同,所以事物所處的位置,是由事物自己的性質決定的,性質不同,位置就不同。

山桐子:尺度是用來衡量事物性質的,但是決定著事物所處的位置在哪裡,卻是由事物自己的性質決定的,而不是尺度的本身。

飛鶴子:是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也是人容易混淆不清的地方。事物所處的位置之所以不同,原因在於事物自己身上,性質不同所以位置就會不同。那麼改變事物自己的性質,事物所處的位置就會隨之而改變。

山桐子:雖然尺度是衡量事物的,但是決定著事物位置的關鍵原因不是尺度,而是事物自己身上的性質。

飛鶴子:一種事物它是什麼,是用標準和尺度衡量出來的,它被尺度衡量出來的結果,就決定了它所處的位置。

山桐子:這裡有一個問題,決定著事物位置的關鍵原因不是尺度,而是事物自己身上的性質,但是事物的性質是什麼,又是尺度衡量出來的,這麼說,事物自身性質和尺度,這兩種因素同時都會對決定事物的位置起到作用,為什麼事物自身的性質,會成為關鍵原因?

飛鶴子:因為這裡存在著私與公的差別,存在著陰與陽的差別。事物自身的性質屬於私的因素,屬於陰的因素,而尺度屬於公的因素,屬於陽的因素。對於事物自己來說,它能控制和改變的因素是什麼?是私的因素、陰的因素,公的因素是事物自己掌控不了、改變不了的,那是更大範圍的因素決定的。所以對於事物自己來說,自己的性質才是最關鍵的因素。舉個例子,道德衡量著社會上的每個人,那麼人自己身上的特性和特質,就屬於私的因素,屬於事物自身的性質,而道德屬於公的因素,屬於尺度。道德標準是人無法改變的,人能改變的只有自己身上的特性和特質,所以每個人自己身上的特性特質,就成為了決定每個人位置的關鍵原因,而不是道德。

山桐子:原來是這樣。因為道德標準是人無法改變的,人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特性和特質,所以決定著每個人所處位置的關鍵原因,是自己的性質。

飛鶴子:所以決定著事物位置的關鍵原因,是事物自身的性質。但是標準重不重要?當然也重要。合理的標準,才能準確地衡量出事物的性質是什麼,才能準確地定出事物應處的位置,不合理的標準,衡量出來的結果就會出現偏差,定出來的事物的位置,也就會出現偏差和偏見,人說的 「不公平」就是這樣產生出來的。

山桐子:人說的「不公平」就是不合理的標準和尺度產生出來的?

飛鶴子:是的。人往往只懂得說「不公平」,卻不知道「不公平」是怎樣產生出來的,是因為人得到「不公平」的認知,是通過自己的感覺感覺出來的,而感覺這種東西由於它不是理智,所以感覺它只有感覺,而不知道為什麼。

山桐子:什麼才是合理的標準?

飛鶴子: 中是一切道的根本,所以「合理」合的到底是什麼理,也就只有以中為標準產生出來的理,人才會覺得合理。你仔細觀察一下人普遍認為的「合理」、人普遍覺得的「合理」裡面的理的標準,是不是中,你就會明白 「中是一切道的根本」這句話的真正意義了。中是不偏,人覺得「合理」裡面的那個理,是不是不偏的理?當人覺得「不合理」的時候,往往就是因為用來衡量事物的那個理偏了,不是偏向了這邊就是偏向了那邊,理一旦偏了,人就會產生出 「不合理」的感覺。理偏了就是偏離了中間,偏向了其中一方,所以人認為的「合理」裡面的理,它的標準就是中。當所有人都覺得某件事是「合理」的時候,也就意味著那件事的性質處在了所有人所在位置的中間。

山桐子:為什麼人的感覺往往是準確的?往往能找到中的位置?

飛鶴子: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說每個人心中都有桿秤。為什麼會這樣?那是一杆以什麼作為標準的秤?為什麼每個人心中都有桿秤?是因為人是道產生出來的,人的思想和感覺是有根的,所以才會有杆 「秤」,而那個根就是道。人的思想和感覺裡面有桿秤這個現象,說明了人的思想和感覺裡面是有標準的,而且這個標準具備著共性,為什麼會存在著共性?為什麼人的思想和感覺裡面存在著衡量事物的標準?那個標準是怎麼產生出來的?那個 「共性」是什麼?共性和標準的存在表明了人的思想和感覺有根的存在,人是有根的,不是現代人認識的「人只有眼睛看得見的這個身體」。人的根人用眼睛看不見,但卻是存在的,所以 「人」這種存在,不只眼睛看見的那樣簡單,不是解剖學認識的那樣簡單,人的思想和感覺裡面藏著非常多的人意識不到的奧秘,有許許多多東西是眼睛看不見的。有根的存在表明了有必然性的存在,有必然性的存在也就是有規律性的存在,而有規律的存在意味著有道的存在,因為規律是道產生出來的,規律是道體現出來的東西。所以人的思想和感覺是道產生出來的,不是父母生出來的。每個人的父母都不同,為什麼人的思想和感覺的標準裡面有如此大的共性?為什麼所有人都會追求 「合理」?不合理的時候人就會有坐立不安的感覺。哪怕是遠隔萬里的不同的人種,人的思想和感覺依然存在著如此大的共性,根是一樣的,這怎麼解釋?所以人思想和感覺裡面的共性不是從父母那裡得到的。中國人需要公平,西方人難道就不想要公平?一樣想要。所以人的思想維護的原則最終是一樣的,有區別的只是表面意識,深層意識的標準和原則是一樣的。對於思想來說,公平還不是最根本的東西,它只是思想想要的東西之一。人思想最根本的東西是理,這是人不知道的。理是思想之所以能夠存在的原因,沒有了理,思想會死亡,思想會因為承受不了沒有任何理的巨大痛苦而走向瘋狂,最後會在痛苦中死亡,這是很可怕的,就像人的身體沒有了食物和能量就會死亡一樣,理是思想之所以能夠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為什麼人會爭理上的對錯?難道純粹是為了 「對錯」的本身?難度純粹是因為人「小氣」?「不容別人」?不是的,因為生命最根本的東西就是生存,生存是所有生命唯一的和共同的最大的動力原因,人的思想同樣是生命,它同樣需要生存,同樣需要維持生存的因素。理對於思想來說,是思想之所以可以存活的原因,任何思想都需要有理才能夠存活,所以任何思想都會爭理,這是生命的本能,是不需要教的。

山桐子:人都想要公平,「公平」是什麼東西?

飛鶴子:「公平」有個「公」字,所以很顯然它是屬陽的,是公共的。「公平」還有個「平」字,「平」是什麼?平是平衡,就像天平一樣,兩邊的重量一樣,這種狀態就叫 「平」。所以「公平」和公有關,和平衡有關。而平衡正是中講的,中產生出來的,所以「公平」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是因為有中的存在。

山桐子:平衡是中產生出來的,這個容易理解,為什麼「公」也是中產生出來的?

飛鶴子:中是一切的外面。「裡面」為私,「外面」為公,所以中是最大的公,相對的中是相對的公,絕對的中是絕對的公。

山桐子:為什麼中是一切的外面?

飛鶴子:相對的兩個極的中間,就是那兩個極的外面。比如說有相對的兩個極,善與惡,那麼中就是善與惡的中間,既不是善也不是惡。既不是善也不是惡,不就是善與惡的外面嗎?就是這種概念。 「是」是在其中,「不是」是不在其中,不是善就是「不在善裡面」,所以「不是善」等於在善的外面。惡是同樣的道理。所以「既不是善也不是惡」等於在善和惡的外面。相對的中,是兩個極外面,或者是某一個層面所有極的外面,是相對的外面。絕對的中是所有極的中間,也就是在所有極的外面,絕對的中是一切的外面,宇宙的外面。很多人問宇宙外面是什麼?我告訴大家,宇宙的外面,就是宇宙裡面所有極的中,宇宙絕對的中。為什麼道家裡面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叫 「無生有」?什麼是「無」?什麼是「無生有」?為什麼是「無生有」?沒有人真正明白,哪怕是說這句話的人,他自己也沒有真正明白。我告訴大家,無就是中,為什麼是 「無生有」?是因為中是一切極的根,極是中生出來的,而「有」就是各種各樣的極,所以「有」是「無」生出來的。宇宙就是由各種各樣的極構成的,所以是「無生有」。

山桐子:中是一切的外面,而「外面」為公,所以中是公的。

飛鶴子:有個詞叫「公道」,什麼是「公道」,就是公的道,什麼是公的道?就是所有道裡面最公的那個道,裡面沒有任何私的那個道,而這個最公的道就是中道。

山桐子:最公的道是什麼意思?

飛鶴子:中是零,是無,什麼都沒有。中自己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有,沒有任何自己的東西,這種狀態就是無私。這是任何生命都達不到的狀態,任何生命都會有自己的東西,有自己的思想、觀點、觀念和自己的感情,不是有這種東西就是有那種東西。只有中沒有任何自己的東西,沒有任何自己的思想、觀點、觀念和感情,中不是生命,中是道。

山桐子:不是生命怎麼產生生命?

飛鶴子:在人的認識中,好像生命都是由生命產生出來的,就像父母生孩子一樣,可是真實的情況卻不是這樣。產生下一級生命的上一級生命是怎麼來的?假如說上一級生命又是由上上一級生命產生出來的,那麼上上一級生命又是怎麼來的?如此類推,所以追根到底,產生最原始生命的原因,必然不是生命。

山桐子:不是生命,那是什麼?

飛鶴子:不是生命意味著沒有心的存在,生命之所以是生命,是因為產生了自主意識,產生了心。心是自主意識,是生命維持生存的動力。道沒有心,道不是生命。道體現在宇宙中,就是宇宙裡面一切事物內在的一切 「必然性」。而「必然性」這種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它卻是存在的,而且它是任何生命都無法改變和左右的。

山桐子:一切的必然性,都是道嗎?

飛鶴子:是的,這是從必然性這個角度說的。從另一個角度說,道是路,路對於運動來說,是運動產生「序」的原因,有路才有序,所以有道才有序。宇宙裡面的一切的主體運動,都是有序的,為什麼主體運動都是有序的?就是因為有道在。所以道是必然性,是產生 「序」的原因。「必然性」這種概念,是站在生命視角的角度說的,如果不站在生命視角的角度說,站在規律的角度說,道體現出來的東西是法、法則。

山桐子:中沒有自己的東西,所以中才是最大的公。

飛鶴子:所以「公平」、「公道」指的都是中。人有個共識,往往只有中間人才有資格主持公道,而這個「中間人」是什麼性質的人?就是在矛盾雙方之外的人。而在所有事物外面的、所有的極外面的,正是中。所有人覺得最重要的尺度和標準,無一例外地都與 「中」有關,這就是人習以為常了的、但是又絲毫察覺不到的、無處不在地存在著的中。

山桐子:中在人的思想裡面是無處不在地存在著的,但是人又察覺不到,這是為什麼?

飛鶴子:因為人的思想就是中產生出來的,人的思想和感情裡面流著的是中的血脈,只不過不同的人的思想,屬於不同的宗,而且再後還有宗的各種分支、分支的分支、分支的再分支等等,但是所有的宗,有一個最原始的祖,就是中,這就是道的脈。人能知道自己思想裡面流著的是誰的血脈嗎?人是不知道的,因為那就是構成人的智慧的原因,人的智慧是被產生物,被產生物是察覺不到產生他的原因和因素的。如果我今天不告訴人,哪怕人再過千百萬年,再互相爭論多少萬年,人依然不會知道自己的思想和智慧的根是什麼。人只知道自己就是這樣思考問題的,習以為常地這樣運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思考問題,但是人不知道為什麼思想和智慧是這樣思考問題的。

山桐子:有人說人的思想是從外界得到的,怎麼看這種說法?

飛鶴子:不是人的思想是從外界得到的,而是人的觀念是從外界得到的。說「人的思想是從外界得到的」這種話的人,是一個思想和觀念分不清的人,連思想和觀念都分不清,他說出來的話有何真理性?講一些常見的例子,人對公平的敏感如何從外界得到?人對謊言的厭惡感如何從外界得到?人維護自己觀點和思想的那股執著如何從外界得到?所以說那種話的人,他的智慧有多膚淺?可想而知。

山桐子:中是人思想的根,但是人自己卻不知道。

飛鶴子:因為人的思想、感情和意識是有根的,這個根就是中,而中是標準,所以人憑著自己的感覺,往往就能衡量事物。人越多,那個共同的感覺就會離中越近,這裡說的是理想的、抽象的概念,不是現實概念,因為現實中每個地方的人都有其不同的偏向。不同的人、不同地方的人群是有差異的,這是因為每個人、每個地方的人群他們的極不同,這也是因為不同地方的人,他們共同的根所在的位置不同。有句話叫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因為人是有群體性的,同一個人群,往往有著相同的根。
 


2023年11月27日

 

回目錄

回首頁

 

 

18. 標準產生法

 

 

山桐子:事物的性質是什麼,是用標準衡量出來的,標準是什麼東西?

飛鶴子:標準是法之所以產生和存在的原因。或者換句話說,標準產生出法。

山桐子:為什麼標準會產生出法?

飛鶴子:標準之所以會產生出法,是因為標準依靠法來實現自己和維護自己。換句話說,法體現和維護著標準。

山桐子:法是什麼東西?

飛鶴子:法是標準產生出來的東西,是用來維護標準的。法有幾個最重要的內涵,其中一個內涵是「規定」,叫「法規」。「法規」通過硬性的規定來規範行為,使得行為必須符合標準的需要。法的另一個重要內涵是 「律」,叫「法律」。「法律」通過律這種東西,讓行為自覺地符合標準的要求,並且對不自覺的行為給予打擊和懲罰。法還有另一個重要內涵是「原則」,叫「法則」。「法則 」使得運動必須圍繞著標準在一定的範圍內動,給運動定出了一個範圍,不允許運動離標準太遠。從以上法的各種內涵可以看到,法是為標準服務的,所以法是用來維護標準的。

山桐子:原來是這樣。為什麼標準需要弄個法出來維護自己?

飛鶴子:因為標準是無形的、無質的,不通過法這種形式,在宇宙中是出現不了的,所以標準要弄個法出來,才能作用於事物和生命,才能使事物定型,才能產生出「形」。

山桐子:這麼說,「形」之所以能夠出現,是因為有法在?

飛鶴子:是的,如果沒有法,是產生不了任何「形」的。「法」這個概念,和「標準」這個概念是有區別的,不能混為一談,法是標準產生出來,法比標準具體和具象,法看得見,標準看不見,但是標準能夠通過法體現出來。法往下延伸,會產生出一種重要的東西,就是尺度。法是具備著尺度的,不具備尺度的、絕對了的東西,不是法。

山桐子:什麼是「具備著尺度」?

飛鶴子:就像一把具備著刻度的尺子一樣的東西,裡面有不同的度。沒有度的東西不是法。

山桐子:什麼是「沒有度」?

飛鶴子:沒有可變性的,沒有變化性的,不具備量度能力的,死的,無法對不同的情況進行衡量、量度的,就是沒有度。真正的法,都具備著尺度,能夠對不同的情況進行衡量、量度、量刑,就像用藥一樣,能夠依據病的輕重程度而用不同的藥量,只有這樣具備著不同的尺度的東西,才是法。任何絕對了的、裡面不具備著尺度的、不具備量度能力的,都不可能是法,是偽法。

山桐子:法律確實具備著量刑的尺度。為什麼絕對了的東西都不可能是法?

飛鶴子:過去的人喜歡追求夢幻,追求烏托邦。喜歡追求夢幻的人,往往會把一些聽起來很好聽的東西說成是法和標準,因夢幻而搞出來的所謂「法」,就是這種裡面沒有尺度的、絕對了的東西。因為它是人為 想象出來的「法」,而不是真實存在著的法,所以裡面不可能有真實存在著的尺度。沒有尺度,也就是無道。舉個例子,有人把某些特性說成是法和標準,就屬於偽法,假的,因為特性無法生得出尺度,比如說,有人把什麼真和善說成是 「法」,就是在搞這種裡面沒有尺度的、無道的所謂「法」。無道的所謂「法」,一定是偽法。法是用來衡量事物的,裡面連尺度都沒有,怎樣衡量事物?不能衡量事物,叫什麼法?善只與心有關,無心的東西,是不存在所謂善的,而世間事物有許許多多東西都不在心的範圍內,不在心的範圍內就等於不在善的範圍內。個人追求什麼自認為的 「理想境界」,那是人自己的事,但是把不是法的東西說成是法,那就不是個人自己的事了,而是犯罪、欺騙和竊權,因為法這種東西天然地就會帶著社會性和強制性,法連帶著的就是權,法會產生出權。人自己認為的 「理想境界」不是法,法不是什麼「理想境界」,法是現實性的,不是理想性的,要根據不同的情況而變,情況變了法就會變。不會變的東西一定不是法,而是人夢幻出來的 「理想」。

山桐子:「理想境界」都是人的追求嗎?

飛鶴子:是的。「理想境界」這種東西不是不存在,只不過它不存在于現實當中,它只存在於人的心裡面。或者說它是「心想」而不是真實。「心想」不是不存在,「偽」不是不存在,偽是人為,心想是人為,都不是天然。尺度是法連帶著的東西,除了尺度這個比較重要的概念外,法的其中一個內涵也是比較重要的。

山桐子:哪個內涵?

飛鶴子:法的一個很重要的內涵是「規」。

山桐子:什麼是「規」?

飛鶴子:就是規定性、規律、規則等等這些東西。法有「規」的內涵,所以存在「法規」、「法則」、「規則」這些詞。

山桐子:法有「規」的內涵,規律是規,規律是法嗎?

飛鶴子:規律是道產生出來的法的體現。法有「規」的內涵,而法律就是法,可見「規」與「律」都與法有關,那麼規律不就是法的體現嗎?其實就是的。規律是法的體現,是法產生出來的。

山桐子:規律是法的體現,而自然界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規律,這麼說,自然界中存在著法。

飛鶴子:因為自然界中存在著法,所以自然界是法產生出來的。既然自然界不是無緣無故地存在的,而是由法產生出來的,所以很顯然,宇宙也是法產生出來的,而不是偶然地、胡亂地、不知怎麼地、無緣無故地出現的。

山桐子:宇宙是法產生出來的,意味著什麼?

飛鶴子:意味著在宇宙產生之前,有道的存在。宇宙的結構非常精密而沒有混亂,能夠長久穩定地存在,這種狀態怎麼可能裡面沒有法?那是不可能的。

山桐子:人體的結構也是非常精密而沒有任何混亂,這麼說人體也是法產生出來的?

飛鶴子:沒有法在,一切會沒有任何秩序而只有絕對的混沌和混亂,是成為不了任何東西的。法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除了「道」這個概念之外的另一個最重要的概念。
 


2023年11月30日

 

回目錄

回首頁

 

 

19. 無根的法

 

 

山桐子:法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道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法和道有關係嗎?

飛鶴子:法和道這兩個概念,都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內涵,或者叫相對和絕對兩種內涵。廣義的內涵,就是所有各種大大小小的法、各個層面的法,都叫法。狹義的內涵,是指產生宇宙的法,也就是人可以理解得到的最高層面、最無形、最難以捉摸的那個法。道的內涵同樣是這樣。粗略地可以這樣說,法是道,道是法。但是如果要仔細說、準確地說,法是道產生出來的東西,法是道表現出來的有形的東西,法是道的體現,法比道有形,法看得見,道看不見,法這個概念容易理解,道這個概念不容易理解。法的這個 「有形」,是相對的有形,是比較起道來說的有形,法對於絕大多數事物來說,是無形的。

山桐子:法是道表現出來的有形的東西,這麼說,還不能完全把法和道等同起來,畢竟一個有形一個無形。

飛鶴子:準確地說,是不能等同的,不過在人的理解當中,粗略地可以把它們視作同一個東西,有時候說話不需要非常準確的時候,也可以通用。法和道,是同一個東西裡面的有形與無形的部分。打個比喻,法與道的關係,有點像行為與思想的關係一樣,行為是思想決定的,行為看得見,思想看不見,行為是有形的部分,思想是無形的部分,但是無論是行為還是思想,都是同一個人。你不能把行為和思想完全分開,你可以用行為來代指那個人,也可以用思想來代指那個人,法和道也是類似的關係,它們共同的所指,是同一個存在。有怎樣的思想就會有怎樣的行為,有怎樣的道就會有怎樣的法,所以法與道不可分離,沒有了道就不會有法,沒有了思想就不會有行為。道是法的精神和原則,法是道的實現。沒有道的法一定是偽法,不講道只講法的法一定是偽法,不是由道產生出來的法一定是偽法。

山桐子:有什麼法只講法而不講道?

飛鶴子:佛的法,被稱之為「佛法」的東西,就是只講法而不講道的偽法,不是由道產生出來的,這種法是無根的,假的。

山桐子:什麼叫無根?

飛鶴子:正常的法,是道產生出來的,那麼對於法來說,道就是它的根。所以由道產生出來的法,是有根的,不是由道產生出來的法,是無根的。無根的法是偽法,假的法,不是真法,是人為編造出來的,而不是天然產生出來的。

山桐子:人類社會裡面的法,是天然存在的嗎?

飛鶴子:是的。雖然表面上好像都是人自己制定出來的,好像都是人自己弄出來的,但是人是根據什麼來制定法律的?是根據理。而理是什麼?理是道產生出來的,理是天然產生出來的,是天然地存在在人的智慧裡面的,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依據理而產生出來的法,是天然的。人的法律裡面是有理的,有道的,所以是有根的。而佛的東西不是依據理產生出來的,而是它們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弄出來的,不是為公理服務的,而是為心服務的,所以是無根的。

山桐子:佛如何不為公理而為心?

飛鶴子:它們煉出功、煉成金身、煉成自己的小世界等等,哪一樣是為了公理?我知道它們會說它們所謂的「救度」是為了眾生,可是人就是天然地這樣生活的,天把人生出來,就是要人這樣生存的,有自己的社會,依靠人自己的智慧管理好自己的社會,人的這種狀態就是天要的,需要它們把人 「救」到哪裡去?難道天在害人、需要它們從天的手裡把人「救走」?這是什麼邏輯?這是它們竊取人的藉口、騙人的說辭,它們把人拉到它們的小世界裡,不是在「救人」,而是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人不是它們產生出來的,人是天地生出來的,天是父、地為母,人屬於天地,不屬於它們,它們在偷天地的人。它們既不是天,也不是地。

山桐子:這樣說的話,佛確實沒有為公的一面。人的法律之所以有根,是因為依據理而制定出來的,是維護理的,而佛的東西不是維護理而出現的,是為了心而出現的。

飛鶴子:佛自稱法王,然而它不要理,不要道,不要理的東西叫什麼「法王」?哪裡存在沒有道的法?哪裡存在不維護理的法?就像一個人不可能沒有精神一樣,法同樣不可能沒有精神,而道就是法的精神。一個法維護的是什麼理,法的精神就是什麼。比如說維護民主的法,它維護的理就是民主,那麼民主就是那個法的精神。所以人的法律,不管是何種法,維護的都是理,只是不同的法維護的是不同的理,所以人的法是道產生出來的。

山桐子:佛的法不維護理,所以佛的法是沒有精神的法。

飛鶴子:因為它的法,是心產生出來的,維護的是追求和執念,這種東西不是法。法是為公的,為維護公共秩序而產生和存在的,不是為某個人或生命自己的私而存在的。

山桐子:佛的法的確沒有為公的因素,只為它自己的小世界服務。

飛鶴子:不為公的東西,都沒有資格稱為法,都沒有資格取得公眾的權。

山桐子:為什麼無根的法不是真法?

飛鶴子:舉個例子說一下裡面的理。有兩棵樹,一棵是真的,一棵是假的,真的樹為什麼是真的?是因為它有根,它有生命力,它能夠源源不斷地從地裡吸收水和養分,不斷地生長發展,這種樹才是真的。而假的樹為什麼是假的?是因為它沒有根,它沒有生長力,它不能從地裡吸收水和養分,它不會生長和發展。這就是真與假的區別。道是一切事物的根,裡面沒有道的東西,是無根的,是不會生長不會發展的,死的,固定不會變的,這是從生長發展的角度說。從權的角度說,宇宙是道產生出來的,道對宇宙有著絕對的權,而法是道產生出來用來治理宇宙的,如果一個所謂的法,不是道產生出來的,但是又擁有了治理宇宙的權,這是什麼概念?這不就是在竊取道的權嗎?所以這樣的法和王,一定是假的,冒充的。

山桐子:這麼說,真的法和王,是道產生出來的,假的法和王,是自封的。

飛鶴子:佛就是這種自封的法王,自稱自己有管理人的權,它們的權是依靠所謂的慈悲而竊取回來的。所謂慈悲只是感情,權不是感情產生出來的,不是可以依靠感情而得到的,感情沒有資格得到權。 「因為我對你好,所以你要聽我的」,這種行為是仗情竊權,是非法的。如果只是對待小事,是可以的,但是在大事上、大的權,這樣是不行的。

山桐子:真法是會生長和發展的,而偽法是死的,固定了不會變的。這麼說,真法是有生命力的,假法是死的。

飛鶴子:假的東西之所以是假,是因為裡面沒有道,沒有道所以沒有根。

山桐子:為什麼需要知道佛是什麼?

飛鶴子:因為它們搞出來的東西,對人的思想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它們破壞了人正常的理智,它們破壞了宇宙裡面的理,它們破壞了人的文化,人如果不知道它們是什麼,就會繼續被它們所欺騙。它們搞出來的宗教,禍害了無數的人,宗教侵蝕著人的理智。所以我需要把這一切糾正過來,讓人恢復人應有的理智。
 


2023年12月4日

 

回目錄

回首頁

 

 

20. 有形與無形

 

 

山桐子:任何東西都有分有形與無形?

飛鶴子:任何東西裡面都有分有形的部分和無形的部分。比如說一個人,有形的部分是眼睛看得見的那個身體,無形的部分是眼睛看不見的人的精神、思想、感情和人心。精神和思想,我們稱其為人的神,感情和人心,我們稱其為人的靈。任何一個人,都有神的部分和靈的部分,神的部分屬陽,靈的部分屬陰,人是陰陽結合體,陽在內,陰在外。神的部分是人的智慧、神智和理智等部分,靈的部分是人的心、情、感覺和靈性等部分,無論是神的部分還是靈的部分,對於人有形的身體來說,都是看不見的無形的存在。雖然神的部分和靈的部分都是無形的,但是神和靈比較起來,神比靈更無形一些。

山桐子:神的部分屬陽,靈的部分屬陰。神的部分比靈的部分重要嗎?

飛鶴子:同樣重要,缺一不可。

山桐子:為什麼同樣重要也要分成陽與陰?

飛鶴子:事物之所以有陰陽之別,不是因為重要程度而分的,不是因為一個重要一些、一個沒那麼重要而分的,而是因為事物的性質有區別而分的。之所以屬陽,是因為那種因素是主動因素,有主導性和主導權。一種因素之所以屬陰,是因為那種因素相對來說,是被動因素,相對地沒有主導性和主導權。

山桐子:這麼說,雖然陰的因素是被動因素,但不會因為它是被動因素而在重要性程度上沒有那麼重要。

飛鶴子:人的認知,很容易陷入「重要不重要」這種概念裡面。然而很多事物,是不能用「重要不重要」來衡量的。陰陽兩種因素同樣重要,缺一不可,這是必須明確的。

山桐子:一個人確實包含著有形的部分與無形的部分。

飛鶴子:法與道共同所指的那個存在,同樣有這種有形的部分與無形的部分的區別,而法與道這兩個概念,分別指的就是那個存在裡面有形的部分與無形的部分。

山桐子:有形與無形的部分,它們有什麼關係嗎?

飛鶴子:無形部分決定著有形部分,道決定著法,所以道與法比較,道屬陽,法屬陰。有怎樣的道,就會產生出怎樣的法,道變化了,法就會出現變化。比如說 ,秦朝的法律和漢朝的法律之所以不同,是因為統治著秦朝的道與統治著漢朝的道不同,秦朝的道是法家的道,漢朝的道主要是儒家的道。再比如說,現代的西方社會,很多國家被極端的自由道統治著,所以很多國家的法律是維護極端自由的。

山桐子:任何一個國家,都同時存在著道和法兩種東西嗎?

飛鶴子:是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有它特有的標準和秩序,而內在的標準和外顯的秩序就是道和法產生出來的。

山桐子: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它自己的道和法嗎?

飛鶴子:任何天然產生出來的事物,裡面都存在著道和法。

山桐子:如果沒有了道和法,會怎樣?

飛鶴子:產生不出任何有概念和意義的東西,這是從絕對的角度說的。如果從相對的角度說,單純由心產生出來的東西,裡面沒有真道和真法,這種東西是不實的、飄忽的、假的、無根的、陰性的,這是站在陽的角度看。如果站在陰的角度看,會反過來,陰會覺得陽性的東西才是飄忽的、不實的、假的,但是這只是陰自己的感覺,感覺不是真理。世界的秩序、語言的內涵、管理著萬物的權,在陽那裡,不在陰那裡,所以真正的真與假,是陽定義出來的,是理說了算的,而不是陰憑它的感覺說了算。陰有權自由地感覺事物,在感覺上面它是自由的,在情上面只要在不破壞公理的範圍內也是自由的,但是感覺得到的結果,不能上升和固定下來成為真理、標準和法。
 


2023年12月8日

 

回目錄

回首頁

 

 

21. 什麼是精神

 

 

山桐子:真法都具備著精神嗎?

飛鶴子:法不能脫離道而存在,裡面沒有道的法,是不存在的、假的、人為編造出來的。或者換句話說,不存在沒有道的真法,如果一個東西自稱自己是法,但是它裡面沒有道,這樣的東西一定是假法、偽法。就像不存在沒有智慧與思想的正常人一樣,如果一個有著人形的東西,但是裡面沒有人的智慧和思想,它能是真人嗎?就不是了。不存在沒有精神的人,同樣道理,不存在沒有精神的法,任何一個法,必然體現著某一種精神,而那個精神,就是那個法的道。比如說,現代法律的其中一個精神是民主,那麼民主就是現代法律裡面的其中一個道。所以任何一個法,都體現著某一個或某一些精神,而法的精神就是道產生出來的,所以法裡面都有道的存在。道是法的精神產生的原因,法的精神就是法的神,法是道的體現和實施,道是靠法體現出來和對事物進行影響的。

山桐子:法的精神是道產生出來的,「精神」是什麼東西?

飛鶴子:精神為什麼叫「精神」?就是因為它是神。中文的內涵不是無緣無故產生出來的,中文裡面的奧秘非常多。

山桐子:「神」是什麼東西?

飛鶴子:神是道產生出來的,是道的生命體現。換句話說,如果說道是一種無生命的存在,那麼神就是道有生命的存在。或者這樣說,「道」是那個存在無生命的那一面的叫法, 「神」是那個存在有生命的那一面的叫法,所以在不需要非常準確的時候,粗略地也可以說道是神、神是道,因為這兩個概念所指是同一個存在的無生命和有生命的兩面。由於神是道的生命體,所以神天然地就會維護道。換句話說,體現和維護道的那個存在、那個生命體,就是神,道的生命體,就是神。我們說的神,可不是宗教迷信裡搞的那些 「拜神」裡面說的所謂「神」,它們說的那些所謂「神」不是真正的神,是偽神,是人為搞出來的。我們說的神是天然存在著的。人有精神,那麼人的精神是什麼?人的精神就是人的神。法同樣有精神,法的精神就是法的神。我們平時說這種精神,那種精神,這些概念說的精神,就是天然存在著的神,這種神才是真神,而宗教搞的 「拜神」的所謂「神佛」都是偽神,這是要清楚地分清的,不要把我說的神當成了宗教說的所謂「神佛」。

山桐子:也就是說,我們說的神指的是精神。

飛鶴子:精神的神,才是天然存在的真神。

山桐子:為什麼宗教講的「神佛」是偽神,而人說的精神才是真神?

飛鶴子:人的精神是不是天然產生出來的?當然是的,人一生下來,天然地就會有精神這種東西,所以「精神」是天然產生出來的。因為精神是天然所生的,所以人精神世界裡面的精神,才是真的。天然才叫真,人為叫偽。人的精神、人講的精神,是道產生出來的神,而宗教講的所謂 「神佛」是心產生出來的,所以是偽神。道和理產生出來的神才是真神,心產生出來的神是偽神,因為心是產生不出神的。換句話說,宗教講的所謂「神佛」是唯心產生出來的,我們說的精神的神,是道和理產生出來的。

山桐子:神是道的生命體。這麼說,神也是生命,神這種生命的存在形式是怎樣的?

飛鶴子:人有個詞叫「精神世界」,這個詞不是白叫的,不是無緣無故、莫名其妙地這樣說的。也就是說,人的精神確實存在著一個精神的世界,而那個「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裡面,生存著的就是人的神。神也是一種生命的表現,是活的、有生命力的。

山桐子:這麼說,人的神是活在人的精神世界裡面的。人的精神世界裡面大不大?

飛鶴子:不同的人,他的精神世界的大小是不一樣的。精神豐富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會很豐富,神很多,那個世界很大。而有的人,他的精神世界很貧瘠,那個世界的範圍就會很小,神很少,物質也很少,所以叫 「貧瘠」。

山桐子:精神才是真神。佛的法之所以是偽法,是因為裡面沒有精神?

飛鶴子:是的,佛的所謂法裡面,是沒有精神這種東西的,只有目的。不管佛講再多的東西,它講的所有它稱之為法的東西,都是為了某些目的、為了達到某些目的而存在的,為了達到諸如永生、跳出輪回、永遠幸福、大自在等等目的而存在的,而不是為了某種理,所以不能稱之為精神。目的不是精神。

山桐子:目的不是精神,好像也是的,你不能說「永生精神」、「跳出輪回精神」,這種東西確實不是精神。

飛鶴子:所以佛的所謂法裡面是沒有精神的。而人的法裡面是有精神的,比如現代的法律,裡面有民主精神、人文精神等等。

山桐子:看來,佛的法裡面真的是沒有精神。

飛鶴子:所以佛的法是偽法,不是為了公理而存在的,而是為了私心而存在。

山桐子:不存在沒有道的法,可是有些人只講法而不講道,是怎麼回事?

飛鶴子:有兩種情況,會導致一些人只講法而不講道。其中一種是屬於正常的,一種是屬於不正常的。正常的情況,是那個人講出來的法,裡面其實是有道存在的,只不過因為講的那個人智慧不夠,看不見或不知道或理解不到法裡面的精神是什麼,從而不知道法裡面的道是什麼,導致了他只懂得講法而不懂得講道,這是屬於正常情況。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因為人的智慧不夠,而不是那個法裡面真的沒有道,道是存在著的,只是人自己不知道。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普通人身上,比如說,現在社會上的很多人,他們只知道社會裡面的那個法律是什麼,卻不知道那個法律體現著什麼精神,所以不知道產生那個法律的道是什麼。

山桐子:什麼情況是屬於不正常的?

飛鶴子:偽法,人為編造或拼湊出來的所謂法。因為偽法裡面沒有道存在,所以這種「法」是假的、偽的、人為的、拼湊出來的。

山桐子:為什麼會有偽法這種東西存在?

飛鶴子:因為人有心存在,心它是一種自主的東西。當一種心非常強大的時候,這種心就會為自己的追求編造合法性,編造法,編造維護和壯大自己的法,這種東西就是偽法,是為了達到某種心的目的而產生和存在的。所以偽法裡面最高的那個主是心,而不是神,不是道和理。偽法是心產生出來的,而不是道和理產生出來的。它是為了某種心願、意願或追求而產生出來的,它的存在是為心和意願服務的,而不是為公理服務的。最典型的偽法就是所謂的佛法,它的出現和存在,為的不是公理,而是佛自己的追求和心。

山桐子:佛有什麼追求?

飛鶴子:追求「永生」、美好、沒有痛苦、隨心所欲、大自在,追求擁有眾生和權。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可以看到所謂的佛法為的是心的追求而不是公理,佛的信徒拉攏人成為佛的信眾的時候,說得最多的話,往往就是 「福報」、「美好」、「永生」等這類的說詞,而不是用「如何有道理」來說服人,所以它們為的不是理,而是美好和幸福,所以是追求和心。它們利用的是人的感情和人心,維繫著它們的信眾依靠的同樣是感情和人心,以及固化的觀念,而不是道理。道理為什麼叫 「道理」?就是因為道理是道的東西,所有道都講道理,只不過不同的道講出來的道理有差異,或高或低,或錯或對,或有偏或不偏,但是不管怎樣,都屬道理。道理是道特有的東西,講道理是道最明顯的特徵。為什麼說人是道產生出來的?就是因為人都認道理,都講道理。佛不講道理,佛也不認道理,佛只認它自己 「發明」出來的所謂法,所以佛絕對不是道。現在有些人佛道不分,把佛等同道,他們這是在搞歪理邪說。

山桐子:為什麼佛會不講道理?

飛鶴子:因為佛是心。你看哪個心會講道理?從來沒有的事。純粹的心是不講理的,心只講自己的追求和自己的感情,只有神才講理。真正講理的只有神,而理是道講的,所以從這個角度同樣表明了,道就是神,神就是道。在人的身體裡面,有兩種最主要的存在,一個是人的神,一個是人的心。當一個人講理的時候,其實是人體裡面神的部分在講,而不是心的部分在講,所以只有神才講理,講理的才是神,心是不講理的。人之所以會認理和講理,是因為人除了心之外,還有神存在,人是陰陽結合體,神屬陽,心屬陰。但是佛沒有神,佛是純粹的心。只有人才有神,人是一個綜合體,人體裡面包含著神和心。神和心都是生命體,都是活的,但是它們是不同的生命體,存在在不同的空間裡面,神生活在精神世界、陽性空間裡面。心是陰靈,生活在陰性空間裡面。

山桐子:佛法的出現為的是心的追求,而不是公理,所以佛法是偽法。

飛鶴子:能夠稱得上「法」這個詞的,一定是為公理而出現的,維護的一定的公理。哪個國家的法律,不是為了維護公理而出現的?哪個國家的法律是為了心的追求而出現的?沒有這樣的法律的,所以法維護的一定是理而不是心,這樣的法才是真法。維護心而不維護理的法一定是偽法、邪法。如果一個國家的法律是為了心的追求而出現,這樣的國家離滅亡就不遠了。歷朝歷代到了末代的時候,就會出現這種現象了,法律的出現是為了心的追求而不是為了理。所以如果出現了這種現象,一個法的出現是為了心的追求而不是理,那麼那個世道就即將走向毀滅了,這是規律,為什麼有智的人往往有能力比很多人有先見之明?就是因為他們明白這個規律。那麼大量的佛的出現,預示著什麼?不是很清楚嗎?無視理的存在,人就會失去智慧。佛的所謂法,為的都是心的追求,追求所謂的 「跳出生死」,心的追求怎麼可以稱之為「法」?這就是竊法的行為,竊取「法」的名號而謀取權,所以佛稱自己的東西為法,是一種竊權的行為。所有打著「法」的旗號,但是維護的卻是心的追求,不是為了維護公理的,都屬邪教。個人想得到什麼,自己去追求好了,怎麼可以把滿足個人追求的東西抬捧成為 「法」而企圖謀取地位和權?這是什麼心態?

山桐子:把自己的東西抬捧成為「法」,就是在企圖謀取權嗎?

飛鶴子:是的,因為法連帶著的一定就是權。權分有形的權和無形的權,人企圖謀取的一定是有形的權,因為無形的權,是任何人也謀取不到的,所以也就稱不上「謀取」二字了,不存在 「謀取」這種概念了。
 


2023年12月12日

 

回目錄

回首頁

 

 

22. 什麼是精神(二)

 

 

山桐子:當人講理的時候,是人的神的部分在起作用,所以講理的是神。神是活在人的精神世界裡面的,但是「精神世界」的精神有兩個字「精」和「神」,「精」和「神」有什麼區別? 「精」也是「神」嗎?

飛鶴子:「精」和「神」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既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當然指的是不同的東西?

山桐子:「精」是什麼東西?

飛鶴子:雖然我們平時說精神的時候,總是把這兩個字連在一起說,但其實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東西。「精神」這個詞,它裡面包涵著陰陽兩面,「精」為陰,「神」為陽。「神 」就是我們之前講的那種講理的生命。而「精」是什麼?「精」其實就是靈,「精」屬於靈那個體系裡面的東西。我們之前說過,人體裡面有陰陽兩大部分,陽的部分是神,陰的部分是靈,所以 「精神」這個概念,「精」屬於靈,所以有個詞叫「精靈」。精和靈是同一個體系的東西。

山桐子:精是靈,那麼「精神世界」指的不僅僅是神的世界,同時包括了靈的世界?

飛鶴子:是的。人中有兩種不同的人,有一種人,他們會覺得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是理性世界,而是感性世界,而有一種人,他們會覺得自己的精神世界是理性世界,不是感性世界。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這兩種不同的人,他們的主體是不同的,主體不同導致人的精神世界不同。什麼是 「人的主體」?就是構成人的內在最重要、最主要的那個存在、那種存在,不同的人,他的內在是不一樣的。覺得自己的精神世界是感性世界的人,他們會喜歡感性刺激,喜歡欣賞感性的東西,比如說藝術、聲樂、跳舞、唱歌、娛樂等等各種感官刺激,他們會特別喜歡這些東西,這種人他的精神世界是感性世界,他們的主體是靈。而有另一種人,他們會覺得自己的精神世界是理性世界,這種人比起娛樂他們會更願意接觸道理,他們會計較事物的對錯,思維活躍,他們會研究理論,搞各種科研等等各種理性的東西,這種人他們的主體是神,當他們思考問題的時候,他們會認為感性刺激是一種干擾和負擔,所以他們對感性刺激往往有一種防範意識。

山桐子:人群裡面確實是有這兩種不同的人。這麼說,人的精神世界,其實是有兩種的。

飛鶴子:是的。過去的文化,由於宗教勢力嚴重,它們把人的文化搞得很混亂,它們篡改了「神」這個概念的內涵,它們把它們那邊的生命稱之為「神」,在人中搞各種偽神崇拜。我這次是要把這種亂象糾正過來。它們其實不是神,它們是精和靈,是從感性世界那邊來的。

山桐子:精神世界是感性世界的人,會喜歡娛樂和感官刺激,為什麼他們會喜歡感官刺激?

飛鶴子:因為感官刺激就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沒有了感官刺激,他們的靈會死亡。人是不能一點感官刺激都沒有的,是因為人體裡面的靈需要這些能量,靈的存活,依靠的就是從感官獲取到的能量而生存的,依靠著感情這種能量而生存,所以對於靈來說,感官刺激、感官欣賞和感情也被稱為 「精神食糧」。主體是靈的人,他們經常會出現一種東西叫「靈感」,「靈感」這種東西就是人體裡面靈的智慧突然出現在人的表面意識當中,這種智慧是從靈那邊過來的,從靈的感性世界那裡來的,所以叫 「靈感」。

山桐子:原來「靈感」是這種東西。

飛鶴子:人都知道,搞創作的人需要的就是靈感,有靈感了就能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但是人自己不知道自己的靈感是從哪裡來的,這是因為人不知道人體的結構是什麼,不知道人體裡面包含著什麼東西。

山桐子:這麼說,用靈感創作東西的人,他們的主體是靈?

飛鶴子:是的。神和靈是兩種不同的生命,是陰陽兩種生命,是宇宙裡面的兩大類生命。而人是陰陽結合體,同時存在著神的一面和靈的一面。雖然人是陰陽結合體,但陰陽兩部份不是等同的,也就是說,一個人只會有其中一種是主體,另一種是次體。主體是神的人,是理性強的人,這種人他的精神世界是理性世界。主體是靈的人,是感性強的人,這種人他的精神世界是感性世界。

山桐子:精神世界是感性世界的人,他的精神食糧是感官刺激和感情,精神世界是理性世界的人,他的精神食糧是什麼?

飛鶴子:就是道和理,各種各樣的理和道理。包括社會的、人文的、思想的、人心的、物理的、數學的、天文的、地理的等等各種各樣的理,但都是理。理是神之所以能夠存活的原因,神是理產生出來的,所以神的生命依靠著理生存,沒有了理,神會死亡,有了理,神就生出來了。為什麼人會爭理、爭理的正確性?人爭理的時候,是人的神在維護自己的理的正確性、合法性,沒有了正確性,那個理會消亡,理消亡了,由那個理構成的那一層的意識會消亡,也就是那個理產生出來的神會消亡。人會爭理的正確性,只是人不知道,很多時候理的正確性不是靠爭就能爭得來的,是因為理的正確與否,不是人自己說了算的,而是有比理更高的存在說了算的。

山桐子:比理更高的存在是什麼?

飛鶴子:就是道。道非常無形,人通常只看得見理,看不見道。理有各種各樣非常的多,有根深的有根淺的。根深的理不會消亡,根淺的理容易消亡,正確性一旦沒有了就會消亡。

山桐子:為什麼根深的理不會消亡?

飛鶴子:根深的理就是產生宇宙萬物最根本的那些理,只要宇宙存在,這些理就存在,所以根深的理是不會消亡的。如果根深的理消亡了,宇宙就消亡了,所以根深的理是不會消亡的。宇宙從根本上說是不會消亡的,因為最根本的理不會消亡。

山桐子:根深的理不會消亡,這麼說,由根深的理產生出來的神不會消亡?

飛鶴子:是的,所以人要明白根深的理,只有這樣,人生命的根本才能與天地同在。為什麼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想尋求真理?就是因為人生命的潛在意識知道,只有明白了真理,也就是最根本的理,人的生命才有根,人生命的根才能與天地同在。

山桐子:人的神依靠著理的長久存在而存在,人的靈呢?依靠著什麼而得到長久的存在?

飛鶴子:這個問題涉及到陰陽之理,比較複雜,之後逐漸地再講它。
 


2023年12月16日

 

回目錄

回首頁

 

 

23. 權與天

 

 

山桐子:權分有形的權和無形的權,什麼是有形的權?

飛鶴子:有形的權就是人看得見的那些權,也就是人通常說的那些權,包括政治權、話語權、管理權、支配權等等各種領域、各種意義上的權。

山桐子:什麼是無形的權?

飛鶴子:無形的權是看不見的權,是天然的、人無法支配的那種權。比如說規律的權,就屬於這種無形的權。

山桐子:為什麼規律也有權?

飛鶴子:事物的出現和存在,都需要符合規律、有規律才能出現得了、存在得了,那麼規律對於事物來說,是不是就等於擁有著對事物的生殺大權?其實就是這樣。不符合規律的,就沒有機會 「生」,就出現不了,或者即使出現了,也會很快死亡,長久不了。符合規律的,才能夠「生」,所以規律對於事物來說,確實掌握著事物的生殺大權,只不過這種權,不是人可以支配的,人無法支配規律。所以在人的認識中,這種人無法支配的權,不被稱為 「權」,而是稱之為「規律」。雖然它不被稱為「權」,但是裡面確實存在著和「權」性質相同的東西,也就是說,裡面有相通的理。所以規律對事物的控制力,它其實也屬於權。

山桐子:掌握著權的,才是統治者。而規律對萬物來說,有著最高的權,所以產生出「規律」的那個存在,才是真正統治著宇宙的存在。

飛鶴子:除了規律外,還有另一種和規律相類近的東西,也擁有著無形的權,這種東西就是「理」。合理的、符合理的、有理的東西,才能出現得了,沒有理的、不合理的,是存在不了的,所以 「理」對於事物來說,同樣擁有著無形的生殺大權。

山桐子:理和規律是同一種東西嗎?

飛鶴子:它們是同一個系統的東西,所以很多時候,理會以規律的形式出現。如果從語言的角度說,規律這個概念表達的內涵,比理這個概念表達的內涵更有形一些,規律比理更有形,更固化,理的種類和變化比規律多,規律比理更物質化。

山桐子:什麼叫「更物質化」?

飛鶴子:物質的因素更多,離人更近,或者叫離地面更近,人更容易看見,換句話說,就是更固化、更少變化性、更難有變化、種類更少、更單一。人如果用眼睛看,只能夠看得見規律,看不見理,理只能通過人的智慧思考,才能明白,規律所在的層面是眼睛可以觸碰得到的,理所在的層面是眼睛觸碰不到的。所以現在的科學,它只承認規律,它不承認理,是因為產生它的原因,是眼睛,而不是智慧。由於現在的科學,它只承認規律不承認理,所以在它的語境裡面,你只看得見 「客觀規律」這個概念,看不見「客觀理」這個概念。

山桐子:有「客觀理」這種概念存在嗎?

飛鶴子:當然有。有「客觀規律」為什麼會沒有「客觀理」?理同樣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比規律根更深的存在。由於現在的科學,它只承認規律不承認理,所以它的「物理 」這個詞,佔用了「理」這個概念,但是它研究的卻不是理,它研究的只是規律。有句話叫「占著茅坑不拉屎」,說的就是這種情形。現在的這個「物理」,它其實應該叫「物質規律 」,而不叫「物理」。

山桐子:什麼才是理?

飛鶴子:「道理」、「理論」裡面的東西,才叫「理」。也就是說,「道理」和「理論」研究的才稱得上叫「理」,「物理」研究的只稱得上叫「規律」。「道理」裡面的理,與 「物理」裡面的規律,根本就是不同級別的東西,差別非常巨大,如此不同級別的東西,用同一個概念,是會攪亂人的思維的,所以是不合適的。理的變化性和可變性非常大,而規律是不變的東西,怎麼可以相提並論?而現在的人,對這兩個概念的差異並沒有去研究它,所以現在的人的知識和認識,距離真理還差很遠。什麼時候 「物理」開始研究道理那個層面的理了,什麼時候它才稱得上用「理」這個概念。

山桐子:規律和理對於萬事萬物來說,擁有著無形的權,而擁有著權的那個才是統治者,規律和理都是道產生出來的,所以真正在統治著宇宙萬物的是道。

飛鶴子:誰才是真正統治著宇宙的那個存在?雖然人看不見,也不知道,但是人看得見規律,人知道萬事萬物都要按照規律來行走,所以雖然人看不見統治著宇宙的那個存在,但是人可以運用自己的智慧往上追溯,就能夠明白是什麼在統治著宇宙。

山桐子:規律是天然產生出來的,所以產生出規律的那個才是天。

飛鶴子:「天然」為什麼有個「天」字?因為和天然有關的,才是天的。規律是天然產生出來的,所以能夠產生出規律的那個存在,才是天。「天」不是誰都可以冒認的,不是誰有本事了、或者覺得自己比別人高等了,就可以冒充自己是天,把自己吹捧成天。只有規律和理才擁有著支配萬物的權,而擁有著支配萬物的權的那個存在才是天,所以只有能夠產生得出規律和理的那個存在,才是真正的天。無論人知不知道它的存在,無論人如何不知道它是什麼,都不能因此而否定那個存在才是真正的天。過去由於人普遍地不知道 「天」是什麼,導致很多壞東西有機可乘,稱自己是「神」,要人拜它們,其中之一的就是佛。佛能夠產生得出規律和理嗎?不能。佛擁有著支配萬物運轉的權嗎?沒有。那麼佛憑什麼稱自己是神、是天?它不是在撒彌天大謊嗎?

山桐子:規律和理的產生,與佛根本沒有任何關係,佛根本沒有能力產生出任何規律和理,所以佛根本沒有任何支配宇宙的能力,佛只有欺騙人的能力、冒充神的能力。

飛鶴子:真正在支配著宇宙的就是規律和理,那麼什麼是「天」?當然是能夠產生出規律和理的那個存在才是真正的天,因為只有規律和理才有能力支配宇宙,而不是誰的意,任何意都是沒有能力支配宇宙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這是識別像佛這種假神的關鍵,是識別所有冒充自己在 「救世」的所謂「救世主」的關鍵,是識別所有冒充自己是「造物主」的關鍵,因為它們只有自己的意,而它們的意產生不出任何規律和理。過去的人沒有能夠說得清理與法的關係、理與權的關係,所以過去的人一直被這些假神所欺騙。連理都產生不出來,能改變什麼?能救哪裡的世?能造哪裡的物?因為萬物只依據理來運轉。
 


2023年12月20日

 

回目錄

回首頁

 

 

24. 偶然與必然

 

 

山桐子:事物需要遵循著規律來運行,才能正常地存在。事物是不是規律產生出來的?

飛鶴子:可以這樣說。更準確的說法是,事物是理產生出來的。

山桐子:規律和理是不是同一種東西?

飛鶴子:它們是同一類的東西,但是這兩個概念存在著一些差異。「規律」這個詞,它是一個現代的詞,所以它裡面的內涵,比較偏現代科學。而「理」這個詞,它沒有「規律 」的那種偏向,所以「理」這個詞的內涵,比「規律」更準確而沒有偏。「理」的內涵,比「規律」的內涵更無形一些、更抽象一些。

山桐子:規律是一種看起來好像是「死」的、沒有變化性、靈活性的東西,但是事物的發展變化,是有變化性、靈活性在裡面的,而事物的發展變化又必須遵循著規律來變化,這裡面好像出現了矛盾。

飛鶴子:從表面上看,是有矛盾,但根本上說,沒有矛盾。

山桐子:這是怎麼回事?

飛鶴子:這裡面的問題,就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問題。事物的發展變化裡面,同時存在著兩種因素:必然性和偶然性。事物發展變化的運動裡面的必然性,來源於事物發展遵循的規律。事物發展變化裡面的偶然性,來源於事物自身的陰性因素。

山桐子:必然性來自規律,偶然性來自陰性因素,什麼是陰性因素?

飛鶴子:舉個例子,一個人的生活裡面,會同時存在著偶然性和必然性。必然性是什麼?就是人一定會吃飯和睡覺,偶然性是什麼?就是那個人他這一餐突然想吃什麼,下一餐想吃什麼,這種東西裡面的偶然性很大,甚至他本人都不一定知道自己下一餐想吃什麼。

山桐子:陰性因素是什麼因素?

飛鶴子:就是心的因素,或者叫非理的因素。心的因素、非理的因素強的東西,裡面的偶然性就會大,心的因素、非理的因素小的東西,裡面的偶然性就會小。

山桐子:心的因素是陰性因素,也是事物發展運動裡面的偶然性因素,必然性因素是什麼?

飛鶴子:事物發展運動裡面的必然性因素,是理和規律的因素,這種因素屬於陽性因素。

山桐子:陽性因素是必然性因素,陰性因素是偶然性因素。

飛鶴子:是的。或者這樣說也可以,陽性因素是硬性因素,陰性因素是軟性因素。陽性因素就像事物內部的骨一樣,構成事物的骨架和支撐,陰性因素就像事物表面的肉一樣,構成事物的豐富和姿彩。事物的發展變化運動裡面,會同時存在著硬性因素和軟性因素、陽性因素和陰性因素,這兩種因素同時存在、缺一不可。

山桐子:事物運動裡面,必然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是同時存在、缺一不可的。為什麼是缺一不可的?

飛鶴子:假如沒有了必然性因素,事物的運動就會混亂而沒有任何章法,忽東忽西、忽左忽右,會變成像爛泥一樣,成不了任何形狀,這種狀態是成為不了任何事物的,因為它沒有任何穩定性。假如沒有了偶然性因素,事物的運動就會變成了像直線一樣的東西,沒有任何變化和活性,變得乾枯和死氣沉沉,失去了所有的變化、樂趣和活性,同樣成為不了事物。為什麼天然產生出來的東西,沒有任何兩個一模一樣的東西?就是因為所有東西裡面,都存在著陰性因素。

山桐子:這麼說,「活性」這種東西,是陰性因素帶來的?

飛鶴子:是的,有了陰性因素,才有了生命和變化,陰性因素是活性,也叫靈性。靈性和活性是有關聯性的,所以有「靈活」這個詞。「靈活」是陰性因素體現出來的。從事物的整體看,有了陰性因素才有了活性,但是 「活性」之所以產生的原因,卻是陽的因素決定的。

山桐子:陽性因素是原因,但是有了陰性因素,才有活性,這聽起來好像是有矛盾。

飛鶴子:不矛盾,因為陰陽兩種因素對事物起到的作用是無法割裂的。或者換種說法,活性體現在陰性因素身上,但是活性之所以能夠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有陽性因素在,陽性因素一旦離開了,活性馬上會消失。

山桐子:陽性因素是事物內部的章法,陰性因素是事物的活性。

飛鶴子:事物是陰陽結合產生出來的,沒有任何一種事物裡面沒有這兩種因素,換句話說,陰陽兩種因素,缺一不可,缺了任何一種,都構不成任何事物。這裡說的陰陽,是同一個整體、同一個事物裡面橫向的陰陽,是骨與肉的關係。一個家庭裡面男性與女性的關係,就是這種陰陽關係,男性是家庭的骨和必然性,女性是家庭的活性和偶然性。不同層面之間縱向的陰陽不是這種概念。
 


2023年12月24日

 

回目錄

回首頁

 

 

25. 極端與陰盛陽衰

 

 

山桐子:中道經常講「極端」這個概念,極端和中是什麼關係?

飛鶴子:「中是標準」,這是道的根本,宇宙的根本。當人和萬物拋棄了「中是標準」這個道、拋棄了中道,人和萬物就會走向極端而不自知,最終會走向徹底的極端而毀滅,因為中是維繫著宇宙萬物不走向極端的關鍵。換句話說,背離中就會走向極端,中是道,所以背離中就叫 「背道而馳」。過去很多人說「背道而馳」,可是說的人他們自己其實不知道什麼叫「背道而馳」,因為他們不知道「道」是什麼。由於不知道「道」是什麼,所以就不會知道 「背道」背的是什麼,所以他們其實也說不清楚什麼叫「背道而馳」。因為「道」就是中,真正的道、最終的道就是中,所以「背道而馳」真正的內涵,就是背離中而走極端。

山桐子:為什麼背離了中就會走極端?

飛鶴子:從簡單的角度說,中是中間,極是離開了中往兩邊去的「兩邊」,就像數軸上面的數那樣,中是正與負中間的零,離開了零往兩邊發展,越往兩邊發展,離開零就會越遠,正與負的值就會越大,這時候就叫 「極」,正極與負極,「極」就是這種概念。「極」這個概念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中」的存在,如果沒有了「中」這個概念,是不會有「極」這個概念的。現在的人已經不知道這個理了,他們只知道有 「極」這個概念,他們不知道「極」這個概念之所以能夠出現和存在,是因為有「中」存在。所以「極端」和「極」這些概念,都是「中」產生出來的,都是以「中」為標準而產生出來的。

山桐子:現在的人已經不知道「極端」和「極」這些概念,是「中」產生出來的,為什麼人會不知道這個情況?

飛鶴子:因為人類的歷史經歷了非常非常漫長的過程,很多理已經丟失了。理丟失後人自己是不知道的,特別是後來的人,就更不知道存在著理丟失的情況了。沒有「中」,何來 「極」?所以「極端」和「極」是以「中」為標準產生出來的概念。

山桐子: 「極端」和「極」有什麼區別?

飛鶴子:「極」是一個統稱,「極端」是指「極」發展到後期的狀態,是離「中」太遠了的狀態,是描繪一種事物離「中」太遠了、不合適了、不可行了、不好了等等的狀態。所以 「極端」是不好的。而「極端」之所以不好,是因為它離「中」太遠了。現在的人只知道「極端」不好,他們不知道「極端」之所以不好是因為離「中」太遠,所以這些理也是丟失了的。

山桐子:看來很多理確實是丟失了。

飛鶴子:人的文化、特別是中國的文化,是以「中」為標準產生出來的,這個情況現在的人已經不知道了,是因為很多理丟失了。

山桐子:事物走向了極端,都會毀滅嗎?

飛鶴子:極端是有一個範圍的,在一定範圍內的極端,是能夠存在的。但是當極端的成度越來越大,超出了法允許的範圍的時候,或者是超出了事物自身的道所能承受的範圍的時候,事物就會走向毀滅。

山桐子:為什麼極端到某種成度後就不能存在了?

飛鶴子:事物之所以能夠成立,或者叫能夠存在,是因為有道在。當事物的極端成度越來越大的時候,事物對於道來說,就叫「重」了,越來越極端就會越來越重,重到某種程度後,道就不會再背負著它,道會離開。道一離開,事物就解體了,因為沒有了道在,事物是成立不了的。

山桐子:為什麼事物極端了,道會覺得重?

飛鶴子: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從根本上說,事物是陰陽結合產生出來的,而事物之所以能夠有發展運動,是陽背負著陰在運動,當陰越來越多的時候,陽就背不動了,背不動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陽死了,陽死了事物也會死。另一種情況是陽會走,陽走了事物同樣會死。所以陰盛陽衰的最終結果,就是事物會死亡。這是從 「背負」這個角度說的。

山桐子:極端和陰盛陽衰是什麼關係?

飛鶴子:極端和陰盛陽衰,它們是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同一種狀態產生出來的兩個概念。

山桐子:為什麼同一種狀態要用兩個不同的概念?

飛鶴子:因為不同的人,他們的思維偏向是不同的,有的人擅長理解「極端」這個概念,而有的人擅長理解「陰盛陽衰」這個概念。對於不同的人,你只能和他說他聽得懂的語言,所以就存在了從不同角度描繪同一種狀態的兩個概念。如果從陰盛陽衰這種角度來理解剛才說的 「背負」,就比較容易理解。陰盛陽衰就是陰太多太盛了,陰太多對於陽來說,負擔就重了、大了,所以陽就背負不了了。「背負不了」換另一種說法,也叫「支不動」,陽要往左走,陰不跟隨,陰要往右去,長期這樣,就叫 「支不動」了,「支不動」了事物就會崩塌。有句話叫「尾大不掉」,說的就是這種情況。陰盛陽衰這種東西,是經常會出現的,過去的人只知道「尾大不掉」這種狀態不好,不知道這種狀態叫陰盛陽衰,是因為陰陽的理丟失了。但是由於人的意識、人的智慧裡面,依然存在著衡量好壞的根和感覺,所以人憑著剩下的理智,會感覺到它不好,但是說不清。

山桐子:陰盛了陰就會不跟隨陽嗎?

飛鶴子:是的,心太大,神就支不動它了,它就會想做主,想拋棄神,這就是陰盛陽衰。為什麼佛不能存在?因為佛的出現就屬於這種情況。佛原本是陰靈,是宇宙裡面的心,當心太大了的時候,心就會想做主,不想被神所管。這種不想被神所管的心,就會拋棄神的理,這就是佛。為什麼佛都是不要理、不講理、否定道理的?就是因為它們是拋棄了神的理的心、拋棄了道的心。這種脫離了神和道的管轄而獨立做主的心是不可以存在的,所以佛這種東西必須要清除。有人說,佛不是道,所以不需要要道的理,然而這些人他們忘記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道是產生宇宙的根本,而一個宇宙只會存在唯一的一個最高的標準和法,是不可能存在兩個最高的標準和法的,既然道才是宇宙的根本,當然最高的標準是道,所以佛是不可以脫離和拋棄道而獨立存在的,也就是說,佛不可以不要道的理、不可以不講道的理。

山桐子:為什麼心大了,就會想拋棄神?

飛鶴子:在人體裡面,存在著兩種東西,一種是神智,或者叫理智,一種是心。人的理智是人的神。正常情況下,人的理智會管制和約束著人的心,神會管著心,那麼站在心的角度看,心是不是就會覺得自己是 「被統治」的對象?自己沒有自由?對於心來說,確實是這樣的。那麼當心變大了的時候,心就會想做主,想自己說了算,不想被神約束著沒有自由,這時候心就會想拋棄神,希望神死了、沒有神在,這樣心想如何就能夠如何了,心會得到最大的權。當一個人的心變成了這種狀態的時候,這個人就叫陰盛陽衰,陰太盛了、心的力量太大了,陽的力量衰弱了、神的力量衰弱了。在道家裡面流行著這樣的一句話,說人體像小宇宙,人體裡面的結構和裡面的理,和外面的大宇宙很相似。人體裡面有神和心的存在,那麼大宇宙裡面是不是同樣存在著宇宙的神和宇宙的心?道理是一樣的。雖然在現在的人看來,這種說法很不可思議,但是道家對宇宙的認識,確實是這樣的。道家認為宇宙是一個有機體,就像人體一樣,裡面同樣存在著物質的 循環。人體裡面有神和心的存在,大宇宙既然是一個有機體,那麼必然存在著神與心。

山桐子:所有的有機體都存在著神與心嗎?

飛鶴子:是的,只要是有機體,裡面就存在著有機體的神與心。

山桐子:為什麼會這樣?

飛鶴子:我們說過,「神」是什麼?「神」是理的生命體,只要一種東西裡面有理存在,就會產生維護這種理的生命體的存在,而維護這種理的生命體,就是這個理的生命體,也就是這個理產生出來的神。 「神」就是這種概念,是維護理的存在。

山桐子:神就是維護理的存在?

飛鶴子:是的。過去的人把「神」這個概念弄得玄之又玄的,還帶著各種各樣的宗教色彩,人的文化被那些宗教破壞得已經面目全非了,人已經無法真正明白「神是什麼」。我是重新把這些已經被宗教破壞了文化糾正過來。 「神」這個概念,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內涵,就是我剛才說的那種,指的是理產生出來的生命體。狹義的內涵,特指人的神。也就是說,當「神」這個概念用在狹義那種內涵的時候,就會變成只有人才有神,其它生物和動物等沒有神,它是這種概念。

山桐子:神是維護理的存在,心是什麼?

飛鶴子:心是維護自己的存在。理是為公的,自己是為私的,所以正常來說,私是不能脫離公而獨立存在的,心是不能脫離神而獨立存在的。換句話說,私是不能脫離公的管轄而單獨存在的,心是不能脫離理的管轄而單獨存在的,而理的管轄靠什麼來維持?就是神。神就是用理來管轄著心和私的那種存在。對於一個人來說,當人的神清醒的時候,人是理智的,人的心是受著理智的管轄的,所以心不會妄為。當人陰盛陽衰的時候,人的神就會很弱,所以心就會脫離神的管轄而獨立做主,這種時候,人表現出來就會變成了幾乎所有的行為和思想,都是心說了算,這個人就會不認理,只認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山桐子:不認理的人,是陰盛陽衰的人?

飛鶴子:是的,脫離了神的心,是不認理的,沒有脫離神的心,才是認理的。心屬陰,神屬陽。

山桐子:這麼說,陰盛陽衰裡面的陰,指的是心?

飛鶴子:陰盛陽衰涵蓋著所有的事物,心是其中的一種陰性因素,但也是很主要的陰性因素。對於人和社會來說,陰盛陽衰裡面的那個「陰」,指的是心,是為私的心。心是分陰陽的,不同的心性質不同,不能一概而論,為自己、為私的心屬陰,不為理的心屬陰。為理的心不屬陰,屬陽。所以陰盛陽衰裡面的 「陰」,指的是為私的心、不為理的心。為私的心換另一個角度說,就是不遵循理的心,只遵循自己的意願的心。遵循理、維護理、願意跟著理走的心,不是私心,不屬陰。只有那種不願意遵循理、不維護理、不願意跟著理走的心,才叫私心,這種心屬陰,這種心就是陰盛陽衰裡面的陰。

山桐子:陰指的是私心,陽指的是什麼?

飛鶴子:對於人和社會來說,陽指的是人的神智和理智,簡稱為神或理。如果從心的層面說,陽指的是維護理的心。

山桐子:心是什麼東西?為什麼每個人都有心?

飛鶴子:心就是生命,生命就是心,人是一種特殊的生命。雖然人也是生命,但不是所有生命都可以成為人,都可以稱為人。為什麼動物和人不是同類?就是因為人在所有生命裡面是特殊的、地位是特殊的。那些把人視為與動物同類的所謂 「理論」,抹殺了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所以是錯的。「心」和「生命」這兩個概念,它們是從不同的角度在講同一種存在。

山桐子:什麼不同角度?

飛鶴子:「心」是從陰性角度講出來的概念,「生命」是從陽性角度講出來的概念。或者說,「心」是從感情、感覺、欲望追求的角度講出來的概念,所以一說到「心」,連帶著的就是感情和追求。 「生命」是從理的角度講出來的概念,所以一說到「生命」,連帶著的就是意義、取向、價值、地位、思想、觀念等等這些東西。所以「心」和「生命」這兩個概念,是從陰陽兩個角度在說同一種存在。

山桐子:極端和陰盛陽衰,它們是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同一種狀態,什麼不同的角度?

飛鶴子:「極端」是從中的角度說的,「陰盛陽衰」是從陰陽和陰陽平衡的角度說的。

山桐子:為什麼不同的人,對極端和陰盛陽衰這兩種概念的理解能力會不一樣?

飛鶴子:舉個例子,現在的人,把古人分成了「儒家」和「道家」,這種分法不管是過去的人分的,還是現在的人分的,它都是人自己分的,這種分法其實是不對的。由於這種分法已經存在了,所以我們暫時會沿用這種分法來說,等將來人都明白了,才能糾正過來。為什麼儒家經常講 「中庸」、「極端」、「物極必反」等等這些概念?是因為儒家這群人,他們的思維偏向擅長從中庸與極端這種角度理解事物。而為什麼道家經常講「陰陽」、「陰盛陽衰 」、「陰極陽極」這些概念?是因為道家這群人,他們的思維偏向擅長從陰陽的角度理解事物,擅長理解事物裡面的不同性質,就像中醫能夠辨別得出各種植物的不同的性和味一樣,他們擅長辨別事物的性質。所以人的智慧是有兩大分支的,一種是類似儒家這種,研究社會、人心和思想等,一種是類似道家這種,研究天文地理算術等,研究各種物質的性質及其運動。人的智慧的這兩大分支到了現代社會,它們分別演變成了社會學和自然科學。現在有很多人,喜歡道家而打擊儒家,以為道家講的才是道,儒家講的不是東西,這種思想是不對的。所謂的道家,他們只不過是佔用了 「道」這個名號,而不是他們代表著所有的道。儒家雖然沒有用「道」這個名號,但是不代表他們講的不是道。為什麼我說把古人分成「儒家」和「道家」這種分法是錯的?就是因為所謂的 「道家」,他們沒有資格獨佔「道」這個名號,因為他們不是道的全部。道的全部包括了人和自然,包括了社會和自然界,所以包括了儒家和道家。所以準確的說法應該是,過去的道家和儒家,他們都屬於道,他們講的都是道,只不過是道不同的分支。

山桐子:確實是的,道理和物理,都是理,不能說只有物理的理是理,道理的理不是理。

飛鶴子:道理的理和物理的理,都是理。既然都是理,就不能說研究物理的才是道,研究道理的就不是道,哪裡有這種道理?道理明明叫「道理」,道的理,所以道理更是道,離道更近。

山桐子:人的智慧的這兩大分支,它們與「中」有關係嗎?

飛鶴子:既然稱得上叫「分支」,那麼它們一定是從同一個根分出來的,否則就不叫「分支」了,就叫「平行」了。

山桐子:對啊!如果它們沒有一個共同的根,也就稱不上叫「分支」了。為什麼它們是「分支」關係,而不是「平行」關係?

飛鶴子:從兩個角度說。首先,宇宙中不存在絕對的平行,不存在任何兩種事物它們的關係是絕對的「平行」關係,沒有任何的相通之處。其次,它們是不同的人群的兩種智慧,所以它們都屬於人的智慧,既然都屬於人的智慧,當然只是 「分支」,而不是「平行」,因為有個別人的智慧是能夠同時具備這兩種智慧的,不偏的,所以這兩種智慧,它們必然有相通的地方。而那個「相通的地方」就是它們的共同之處,也就是根。有根的存在,它們當然是分支關係,而不是平行關係。

山桐子:中道既講「中」,又講陰陽,所以中道是儒家和道家的根。

飛鶴子:由於「儒家、道家」這兩個錯誤的概念存在著,導致人的思想出現了偏差,導致理出現了扭曲。人不把儒家的東西叫成「道」,所以現在的人一看到我說「中道」二字,注重儒家的人,就以為我在說儒家的東西,因為他們看見了 「中」字,注重道家的人,就以為我在說道家的東西,因為他們看見了「道」字。其實我知道,他們都想錯了,因為我既不是儒家也不是過去的道家,我是他們的根,中道既是中也是道,中就是大道,中才是大道。
 


2023年12月28日

 

回目錄

回首頁

 

 

26. 正負同在

 

 

山桐子:「中是標準」是道的根本,道除了這個根本之外,還有什麼?

飛鶴子:道除了有「中是標準」這個根本的內涵外,道還有另一個同樣很根本的內涵,就是正負同在。

山桐子:什麼是正負同在?

飛鶴子:有了正就會有負,有了生就會有死,不存在絕對的永生。

山桐子:為什麼有了正就一定會有負?

飛鶴子:只有正而沒有負,是構不成宇宙的,只有生而沒有死,是構不成宇宙的。如果宇宙的理是只有生而沒有死,宇宙就成為了一次性的,長到極限之後一切運動就會全部停止,一切運動全部停止宇宙會徹底消亡,再也沒有重生的機會了。這不是人想不想的問題,人都不想死,沒有生命願意死,但是宇宙的理就是這樣。如果宇宙裡面沒有了生死平衡,宇宙是存在不了的,所有生命都存在不了,大家一起全部死絕,這是不行的,這是死路一條。所以有了正就一定會生出負,有了生就會有死。因為正負是同在的,所以說宇宙最終的道是中,而不是正也不是負。只有正沒有負、或者是只有負沒有正的所謂 「道」,不是真正的道,不是天道,而是人為的道。天道是正負同在的,有了正就會有負,有了生就會有死。

山桐子:什麼是天道?

飛鶴子:處於「天」那個位置的道。天、地、人是三個巨大無比的層次。處於「天」那個層次的道是天道,處於「人」那個層次的道是人道,這裡說的「人」,不是指通常意義上的人的概念,而是代指天地之間的區域。天和地裡面的生命都很少,隨著越往高處去,生命迅速減少,越來越少,到了陽極之處,就沒有生命了。地同樣是這樣,隨著越往低處去,生命迅速減少,越來越少,到了陰極之處,也就沒有生命了。而天地之間的 「人」那個區域裡,才是生命最多的地方,包括人在內的絕大部分生命,都處在天與地之間的「人」那個層次中,所有各式各樣的花花世界,全部在「人」那個層次裡面。

山桐子:天道和人道有什麼區別?

飛鶴子:中是天道,偏正的道是「人」道。這裡說的「人」,代指天地之間的那個區域和層次,而不是指我們平時說的人那個概念。

山桐子:地是什麼道?

飛鶴子:偏負的道是地的道。道是循環的,負到了極會反轉,變成正,正到了極會反轉,變成負,所以存在著物極必反的理。

山桐子:天道是正負同在的,而正負又會互相轉變。

飛鶴子:如果只有正而沒有負,是產生不出宇宙的,宇宙之所以能夠出現和存在,是因為最終的道是中,是因為正負同在,所以正負同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和道理。一根完整的數軸,包含了三種東西,正數、負數,還有中間的零。只有同時包含著這三種東西的,才是完整的數軸,否則都是 「殘廢」的、片面的、簡陋的。而完整的宇宙和天地萬物,同樣是這個道理,裡面同樣要有正、負與零這三種因素,缺一不可,缺了任何一種,都無法構成完整的宇宙,無法產生得出天地萬物,所以天道是正負同在的。然而現在的人,他們認識的很多理,是 「直線型」的,而不是循環的,但是宇宙真正的理,是循環的,不是「直線型」的,所以現在的人他們的很多認識是錯的。正與負,同樣不是像現在的人認識的數軸那樣是直線型的,而是 循環的。

山桐子:數軸是直線型的,但是宇宙的理是循環的,為什麼數軸不能正確表達宇宙的理?

飛鶴子:人運用數軸這種東西,只能在一定的範圍裡面用,在一個很小的範圍裡面用,無法完整地代表宇宙的理,因為人的思想有範圍,人的視線有範圍。就像人站在地上,可以用直尺來丈量土地,然而地面卻不是平的,地球的表面卻不是平面,這就是局部與整體的關係。人的數軸同樣是這種道理,直線型的數軸只能代表局部, 循環才是整體,所以數軸只能在一定的範圍裡面用。

山桐子:中庸是零,但是過去的人對中庸的認知裡面,並沒有「中庸是零」這種概念。

飛鶴子:中庸是中間,是正與負的中間,也就是那個零,所以中庸是零。由於過去的人對道德的認識只停留在德的層面,不知道道的層面上的道德,所以過去的人對很多概念的理解都只局限於德的層面,對道德和中庸的理解也都只局限於德的層面,所以過去的人認識不到中庸是零,因為 「中庸是零」是道的內涵,不是德的內涵。中是道,不是德。過去的東西不等於就是真理。

山桐子:老子有講道嗎?

飛鶴子:嚴格來說,老子講的東西既不是道,也不是德,所以不是道德。只不過因為老子講了一些和道有關的情況,所以粗略地也把他的東西歸為道的東西,但是如果要嚴格地說,老子的東西確實算不上道。孔子講的大部分是德,道只占少部分,所以孔子說的東西勉強算道德,是偏了德的道德。

山桐子:為什麼說老子講的不是道?

飛鶴子:道是活的而且是無形的,不是死的,死的東西都不是道,只有活著的無形的智慧才是道,能夠源源不斷地靈活應對各種情況和思想的活著的智慧才是道,死的描繪、陳述等都不是道。老子講出來的東西,是死的東西、死的描繪和陳述,裡面沒有活著的智慧。老子有給人講道理嗎?沒有。老子有針對當時的世道靈活地給不同的人解決過不同的思想問題嗎?沒有。老子什麼實際的思想問題都沒有給人解決就騎著牛逃跑了,這叫什麼道?道不是空中閣樓,道只會體現在實實在在給人講出來的道理裡面,只會體現在幫助人解決實際的思想問題上,而且是活的、變化的智慧,所以當時只有孔子在給人講道理,只有孔子具備這種活的智慧,只有孔子具備這種給不同的人講不同的道理這樣的智慧,給人解決不同的思想問題的智慧,所以孔子才是真道,老子不是真道。不給人講道理,不給人解決思想問題,不給人糾正思想上的偏差,叫什麼真道?我不承認老子這樣的不給人講道理的所謂道。真實才是道。只講虛話、只講一些不著邊際的虛話而沒有解決人實際思想問題的智慧,沒有糾正人不同的思想偏差的那個智慧的,都不叫道。道是活的,不是死的,死的東西都不是道。只懂得講幾句不著邊際的虛話而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智慧,這種所謂的 「道」,我是不承認的。虛話誰不會講?背幾句聖人的話就可以了,這樣的都不叫真道,真道是活的,不是死的。老子根本沒有幫人解決實際思想問題的那個智慧,沒有真實智慧的叫什麼真道?

山桐子:德和道有什麼區別?

飛鶴子:德是道產生出來的。德是品德,是塑造品德的相對固化的規矩,而道是活的智慧。道會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糾正人不同的偏差。比如說,那個人偏了左,道會告訴他向右走,那個人偏了右,道會告訴他向左走,這種能根據不同情況而作調整的智慧,才是真道,沒有這種應對不同情況的智慧的,都不是真道,真道是活的智慧,而不是死規矩,也不是不著邊際的虛話,更不是那種無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空中閣樓。

山桐子:孔子有根據不同的人的不同思想問題作出不同的調整的智慧,當那個人偏了左時,孔子會告訴他向右走,當那個人偏了右,孔子會告訴他向左走,所以孔子是真道。

飛鶴子:為什麼偏了左時,道會告訴他向右走?為什麼偏了右時道會告訴他向左走?就是因為道是中,所以只有具備這種智慧的、中的智慧的才是真道。為什麼老子不是真道,就是因為老子沒有這種智慧、沒有中的智慧,所以老子不是真道,老子只有講虛話的能力,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智慧。為什麼現在有很多人喜歡抬老子而貶孔子?是因為老子不是真道,抬老子傷不了他們自己。

山桐子:為什麼老子會沒有真的智慧?

飛鶴子:老子沒有公心,沒有為社會、為人、為提升人和社會的道德而著想和付出的公心。沒有公心的人,是不會有真智慧的,因為真道不會為某個人而存在,真道是為公的,真道只會出現在有公心的人那裡,只會出現在私心少的人那裡。在當時的人裡面,孔子的私心是最少的,而且孔子有真正地為眾人、為社會著想和努力的公心,所以那個歷史時期的真道在孔子那裡出現,而沒有在老子那裡出現。

山桐子:私心少和有公心,這兩種情況是一樣的嗎?

飛鶴子:不一樣。有公心不一定私心就少。

山桐子:有公心不等於私心少,有公心和私心少這兩種情況哪個更重要?

飛鶴子:私心少更重要,有公心是其次,私心少是必要條件,有公心是充分條件,二者缺一不可。當二者都具備的時候,而且世道需要的時候,真道就會出現。真道是很難出現的,很長一段歷史時期才會出現一個,真道一旦出現,人的歷史必定會因他的道而翻開新的一頁,他的道會成為新的很長一段歷史時期思想的靈魂,只有這樣的才是真道。

山桐子:這樣看來,老子確實不是真道,人的歷史並沒有因為老子的道而翻開新的一頁,但卻因為孔子的道而翻開了新的一頁,所以孔子才是真道。
 


2024年1月2日

 

回目錄

回首頁

 

 

27. 中間是外面

 

 

山桐子:「中間是沒有」的「中間」,是怎樣的中間?

飛鶴子:中間,指的是相對的兩種特性的中間,所以「中間是沒有」這個概念指的是「相對的兩種特性的中間是沒有」。特性這種東西,它存在于「成」裡面。

山桐子:什麼是「成」?

飛鶴子:一種「成」就是一種物質、一種東西,或者叫「一種有」。

山桐子:「成」和「中間是沒有」有什麼關係?

飛鶴子:「特性」除了剛才說的存在于「成」裡面,還有另一個特點,就是「不可變」,相對地「不可變」。

山桐子:什麼是特性的「不可變」?

飛鶴子:一種「成」一旦形成了,它就必然會具備某一種、某一些特性,而「成」具備著的特性是相對地不可變更的,「成」的特性一旦變更了,原來的「成」就會解體,變成了另一種 「成」。這就是特性的不可變。反過來說,特性一旦出現了改變,也就意味著那種「成」在變化。一種「成」就是一種東西,特性變了,「成」就變,所以一種東西之所以是這種東西而不是別的東西,是東西裡面的特性決定的,特性變了,一種東西就變成了另一種東西。 「特性」與「東西」之間的關係,用現在的話說,就叫做「特性決定東西」。「特性決定東西」,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如果不明白或不清楚「特性決定東西」這種關係,會導致很多理變成歪理。

山桐子:唯物思想認為,東西沒了,特性就會不存在,所以它認為是「東西決定特性」,這是怎麼回事?

飛鶴子:它覺得東西沒了,特性也就跟著沒了,東西的死亡決定著特性的死亡,它的那個「決定」就是那樣來的。它的那個邏輯簡陋得可笑,它只懂得從單面看問題,它不懂得從不同的面看問題。從表面上看,東西沒了,特性確實就會不存在,這是沒有錯的,所以從表面上看,好像真的 「東西的死亡決定著特性的死亡」,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你就會發現它的邏輯是不通的。

山桐子:怎麼不通?

飛鶴子:它們說的「東西沒了,特性就不存在」,這是從事物的滅和死亡的角度看的,但是如果從事物生成的角度看,就不是那種邏輯了。一種東西的生成,是它自己說了算的嗎?它自己說 「我要成為剛的東西」,於是它就成為了具備剛這種特性的東西了?很顯然這種邏輯是不通的,因為東西成為什麼東西,不是東西自己說了算的,那麼一種東西之所以成為了剛的東西,很顯然不是東西自己決定的,也就是說,不是 「東西決定東西自己的特性」,所以特性不是東西決定的。如果特性是東西自己決定的,那才是真正的唯心,因為東西自己想成為剛的,它就成為了剛的了,這不就是東西自己的心決定自己的特性嗎?這不恰恰就是唯心嗎?所以唯物表面上是唯物,其本質卻是唯心,物質決定自己的特性,意味著物質自己想成為什麼物質就成為什麼物質,這恰恰就是唯心。

山桐子:這麼說,唯物表面上是唯物,其本質卻是唯心?

飛鶴子:是的。從死亡和滅的角度看,好像它是唯物的,但是如果從生的角度看,它卻是唯心的。那麼是從死亡的角度看準確還是從生的角度看準確?當然是生的角度,因為生才是事物生成的過程。

山桐子:為什麼唯物思想沒有發現自己的思想其實是唯心?

飛鶴子:因為它總是從死亡的角度看事物,它從來沒有從生成的角度看事物。它的思想是單面的,它的智慧有缺陷。

山桐子:為什麼唯物思想只懂得從死亡的角度看事物?

飛鶴子:因為唯物思想站的角度,是站在事物的外面看事物,無法站在事物的裡面看事物,所以它永遠只懂得從死亡的角度看。它的理是眼睛看回來的,是因為用眼睛看而得到的,而不是因為用智慧思考而得到。也就是說,唯物思想只具備著眼睛,不具備真正的智慧。眼睛是從事物的外面看事物的,只有智慧才有能力從事物的裡面看事物。

山桐子:特性改變了,「成」就會出現變化,這和「中間是無」有什麼關係?

飛鶴子:特性改變了,「成」就會出現變化,意味著「相對的兩種特性的中間就是無」。

山桐子:為什麼會是這樣?

飛鶴子:舉個例子,剛和柔是相對的兩種特性,為什麼剛和柔的中間就是無?假如有一種「成」,它是剛的,那麼隨著剛的加強,這種「成」的成度就會越來越大,相反,隨著剛的減弱,這種 「成」的成度就會越來越小。我們之前說過,特性決定東西,所以特性的改變在前,東西的成為在後,特性改變了,一種東西就會變成另一種東西,或者是一種東西其性質從一種性質變成另一種性質,性質變了,也就等於事物變了,性質決定事物,所以之前說的 「特性決定東西」,用準確的話說,就叫做「性質決定事物」。唯物思想的認識是錯的,真正的理是「性質決定事物」。這個問題裡面的理比較深,我們到後面再逐漸說它。當某種 「成」的成度越來越小的時候,意味著什麼?

山桐子:意味著什麼?

飛鶴子:意味著那種「成」在不斷地解體著,越來越走向「沒有」。當某種「成」的成度變成了零的時候,意味著這種「成」解體了、沒有了。

山桐子:成度的大小由什麼決定?

飛鶴子:成度是一個形容性質概念,如果非要說由什麼決定,只能說由理決定。

山桐子:性質由什麼決定?

飛鶴子:性質由理決定,一切比理更具象和表象的東西,都是由理決定。假如原來有某種具備著剛這種特性的「成」,當剛越來越弱的時候,意味著這種「成」在解體著,當剛弱到變成了零的時候,這種 「成」就沒有了。對於柔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某種具備著柔的特性的「成」,會隨著柔越來越弱,這種「成」就會解體。而往剛和柔的中間走,就是剛和柔的成度同時往零的方向靠、越來越小,這時候對應著剛和柔的兩種不同的 「成」,也就在逐漸地解體著。當剛和柔的成度都小到接近零、到達零的時候,就是剛和柔對應著的兩種「成」都解體完了,沒有了。因為剛和柔是相對的兩種特性,所以分別對應著數軸上的正與負,正與負的中間就是零,也就是沒有。數軸代表著的真正內涵,就在於此,而不僅僅是人認識到的 「數量、距離、速度」等這些內涵。雖然「數量、距離、速度」這些也是用數軸來表達的,但是數軸代表著的,遠不止「數量、距離、速度」等這些內涵,它同樣代表著「成度 」這個抽象的內涵,同樣代表著相對的兩種特性和它們的中間的關係,抽象的內涵才是更根本的內涵。

山桐子:為什麼抽象更根本?

飛鶴子:抽象是「抽走了象之後的存在」。像是外,抽象是內。事物的外是由內決定的,那麼真正決定著具象事物之所以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的原因,不就是抽象的因素嗎?

山桐子:如果用數軸表示剛和柔的中間就是零,剛和柔的中間是零這種內涵,是一種比喻還是真實?

飛鶴子:是真實。剛和柔的中間,就是「既沒有剛,也沒有柔」,也就是沒有,這個「沒有」是真實的沒有,是某種剛和柔所在層面的沒有。

山桐子:「既沒有剛,也沒有柔」是剛和柔都沒有,為什麼「剛和柔都沒有」會變成是「剛和柔的中間」?這個問題為什麼不好理解?

飛鶴子:不好理解是因為這種「中間」和「沒有」的概念和變化,在人以往的文化和思維裡面沒有,人的思維裡面沒有這種理,所以人會覺得很陌生和不好理解。人覺得「陌生 」是因為那些理丟失了,理的真與假、存在與不存在,不是以人的感覺為標準的,所以不是人覺得「陌生」了,就等於它不存在。「中間」和「沒有」的概念和變化雖然不好理解,但是它卻是真實存在著的理。因為不好理解,所以我需要反復地、從多個角度去說,讓人明白裡面理。 「中間是沒有、中間是外面」這些理非常重要,人如果不明白「中間是沒有、中間是外面」這些理,那麼他對「中道是什麼」就無法真正明白。

山桐子:中間是沒有,為什麼中間又變成了外面?

飛鶴子:中間既是沒有,也是外面。「剛和柔都沒有」是剛和柔的外面,但是只有「剛和柔的中間」才是剛和柔的外面,才是唯一一個「既沒有了剛,也沒有了柔」的地方。也就是說,如果你要走出剛和柔,就只能從剛和柔的中間走出去,才能走得出剛和柔。只有中間才是真正的外面,只有往中間走,才能走得出去,中間才是真正的道。

山桐子:什麼叫「走得出剛和柔」?

飛鶴子:「走得出、走出去」這個概念,是道的概念。由於現在的人,他們的意識裡面道的理太少了,很多理已經丟失了,所以在人的語言裡面,幾乎沒有了「走得出」和「走出去 」這種概念,所以現在的人對「走得出」和「走出去」這個概念沒有了意識。他們不知道什麼是「走出去」,不知道「走得出」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現在暫時說這麼多,要更深入明白這個問題,只能等我把更多的理說出來,人才能真正明白。 「走出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中間」是「走出去」的唯一的道,這就是為什麼「中間是大道」的真正原因,這是從古到今多少修道的人苦苦追尋都解不開的謎,沒有人有能力真正地解開這個謎,也沒有人真正有能力說得清為什麼 「中間是大道」。我今天告訴人,之所以「中間是大道」就是因為「中間」是「走出去」的唯一的道。

山桐子:為什麼「中間」是「走出去」的唯一的道?

飛鶴子:舉剛才那個例子,假如剛是正,柔是負,那麼如何「走出剛和柔」?就只能從剛和柔的中間零的位置出去,才能走得出剛和柔。因為數軸的右邊,所有區域都是剛的區域,無論你往右邊去走多遠,你都走不出剛的區域。同樣道理,數軸的左邊,所有區域都是柔的區域,無論你往左邊去走多遠,你都走不出柔的區域。只有剛和柔的中間,才能同時走出剛和柔。我這樣說,聽起來好像很容易,可是到了實際中卻會很難,是因為 「中」是看不見的,剛和柔都看得見,而「看得見」會擋著「看不見」,讓人很難發現「看不見」,所以「中間位置」是非常難找的,沒有智慧、沒有自身乾淨的質,根本不可能找得到,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道是無形的真正原因,因為 「中」是看不見的。我今天說的理很重要,但同時又很難理解,這就要真正地看那個人自己的智慧和理解能力了,我不指望所有人都能明白,因為這是不切實際的,但是最終一定有人能夠真正明白,只是為數不會是大多數,而是少數。雖然大多數沒有能力明白最核心的理,但是大多數能夠明白再邊緣一些的理。

山桐子:不管「中間是大道」,還是「大道無形」,這些話描繪出來的那個「大道」的特徵,都和「中」的特徵是一樣的,所以「中間是大道」和「大道無形」裡面的大道,指的都是中道。

飛鶴子:真正的大道就是中道,也只有中道才是真正的大道。不管人能否理解,不管人相信與否,這個理卻是真實存在。

山桐子:只有往中間走,才能走得出去,就能夠說明「中間才是真正的道」嗎?

飛鶴子:是的,因為走得出去的才是道,走不出去的,叫什麼道?那是牆,或者是死路,或者是牛角尖,總之就不是道。道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涵,就是「走得出去的路 」。

山桐子:只有中間才是外面。為什麼要講「外面」?「外面」是什麼?

飛鶴子:外面是高,裡面是低。多少修道的人想往高處走,但是他們卻不知道什麼是高、什麼是低。

山桐子:外面是高,而往外走只能從中間走,這麼說,中道是唯一能使人提高的路?

飛鶴子:是的,因為只有中間才是外面。只有往中間走,才能走得出去,而只有走出去,才能提高,這就是提高的關鍵。我的道在人中流傳的時間太漫長了,導致很多理早已丟失,但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撿到了我的隻言片語,但是又說不清,導致那些理被人越說越亂,也就再也沒有人真正明白了。 「中間才是外面,只有往中間走,才能走得出去,只有走出去,才能提高」,這就是走中道最關鍵的內涵。這個「走」指的可不是用腳走,而是用思想、理智和智慧走,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要粗淺地理解我的話。之後我會逐漸地把更多的理講出來。這個 「中間才是外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如果不明白「中間才是外面」,可以說這個人是不懂修道的,因為這是修道的關鍵。雖然我把理告訴了人,然而這個理是個非常抽象而且龐大的理,所以如果要真實明白它的內涵,而不是表面上明白,就需要明白更多理,需要那個人的思維空間夠龐大,而且需要他提高上去後回頭再看時,才能有真實的明白,否則都只能停留在表面。
 


2024年1月6日

 

回目錄

回首頁

 

 

28. 中間是外面(二)

 

 

山桐子:之前說,剛和柔的中間就是剛和柔的外面。所有的中間都是外面嗎?

飛鶴子:相對的兩種特性的中間就是它們的外面。人經常講「出路」,什麼是「出路」?「出路」在哪裡?為什麼人要尋找「出路」?人尋找出路其實就是在尋找「事物的外面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東找西找到底在尋找什麼,只是感覺自己需要尋找到一條更好的路。這裡說的「出路」可不是現在很多人說的「掙錢的路」、「如何成就功名的路 」,而是困在矛盾當中,如何走出矛盾的「出路」,如何解決困難的「出路」,這是「外」對於普通人來說的意義。「外」還有更深的內涵,外是高處,所以對於那些想提升自己的人來說, 「外」的意義更大,能夠找到往外走的路,就等於這個人能夠往高處走。過去的道人總說「大道」,都在尋找著大道,希望能夠提升自己,而他們不知道,真正能夠提升自己的大道,就是往外走的路,而真正能夠往外走的路,就在中間。這個 「中間」可是無形的、看不見的。

山桐子:過去好像沒有人說過中間是外。

飛鶴子:中間其實就是外。舉個例子,有個詞叫「中間人」,什麼是「中間人」?不在矛盾雙方裡面的人,才能成為「中間人」,那麼「不在矛盾雙方裡面」,不就等於「在矛盾雙方的外面 」嗎?所以「中間人」其實就是在「矛盾雙方外面的人」。用之前那個例子比喻,假如把剛和柔比喻成矛盾的雙方,那麼如何走出這種矛盾?就是從剛和柔的中間走出去,才是出路。

山桐子:「中間人」確實是有這種矛盾雙方之外的意思。

飛鶴子:再舉個例子。在人的語言裡面,「成為」是有「裡面」的意思的,比如說,你成為了某個企業的成員,就意味著你進入了那個企業裡面,你成為了某個組織的成員,就意味著你進入了那個組織裡面,所以 「成為」是「進入裡面」。那麼反過來說,因為「成為」是「裡面」,所以「不成為」就是「外面」。

山桐子:「不成為」是「外面」,這個和「中間是外」有什麼關係?

飛鶴子:我們知道,「不成為」是「外」,同時,「不成為」就是成度為零,而零就是中間。

山桐子:不是很好理解。

飛鶴子:舉之前那個剛和柔的例子,比如說,「不成為柔的東西」,就意味著「不在柔的範圍裡面」,而「不在柔的範圍裡面」,就等於「在柔的外面」。同樣地,對於剛來說也是這個道理, 「不成為剛的東西」,就等於「不在剛的範圍裡面」,就等於「在剛的外面」。所以「既不成為柔、也不成為剛」,就會跑到了剛和柔的外面。

山桐子:好像也是。

飛鶴子:所以「沒有是外」、「中間是外」、「不成為是外」。在以往的人的意識裡面,只知道「不成為是外」,是不知道「中間是外」的,可是我們講的中道要告訴人的,就是這個 「中間是外」。「中間是外」是中道裡面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不知道「中間是外」就等於那個人不知道「中是什麼」,不懂中道。

山桐子:為什麼要講「中」?「中」很重要嗎?

飛鶴子:是的,人不知道「中」,就會迷失方向,走向極端,走向固化,離中越來越遠。人離中遠了,就會變無道,從而失去德和智慧。

山桐子:無道就會失去德嗎?

飛鶴子:是的,無道是原因,失去德是結果,失去德是因為無道。

山桐子:離中遠了就會失去智慧嗎?

飛鶴子:是的,中是智慧產生的原因,中是智慧的根。人只知道人有智慧,卻不知道人的智慧是什麼,不知道智慧這種東西是怎樣產生出來的,所以人不知道中,也就不知道智慧與中有關。

山桐子:為什麼智慧是中產生出來的?

飛鶴子:這個問題比較難理解,這裡只簡單講一下。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話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它說出了一個理,你要看清一個事物,你只有站在它的外面,才能看得清它,而外面是什麼?怎樣才能走到事物的外面?就是要走出事物外,就是要從事物的中間走出去,走出去了才能得到智慧。當一個人走出的事物越多,他能夠看得清的事物就會越多,智慧就會越大。當人能夠走出人的層面的時候,人就能看得清人類社會,當人能夠走出心的層面的時候,人就能看得見人心。當然,說是容易,真正要走得出去是非常非常難的。但是不管怎麼難,我先把理告訴人,將來逐漸地隨著提高,有些人是有能力走出去的,雖然能夠走出的範圍各有差異,但是會有人有能力走出一定的範圍。為什麼我能夠知道和明白那麼多的理,是因為我的智慧是中,中是外,所以我能夠站在事物的外面。智慧就是這樣來的。我再強調一次,我說的 「走」,可不是用腳走,而是人的思維、人心和智慧在走,是人真正的那個自己在走。人的智慧體才是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看得見的這個身體,所以是人的智慧體在走。

山桐子:智慧是在外面才有的,而只有中才是外面,所以只有中才具備真正的智慧?

飛鶴子:是的,這是從靜態的角度講「智慧是什麼」。

山桐子:在外面才有智慧,但是為什麼之前說要站在事物的裡面看,才能看得清事物的本質?

飛鶴子:人的語言很有限,而宇宙空間非常複雜,所以只能用相同的詞彙來表達不同的內涵。這裡說的「外」,和之前說的表象的那個「外」,不是同一種「外」。

山桐子:這裡說的「外」,不是表象的那個「外」,那是什麼「外」?

飛鶴子:這裡說的「外」,相對於表象來說,其實是「內」,「中」是外,「中」同樣是內,最「外」也就是最「內」。當你站在所有事物的最最內層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處在了所有事物的外面。所以 「中」既是最內,也是最外。

山桐子:最最內層就是最外?為什麼會那麼奇怪?

飛鶴子:因為宇宙空間是環狀的,不是實心的球狀,越往內越空,內與外相通。在我沒說出來之前,沒有人知道宇宙是什麼,也不會有人真正知道,因為人不知道產生宇宙的道是什麼。不知道道、不知道道和宇宙是什麼關係,就不會知道宇宙是什麼。
 


2024年1月10日

 

回目錄

回首頁

 

 

29. 什麼是修煉

 

 

山桐子:很多人對「修仙」這種東西很感興趣,怎麼看這種現象?

飛鶴子:「修仙」這種東西,是過去的佛道搞出來的,它其實是假的。

山桐子:為什麼是假的?

飛鶴子:因為過去的佛道搞出來的所謂「修煉」、「修仙」等東西,不管它們的名堂叫什麼,其本質都是一樣的。

山桐子:什麼本質?

飛鶴子:為私的本質。

山桐子:過去的佛道搞出來的「修煉」,其本質是為私的?

飛鶴子:是的。它們的所謂「修煉」,為的都是個人得到某種別人沒有的本事,或功能、或長壽、或小世界、或地位等等,它們都是為了得到個人的榮華富貴、地位和本事,而不是為了人和社會,不是為了宇宙。這種東西不是為私是什麼?不管它們把自己的所謂 「修煉」描繪得如何「神聖」,都掩蓋不了它們為私的本質。為私的「修煉」是假的,只會得到一時的本事和地位,最終什麼也得不到,得不到根本的東西。

山桐子:什麼才是根本的東西?

飛鶴子:智慧。得到智慧才是根本的,得到一時的本事和地位是假的,最終都會失去。

山桐子:為什麼為私的「修煉」得不到智慧?

飛鶴子:只有得道才能得到智慧,智慧是道產生出來的。而什麼叫「得道」?道產生出來的東西是什麼?什麼是與道關係最大的東西?就是道理。道理就是道最直接產生出來的東西,那麼什麼才是 「得道」?就是得到道的東西,也就是道理。所以明白道理才是真正的得道。過去的所有所謂的「修煉」,它們都不是教人明白道理,不能使人明白道理的,叫什麼「得道」?道理才是道的東西。不明道理,怎麼可能有智慧?得不到智慧,叫什麼 「得道」?

山桐子:為什麼過去存在那麼多為私的「修煉」?

飛鶴子:因為過去在「人」那個層面沒有了真道,所以人不知道公與私的差別,人的意識中沒有公與私的意識。舉個例子,在過去的道德裡面,即使是孔子說的道德,裡面是沒有公與私清晰的概念的,孔子也沒有講關於公與私的理,整個社會也沒有公私的標準。為什麼沒有這種標準?是因為沒有了真道。

山桐子:在人的意識中沒有公私的標準,會產生什麼後果?

飛鶴子: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社會的資源很容易被壟斷,世家大族容易滋生,豪強地主很容易出現,「修煉」成為了一種追求私利的途徑。你看過去的古代社會,「世家大族 」這種東西非常厲害,非常多,歷朝歷代從來沒有斷過,《紅樓夢》描寫的就是這種「世家大族」。到了現代社會,「世家大族」這種東西被清除了,現在的家庭都是小家庭,沒有了 「世家大族」這種東西。為什麼要清除「世家大族」?因為這種東西私很重,對社會資源的壟斷很厲害,人也會被這種東西嚴重地困住,過去家族的長輩,對後輩擁有很大的權,這種東西對人是一種嚴重的思想束縛。每個人長大後都有權獨立地走自己的路,每個人長大後都應該獨立地走自己的路,而不是被家族捆綁。由於過去的社會資源被高度壟斷,所以平民的生活很苦,辛辛苦苦勞作一輩子依然很窮,由於勞作佔用過多的精力和時間,人無法從勞作之余把思想解放出來,思想被生活所困,就無法思考道理而得到智慧,古代社會無論東西方都是這樣,所以到了現代這種狀態被徹底推翻了。現代社會能夠得到這種改變,得益于近現代東西方各種社會革命家的付出,這是不能否定的。

山桐子:原來沒有公私標準的社會會如此黑暗。

飛鶴子:由於古代社會人的生活很苦,所以佛的勢力滋長得很快。

山桐子:人苦了,佛的勢力就能滋長?為什麼會這樣?

飛鶴子:因為人渴望有好的生活,於是會有很多人願意跟佛走。為什麼佛總喜歡用「苦海」這種說辭來拉攏信眾?就是因為人的生活很苦,人的苦被佛利用了,所以佛不會管人的社會的死活,人越苦,它越容易得到信眾。不是有佛的人教信眾不要管人的社會嗎?佛這種東西只想從人這裡撈人走,它們從來不理人的社會,過去的佛道都是這樣,它們貶低人的社會為 「世俗」,好像它們就是「高人一等」,它們從來不幫人治理社會,它們的私心很重。為什麼我一直否定老子的地位?為什麼那些佛等勢力想抬高老子的地位?就是它們想和我對抗,企圖維護它們過去的階層壟斷、知識壟斷,企圖永遠踩低人的社會,以保住自己的 「高人地位」和「高人光環」,它們想永遠做它們的「人上人」。那些所謂的「高人」結党,抱成一團維護它們的階層利益。它們如何看不起人和人的社會,過去的所謂「許由洗耳 」就是典型例子,佛對人的鄙視就更露骨了,公然搞禁情禁欲,稱道德為所謂的「人的道德」,稱人為所謂的「常人」。我要把它們過去的地位打下來。

山桐子:它們怎樣結黨?

飛鶴子:過去的所謂仙人、道人,喜歡搞諸如「雲遊交友」、「神仙聚會」等等這種東西,互相吹捧,這種東西就有點像現在有些富豪喜歡搞富豪聚會一樣,這是那些人維護和穩固自己的地位和階層尊貴的一種方式,是人在搞階層友好關係、在搞階層壟斷。人一旦維護自己的階層,私就會變重,私重了就會失去對社會公理的責任心。孔子是當時第一個把道理教給普通人的人,開啟了 「有教無類」,打破了過去的知識壟斷。過去人的社會不管如何混亂,它們也不管,因為只有人「低下」了,才有它們的「高貴」,只有人「無知」了,才有它們的「高人」。它們抹黑人的社會和人的政治,不讓人辯理辯對錯,它們把人辯理上的對錯和政治抹黑成 「惡」和「爭權奪利」,講所謂「上善若水」,把自己偽裝成所謂的善,卻置人的生死於不顧。我在講理,它們就在那裡和稀泥、講所謂的「善」,好像我講別人的不對就是我對人 「不善」。對錯要不要分辨?好壞要不要分清?那麼我在講什麼是好什麼是壞、指出那些人的不好的時候,它們卻用所謂的善來抹黑我、說我不善。它們是不是在攪渾那潭水?它們不要對錯,只要 「善」,什麼意思?不講對錯的所謂「善」能是真善嗎?不講理的所謂「善」是什麼東西?它們強調不講理的所謂「善」不正正是因為它們什麼理都沒有了、只剩下所謂的「善 」、所以它們才講「善」嗎?它們自以為「清高」,自以為「聖潔」,貶低人,置人的社會於不顧,搞階層壟斷、知識壟斷,企圖永遠做「人上人」,它們的私心有多重,它們的所謂 「修煉」有多虛假?可想而知。我就是來糾正各種歪理和亂象的,我怎麼可能不說人?我糾正歪理和亂象,卻被它們說成是「邪惡的」。現在不是有很多人公然罵現代中國嗎?這些人只承認古代的中國,不承認現代中國,這些公然罵現代中國的人背後的勢力,不就是它們嗎?為什麼它們只承認古代中國而不承認現代中國?是因為古代中國有很多它們的東西,它們在古代中國有很高的地位,現代中國把它們的東西全部推翻了,把它們的神壇地位推翻了。它們以所謂的 「道德敗壞」來否定現代中國,這只是它們的藉口,它們從來都是鄙視人的道德、不要人的道德,它們又怎麼可能真正關心人的道德是否敗壞?鄙視道德的它們為什麼會批評 「道德敗壞」?不是很奇怪嗎?它們批評「道德敗壞」不是因為它們真的關心人的道德,它們關心「道德敗壞」是假,否定現代中國是真。它們獨自尊大,以自己為標準,它們想永遠高高在上地騎在人的頭上,想永遠受人膜拜。那些佛長年累月地讓人拜自己,從來不覺得羞恥,它們的心已經肥大到何種程度了?人不是它們的奴隸,它們有何資格受人的膜拜?它們受人膜拜為何不覺得羞恥?人不是它們的人,人的社會也不是靠它們產生出來的,它們有何資格受人的拜?

山桐子:為什麼說它們不要道德?

飛鶴子:它們為什麼在已經有道德的情況下,還要搞另一套標準?這不是很清楚嗎?它們不要道德,它們要搞另一套標準。

山桐子:確實很奇怪,它們既然已經不要道德了、鄙視道德了,還幹嘛罵「道德敗壞」?邏輯不通。

飛鶴子:所以說它們罵「道德敗壞」只是藉口,否定現代中國才是真的。

山桐子:過去的所謂「修煉」,是為私的東西。將來這種為私的「修煉」還會不會存在?

飛鶴子:不允許這種東西存在。真道已經出現,標準已經出現,將來的修煉,不能為私地存在。

山桐子:如何才是不為私?

飛鶴子:人隨著道德水平的提高,隨著明白越來越多的道理,人的智慧會增加,而人智慧的增加,不是給人謀取私利用的,而是給人為人的社會造福而存在的。舉個例子,孔子教會了他的學生很多道理,他的學生學完後,會去做官,管理社會,用自己得到的智慧造福社會。這種修煉才是我要的,而不是個人得到了本事之後,不管社會了,得到了所謂的 「高人」和「神佛」的地位後高高地騎在人的頭上。在將來,為私的所謂「修煉」,是得不到地位和智慧的,不可能得到什麼。

山桐子:為什麼為私的會得不到智慧?

飛鶴子:有些人以為,道德和智慧是完全不同的東西,以為道德和智慧是分裂的,以為可以不要道德而得到智慧,這是他們的癡心妄想。人的智慧絕對地和人的道德是掛鉤的,沒有道德的人,不可能有真正的智慧。其實過去的所謂 「修煉」,它們得到的也不是智慧,而是本事。而人往往是分不清什麼是智慧、什麼是本事的,看見它們有本事了,就以為它們有智慧。過去的混亂,會隨著真道的出現而逐漸消亡。

山桐子:本事和智慧有什麼區別?

飛鶴子:本事只需要那個人有一點根基,然後靠煉或練就可以得到,但是智慧不是可以靠煉或練而得到的,智慧的得到必須靠道,有道才能有智慧。雖然有本事的人往往不是壞人,壞人連本事也不會得到,但是有本事的人不是智者,有本事的人是精英。精英不會是智者,智者也不會是精英。過去是精英壟斷了社會,真道沒有了。

山桐子:將來的社會,會真正地存在公與私的標準嗎?

飛鶴子:是的,在道德裡面,公與私的標準會非常清晰,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混帳。社會的資源,不能再被精英豪強壟斷,人的生活要普遍得到提升,每個層次都要這樣。當佛在人中失去話語權後,佛就沒有機會再從人那裡撈走人和資源,它們會逐漸變成窮人,最終會因為太窮而使整個佛階層逐漸消失,沒有了佛這種階層,它們只能走下神壇,變成普通人。隨著每個層次真道的逐漸出現,佛這種東西會逐漸消亡。

山桐子:這麼說,過去的所謂「修仙」、「修煉」會變成子虛烏有的東西。

飛鶴子:是的,過去的那些東西,對人和人的社會沒有任何好處,那些人得到了本事後,只會永遠騎在人的頭上作威作福,成為豪強,搞各種壟斷。將來的人的修道,得到的智慧和本事,全部要用來造福人的社會,為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做不到為公的就不要修,做個普通人,依靠著社會的大環境來明白道理,而不是主動地思考和尋求道理。普通人因為是依靠社會的大環境明白道理,所以只能跟著社會走,無法與那些主動思考道理的人相比,無法在社會大眾沒明白之前自己先明白,所以智慧會比主動思考道理的人少。將來的修道是為公的,所有從我這裡學到道理和得到智慧的人,將來回到你們自己的地方,都要在你們自己的地方為社會貢獻自己的智慧,這是我對人的要求,對所有在我這裡學到道理和得到智慧的人的要求。不止這裡有人,哪個層次的人都是人,都有人的社會,人離開這裡後,都會回到自己原來的地方。我會把我的智慧教給願意學的人,但是你們學成後,將來回到你們自己的地方,也要像我這樣,把自己的智慧貢獻給你們的社會,做官、做師長等都可以,只要能夠對人和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有幫助的途徑,都是好的。這種修煉才是有道德的修煉,而不是過去的佛道搞的那種為私的東西。學醫者學成後不就是為人醫病嗎?學道理同樣是這樣。

山桐子:為什麼人的社會那麼重要?

飛鶴子:人是宇宙的基石,每個人都是宇宙的細胞。人的社會能夠穩定地存在,宇宙才能穩定存在,人是宇宙的命脈。有句話叫「天人合一」,我再告訴人另一句話,叫「神人一體 」。不管是「天人合一」,還是「神人一體」,都在告訴人一個道理,就是人很重要,人和天的關係很大,人是宇宙至關重要的存在。人如此重要,那麼道德重不重要?當然也就很重要,因為人重要,所以道德重要。過去的所謂佛道,它們看不起人,它們踐踏人,它們的罪很大,它們覺得自己有本事,就看不起沒有本事的人,看不起人的社會和道德,這是它們的所謂 「修煉」帶來的惡果。這樣的所謂「修煉」,要它何用?越修心越大。

山桐子:過去的所謂「修煉」,會使人看不起道德?

飛鶴子:是的。在他們那種人的眼裡,孔子沒有「仙氣」,是「俗人」,老子有「仙氣」,是「高人」。雖然孔子說的道德只是道德的表層,說不到道德的根本,但是孔子建立了 「道德」這個概念,這是很重要的,不是說孔子有多大的智慧,也不是說孔子說的東西有多重要,而是孔子的方向是對的,老子的方向是不對的,這才是關鍵。佛之流把道德稱之為 「人的道德」,儼然一副它們不是人的所謂「神佛高人」的姿態,好像只有人需要遵循道德而它們不需要遵循道德一樣,好像它們成為了「法外之人」一樣,它們的心已經膨脹到何種程度了?它們的 道德水平配得上它們的地位嗎?配不上。它們把本事抬到神壇的位置,把道理踩在腳下。它們如此看不起道理,它們如此看重本事,我什麼本事都沒有,我只有道理,我就用道理把它們打下去,看它們還要不要小看了 「沒有用的道理」。

山桐子:僅憑道理就能把它們打下去?

飛鶴子:它們之所以敢無視道理,是因為它們不知道「道理是什麼」。
 


2024年1月15日

 

回目錄

回首頁

 

 

30. 正常與反常

 

 

山桐子:之前說過,當極發展壯大到某種成度、開始超出了正常範圍的時候,就叫極端,這麼說,正常是有一個範圍的。正常是什麼東西?

飛鶴子:「正常」這個概念,它由兩種內涵構成,一個是「正」,一個是「常」。什麼是「正」?「正」是不偏,偏了叫「歪」,「歪」就是不正,所以「正」是不偏。而「不偏 」是什麼?「不偏」就是既不偏左,也不偏右。既不偏左也不偏右是什麼?

山桐子:既不偏左也不偏右是中。

飛鶴子:所以「不偏」就是中。而「正」是不偏,所以「正」就是中,或者說中是正。

山桐子:如果說中就是正,而「正常」有正,所以「正常」和中有關。

飛鶴子:不僅有關,而且關係很大。粗略地可以說,「正常」是中產生出來的,「正常」的狀態就是中的狀態。

山桐子:為什麼「正常」裡面會有個「常」字?「常」是什麼?

飛鶴子:「常」是通常,是事物存在的大多數狀態。

山桐子:「常」是事物存在的大多數狀態,「正常」表達的內涵既是正,又是事物存在的大多數狀態,這麼說,事物存在的大多數狀態就是正的狀態?

飛鶴子:是的。有很多人亂解釋什麼是「正」,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說成是「正」,自己認可什麼就說什麼是「正」,自己支持什麼就說什麼是「正義」,這些行為都是在亂標準。 「正」的標準不是人自己定的,而是有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這個相對客觀的標準就是「常」。真正的「正」是常,常才是正,這是「正」的正確標準。「正」這個概念有兩種不同的內涵,一種是 「正負」的正,一種是「正邪」、「正歪」的正。這裡說的是後一種內涵。與「負」相比較著說的「正」,是「正負」的正。與「歪」相比較著說的「正」,是「正邪」、「正歪 」的正。

山桐子:「正常」是事物存在的大多數狀態,而「正常」才是正,「正常」是中產生出來的,這樣說的話,「事物存在的大多數狀態」是中產生出來的。

飛鶴子:為什麼說中是事物之所以產生和存在的根本?就是因為所有事物、所有各種各樣不同的事物,它們的大多數狀態都是中產生出來的,它們的正常狀態都是中產生出來的。而事物之所以能長久地維持著正常狀態,也是中在起著作用。人以為世間事物的存在、宇宙的存在,是 「自然狀態」。這樣一個「自然狀態」就擋住了許多人的思想,使人很難再往前思考為什麼,使人無法再往前思考為什麼,因為「自然」了,也就沒有「為什麼」了, 「自然」這個概念,對人的思想產生了一種麻痹作用。是不是真的沒有「為什麼」了?不是的,而是「自然思想」對人的理智產生了麻痹作用,所以這個「自然狀態」裡面的 「自然」思想、「自然」的概念,是一種愚民思想。現在的人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山桐子:「正常」是正,那麼「反常」是不是就是不正?

飛鶴子:「反常」有兩種不同的狀態,一種是「不正常」,一種是「反正常」。

山桐子:「不正常」和「反正常」有什麼區別?

飛鶴子:「不正常」是一個靜態概念,「反正常」是一個動態概念。「不正常」有時是無意識的,人自己不一定意識得到,「反正常」指的是有意識的行為,是一種主動性的行為、有作為的行為。對於 「不正常」,往往只需要糾正它,而對於「反正常」往往需要打擊它,因為「反正常」是有意識的行為,有主動性。

山桐子:為什麼會有「不正常」和「反正常」這些東西出現?

飛鶴子:事物的發展,是從中庸往極端發展的,當極端發展到超出了正常範圍的時候,就開始叫不正常了。也就是說,正常是有一個範圍的,當超出了正常範圍,就屬於不正常。

山桐子:「正常」這個範圍,依據什麼規定?

飛鶴子:依據道理,道和理。

山桐子:是按照什麼標準定的?

飛鶴子:粗略地說,是按照事物產生出來的負作用而定。當事物產生出來的負作用達到了一定的限度後,就到達了「正常範圍」的極限,再超出就叫「不正常」。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會有一個可以存在的 「正常範圍」,事物內部的各種參數,都會有一個能夠使事物正常存在的正負值範圍,當某種參數的值超出了這個正負值的範圍的時候,事物就會出現「存在危機」,它的存在會出現危機。所以事物的存在,不是無條件的,而這個條件,就是 「正常」。人往往看不起這個「正常」,忽視這個「正常」,因為「正常」叫平常,平常太平凡了,一點也不起眼,所以人往往會無視「正常」。這就是人往往會看不起中庸的原因。雖然中常常會被人看不起,但是中對事物起的作用卻是最大而且是最重要的。

山桐子:什麼是正常、什麼是不正常,有沒有一個很清晰的界線?

飛鶴子: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對於不同層面的標準來說,界線會不一樣,對於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情況,界線也會不一樣,由於情況非常多變,所以沒有一個很清晰的界線。

山桐子:沒有一個標準,怎麼知道一種事物是否正常?

飛鶴子:人處在某一個歷史時期,往往很難突破那個歷史時期的總體狀態,這是人思想的時代局限性。任何一個時代的人,都會有思想的時代局限性。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有「思想的時代局限性 」這種問題,他就會很容易在時代裡面迷失而走不出來。而整體社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整體社會又會遵循著更大範圍的理而變。就像地球圍繞著太陽轉,而太陽又會圍繞著更大的範圍轉一樣。人的社會同樣是這樣,同樣存在著大循環和小 循環。但是在人的意識當中,人永遠只會覺得社會是在「往前發展」,而不會覺得是「循環」。

山桐子:為什麼會那麼奇怪?為什麼人只會覺得是「往前發展」?

飛鶴子:打個比喻,假如把人放進了一個四周完全封閉、但是巨大無比的環狀裡面,人只能在環狀裡面往前走,人會知道那是一個循環嗎?不會知道,人永遠都只會覺得是「往前走 」。這就是人的感覺與真實之間的差距。雖然走來走去都是在同一個宇宙裡面走,但之前一圈和後面一圈還是有差異的,因為事物永遠在發展變化當中,所以也不會是簡單的重複。除了有 循環這種理之外,還存在著成、住、壞、滅的理,同一個巨大的週期裡面,存在著成、住、壞、滅的理,所以理是非常複雜的,而且是變化的。所以如果人的思想跟不上理的變化,人的思想就會被時代硬性地改變。

山桐子:事物發展到最後,一定會走向不正常嗎?

飛鶴子:有些會,有些不會。

山桐子:為什麼有些會、有些不會?

飛鶴子:當陰性因素從中庸開始往極端發展的時候,有些陰性因素有識別能力,或者是理智強一些,就會打住繼續往極端去,會懂得往回返,往回返就是往中的方向走、往正常的方向走,往中的方向走就能逐漸地消除極端,逐漸遠離不正常的區域。而有些陰性因素會因為自身的理智不夠,當它往極端發展的時候,意識不到前方是越來越極端的區域,它不懂得抑制住自己繼續往前走,不懂得回頭,於是就會逐漸地越過正常區域,走向不正常。事物的發展過程往往是緩慢的,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視,人往往看不見。

山桐子:因為發展太緩慢,所以會看不見?

飛鶴子:是的,只有對中與極的區別很敏感的人、只有心和思想處於極外的人,才會對事物往極端發展有感覺,才會對事物正在往不正常的方向緩慢地發展有感覺,才會對這種發展有警醒。而更多的人由於他們的心和思想處於其中、處於極中,所以對事物緩慢地往極端發展是沒有感覺的。

山桐子:事物往不正常的區域發展,會有什麼後果?

飛鶴子:會變成不正常。當事物走向了不正常的時候,或者是事物處於不正常的區域的時候,就會相當危險。「不正常」是一個危險的區域,是事物走向最終解體的前期階段。一旦不正常這種狀態得不到扭轉,而是變得越來越厲害,或者是時間長了,就會被淘汰。

山桐子:怎麼淘汰?

飛鶴子:淘汰極端事物的方式,有千千萬萬種,有多少種極端,就會有多少種淘汰極端的方法,所以不能說,也無法說,因為情況不同方法就會不同。道的智慧變化無窮,不是人可以估量的。我只是告訴人一個道理,不要以為 「不正常」無所謂,那是個危險的區域。

山桐子:道是一種有意識的存在嗎?

飛鶴子:你可以說它有意識,也可以說它無意識,因為它不是生命,它沒有生命的意識。不管人怎麼想怎麼看怎麼認為,都無所謂,因為道不是生命,道沒有人的意識,沒有人心,沒有情,沒有感覺,沒有想法。它不會因為你對它有什麼態度就如何你,但是反過來說,也不會因為你可憐了、你向它求情了,它就會施恩於你。一句話,它是沒有感情的,它不會受任何人心的干擾,所以在人的感覺裡面、在人的語言裡面,它就成為 了「客觀」,它就是絕對的客觀。

山桐子:沒有意識也會有智慧嗎?

飛鶴子:道有能力維持著整個宇宙所有一切的正常存在,不管宇宙裡面的情況變成了什麼,變得如何不正常,道都有能力糾正,你能說這不是智慧嗎?為什麼宇宙能長久穩定地存在?人以為這種 「穩定」是無緣無故的、「自然的」?人以為這種「穩定」不需要維持嗎?為什麼宇宙裡面的事物,能夠生生不息?能夠死完後再生?能夠生盡又死?這種永恆的循環狀態能無緣無故就存在?那是不可能的。只不過這個原因,不是宗教講的偽神,而是道,一種非生命的存在,體現在宇宙裡面,就是人知道的無心、無情、無感的客觀規律和理。很多人以為,科學把宗教的偽神趕走了,無神論了,所以可以自由了,可以為所欲為了。我告訴你,雖然宗教講的確實是假的,不存在宗教講的所謂神,但是宇宙中存在著道,存在著各種規律和理,如果你一意孤行地為所欲為,走向死路,那就是你自找的,誰也救不了你,因為你要反道、反正常、反理性。人的生命不止一次,而人的極端和非理性是會積累的,你毫無顧忌地瘋完一世、盡情享受、不要道理,下一世就會比這一世更沒有理智,最後非理性的東西越積累越多,最終會把你拖向深淵。這才是真正的理,而不是宗教講的偽神。
 


2024年1月19日

 

回目錄

回首頁

 

 

31. 不成為

 

 

山桐子:「不成為是外」,「中是外」,這麼說,中是「不成為」?

飛鶴子:是的,中是「不成為」,中是無。

山桐子:「不成為」就是無嗎?

飛鶴子:「不成為」就是「什麼也不是」,也就是無。在以往人的認識裡面,人對「無」的認識,只知道無是「沒有」,不知道無是「什麼也不是」。

山桐子:有「什麼也不是」這種東西嗎?

飛鶴子:「什麼也不是」其實不是「東西」,只不過沒有概念表達「什麼也不是」,所以只能把「什麼也不是」也用「東西」來代稱。「什麼也不是」準確的內涵,是任何概念都概括不了它的,沒有任何概念可以概括它,這就叫 「什麼也不是」,只要有概念可以概括它的,都不是「什麼也不是」。「中」其實就是這個「什麼也不是」,粗略地用「無」來代指。

山桐子:「什麼也不是」不能用「中」這個概念來概括嗎?

飛鶴子:「中」只是其中一個角度叫出來的概念,其它的角度不叫「中」,叫「無」、叫「變化」、叫「道」、叫「法」、叫「平衡」、叫「正」等等,不同的角度,叫法就不同。所以單一個 「中」的概念無法完全概括這個「什麼也不是」。

山桐子:研究「無」有意義嗎?

飛鶴子:當然有意義。舉個例子,無,換個角度說,就是「不成為」。在人的意識中,都知道「成為」,人都想「成為」這種人、「成為」那種人,很少人意識到「不成為」的重要性。當你 「成為」了一種東西後,你就「成為」不了別的東西了,這就是「成為」的局限性。那麼「成為」了一種東西後,如何才能再次「成為」另一種東西?就必須先走向「不成為 」,從原先的「成為」裡面走出來,才能再次「成為」另一種東西,就像當你進入了一個房間後,如何才能重新進入另一個房間?你是不是需要先從之前那個房間走出來?你要走出來是不是需要找到房間的門口在哪裡?而這個 「走出來」就相當於「不成為」,所以明白和知道「不成為」是非常重要的,否則你就只能永遠困在同一個房間裡面,永遠成為了一種東西。而走向「不成為」是不是需要知道 「不成為」的方向在哪裡,你才能走向「不成為」?所以明白「不成為」、知道「不成為」的方向在哪裡,是萬物之所以能夠重新更新的根本,這也就是之前說的「走出去」的重要性。沒有了 「走出去」、沒有了「不成為」,就沒有了更新和新生,就沒有了變化,就只有僵化、風化和徹底消亡。這也就是中的重要性,因為中的方向是「不成為」的方向,是走出去的方向,是人和萬物得以重新更新的方向,是事物維持著活性的方向。這個 「走出去的方向」裡面的「走出去」,就是我們在前幾篇裡面說到的「走出去」,所以懂得如何「走出去」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就會永遠地困在某種東西裡面,沒有了活性,沒有了變化性。所有的事物,都在 「進入」和「出去」當中不斷地循環著,如果只懂得「進入」而不懂得「出去」,是不是就是死路一條?所以懂得「出去」和「不成為」是非常重要的。人懂得「進入」容易,懂得 「出去」卻不容易,也就是說,「進入」容易,「出去」難,「成為」容易,「不成為」難,所以我們講「出去」而不講「進入」,因為「進入」和「成為」很多時候只需要靠本能,不需要太多理智,但是懂得 「出去」和「不成為」很多時候不能靠本能,而是需要靠理智。

山桐子:「進入」是本能,「出去」需要理智,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

飛鶴子:因為「進入」靠的是心,心是本能,但是「出去」需要尋找出去的路,出去的路往往是看不見的,而且往往需要割捨和掙脫,和心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需要靠理智。

山桐子:為什麼「出去」不能靠心?

飛鶴子:出去的方向往往和心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不能靠心。心這種東西,它只有一個方向,只懂得一個方向,就是追求的方向,它只看得見一種東西,就是「好處和利益 」。心看見了「進入」的好處,所以心選擇了「進入」,當心選擇了「進入」之後,「進入」的方向就成為了心自己的方向。而心這種東西是只看得見自己的方向的,所以心只看得見 「進入」的方向,看不見「出去」的方向。心是一種智慧不多的東西,而且心會產生各種情緒,情緒會遮蔽神智,所以心強的時候,神智就無法起作用。心是靠本能生存的,有好處了、和自己的追求方向一致的,就會往前走,沒有好處了、遭受打擊了,就會往後退,心只懂得這種類近于動物的生存之道。

山桐子:心沒有智慧,為什麼人都需要有心?為什麼生命都需要有心?

飛鶴子:心雖然沒有智慧,但是心有強大的動力,心是生命生存最大的動力來源。心就像火車頭裡面的發動機一樣,有強大的動力,能夠源源不斷地輸出動能。為什麼「心臟 」有個「心」字?因為心臟和心有相通的內涵。心就像心臟一樣,一刻都不會停止跳動,一刻都不會停止活動,心有強大的動力,一旦心停止了跳動,意味著那個生命死亡了,所以心其實就是生命。雖然心有很強大的生命力,但是方向很單一,所以心不能離開智慧,所以火車需要人來把握方向,所以人要把握好火車的方向,所以人的理智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的方向。這就是心和智慧、心和神之間的關係,這就是陰和陽之間的關係,所以陰要跟隨著陽,心要跟隨著神,神要管好自己的心,人要用自己的理智管好自己的心。

山桐子:這麼說,如果人沒有了心,就會像火車沒有了發動機一樣,走不動了。

飛鶴子:所以生命都有心,都需要有心。心雖然沒有神的智慧,但是對於生命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切動力的源泉,沒有了心,就等於沒有了生命。一輛火車,需要有兩種重要的因素,一個是發動機,一個是駕駛員。生命同樣是這樣,需要有心,需要有神,心是動力,神是智慧。心與神,是生命必需的兩種最重要的因素。
 


2024年1月23日

 

回目錄

回首頁

 

 

32. 精英與中庸

 

 

山桐子:中庸是「不成為」,那麼「成為」是什麼?

飛鶴子:「成為」是精英。

山桐子:精英是什麼?

飛鶴子:「道」這個概念,有一個廣義的內涵和一個狹義的內涵。道廣義的內涵,指的是包括了精英之道和中庸之道在內的所有的道。道狹義的內涵,指的是中庸之道,不包括精英之道。

山桐子:有「精英之道」這種東西嗎?

飛鶴子:成就精英的道和方法,就叫「精英之道」。換句話說,走「精英之道」的人,最終會成為精英。

山桐子:什麼是「精英之道」?

飛鶴子:簡單地說,「精英之道」就是練和煉,或者叫提純。一個人長年累月地練一種東西、一種本事,長年累月地從事一種工作,最終就會成為精英,這種途徑,就是精英之道。精英是精于某一種東西的人、具備著某一種專長的人、具備著某一種才能的人。換句話說,精英就是人才,精英是材。

山桐子:為什麼說「成為」是精英?

飛鶴子:當你「成為」了一種東西後,你就「成為」不了另一種東西了,當你「成為」了某一種精英後,你是不會放棄它的,因為你經過了漫長的時間才練成了某種本事,你會放棄它嗎?不會。不會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只能成為一種東西。比如說,你經過漫長的時間練成了歌唱家,你會放棄成為歌唱家嗎?不會。不會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就是歌唱家。所以 「精英之道」是「成為」。

山桐子:「精英之道」是「成為」,「中庸之道」是什麼?

飛鶴子:「中庸之道」是「不成為」。

山桐子:「精英之道」是「成為」,「中庸之道」是「不成為」,這麼說,「精英之道」和「中庸之道」的方向是相反的?

飛鶴子:是的,這是現在的人不知道的。人不知道什麼是「精英之道」、什麼是「中庸之道」,所以人不知道走「精英之道」和走「中庸之道」分別意味著什麼。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但是現在的人都不知道,所以我說現在的人,他們的智慧和理,缺失了非常多的東西。

山桐子:我們講「中」,是不是就是說我們說的是「中庸之道」?

飛鶴子:是的,我教給人的是「中庸之道」,而不是「精英之道」,所以如果想成為精英的人,就別指望我的東西能夠使他成為精英,我的東西是不能使人成為精英的,只能使人成為中庸,因為成為精英和成為中庸,是兩個相反的方向。

山桐子:精英和中庸有什麼區別?

飛鶴子:要真正明白這個問題,不是簡單的幾句話可以明白的,而是需要真正地明白中庸是什麼、中是什麼,所以這裡我只能簡單地說幾句。我之前和以後說的所有的理,都能幫助人明白中是什麼,所以要全面地知道中是什麼,需要認真地看我寫的東西。精英是其中一種東西、其中一種本事、其中一種能力,而中庸不是任何的一種東西、不是任何的一種本事和能力,但是中庸具備成為任何一種東西的能力,具備著變通的智慧,具備著明白和觀察各種事物的能力,具備著掌握各種理的能力,換句話說,中就是智慧。

山桐子:中是智慧,精英不是智慧?

飛鶴子:一種東西叫什麼智慧?只懂一種東西叫什麼智慧?只精通一種東西叫什麼智慧?精英不是智慧,精英是技術、是材。雖然中庸才是智慧,但是人往往追求成為精英而無視中庸。

山桐子:為什麼人往往追求成為精英?

飛鶴子:因為精英是才和材,所以精英往往是耀眼的,很容易在社會上獲得名聲和地位,換句話說,精英很容易變現,把才能變現成金錢、地位和財富。人往往追求的就是這些東西,追求得到金錢、地位和財富,所以人往往追求成為精英。

山桐子:中庸很難變現嗎?

飛鶴子:智慧是無法直接變現的,因為智慧是無形的存在,沒有實質,變現不了。但是做任何的大事,都需要智慧,所以只有中庸的人,才有機會成就大事,精英是成就不了大事的。不做大事時,中庸是不會為人所知的,人也看不見中庸,中庸的智慧只有在做大事時,才能體現得出來。

山桐子:什麼是大事?

飛鶴子:歷史上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劉邦和項羽之爭,就是中庸和精英之爭。劉邦那邊,具備的是中庸的智慧,項羽那邊,具備的是精英的能力,雖然項羽有力能舉鼎的力量和氣概,但是項羽缺乏了中庸的智慧、變通的智慧,所以項羽最後失敗了。中庸雖然沒有精英的才能,但是中庸具備真正的智慧。中庸叫智慧,精英叫能力和才能,這就是中庸與精英的區別。
 


2024年1月27日

 

回目錄

回首頁

 

 

33. 三位一體

 

 

山桐子:道有兩種,精英之道和中庸之道,是不是只要不是精英之道,就是中庸之道?

飛鶴子:雖然道分兩種,但不是說只要不是精英就是中庸,不是這個概念。我們說的是道,只有成為道,才會有大智慧,成為不了道的人,只能是普通人,普通人具備的是普通人的智慧,無法具備中庸的智慧,也就是無法具備道的智慧。我們說的 「道的智慧」,指的是相對的純道,才能具備道的智慧,由於普通人不是純道,所以智慧會比純道的智慧少。

山桐子:什麼是純道?

飛鶴子:人其實都是道的人,或者叫道產生出來的,所以只要是人,都會具備一定的道的智慧,只不過一般的人,達不到純道的境界,他的智慧會比達到純道境界的人少。我們說的 「純道」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是說絕對的純道,而是相對於普通人來說更純道一些,是這種概念。越純道的,智慧就會越大,因為智慧就是道產生出來的,所以越接近道的,智慧就會越大,這個 「接近道」就是我們說的「純道」的概念。純道也可以稱之為純陽。純陽這個概念有兩種內涵,一個指的是純道,一個指的是大道。

山桐子:怎樣才能成為純道的人?

飛鶴子:這就要靠修,或者叫修道,修道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天兩天可以達到的。

山桐子:修道和過去說的修煉是不是同一種東西?

飛鶴子:不是。「修煉」這種概念,是精英之道講的,因為它裡面有「煉」,「修煉」講究修完之後要練,練出功能本事。而我們講的是「修道」,不是「修煉」,所以沒有 「練」這種東西。至於修道完了之後,每個人選擇再練什麼,那就是每個人自己的事了,他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擇練一些本事,成為精英。但是那部分不是我講的,那是精英之道講的。我講的只叫 「修道」。

山桐子:能不能不要「修道」而只講練本事?

飛鶴子:小本事可以,大本事不行。

山桐子:為什麼大本事不行?

飛鶴子:如果你手上只有一根木材,你只能造一張小板凳,你是造不出一座宮殿的。你要造一座宮殿,你必須擁有一片森林,道理是一樣的。關於怎樣修道、怎樣提高的問題,我們之後再逐漸說它,因為那是另一個話題,我們現在先把各種理說清楚,不懂理,是談不上修道的,要提高就必須先明白道理,所以得先把理說清楚,明白道理是修道的先決條件,明白了道理,即使沒有認真修,也已經站在了道上面了,比不明道理的人,智慧已經勝了一籌。那些連道理都不明的人,離道就更遠了,他們的腳是站在野外的,根本沒有站在道上,所以明白道理是很重要的。你要修道,是不是得先站到道上面?所以得先明白道理。

山桐子:道有兩種,修道修的是哪種道?

飛鶴子:真正的修道,只有修中庸之道才能稱得上真正的修道,也就是走中道。至於精英之道,雖然它也會講修,但是精英之道不重在修,而是重在練或煉,因為精英之道本質上和中庸之道方向是相反的。過去的那些修道、修煉,基本上修的都是精英之道,都是要練的,幾乎沒有純粹地修中道的。由於中國古代的文化裡面,多有 「中庸」這個概念,少有「中道」這個概念,所以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明白,我會繼續用「中庸」這個概念,但是準確地說,應該叫「中道」,因為中是道。「中庸」這個概念是在某些情況下用的,是一個偏德的概念,不是一個偏道的概念,由於古代的文化偏德,所以他們用 「中庸」這個概念。而我講的是以道為主、德為次,所以改「中庸」為「中道」。

山桐子:為什麼沒有修中道的?

飛鶴子:因為中庸之道的理,基本上在人的意識中消亡了,沒有人真正明白中庸是什麼、中是什麼,就更別談修中道了。而精英之道由於它比較簡單,它是術、技術、能力那種東西,所以它比較容易承傳,很多都能承傳下來。而中庸之道、中道不是術,而是純理、純陽,純陽非常抽象,很難準確把握得住,理解不了就更別談修了。所以中道的神一旦消亡了,中庸之道、中道的理就會在所有人的意識中四分五裂,逐漸地風化瓦解。現在中庸的智慧、中道之神在逐漸地重生,所以中庸之道能夠逐漸地再現世間。

山桐子:中道之神是什麼概念?

飛鶴子:道是一個非生命的概念,神是一個生命的概念,中道之神就是中道到了宇宙裡面產生出來的生命體,而神又是人的智慧體。道、智慧體、人,或者也可以叫道、神、人,是由高到低的三位一體的概念。道的生命體叫神,對於人來說,道的生命體叫智慧體,是人的智慧體,所以人的智慧體其實就是神,而智慧體再加上一個靈體合起來就是人。也就是說, 「人」其實是一個整體的概念,是由一個智慧體加上一個靈體構成的,也就是陰陽結合產生出來的,智慧體屬陽,靈體屬陰,而智慧體是道產生出來的,所以「人」這個整體裡面同時包含著道、神、靈三種不同的存在,這就是 「三位一體」的概念,人其實就是這種「三位一體」的存在。神和人都是生命體,都存在著生閉環,而道是非生命,所以道是永恆存在的,雖然神和人都是生命體,但是由於構成的物質不同,所以壽命不同,神的壽命比人漫長很多很多。中道之神就是中道的生命體,中道的生命體就是中道的智慧體,我是中道的人,我具備著中道的智慧,這是一種三位一體的概念,也就是說,我是人,我的智慧是中道產生出來的智慧體,而中道的智慧體是中道在宇宙中產生出來的生命,三位一體就是這種關係。說中道之神在逐漸地重生,指的是我的智慧體在逐漸地重生,人的智慧就是人的神,所以我的智慧體也就是我的神,是這種關係。中道的智慧體是一個非常龐大而無形的東西,由於很龐大所以重生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人的身體,是一個很小的東西,但是人的智慧體,是一個很大的東西,智慧越大的人,他的智慧體會越大,不能用眼睛所見當成了全部。神是智慧體的另一種叫法,是智慧的生命那一面的叫法,神是一個智慧體,一個純智慧體。智慧體也是生命體,只要是生命體就都存在著生閉環,所以中道的智慧體同樣存在著生閉環。當中道的智慧體在宇宙中死亡了的時候,中道的理就會逐漸地四分五裂,不成體系,像一棟完整的大廈倒塌了一樣,中道的各種理變成了一堆瓦礫。在漫長的宇宙歷史中,不同的人撿到了不同的瓦礫,代代相傳,當成了寶貝和真理一樣,但都只是碎片,不成體系,沒有生命力,這就是過去的狀態。比如說,孔子和儒家那一脈當初從中道那裡得到的理到最後只剩下了 「中庸」這個概念,和模糊的感覺,老子那一脈只剩下了「無生有」、「大道無形」等理,周易那一脈只剩下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等理,而更多的碎片散落得更散,存在於各種人的意識裡面,比如 「物極必反」、「相生相剋」、「純陽」、「陰陽」、「道理」等等概念,還有一些碎片被各種宗教拿走了,甚至西方宗教裡面也有,比如「三位一體」這個概念被基督教得到了,還有更多的其它概念在其它宗教裡面流傳,這些以後再逐漸講它。

山桐子:不同的人他們手裡剩下的碎片,最初都是從中道那裡得到的?

飛鶴子:道產生出來的不同的脈裡面的不同的人,代代相傳著中道當初留下來的理,在漫長的流傳過程中,逐漸地丟失遺忘了,最後只剩下了碎片,就像孔子的「中庸」、老子的 「無生有」等等,這些碎片都是當初完整的中道傳出來的各種理的碎片。碎片這種東西是沒有生命力的,抓住了碎片的人,他們也解釋不了那些概念的內涵,不同的人互相之間堅持著自己手裡拿著的才是真理,互相不認對方,他們不知道自己手裡面拿著的理,都是龐大的中道智慧體消亡了之後在漫長的承傳過程中遺留下來的所剩無幾的碎片,有的人手裡的碎片多一些,有的人手裡的碎片少一些。過去就是這種狀態。

山桐子:為什麼那些碎片原本是屬於中道的,而不是屬於他們自己的?

飛鶴子:宇宙是一個整體,既然是一個整體,那麼裡面的理當然也應該是一體的,互相之間有聯繫和相通的,而他們手裡面各自抓住的理,都只是抓住了一點。本來他們手裡各自抓住的那些理,都有內在的聯繫,但是那個內在的聯繫,他們自己卻不知道,只有中道知道,只有中道才有能力把所有人手裡的碎片連成一個整體,他們自己不但沒有這個能力,他們連解釋那些碎片的內涵的能力都沒有。這個現象說明了什麼?說明了那些理最開始並不源自於他們。打個比喻,你手裡拿著一樣東西,但是你自己卻不知道這個東西從何而來、為什麼會存在著這個東西,不知道自己手裡的這個東西和別人手裡的那個東西有什麼內在聯繫,但是中道卻知道,中道既知道你手裡的那個東西是什麼,也知道你手裡的那個東西和別人手裡的另一個東西內在的聯繫是什麼,這說明了什麼?只能說明你手裡的東西最原始的主人不是你,也不是另一個人,而是中道,是不是這個道理?

山桐子:假如宇宙是一個整體,那麼宇宙裡面的所有理,理應是能夠連成一個整體的。而他們手裡的碎片,顯然他們自己並不知道是從一個整體那裡分散出來的。

飛鶴子:這個謎在我說出來之前沒有人知道。因為宇宙經歷了非常非常漫長的歷史,在漫長的宇宙歷史中,所有一切生命的記憶幾乎全部消亡了,已經沒有人知道宇宙的當初是怎麼回事,所以沒有人知道那些不同的理原本是從一個整體裡面分散出去的。

山桐子:怪不得他們說出來的東西,裡面都有中道的影子,但是又不齊全,而且都是沒前沒後、沒頭沒尾的,原來是各自拿了一點。宇宙是一個整體,宇宙裡面所有的理,就應該是有整體性的、相通的。

飛鶴子: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整體性的概念。宇宙是一個整體,所以宇宙裡面所有的理,連在一起就相當於一棵巨大的樹一樣,枝與枝互相之間是相通的,所以理與理互相之間也應該是相通的。但是過去孔子那一脈和老子那一脈、還有許許多多其它的道和宗教,他們的理互相之間不相通,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存在著 「相通」這種情況。所以這種「不相通」的狀態是不正確的,他們「不知道」的這種狀態也是不正確的。所有的人,都已經習慣了堅持自己的東西、排斥別人的東西,所有的人,都已經不知道在遠古的當初,他們的理都是從同一個根生出來的。就像幾個兄弟當初都是同一個父親生出來的,但是經過了億萬年之後,幾個兄弟的子孫後代,再也不知道自己和誰原本是一家人,誰也不認識誰。
 


2024年1月31日

 

回目錄

回首頁

 

 

34. 中道的重生

 

 

山桐子:為什麼中道的智慧體,最終會在人這裡重生,而不是在其它地方重生?

飛鶴子:這個問題涉及到宇宙的結構,也涉及到重生的理。

山桐子:涉及到宇宙的什麼結構?

飛鶴子:先講一下人是什麼概念、人這裡是什麼地方。在道對人體的理解當中,道把人體比喻成一個小宇宙,意思是說,人體的結構、人體裡面的理,和宇宙很相似。因為人體的理和宇宙有相似的地方,所以我們就用人體來比喻宇宙。我們知道,人的大腦分成了左腦和右腦,這個左腦和右腦有點像宇宙的兩個極一樣,陽極和陰極,或者說是陰陽兩大區域。陰陽兩大區域裡面,有陰陽兩種不一樣的生命,他們的智慧是不同的,就像左腦和右腦的差異一樣。

山桐子:左腦和右腦有什麼差異?

飛鶴子:左腦側重理性和邏輯性,負責語言和抽象思維,右腦側重感性和形象性,具備想象力等功能。左腦和右腦的差異,正是陰陽兩種因素產生出來的,左腦偏理性,左腦屬陽,右腦偏感性,右腦屬陰。這就有點像宇宙的結構,宇宙同樣存在著陰陽兩大區域,因為構成宇宙的因素有陰陽兩大因素,這兩大區域裡面的生命,互相之間基本上是不相通的,平時是不在一起的,不能互相去對方的地方,就像右腦的細胞不能長在左腦那裡,左腦的細胞不能長在右腦那裡。那麼人是什麼?人這裡是什麼地方?人這裡是唯一溝通左右兩大區域、陰陽兩大區域的地方,就像左腦和右腦中間有一個像橋一樣的地方,連接著左腦和右腦一樣,宇宙中同樣有連接陰陽兩大區域的地方,那個地方就是人的地方。

山桐子:原來人這裡是這種地方啊!

飛鶴子:是的,人的地方也叫陰陽交界處,是連接陰陽兩大區域的地方,所以人的地方是唯一陰陽兩種生命都能來的地方,人是一種特殊的存在,人是陰陽結合體,人的地方是陰陽交界處,就是這麼來的。為什麼說人很重要、非常重要,就是這個道理,人是陰陽結合產生出來的,人這裡是連接陰陽兩界的唯一的區域。陰陽兩界,加上人,構成了三界的概念。三界就是這種概念,陽間、陰間和人間,還有一種叫法,叫天、地、人三界,還有另一種叫法,叫神、靈、人三界,這幾種叫法都可以,都是對的,是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的,所以三界不是像宗教和佛說的那樣。陰陽兩大區域和人,這三種不同的存在,構成了完整的宇宙,就像左腦、右腦再加上中間的部分,才能構成完整的大腦一樣,宇宙同樣是分了左、右和中三大不同的區域。

山桐子:宇宙分成了左、右、中三大區域,這麼說人的區域是中的區域。

飛鶴子:我們之前說過,宇宙是一個整體,既然是一個整體,宇宙裡面的理就應該是相通的。宇宙裡面的理是相通的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宇宙天然產生出來的東西,裡面的理是相通的。人體是天然產生出來的,宇宙的結構也是天然產生出來的,所以說人體的結構和宇宙的結構相似也就不是沒有道理的。

山桐子:大腦存在著三界:左腦、右腦和中間部分,那麼宇宙裡面也會存在著三界,左、右和中間。

飛鶴子:「三」這個數在中國文化裡面,是一個很重要的數,除了因為有「三位一體」這種存在外,還有「三界」這種存在。「三位一體」和「三界」,它們的內涵是相通的,人由一個智慧體加上一個靈體結合而成,而把智慧體和靈體連接在一起的就是人體,也就是人,所以人是智慧體與靈體的中間連接體,人的這種「三位一體」的概念和內涵,和「三界」的內涵是相通的。「人」有不同的人,所以這裡說的「人」和人的「三位一體」的概念,只是一種泛概念,無法準確地具體到不同的人,比如說男和女。要具體到不同的人、具體到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只能等後面講到更具體的理的時候再說,這是要先說清楚的。

山桐子:為什麼「三位一體」和「三界」都是「三」?這是一種巧合嗎?

飛鶴子:不存在絕對的巧合,之所以它們都是「三」,和構成宇宙的根本的理有關。「三」這個數,是一個基本單位數,任何一個完整的單位、完整的整體裡面,都有「三」,都有微小的「三位一體」和微小的「三界」。

山桐子:原來「三」字和宇宙的理有關。

飛鶴子:為什麼人的大腦會分成左腦和右腦,而不是統一成一個腦?是因為陰陽兩種理、陰陽兩種東西,是截然不同的,不能混淆在一起。既然人的大腦需要分成兩部分,也就表明了陰陽兩種理必須分開存在,也就表明了陰陽兩種區域在宇宙裡面也是分開存在的,也就表明了宇宙裡面同樣存在著像左腦和右腦這樣的由陰陽兩種不同的理構成的兩大區域。因為存在著兩大相對獨立的區域,也就必然存在著連接兩大區域的中間連接部分、人的部分。所以宇宙中存在著三界的概念。

山桐子:人這裡是陰陽交界處,這和中道的智慧為什麼會在這裡重生有什麼關係?

飛鶴子:因為只有陰陽交界處、陰陽連接的地方,才能同時彙聚和彙集所有殘留在陰陽兩種生命意識當中的中道智慧體的碎片,同時也只有陰陽交界處,陰陽兩大區域的生命才能同時接收得到從這裡發出去的信息。打個比喻,假如把陰陽兩大區域比喻成兩個原本互不來往的國家,那麼怎樣的地方才能同時得到兩個不同國家的信息?在哪裡說話才能使得兩個不同國家裡面的人都能聽到?也就只有在兩個國家的中間建立一個平臺,兩個國家的人都能去這個平臺上說話,這個在兩個國家中間建立的平臺,就是人這裡,也就是陰陽交界處。

山桐子:原來陰陽交界處是這種地方。

飛鶴子:只有將陰陽兩種生命意識當中殘留的碎片重新拼合出來,才是完整的中道的智慧,少了一點,中道的智慧都無法完整地重生,所以中道必然只能在人這裡重生。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中道是宇宙的主道,所以中道必然會、必然需要同時控制陰陽兩大區域,所以只有人這裡,才能同時控制陰陽兩大區域。中道叫「中」,人這裡就是陰陽的中間,所以最大的中道只會在人這裡出現。理現出來需要身體,道現出來同樣是需要身體的,所以如果丟失了那些概念,就無法很好地表達,我說的話就會沒有人聽得懂,沒有人會知道我在說什麼,道就無法現出來。那些各種概念和理的碎片,是能夠把中道的理重新現出來的身體碎片,所以說那些碎片是智慧體的碎片。

山桐子:理現出來需要身體?

飛鶴子:舉個簡單例子,當你要表達一種內涵、一種意思的時候,你是不是需要用某個詞、某個概念表達?如果沒有那個詞和概念,你要表達的內涵是不是無法現出來?能夠把無形的內涵現出來的東西是什麼?就是身體。所以能夠表達內涵的概念,就成為了內涵的身體,這就是內涵和概念的關係,概念是身體,內涵是精神。

山桐子:原來概念是內涵的身體。

飛鶴子:所以中道要表達自己的理,同樣需要概念、需要身體,這就是我需要得到他們各自手裡面的概念的原因。我們之前說過,中道的神消亡之後,中道原本的智慧體,就像大廈倒塌一樣,碎裂成瓦礫碎片。當中道的智慧體重生的時候,就像把各個碎片重新拼合成一棟大廈一樣,只有這樣,中道的智慧體才有一個完整的有形的身體,才能被生命認識。換句話說,就是把所有生命,包括陰陽兩大區域的生命他們意識和智慧中殘留下來的各種概念,重新用中道的理,把它們有機地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這才是中道原有的智慧體。所以到最後,人會發現,原來那些散落各處的概念,都能夠完美地成為中道那個巨大智慧體裡面的其中一個理,所有概念最終會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就是中道完整的智慧體。之前它們都是分崩離析的、四分五裂的碎片,好像互相之間沒有什麼關係一樣,甚至是敵對關係,到最後人會發現,原來它們都是有關係的。一旦人類各種智慧的碎片重新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後,這個有機體就是一個活的生命體,就不再是沒有生命力的碎片了,而活的生命體裡面的神,就是中道。這就是中道智慧體的重生過程。我說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這個過程是一個相當漫長和艱難的過程,其艱難程度無法清楚地被人所知,就像一個初生的什麼都不懂的小孩,要在漫無邊際的各種歪曲的思想和歪曲的理裡面摸索,過程中走過無數的彎路,跌打爬滾,憑著先天的一絲感覺,最終找到自己的道,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歷程。

山桐子:為什麼是歪曲的思想和歪曲的理?

飛鶴子:因為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和歷史,各種理和各種思想、甚至很多概念,都已經歪曲得不像樣了,幾乎沒有一個是完全對的,而且都是碎片,所有理都是碎片式的。所以我不但要找到對的方向,還需要辨別各種思想和理,還需要明白它們是什麼,還需要追尋到宇宙的結構等等,這種難度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因為整個過程,都是我清清楚楚地走過來的,所以人想用他們自己的思想打我、攻擊我,在我看來、對於我來說,都非常的弱小。換句話說,對於我的思想,人會感覺不到邊際,看不見我的思想是什麼。

山桐子:為什麼會看不見?

飛鶴子:太大了所以看不見。就像你看得見天是什麼形狀的嗎?看不見,因為太大了。

山桐子;中道的重生意味著什麼?

飛鶴子:道家有一句流傳了很久的話,剛剛好表達了中道重生的過程,叫「萬法歸宗」,意思是說,萬事萬物、各種理,最終都歸於道,而這個道,就是中道。

山桐子:為什麼連這個過程,都會有人講?

飛鶴子:在中道智慧體消亡之前,中道把自己的所有理,包括中道的生、死以及最後重生的理,都講了出來,很多生命記住了自己能理解到的,帶走了,在後世承傳的過程中,有很多丟失了,有很多變樣了,但是支離破碎的依然存在很多,直到最後在我的智慧體重生的過程中,他們的出現使我重新找到了自己,這就是現在的狀態。這個過程相當於什麼?相當於當初我教會了他們很多智慧,他們各自帶走了,等到我消亡之後重生的時候,他們又各自帶著自己的理出現在我面前,使我的智慧得以重生。今天我的智慧重生後,我又給他們那些支離破碎的理重新注入生命力,使它們從已經死亡了的碎片重新變成具備著內涵的有生命力的智慧體,重新教給他們。

山桐子:這麼說,人類的智慧,原本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飛鶴子:是的,因為宇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既然是一個整體,也就必然存在著一個有整體性的道和理,各種理互相之間不可能沒有關係,這個道理不難明白,但是現在的人他們不知道,他們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假如宇宙裡面沒有一個有整體性的道存在,宇宙必然會分崩離析,這是顯而易見的,那麼這個有整體性的道是什麼?在漫長的歷史中,人因為自己各種私心的作用,以及智慧和理的大量丟失,導致很多概念的內涵被人改變了,以及各種理出現了很大的偏差和錯誤,這些偏差和錯誤,都是需要糾正的,糾正之後,就會現出它們原本的內涵。過去由於道在人那裡消亡了,人的思想沒有了最無形的那部分、失去了根,導致很多人已經不知道智慧是什麼了,很多人把技術當成了智慧,技術不是完整的智慧,技術只是智慧的末端,不要把技術當成了智慧的全部,這是要分清的。
 


2024年2月4日

 

回目錄

回首頁

 

 

35. 天圓地方

 

 

山桐子:有這樣一句話,叫「天圓地方」,什麼叫「天圓地方」?

飛鶴子:這是一句相當重要的話,一直流傳著,但是沒有人解得開,已經沒有人真正明白它的內涵了。現在的人由於把科學當成了真理,也就更理解不了這句話,因為科學看見地球是圓的,它說地球明明是圓的,所以地是圓的,地怎麼可能是方的?所以「天圓地方」肯定是錯的,所以中國古文化都是謬論,那些把西方科學當成了真理和標準的人就是這樣看問題的,他們說中國古人說「天圓地方」是因為古人沒有科學,是古人想象出來的。這就是現代把科學當成了真理的人,他們幼稚的思想,他們只認眼睛看得見的情況,眼睛看不見的情況他們就不認了,抽象的理他們就不認了。

山桐子:這麼說「天圓地方」這句話是對的?

飛鶴子:是對的。中國文化是道的文化,所以古人說的很多話,是道流傳下來的,道說的「天圓地方」裡面的「地」,不是人看見的這個地,不是人用腳踩著的這個地,而是抽象的地。道說的東西,全部都是抽象概念、抽象的理,這是現代人不知道的。

山桐子:道說地是方的,所以地方叫「地方」?

飛鶴子:「地方」這個詞,之所以這樣叫,就是因為地是方的,所以叫「地方」,可見中文的內涵出自於道。

山桐子:為什麼地是方的?

飛鶴子:因為地有四個極,四個極一出現,「地」就形成了。或者這樣說,當道往下延伸,產生出了四個極,於是就產生了地。

山桐子:哪四個極?

飛鶴子:公、私、正、負四個極。其中公與私相對,正與負相對,相對的兩個極,處於對角位置。這四個極,就是地的四個極,簡稱地極。相對的兩個極,是不容對方的,但是能夠和不相對的另兩個極相容。

山桐子:地是怎樣的一個概念?

飛鶴子:道說的地,是抽象意義上的地,是無形的地,不是人的身體所在的這個層面上的地,不是人的腳踩著的這個地。人的腳踩著的這個地,和道說的地,有沒有關係?當然也是有關係的,因為它們都叫「地」。地有許許多多層,不同層面的地由不同的四種極構成。當道生出了四極之後,才產生萬物。也就是說,所有的生命、所有的東西,都是有了四極之後才生出來的,也就是說,所有東西都是有了地之後才生出來的。換句話說,四極是所有生命和萬物除了中之外的原始的始祖。四極是四個原始的道,因為道產生神,所以也可以說,四極產生了四個原始的神。

山桐子:四極都是道,那是什麼概念?

飛鶴子:道是一種抽象無形的存在,是一種非生命的存在,不可以用生命的概念來衡量它們。四個原始的道,它們是兩對相對的極,每一對相對的極,為陰陽關係,所以四極產生出了兩對陰陽,公與私是其中一對陰陽,公為陽,私為陰。正與負是另一對陰陽,負為陽,正為陰。這是到了地那裡最原始的兩對陰陽。說明一下,負為陽、正為陰,這是站在道的角度說的,在陽性空間說的,到了陰性空間,會反過來,陰性空間是正為陽、負為陰。陰陽兩種空間,對很多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有很多理是相反的,因為它們各自的頭不是同一種東西,而且各自的頭所在的位置不同,正如太極圖裡面陰陽兩種因素的頭所在的位置不同一樣。

山桐子:最原始的陰陽有兩對?

飛鶴子:這是單就地而言的。公與私這對陰陽,產生了個體與整體,以及個體與整體的關係,它們是一切個體與整體產生的原因。正與負這對陰陽,產生了生閉環與物質運動。所以沒有了這四極,沒有了這兩對陰陽,就沒有生命和物質。

山桐子:既然陰陽有兩對,那麼道家說的太極,應該有兩種?

飛鶴子:這個問題有點複雜,需要說明一下。有的道家說太極有兩種,有的道家說太極只有一種。說一種的,他們說的太極裡面陰陽的顏色是黑白的,說有兩種的,他們說的太極裡面陰陽的顏色不是黑白的。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原因就在於不同的道,說的是不同的陰陽。說太極有兩種的,他們說的陰陽是地極陰陽,說太極只有一種的,他們說的陰陽不是地極陰陽,而是天地陰陽。

山桐子:哪一種對?

飛鶴子:兩種都對,因為地有四個極,所以是兩對不同的陰陽。而天地只有一種關係,所以天地陰陽只有一種,就是天陽地陰。

山桐子:怎樣知道分別存在著地的層面上的陰陽和天地陰陽?

飛鶴子:從理上就可以判斷得出來。比如說正與負這對陰陽,你能說正是天、負是地嗎?不能,或者你能說負是天、正是地嗎?也不能,因為正與負不是天地的關係,所以很顯然正與負不是天地陰陽,同樣道理,公與私也不是天與地的關係。但是天與地又是存在的,所以天地這對陰陽是存在的,而正與負、公與私都不是天與地的關係,所以除了天地陰陽外,必然還存在著不是天與地關係的陰陽。而地能夠生得出萬物,地那裡能沒有陰陽存在嗎?很顯然是有的,所以地那裡也會有陰陽存在。

山桐子:研究地極陰陽的道,他們知道天地陰陽嗎?

飛鶴子:在中道的生命體消亡了之後,基本上可以說不知道,他們知道有其他人說出來的陰陽與自己說的不同,但是他們不知道別人說的是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說的是什麼。所以他們其實都已經不知道陰陽的內涵了,「陰陽」這個概念只剩下了一個沒有內涵的殼,也就是我之前說的碎片。沒有了內涵的東西,是死物,不是活的有機的,所以過去的情況就是這樣。在中道生命體消亡之後,他們的智慧就成為了一種無根的狀態,並且開始逐漸消亡,這個消亡過程是相當相當漫長的,所以後期的人已經不知道當初的理了。這個「中道生命體的消亡」,指的是一個宇宙範圍之內的事,而不是最終的那個道。道的消亡,有大循環與小循環之分,而且時間是錯開的,不是一次性的。

山桐子:無根的狀態就會導致內涵逐漸消失嗎?

飛鶴子:是的。中道是他們智慧活著的根、活的內涵,當根沒有了的時候,他們的智慧會逐漸地失去內涵,失去了內涵之後會逐漸地變固化、變僵,失去了變化的活性,隨著越來越變僵之後,就會被風化,風化也就是逐漸消亡,消亡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他們的智慧之所以具備著活性,是因為他們的智慧連著中道,所以具備著根,中道的變化,是他們智慧之所以具備著活性的原因,這是他們自己意識不到的。「根」是怎樣的一種存在?你可以換另一種角度理解,叫「底層」,中道是他們智慧裡面的最底層智慧,是這種概念。他們的意識存在于中道的表層,表層意識是無法探知底層意識的,也不會知道存在著底層意識,人的意識意識不到底層意識,但是能夠從理上知道存在著底層。打個比喻形容一下底層與表層的關係,人看見地上有很多高山,人往往只重視那些山的本身,說這是什麼山,那是什麼山,但是人往往意識不到不同的山它們下面的地是連成一片的,那麼不同的山就是不同的人的表層意識,不同的山下面連成一片的地,就是不同的人具備著的相同的底層意識,也就是說,不同的人他們的表層意識是不同的,但是底層意識是相同的,而這個「表層」與「底層」又有很多不同的層,所以人的意識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綜合體。一個底層意識,可以延伸出很多表層意識,就像一塊地上面可以有很多座山一樣,在表層意識看來,我是什麼山,你是什麼山,我和你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在底層意識看來,你們都是我產生出來的。

山桐子:原來人存在著底層意識與表層意識。

飛鶴子:如果沒有了底層意識,所有人的意識,就會成為一種離散的狀態,但是很顯然人的意識不是這種狀態,所以人的意識是分了表層意識和底層意識的,底層也叫基層。正如我之前說的,如果宇宙沒有一個具備著整體性的道,宇宙就會分崩離析,不成整體,但是宇宙不是這種狀態,所以宇宙存在著一個具備著整體性的道,也就是處於最底層的、連接著所有表層的各種道的最底層的道。這是從底層與表層關係的角度說。

山桐子:無根會導致出現什麼狀態?

飛鶴子:無根會導致出現兩種狀態,從理的角度說,無根會使理因為失去了變化而變僵化,從心的角度說,無根會導致所有人的思想和人心變成了散亂的狀態,象浮萍一樣,你往這個方向去,我往那個方向去,風一吹就散開了。理僵化之後面臨著的就是逐漸地風化、消亡。這個風化過程是非常漫長的,漫長到人自己是沒有感覺的。當道消亡了之後,心就會迅速地生長和膨脹,所以各種私心、爭利、爭權、爭高低、不要道理、不講理等等各種亂象就會得不到節制地增長。過去基本上就是這種狀態,理變僵化,所有的心迅速膨脹而沒有方向,亂七八糟,人中的標準混亂而失去了底層的一致性。這是因為人失去了底層意識,只剩下表層意識。
 


2024年2月8日

 

回目錄

回首頁

 

 

36. 天圓地方(二)

 

 

山桐子:之前說地極產生了兩種陰陽,所以地是方的。兩種不同的陰陽,產生出來的東西有什麼不同?

飛鶴子:地極兩種不同的陰陽,一個產生了正力與反力的關係,一個產生了依存關係,正力與反力產生了物質運動,依存關係產生了秩序,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關係,而且是缺一不可的,缺少了哪一種,都構不成宇宙,產生不了萬物,所以那兩對陰陽,是不分高低地同等重要的,而且它們不是從屬關係,所以它們是處於同一個層面的。比如說,在人的智慧裡面,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智慧。為什麼人的知識分成了兩大類?是因為人的智慧存在著兩大類。公與私這種陰陽,產生了個體與整體以及它們的依存關係,那麼研究公與私、研究個體與整體關係的那種智慧,就是這種陰陽產生出來的,這種智慧產生了社會學,研究各種社會關係、各種依存關係,包括人與自然的關係,物種之間的關係,社會各種階層之間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關係等等。而正與負的陰陽,產生了生與死,產生了正力與反力,產生了加法與減法,產生了對立關係、生死關係,產生了物質運動等等,所以這種陰陽,產生了對物質運動、事物發展變化、矛盾相互作用等研究的智慧。

山桐子:這兩種智慧研究的東西,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飛鶴子:個體與整體的關係,是依存關係,誰也離開不了誰,誰離開了誰都活不了,而正與負的關係,是生死對立關係,只有離開了對方才能生存,雖然本質上也是不能沒有了對方的,但是表面上需要離開對方。這兩對陰陽,產生了兩種最基礎的關係:一種是依存關係,一種是生死對立關係,這兩種關係是截然不同的。由於它們是兩種非常不一樣的關係,所以這兩種關係又成為了另一對比它們更無形的陰陽,依存關係屬陰,生死對立關係屬陽,這是對於陽性空間而言。陰性空間反過來,依存關係屬陽,生死對立關係屬陰。公與私、正與負這兩對陰陽,它們的既相對獨立又互相融合,產生了宇宙裡面各種各樣的關係和各種各樣的作用力,產生了善與惡,所以善與惡,是陰陽產生出來的。

山桐子:這麼說,善與惡的產生,後於陰陽的產生。

飛鶴子:超越了善惡,才能到達陰陽,陰陽之理大於善惡之理、高於善惡之理,沒有了陰陽,就不會有善惡。陰陽是因,善惡是從,善惡是因理而產生出來的,善和惡都是因為維護各自的理而出現。

山桐子:兩種不同的陰陽,產生了兩種不同的智慧,是不是智慧偏哪一種的,是屬於那一種陰陽產生出來的?

飛鶴子:地的四個極,雖然產生出了兩對陰陽,但是這兩對陰陽,他們是處於對角位置的,每一個角,只能和旁邊的兩個角相容,無法和對角相容。

山桐子:什麼叫「處於對角位置」?

飛鶴子:公與私、正與負,形成一個方形,假如用東南西北來比喻,把東南西北視為一個方形的四個角,那麼東與西就叫處於對角位置,南與北處於對角位置,這種關係就叫對角關係。公與私處於對角位置,中間隔著正與負,正與負處於對角位置,中間隔著公與私。

山桐子:然後每一個角,只能和旁邊的兩個角相容,無法和對角相容。

飛鶴子:比如說,公只能和正或負直接相容,無法和私直接相容,公與私要相容成一個整體,必須先和正或負相容,產生出了下一級特性,才能與私相容,是這種關係,其它每個極都是如此。當兩種不同的極相容的時候,會產生出下一級的生命、下一級的特性,如此經過非常多級的繁衍和融合,就會產生出各種各樣非常複雜的特性和智慧。

山桐子:四種因素就能產生得出非常豐富的特性?

飛鶴子:是的,正如DNA是由四種堿基通過各種組合而成的一樣。地球上如此豐富的生物種類,但是僅憑四種堿基就能組合得出來,所以別小看了這個「四」字。當然,在四的其中,還有中的存在。中是無處不在的,所以四極加上中的存在,構成了五種最基礎的因素,這就是古人說的五行。只不過古人說的五行,它是一種比喻,用五種物質來比喻五種因素,而不是直接說五種因素。

山桐子:原來五行說的是這種東西。「四」是四極,「五」是五行,「四」準確,還是「五」準確?

飛鶴子:「四」與「五」都存在,看你是從哪個層面看。如果從狹義一些的範圍看,只看得見「四」,如果從廣義一些的範圍看,就會看得見「五」。就像你如果單從DNA的角度看,通常看見的堿基只有四種,如果你從更廣義的範圍看,常見的堿基就會有五種。所以「四」與「五」都存在。

山桐子:所以四極與五行都是存在的。

飛鶴子:五行裡面的其中四種,分別處於四個極的位置,土處於中間位置,這才是五行的正確位置。其中金和木處於對角位置,火與水處於對角位置,金與木是一對,金為陽,火與水是一對,火為陽,金與木是公私關係,水與火是生死關係,它們是這種關係。

山桐子:為什麼金與木是公私關係?

飛鶴子:公是用來管理私的,金是用來修剪和修正木用的,所以金與木是公私關係。

山桐子:地都是由四個極形成的嗎?

飛鶴子:是的,任何一塊地,都是由四種極形成的。「地」這種東西,有無數那麼多,非常多,不同層次的地,由不同的四極形成。之前說的公私正負,是層次非常高的四個極,所有比公私正負那塊地層次低的地,都是由公私正負四極產生出來。

山桐子:地是四極產生出來的,天是什麼極產生出來?

飛鶴子:天是無極,天那裡沒有極,天是中。中不是極,中沒有極。

山桐子:古人說的五行,裡面哪種因素屬於中?

飛鶴子:土,土屬於中,所以土又叫中土,土對應著的道是中。為什麼中國又叫中土?就是這麼來的。

山桐子:土對應著的道是中,中國又叫中土,所以中國的道是中?

飛鶴子:是的,中國的主道是中,從古到今都沒有變過,不但古代中國是這樣,現代中國同樣是這樣,現代中國的主道依然是中。中國的歷史為什麼是這樣的?與中國的道是中有著最直接的關係,不明白中是什麼,就會看不懂中國的歷史。

山桐子:中有什麼特點?

飛鶴子:有幾大特點,變化多,包容量大,大一統,生命力強,生命長久。擅長變化和生命力強是中的最大特點。

山桐子:相對的兩個極,不能直接相容,那就是說它們必然會分家?

飛鶴子:四個極之間的關係,除了之前說的「每一個角,只能和旁邊的兩個角相容,無法和對角相容」之外,還有一種很重要的關係,就是陰陽無法分離。

山桐子:什麼叫「陰陽無法分離」?

飛鶴子:就是任何一對陰陽,陰陽互相之間是無法獨立存在的。比如說,公與私,雖然它們好像是冤家一樣,互相不容對方,但是它們又不能脫離對方而單獨存在,它們要打也要連在一起打。也就是說,公極無法脫離私極而單獨存在,正極無法脫離負極而單獨存在,反過來也是一樣。私極無論去到了哪裡,公極隨後就會到,正極無論去到了哪裡,負極隨後就會到,這就是陰陽不能分離的關係。

山桐子:這就像「冤家路窄」一樣。

飛鶴子:所以「冤家路窄」這句話不是沒有原因的。

山桐子:中國是中,西方是什麼?

飛鶴子:現在不是有很多人問為什麼現代科學起源於西方而不是起源於中國嗎?是因為宇宙中存在著極,所以不同的人是有所偏的,智慧也是有所偏的,西方人偏私與正,中國人偏公與負,所以西方人的智慧偏工,中國人的智慧偏政。工就是工匠和技術,西方「工」的勢力一直是很強大的,不管是工業革命,還是控制著西方社會的工匠神秘組織,都是「工」的勢力,現代科學的智慧正是源自於工,所以現代科學起源於西方。不止現代社會有這種偏向,古代同樣是這樣,孔子的智慧就擅長研究社會和政治。在中國古代,研究社會和政治的那種智慧的地位,一直比工的智慧的地位高,也是有這種原因。到了現代社會,這種偏向依然存在,從孫中山說的「天下為公」到 現代,強調的都是「公」字,而西方不重視「公」,他們重視「私」,他們強調「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中國與西方的這兩種不同的偏向:中國偏政、西方偏工,中國偏公、西方偏私,導致產生了現代社會兩大陣營的對抗,說到底,就是上面那四級的爭鬥產生出來的,工與政爭權,私與公爭權。誰對誰錯?誰都沒對,因為他們都無視了中的存在。中講的是陰陽平衡,公私平衡,而不是公消滅了私,或者是私消滅了公。由於中國的主道是中,而中不是任何的一種極,所以中國很快就從公極走了出來,不再是單一的公極,而是公私平衡。但是西方的道不是中,所以西方一直維持著私極不變,最終變得越來越極端,所以有中與沒有中差別是很大的。西方將來也是要變的,不變只有死路一條,但是它的變是被迫的,它無法像中國這種主動變,因為它的智慧不夠。

山桐子:為什麼中國人偏公與負,為什麼不偏公與正?

飛鶴子:因為雖然四極是同時出現的,好像不分高低,但是不完全是絕對平等的,這四極是分了陰陽的,公與負屬陽,私與正屬陰,由於中國的主道是中,中是最大的陽,所以中國屬陽,公與負屬陽,所以能夠進入中國的,以陽極居多。西方屬陰,所以私與正這兩種陰極居多。從整體上說,中國屬陽,西方屬陰。在陰陽的關係裡面,雖然他們同處一地,但是陽是微微地比陰高的,陽的權會微微地比陰的權大一些,這是從陽性空間說。從陰性空間說,中國偏公與正,西方偏私與負,所以中國人喜歡講「大一統」,從孔子到孫中山到現代中國,都講「大一統」,西方人很少「大一統」這種思想。無論從陽性空間的角度說,還是從陰性空間的角度說,中國都屬陽。

山桐子:陽的權比陰大一些,公權比私權大一些。

飛鶴子:為什麼說西方想爭最高話語權是錯的?因為他們維護的是私而不是公,私是無法和不能取得比公更大的權的,私一旦取得了比公大的權,就會被道打擊,所以是不能長久的。

山桐子:公為陽,私為陰,公與私這兩個極,哪個先出現?

飛鶴子:準確地說,是私極先出現,公極隨後出現。

山桐子:為什麼私極先出現,私極反而是陰的?

飛鶴子:私極的理產生了個體,公極的理產生了整體,個體與整體比較,是個體先出現。個體先出現,不等於個體的權就是最大的,雖然整體後出現,但是整體的權大於個體的權。陰與陽比較,陰先出現,先有陰後有陽。有一個現象,人類社會的早期,都是先有母系社會後才有父系社會的,這就是陰先出現的理導致的。

山桐子:先有陰後有陽,這麼說,先有女人後有男人?

飛鶴子:準確地說,是先有靈後有神,因為女人和男人是後來的事了。

山桐子:從生的角度說是先有陰後有陽,那麼死呢?陰與陽誰會先死?

飛鶴子:陽先死。靈的生命力比神強,所以靈能夠在神消亡了之後還能頑強地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直到神再次重生,隨之混亂會逐漸消失。神消亡後,靈的社會會因為失去了智慧而變混亂,但是在混亂中,靈依然能夠頑強地活著。如果混亂時期太長,神依然沒有重生,靈的社會也會因為太混亂了、沒法活了而逐漸消亡。

山桐子:為什麼靈能夠比神活的時間更長?

飛鶴子:舉個例子,假如把神比喻成政府,把靈比喻成民眾,這樣比喻是可以的,因為神屬陽,靈屬陰,而政府與民眾比較,政府屬陽,民眾屬陰。當一個朝代的王權走向衰敗後,王權會消亡,世道會因為沒有了政府而變混亂,民眾的生活會因為混亂而變得痛苦。當世道混亂了一段時間後,新的王朝又會重新產生,隨著新政府的產生混亂現象會逐漸消失。陰陽的更替有點像朝代的更替。靈不會因為神消亡了就馬上消亡,相當於民眾不會因為王權消亡了就馬上全部死光一樣,雖然社會會因為沒有了王法而變混亂,但是民眾的生命力是很頑強的,能夠在混亂中一直等到新的王朝到來、新的政府出現。所以靈在徹底消亡之前通常能夠等得到神的重生,就是這種道理,一旦神重生了,靈就能重新煥發生機,秩序會重新出現。

山桐子:原來是這樣,所以陰命比陽命長。

飛鶴子:陰命比陽命長,所以在相同的生存條件下,女性群體的壽命比男性群體長,就是這個理導致的。雖然在治世時期陽的權比陰大,但是陰命比陽命長。從理上說,是陰命比陽命長,但是這個「長」是有條件存在的,不是無條件地就會長,這個條件,就是陰陽能夠取得平衡,有道在、有中在,不能長久地無道,也就是說,無道的時間不能太長,純陰無陽的時間不能太長,否則由於太混亂會使生靈大量死亡、人的理性大量消亡,也就很難銜接得上了。舉個例子,如果人類的歷史,沒有了間斷性地存在著政府,如果人類社會一直都處在無政府的混亂狀態中,那麼別說命長不長了,人類社會會很快消亡。所以這個長,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不斷地有陽的因素在治世,不斷地有道存在,政府在治世期間,政府要得到應有的權。也就是說,陰陽要有更替,不能長久地處於混亂狀態,有秩序與混亂,應該取得一個平衡,陰陽應該取得一個平衡,陰陽更替呈波狀發展。

山桐子:不能一直處於有秩序的狀態當中嗎?

飛鶴子:不能,秩序不能搞到極端上去。就像不能把你的手腳長時間困住不讓你隨意地動一樣,心沒有了自由,心是會死的。古代社會到了後期,對女人的禁錮是很厲害的,對心的禁錮是很厲害的,女人沒有了自由,這種狀態是極端的,那是受宗教思想影響的結果。
 


2024年2月15日

 

回目錄

回首頁

 

 

37. 陰性空間與陽性空間

 

 

山桐子:人體裡面包括了神智與心靈兩大因素,也就是神靈兩部分,男人的神靈與女人的神靈,有什麼區別?

飛鶴子:這個問題比較複雜,要明白這個問題,必須先弄清楚一些重要的概念,就是關於神與靈的概念,以及陰間與陽間的概念。

山桐子:怎樣弄清神與靈的概念?

飛鶴子:神與靈是兩個比較重要的概念,如果沒有清晰的定義,就很難分清它們的區別,這裡說一下這兩個概念的定義。神這個概念,指的是道、理、理性產生出來的生命體。與道、理、理性關係大的、以道、理、理性為主體意識的生命,稱之為神。明白了神是什麼,靈這個概念也就清楚了,靈指的是維護神的、但又不是神本身的另一種存在,維護神的存在有很多種形式,不同形式的存在,產生出不同的靈,但都叫靈。靈是相對地非道、非理、非理性的生命體,是相對於神來說沒有神那麼純理和純理性。道、理、理性比較弱、比神弱的生命體,稱之為靈。由於陰陽不是一個絕對概念,而是一個相對概念,所以陽裡面不是一點陰都沒有,陰裡面也不是一點陽都沒有,所以神與靈的陰陽,是相對概念,這是要明確的。或者這樣說,理性大於非理性的,是神,非理性大於理性的,是靈。這個「大於」越大的,就越純粹。

山桐子:陰間與陽間如何定義?

飛鶴子:以神為主體的空間,叫陽間,以靈為主體的空間,叫陰間。陽間以陽為主,陽的力量大於陰,陰間以陰為主,陰的力量大於陽。陽是道、理和理性,陰是非道、非理、非理性。除了陽間和陰間之外,還有一個空間,就是人間,人間處於陽間與陰間的中間,陰陽兩種因素分量相當。

山桐子:陰間以陰為主,陰間有沒有神?

飛鶴子:陰間以陰為主,但也不是沒有陽,只是陰多陽少。陰間的神叫陰神,陽間的神叫陽神。或者這樣說也可以,陽神是陽間的道,陰神是陰間的道。

山桐子:陽間以陽為主,陽間有沒有靈?

飛鶴子:道理是一樣的,陽間也不是沒有陰,所以陽間同樣有靈。

山桐子:陰間的社會結構是怎樣的?

飛鶴子:陰間的社會結構有點像古代社會那樣,王權的力量很大,有一個強大的王權。王叫君王、皇帝等。

山桐子:君王屬於靈還是屬於神?

飛鶴子:君王屬於靈,叫王靈。

山桐子:君王屬於靈,那誰屬於神?

飛鶴子:神是道和理的,只有以講道和講理為主體意識的才是神,所以陰間屬於神的人包括有文臣、道人、師長等這些人,他們以講理為主。

山桐子:文臣屬於神,武將屬於什麼?

飛鶴子:武將屬於靈,叫武靈。武靈除了包括有武將外,還包括執法系統,執法系統也屬於武靈。王靈和武靈統稱為陽靈,陰間的陽靈。

山桐子:王靈和武靈屬於陽靈,陽間有沒有王靈和武靈?

飛鶴子:可以說沒有,層次越高的陽間,就越沒有王靈和武靈,王與武的力量隨著陽的因素越來越強會越來越弱,當弱小到某種程度,就會形同虛設,所以陽到某種層次,就會沒有了王靈和武靈這種位置的存在。所以大體上可以說陽間沒有王靈和武靈這種生命和這種位置,只有陰間才有王靈和武靈。當然,這個「沒有」是一種漸進的狀態,而不是一種一下子沒有了的狀態,所以空間不同,構成空間的因素不同,情形會不同,不能用絕對的、一刀切的思維理解我的話。我說的所有話,都不能用一刀切的思維去理解,都不能用非白既黑的思維去理解。

山桐子:這麼說,隨著陽的因素越來越強,王與武的因素就會越來越弱,為什麼會這樣?

飛鶴子:要明白其中的關係,就需要明白王與武是什麼,就需要明白王是什麼,為什麼會存在王這種位置?「武」這種東西,是伴隨著「王」而產生的,沒有了「王」,也就會沒有了「武」,所以這個問題歸根到底就是「王」的問題,王是什麼的問題。

山桐子:王是什麼?

飛鶴子:陰間與陽間比較,它們社會結構最大的不同,就是王的力量不同,陰間王的力量強,陽間王的力量弱,正如現代社會「王」這種東西的因素比古代社會弱很多一樣。為什麼現代社會「王」的因素比古代社會弱?是因為現代社會理的因素比古代社會強,許多人都明白道理,都講道理,對是非黑白與對錯,都有著天然的洞察力,道理的因素強的時候,心的因素就會弱,這種狀態下,王的力量是不是就不需要那麼強?是不是就需要削弱它?強硬而不講理的力量是不是就需要削弱它?就是這個道理。

山桐子:王權的力量是強硬而不講理的力量?

飛鶴子:是的。古代王權施行什麼法令的時候,有和民眾講過為什麼嗎?都沒有講的,王要施行什麼法令,只需要一紙命令,不聽的就殺頭,誰給你解釋為什麼?那麼這種王權的力量是不是強硬而不講理的力量?當然就是的。現代社會政府的力量是不是這樣的?很顯然是不一樣的。現代的政府,不管哪個國家的政府,他們頒佈什麼法令,民眾都明白為什麼需要這個法令,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政府頒佈的法令裡面包含著道理,民眾都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這樣的法令,它裡面強硬而不講理的因素就會弱很多。所以說現代社會陽的因素比古代社會強。那麼隨著社會整體陽的因素越來越強的時候,強硬而不講理的力量是不是就會越來越弱?很顯然就會那樣。

山桐子:這麼說,王權的力量是用來治心的?

飛鶴子:準確地說,是用來管治那些不認理的心的。認理的心不需要王權的力量,只需要道德的力量即可,所以陽性空間裡面王權的力量弱,道德的力量強。當胡作非為的心不多的時候,當不懂理的心不多的時候,王權的力量就會弱。什麼是懂理的心?就是你和他講道理的時候,它是會聽的,當它犯了錯誤,你告訴它這樣不對,應該那樣才對的時候,當你講的理是正確的理的時候,它就會聽就會改,這樣的心就是懂理認理的。什麼是不懂理不認理的心?就是你和它講理的時候,它不會聽,它只會繼續發它的脾氣,它只會繼續做它想做的,它根本不認道理,不認理,它只認自己的感情和自己的想法,這種心就是不認理的心。當不認理的心多的時候,就需要王權用強有力的力量管著它。這就是王權之所以需要存在的原因。所以陰間王權的力量一定比陽間強大很多。

山桐子:古代社會王權的力量如此強大,所以古代社會比現代社會陰。

飛鶴子:產生古代社會的那個道,比產生現代社會的那個道更偏陰,因為道不同,所以人就不同了。為什麼說古代人和現代人,不是同一群人,就是這個原因,因為道不同。不同的道,有自己不同的人。從小的範圍說,古代人和現代人不是同一群人,但是從大範圍說,古代中國人和現代中國人,同屬一個更大的道的人,這種關係就像不同省份的人,他們是不同的人群,但是他們同屬中國人。

山桐子:過去的人對什麼是陰間、什麼是陽間的認識對不對?

飛鶴子:過去的人,他們對這些東西的認識是模糊的,說不清的,他們只是大概知道存在著不同的地方,但是不同的地方為什麼不同,怎樣不同,他們是說不清的。

山桐子:為什麼他們說不清不同的地方為什麼不同?

飛鶴子:不同的地方之所以不同,是因為裡面的理不同,但是他們對理的認識很模糊,所以說不清,不能把裡面的理說清,就會說不清。理是產生事物不同的形態的原因。

山桐子:陰間王權的力量比陽間大,什麼人會去陰間?

飛鶴子:由於「陰間」這個概念,被宗教和過去的人濫用了,導致這個詞帶著很不好的內涵,一提這個詞,人就會聯想到陰暗、混亂和恐怖。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就是宗教思想搞出來的,它們把人的文化、把道的文化搞得烏煙瘴氣。陰間這個概念不是宗教宣傳的那樣,陰間只是相對於陽間而言,相對於陽性空間而言它是偏陰性的空間,是這種概念,所以陰間不是什麼陰暗、混亂和恐怖的代名詞。這裡暫時不用這個概念,換另一個概念,叫「偏陰的地方」。宇宙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地方,什麼生命體去什麼地方,不是無緣無故的,構成生命體的物質屬於哪個層次的物質,那個生命體就會出現在哪裡。道的語言裡面,有兩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輕和重,輕者上升,重者下沉,這是對於物質來說永遠不會改變的規律,誰也改變不了。那麼對於生命體同樣是這樣,因為生命體就是由物質構成的。構成那個生命體的物質是輕的物質,他就會出現在陽性的地方,構成他生命體的物質是重的物質,他就會出現在陰性的地方,就像喜陽的植物一定出現在陽光多的地方,喜陰的植物一定會出現在陽光少的地方一樣,即使強行出現在反它的性的地方,它也會長不大,很容易死掉,所以這個規律是沒有生命能夠違背的。什麼是重,什麼是輕,關於這個問題,後面再說,這裡先簡單提一下這個理。什麼人會出現在偏陰的地方?就是他偏陰的東西比較多。偏陰的物質屬於重的物質,重的物質在陽性空間是出現不了的。

山桐子:什麼是偏陰的東西?

飛鶴子:人體裡面什麼屬陰?就是心。心屬陰,心的意識體能夠出現的地方就是偏陰的地方。如果一個人,他的主體意識是心的意識,那麼這個人死後、當他再次出現的時候,就會出現在偏陰的地方。

山桐子:什麼人會出現在偏陽的空間?

飛鶴子:人體裡面什麼屬陽?就是人的智慧體,或者叫思想體。我們說的「思想」,不是隨心而動的思想,而是隨理而動的思想。構成這種隨理而動的思想體的物質是非常輕的,這種思想體存在的地方,就是偏陽的地方。以這種思想體為主體意識的人,他的意識體存在的地方是偏陽的地方。

山桐子:這麼說,人有兩種不同的意識體?

飛鶴子:是的,一種是心的意識體,一種是思想的意識體。我們說的「思想的意識體」指的是道理產生出來的意識體,而不是心意產生出來的意識體,這是需要明確分清的。因為過去的人,或者說過去的所有的理,都沒有告訴人人有兩種意識體,我這次是第一次告訴了人這個理,所以在過去的語言系統裡面,沒有明確地分清這兩種不同的意識體。心的意識體生存在偏陰的空間裡面,思想的意識體生存在偏陽的空間裡面。

山桐子:這個「生存在」是什麼意思?

飛鶴子: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可以粗略地描繪這種狀態。人的大腦分成了左腦和右腦,從左腦和右腦那裡,分別伸出不同的神經到達左腦和右腦的中間部分連接在一起。看不懂我這些話的人,可以找找有關左腦和右腦以及中間的胼胝體的圖片看看,或者更簡單的,看看核桃的形狀也可以,因為核桃的形狀很像大腦的形狀。人這裡是陰陽兩大區域的中間連接的地方,陰陽兩大區域裡面的生命,往人這裡伸一條神經過來,共同連接起來,就形成了地上的一個人。假如把左腦比喻成陽性空間,把右腦比喻成陰性空間,那麼人的思想體,它存在在哪裡?或者叫它生存在哪裡?它其實生存在左腦裡面。別看人活在地上,思考問題的時候好像只是自己的大腦在思考,但其實不是那麼簡單的,因為人思維的空間是非常龐大的,根本不是你人的那個小小的腦袋裡面在思考,而是生存在左腦裡面的那個意識體在思考,那個意識體和你現在的大腦,有一根神經聯繫著,所以你現在會覺得是自己的腦袋在思考,它是這種關係。就像胼胝體只是從左腦延伸出來的神經構成的一樣。那麼心的意識體,同樣是這個道理,存在在胼胝體裡面的心,只是右腦往中間部分伸過來的神經構成的,而完整的心的意識體,並不是生存在胼胝體裡面,而是生存在右腦裡面。人的思想體和心體與人的關係,就像左腦和右腦與胼胝體的關係一樣,是非常相似的。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英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名叫羅傑•彭羅斯,他在《皇帝新腦》一書中說人類大腦的思維模式非常特別,是電腦永遠模仿不了的。因為電腦的思維方式是二進位,而人腦可以多線思維,這種模式在現代科學中被稱為量子計算,所以他提出了一個震驚科學界的說法,說人的靈魂一部分存在在大腦裡,一部分存在在宇宙的某個地方,這兩部分通過量子糾纏,相互作用。彭羅斯的這種說法被稱為「量子靈魂」。雖然他的說法還不是很準確,不過最起碼知道了人的大腦並不承擔著所有的思維活動,也就是說,有一部分思維不存在在大腦裡面。

山桐子:這麼說,人的思想體和心體,原本就生存在不同的空間裡面。

飛鶴子:是的,所以當地上的那個人死了的時候,思想體和心體失去人體的過程,只是相當於它們伸往胼胝體的那條神經沒有了一樣,對於它們來說,它們依然分別生存在左右兩大區域裡面,是絲毫沒有影響的。

山桐子:為什麼過去的人不告訴人人是這樣的存在?

飛鶴子:因為過去的所有宗教也好,什麼也好,它們都是陰性空間過來的東西,它們根本不講道理,它們根本沒有能力產生得出陽性空間的思想體,它們也不知道存在著陽性空間,所以它們只說「靈魂」這種概念,它們說的「靈魂」是人的心體,而不是思想體。

山桐子:為什麼說它們只能產生得出人的心體?

飛鶴子:道理很簡單,它們依靠什麼?它們依靠的是信。「信」這種東西,發出「信」這種東西的區域是什麼?是心。而道理不是靠「信」的,道理靠的是「明白」和「思考」,所以只有道理才能產生得出陽性的思想體。這就是那些宗教講出來的東西是偽法的關鍵原因,這也是過去的人所不知道的。
 


2024年2月21日

 

回目錄

回首頁

 

 

38. 維護道與傳播道

 

 

山桐子:之前說,靈指的是維護神的、但又不是神本身的另一種存在,維護神的存在有很多種形式,不同形式的存在,產生出不同的靈。維護神的存在有多少種形式?

飛鶴子:大體上有兩大類,一類是個體生命,另一類是非個體生命。

山桐子:什麼是個體生命?

飛鶴子:就是獨立的一個人或獨立的某個生命體。屬於個體生命的靈可以有很多,常見的包括有王、武人、軍人、執法系統、普通官員、個人等,他們都是為了維護公理而存在的,或者是他們有維護公理的公心。當一個人有維護公理的公心的時候,他就會成為維護道的人。

山桐子:維護公理和維護道有什麼區別?

飛鶴子:粗略地可以說沒有什麼區別,道是公理的另一種叫法。有個詞叫「公道」,為什麼公道叫「公道」?就是因為道是公的,道就是公,所以道又叫公道。公理就是道產生出來的。「理」這個概念比「道」這個概念小一級,比「道」這個概念有形一些,理源自於道,理和道是這種關係。所以公理粗略地可以理解為道。神指的是道直接產生出來的生命體,離道最近的生命。我們說靈指的是維護神的存在,也就是維護公理的存在,或者叫維護公道的存在。靈這個概念的內涵裡面關鍵的地方在於「維護」,所以為了維護公理而存在的位置,都屬於靈。

山桐子:原來關鍵的意義在於「維護」二字。

飛鶴子:所以靈是維護道、維護公理而又不是道的存在。

山桐子:什麼是非個體生命?

飛鶴子:非個體生命指的是個體生命裡面的其中一部分,無法完整地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生命的。非個體生命的靈,指的是身體。一個個體生命的身體的部分,就是他靈的部分。比如說一個人,有神的部分和靈的部分,神的部分指的是他的神智,靈的部分指的是他的身體。

山桐子:所以非個體生命的靈,指的是任何一個個體生命其身體的部分。

飛鶴子:這是靈這個概念裡面屬於非個體生命意義上的內涵。這種內涵雖然指的不是完整的個體生命,但是這種內涵同樣是很重要的,因為身體對於個體生命來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存在,同時對個體生命會產生很重要的影響力,所以我們經常會講到它,會講這種靈的存在對人的影響。

山桐子:靈指的是維護神而又不是神的存在,為什麼身體也叫靈?

飛鶴子:因為「身體」這種東西的存在,從根本意義上說,也是為了維護神而存在的。

山桐子:為什麼身體也是維護神而存在的?

飛鶴子:「神」是一種無形的東西,無法單獨地出現和存在,必須有一個「身體」這樣的東西,把「神」凝聚在一起,用通俗一點的話形容,就是「裝」在一起。身體除了用來「裝」住神之外,還有一個同樣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做事」。「神」是一種無形的存在,沒有實體、沒有手腳、沒有器官、沒有視覺、沒有感覺等等,什麼都沒有的這樣的一種存在,你想一下,如果沒有「身體」這種東西,「神」能做什麼?什麼都做不了,「神」觸碰不了、改變不了任何現實和實體東西。所以神必須擁有一個「身體」這樣的東西,有了實體的手腳和實體的眼睛等器官,才能觸碰和改變現實的東西。從這種意義上說,身體是不是一種維護神的存在?當然是的,身體對於神來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存在,神沒有了身體,就像飄在空中的氣一樣,什麼都做不了,但是一旦有了身體,神就能具備很大的能力,具備著改變一切事物的智慧。

山桐子:神是一種沒有實體的存在,所以宗教把個體生命說成是神,是錯的。

飛鶴子: 為什麼說宗教說的所謂神是偽神,就是這個原因。真正的神,是道產生出來的生命體,叫「智慧」,那是一種無形無實體的存在,沒有人的眼睛,沒有手腳的存在。所以那些把神描繪成有眼睛有手腳的,都是偽神。眼睛是靈體上面的東西,只有靈體才有眼睛,智慧是沒有眼睛這種東西的。智慧是一種邏輯思考,邏輯思考哪裡存在眼睛?神就是人的邏輯思考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神越強大的人,他的邏輯思考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就會越強大,這才是真神。所有把神描繪成有眼睛、有手腳的東西的,都是偽神,那是靈而不是神。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人如果不能把什麼是神、什麼是靈這個問題分辨清楚,就會看不懂我說的話。

山桐子:神沒有了身體就什麼都做不了,所以身體對於神來說非常重要。

飛鶴子:所以身體也是維護神而存在的,也屬於靈。

山桐子:神是道的生命體,為什麼生命體會沒有眼睛?

飛鶴子:「生命」這個概念的定義,並不是「存在著眼睛的東西叫生命」,所以是不是生命,不是用有沒有眼睛來衡量的,沒有眼睛不等於就不是生命。只要具備著生命力的,就是生命,而不是具備著眼睛的才是生命。很多人對「生命」這個概念的理解非常狹隘,他們總以為「生命」一定是人這種樣子的,不是人這種樣子的就不叫「生命」。不是這樣的,宇宙中的生命千千萬萬種都不止,只要具備著生命力的,都叫生命。

山桐子:為什麼神是一種如此無形的存在,但是卻具備著智慧?

飛鶴子:神是道的生命體,這是我們之前說過的。換句話說,道是神的神、神的神、神的神,如此一直追尋到最後,就會只剩下道,沒有了任何生命形態,這就是道。道就是這樣一種無形無質的存在,沒有為什麼。只有宇宙裡面的東西、宇宙裡面的物質和生命,才存在著「為什麼」,構成宇宙的因素,是沒有「為什麼」的。因為一切「為什麼」都是它產生出來的,它也就沒有「為什麼」了。連構成人思維裡面的邏輯、連人產生「為什麼」這種思維的邏輯,都是它產生出來的,它還能有什麼「為什麼」?

山桐子:這麼說,「為什麼」這種東西,也不是絕對的,到了某個極限,就不存在「為什麼」了。

飛鶴子:抽象到了極限,就不再有抽象了,解釋到了極限,就不存在解釋了,那是一切的盡頭。

山桐子:屬於靈那個體系的生命,是屬於維護神的,那麼屬於神那個體系的生命,是屬於什麼性質的?

飛鶴子:屬於傳播道和道理的,傳播道理和公理的。

山桐子:一個是維護,一個是傳播。

飛鶴子:這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描繪神與靈的區別。如果用準確一些的語言來描繪,就是智慧的、理性的屬於神那個系統,沒有那麼智慧和理性的、心的因素強的、道理的因素弱的,屬於靈那個系統。
 


2024年2月27日

 

回目錄

回首頁

 

 

39. 混沌

 

 

山桐子:理性是從神那裡產生出來的,感性是從哪裡產生出來的?

飛鶴子:歸根到底、從根本上說也是道產生出來的。

山桐子:感性從根本上說也是道產生出來的,但為什麼感性這種東西靈比神強大?

飛鶴子:要明白這裡面的關係,就需要明白構成生命的兩大因素是什麼,只有明白了構成生命的兩大因素分別對生命有什麼作用,才能最終明白這個問題。

山桐子:構成生命的兩大因素是什麼?

飛鶴子:其中一個因素,就是我們之前說的道。另一個因素,我們稱之為本源。本源和道,是產生一切生命與物質的最根本的陰陽兩種因素,道為陽,本源為陰。陰陽是概念,道和本源是存在,「概念」和「存在」不是同一種東西,「概念」是人的思維和語言依據客觀存在而產生出來的,但是「存在」不是人的思維和語言產生出來的,所以不能混淆。

山桐子:本源是什麼東西?

飛鶴子:本源是一種沒有任何生命力和任何生命特徵、生命特性、物質特徵和物質特性的混沌。

山桐子:什麼是混沌?

飛鶴子:我用「混沌」這種概念來形容它,是因為「混沌」這種概念是所有概念裡面最準確的了。除了用這種概念來形容外,我找不出比「混沌」這個概念更準確的概念了,所以我稱之為「混沌」。

山桐子:「混沌」是一種怎樣的東西?

飛鶴子:它其實不是東西,「東西」是物質,它不是物質。但是除了「東西」這個概念外,沒有其它詞彙可用,所以只能借用「東西」這個概念。「混沌」是一種沒有任何方向性和形態的存在,它裡面沒有任何方向性,沒有前沒有後,沒有上沒有下,沒有形態,裡面沒有任何力。這種東西如果用人所知道的物質來比喻,比較相似只有水。水也只是某些方面相似,「混沌」其實不是水,離水非常遙遠,水是物質,「混沌」不是物質。說水有某些相似是因為水是一種沒有方向性的東西,沒有前沒有後,沒有上沒有下,沒有形態。但是水是一種物質,所以水裡面存在著力,而「混沌」這種東西它不是物質,它是一種還沒有形成任何物質之前的存在,所以它裡面不存在任何力。

山桐子:「裡面不存在任何力」是一種什麼概念?

飛鶴子:任何一種物質,裡面都存在著力。當你打擊它的時候,它會對你產生出反作用力,這就叫「裡面存在著力」。也就是說,能夠產生得出反作用力的,叫「裡面存在著力」,不會產生出任何反作用力的,叫「裡面不存在任何力」。形象一點形容「裡面不存在任何力」是怎樣的一種狀態,當你擊打它的時候,它不會像水一樣濺起水花,不會像水一樣產生出波浪,不會產生出波浪是因為它裡面不存在任何力。

山桐子:像水一樣但是不會產生出波浪,很難想象那是什麼東西。

飛鶴子:因為它不是物質,所以在宇宙中是不存在的,它只存在於宇宙和物質的外面,或者叫存在於所有物質的最最底層,所以任何生命從來沒有看見過它,也沒有任何生命能夠看得見它。本源叫「混沌」。「本源」這種叫法,是從原因和因素的角度說的,「混沌」這種叫法,是從形態和本質的角度說的。「混沌」,換另一個角度說,就是裡面不存在任何的秩序和原則。

山桐子:本源叫混沌,這個「混沌」和文化裡面說的天地開闢之前的混沌,是不是同一種東西?

飛鶴子:可以說是同一種東西,也可以說不是同一種東西。說是同一種東西,指的是他們說的「混沌」是久遠之前道傳出來的,但是到了他們出現的年代,道的所有內涵都已經丟失了,所以他們也只是知道一個表面的詞而已,不知道內涵是什麼,所以他們說不清。說不是同一種東西,指的是他們說的和描繪的都不準確,說得既不清楚,裡面的內涵也不對。因為很多理在漫長的宇宙歷史中已經丟失了,而且流傳過程中內涵會逐漸走樣、變味,越傳越怪誕,所以人只知道「混沌」這個詞,只有這個詞表面的皮殼留了下來,至於裡面的內涵,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說來說去越說越亂。

山桐子:雖然文化裡面流傳下來的東西,裡面的內涵已經全部丟失了,但是依然能夠看得到,中國文化的確是道的文化,是道產生出來的,因為還存在著支離破碎的皮殼。

飛鶴子:本源,或者叫混沌,存在於所有物質的最最底層。「最底層」這個概念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但是在人的認識中,這個「最底層」的概念已經幾乎沒有人清楚地知道了,人的意識中幾乎沒有了這種認識。我這是再次把這種概念告訴人,什麼是物質的本源?本源存在在哪裡?本源無處不在地存在在一切物質的最最底層,換句話說,本源彌漫在整個宇宙空間所有一切裡面的最底層。假如把本源比喻成水的話,就相當於整個宇宙泡在本源裡面,宇宙就是從本源裡面生出來的。
 


2024年3月6日

 

回目錄

回首頁

 

 

40. 混沌(二)

 

 

山桐子:之前說過,混沌是宇宙產生之前的狀態,是一種沒前沒後、沒上沒下、沒有力存在的東西,那種東西有知覺嗎?

飛鶴子:那是一種絕對的無知,但是存在著「感覺」的東西。說它存在著「感覺」,只是一種比喻,是借用「感覺」這個概念,因為沒有概念用,只能借用,所以不是準確的說法。人的所有概念,裡面都有特定的所指,都有內涵和意義,都是因為有了道才產生出來的,所以沒有概念能夠形容混沌的狀態。「混沌」這個概念是從陽的角度說出來的,從陰的角度沒有概念能夠形容。「感覺」這種東西的裡面,存在著「知」,而本源那種混沌的狀態裡面,沒有任何的「知」,所以其實不是感覺。或者這樣說,把感覺裡面所有的「分辨」、「理解」、「明白」、「知道」等所有理性因素全部抽走後,剩下的東西,就是混沌自己擁有的狀態,那是一種裡面沒有任何理的「感覺」,沒有任何知的「感覺」,沒有任何心的「感覺」,沒有任何情的「感覺」,沒有任何喜怒哀樂以及痛感快感的「感覺」,沒有任何神的「感覺」,不能稱之為感覺的「感覺」。之所以我借用「感覺」一詞,而不是借用其它概念,是因為感覺、純感覺離混沌那種狀態最近,感覺源自於混沌。混沌是一種對於生命來說可怕的狀態,所有生命的智慧、知道、特徵和特性都會全部消失,那是一種沒有生命存在的存在。

山桐子:為什麼本源會存在著「感覺」?

飛鶴子:正如之前說的,到了宇宙的極限、超越了宇宙和物質的極限,就不存在「為什麼」了,它就是那樣一種存在。只有對於宇宙裡面的事物才存在著「為什麼」。

山桐子:為什麼能夠知道本源就是那樣的一種存在?

飛鶴子:生命從最根本上說,是由兩種絕對不同的因素結合產生出來的,其中一種因素我們稱之為「道」,另一種因素我們稱之為「本源」。當我把離本源最近的一種叫「感覺」的東西裡面所有道的因素、所有道產生出來的因素徹底抽走後,我發現還有東西在,還存在著不是道產生出來的東西,所以由此我可以判斷,剩下的不是道產生出來的東西,就是本源,也就是我之前描繪出來的混沌的那種狀態,所以由此我知道本源是怎樣的一種存在。為什麼我能夠知道本源和本源的存在而別人無法知道?是因為我的根是道,我智慧的最最深處的那個根,就是道的本身,而不是神,所以我能夠知道哪些東西裡面的哪些因素是道產生出來的,所以我能夠知道當把所有屬於道的因素全部抽走後還剩下什麼,這就是為什麼我能夠知道本源是什麼的原因。由於其他所有生命的一切智慧,都是道和本源結合產生出來的,換句話說,也就是道和本源的複合體,所以人的智慧無法探知到本源是什麼。

山桐子:複合體意味著什麼?

飛鶴子:意味著抽象到某種程度後人的神就會受不了了,人的神就會有被解體、被離散、消散、神暈的感覺,到這種程度後,如果再抽象下去,人的神就會被解體了,所以人的神是不可以也不可能探知得太深的,人的神是有極限的。不同的人,他的神的極限不同。

山桐子:絕對的本源不存在任何的「知」,那生命的「知」是怎樣產生出來的?

飛鶴子:「知」這種東西,裡面包含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一種是邏輯,或者叫因果關係,一種是感覺。「邏輯」和「感覺」這兩種東西,它們的根是截然不同的,這種「截然不同」追尋到最底的時候,你會發現它是絕對的、絕對的「截然不同」。也就是說,「純邏輯」裡面不存在任何的「純感覺」,「純感覺」裡面不存在任何的「純邏輯」。「純邏輯」和「純感覺」互相之間不包含對方的現象,說明了什麼?說明了「邏輯」和「感覺」分別源自於兩種截然不同的存在,而且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存在互相之間不包含對方。什麼東西、哪兩種東西能夠絕對地互相不包含對方?

山桐子:陰陽兩種東西。

飛鶴子:只有最根本的陰陽,也就是道和本源,才是絕對地互相不包含對方。邏輯是源自於道的,所以感覺源自于本源。本源是混沌,所以感覺源自於混沌。「源自於」不等於「等於」,這是要分清的,因為生命的感覺裡面存在著「知」,是產生了生命之後才有的,是生命才有的,所以生命的感覺只是「源自于」本源,不是「等於」本源,不是本源自己有生命的感覺。混沌沒有「知」,所以不能說混沌有感覺,但是生命的感覺源自於混沌,是這種關係。

山桐子:為什麼邏輯源自於道,感覺源自于本源,而不是反過來,邏輯源自于本源,感覺源自於道?

飛鶴子:沒有「為什麼」,僅僅是因為產生邏輯的那種存在,我們用「道」這個概念來描繪,所以就叫邏輯源自於道。產生宇宙的因素有兩種,這兩種因素是真實存在著的,而「道」和「本源」是概念,是人的智慧依據客觀真實產生出來的東西,所以是客觀真實存在在先,概念在後,概念是產生了生命和生命的智慧之後才產生出來的。那兩種真實的存在怎樣描繪它們?是用概念來描繪的,其中一種存在我們用「道」這個概念描繪,另一種存在我們用「本源」這個概念描繪,所以是存在先於概念。我們用「道」這個概念描繪的那種存在,與本源結合之後產生了各種事物,而道體現在主導著事物運作的道理、理、邏輯、意義、內涵、精神等東西裡面,我們用「本源」這個概念描繪的另一種存在,與道結合之後產生了感覺、感知這些東西。這個「產生」是陰陽結合的過程,所以道理、理等等這些源自於道的東西裡面具備著非常稀薄的本源,感覺、感知這些源自于本源的東西裡面具備著非常少的道,雖然是稀薄和少,但是它們都是陰陽結合之後的產物。

山桐子:人總認為存在於事物裡面的道理和理等東西,會隨著事物的消亡就沒了,道理和理等東西能夠單獨地脫離事物而存在嗎?

飛鶴子:人的這種認知,是膚淺的西方科學搞出來的,是膚淺的唯物思想搞出來的。這些思想對世界的認識、對事物的認識非常的膚淺,其膚淺程度就相當於小孩對世界的認知那樣膚淺。各種事物是一層一層往上疊加的,沒有任何一種事物是孤立地存在的。這種「疊加」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當上面一層沒有了的時候,下面的所有層依然存在,然而下面的所有層裡面,依然存在著上面那一層的理的那些根。所以理不會因為上面一層沒有了就等於消失了,當條件符合了,上面那一層又會重新長出來,就像DNA裡面的信息一遇到營養物,新的DNA就會又生出來一樣,新的細胞就會重新生出來。即使上面所有層都消亡了,最最底層依然存在著道,道一遇到本源,所有一切又會重新生出來。宇宙和生命的生命力為什麼如此頑強?一切的原因就是因為有道在,道是一切生命生命力的原因。西方科學和唯物思想是死物思想,以為看不見了就等於沒有了,它們的思想意識裡面根本就沒有「生」這個概念,它們對事物的認識是孤立的、死和靜態的,然而一切事物都是活的、有根的,都會因應條件而生而長大,因應條件而死而縮減,它們對世界和事物的認知有多膚淺?

山桐子:感覺、感知這些東西源自于本源,但不是本源的本身,是因為裡面有道的存在,只不過比較少。

飛鶴子:說感覺、感知這些東西源自于本源,說的是在感覺、感知這些東西裡面,占大頭的是本源,道只占小頭,所以「源自于本源」不等於裡面沒有道的因素,是因為道占小頭,所以稱之為「源自于本源」。不是說「源自于本源」就等於「裡面沒有道的因素」,就可以無視了道的存在,這種關係不能搞錯。宇宙裡面一切的生命和存在,都是陰陽結合產生出來的,包括感覺、感知這些東西也是陰陽結合產生出來的,也就是道和本源結合之後才產生了生命的感覺和感知。單靠本源自己,是產生不出感覺和感知的。

山桐子:為什麼單靠本源自己,產生不出感覺和感知?

飛鶴子:因為感覺和感知裡面有「知」,「知」又叫「知道」。知道為什麼叫「知道」?為什麼裡面有個「道」字?是因為「知道」裡面包含著「道」。知道了事物裡面的道,所以叫「知道」,是這種意思。沒有了道的存在,不知道事物裡面的道,就不會有知道,就不叫知道,所以「知道」這個概念是這麼來的。「知」裡面存在著邏輯關係,存在著道理、意義、精神、內涵等等,而任何的邏輯關係、道理、意義和精神,都是道產生出來的,所以「知」裡面的明白,是人的神明白了事物裡面的道而產生出來的。這就回到了之前的那個問題「為什麼說感性從根本上說也是道產生出來的,但是感性這種東西靈比神強大」?就是這個原因,感性裡面存在著「知」,「知」是人的神明白了道而產生出來的。感性代表著的是感覺和感知,感覺和感知源自于本源,以本源為根發展出來的那個體系的生命,我們稱之為靈,所以靈的感覺和感知能力比神強大,但是感覺和感知從根本上說,是因為道而產生出來的,沒有了道的存在,就不會有感覺和感知的存在。
 


2024年3月13日

 

回目錄

回首頁

 

 

41. 道與本源

 

 

山桐子:感覺和感知大頭的那一面是本源,小頭的那一面是道,但是為什麼說感覺和感知從根本上說,是道產生出來?不是占大頭的才是原因嗎?

飛鶴子:這就涉及到了另一個問題,就是主動和被動的問題,或者叫「什麼是原因」。雖然感覺和感知大頭的那一面是本源,小頭的那一面是道,但是如果從主動和被動的角度看、從原因的角度看,感覺和感知是道產生出來的,因為道是主動的一方,本源是被動的一方,結果是主動方決定的,主動方才是原因。

山桐子:這個怎麼理解?

飛鶴子:舉個例子,一張白紙,上面原本什麼東西都沒有,當你用筆在上面畫了一橫之後,得到的結果是什麼?是一張上面有一橫的紙。對於這個結果來說,白紙是被動方,筆是主動方,雖然對於上面有一橫的紙來說,白紙是大頭的一方,一橫是小頭的一方,但是產生得出「上面有一橫的紙」這個結果來說,是不是筆決定著這個結果?

山桐子:筆怎麼決定著這個結果?

飛鶴子:如果筆劃的不是一橫,而是一豎,那結果就不同了,但是白紙依然是那張白紙。那麼對於「上面有一橫的紙」這個結果來說,哪個因素存在著變數?當然是筆,筆能夠產生得出變化,白紙產生不出變化。因為筆可以畫一橫也可以畫一豎,還可以畫各種各樣不同的東西,而當筆劃不同的東西的時候,出來的結果就不同,而紙依然是原來的那張紙,所以說筆決定著結果而不是白紙決定著結果。筆之所以能夠產生得出變化,是因為連帶著筆的是智慧,所以筆是主動方,是動的一方,白紙是不動的一方。

山桐子:對於筆和白紙這兩種因素來說,確實是筆決定著結果。

飛鶴子:而道就像筆一樣,本源就像白紙一樣,道與本源結合產生出來的結果是什麼,是道決定的,而不是本源決定的。所以無論本源占了多大的大頭,依然只能說結果是道產生出來的,就像無論那張白紙有多大張,那一橫有多小,「有一橫的紙」這個結果也是筆決定的。

山桐子:所以不能只看占了大頭還是小頭,而是要看對於結果來說,哪方起決定性作用。

飛鶴子:對於筆和紙這兩種因素來說,筆代表著的是智慧,紙代表著的是質、是載體,所以道和本源除了之前說的存在著主動和被動的關係外,還存在著智慧與質的關係、理與載體的關係。道是智慧,本源是質,道是理,本源是載體。

山桐子:在人的理解當中,「智慧」這種東西,是生物性的,是人產生出來的。

飛鶴子:說智慧是人產生出來的,這是一種現象,也沒錯,但是現象不等於原因。「現象」這種東西,裡面的成分很複雜,你必須把「現象」裡面各種因素單獨地分離出來,這種「單獨分離各種因素」的過程,叫「理解」,所以要用智慧理解了現象後,你才能明白是什麼因素產生出這種現象。所以不能把「現象」的本身當成是原因。

山桐子:這麼說,「智慧是人產生出來的」這種現象是很多因素複合出來的。

飛鶴子:是的。當你對人智慧的本身進行研究的時候,就會發現人的智慧裡面,存在著一種根本性的東西,叫「邏輯」或者叫「因果關係」,也可以叫「推理」。而這種被稱為「邏輯」或「推理」的因素,是不分人的,所有人的「智慧」裡面,天然地都具備著 「邏輯」或「推理」這種東西,而「邏輯」或「推理」裡面最核心的因素是什麼?就是「因果」,或者叫「因為、所以」。而「因果」這種東西,它不是生物性的,它是非生物性的。

山桐子:怎麼知道「因果」是非生物性的?

飛鶴子:「生物」有兩層內涵,其一是「生」,「生」是一種會生長、繁殖和死亡的東西。其二是「物」,「物」是一種存在著質的東西。「因果」裡面決定著因與果的關係的那個原因,不具備生長、繁殖和死亡,它是永恆存在的。什麼是「決定著因與果的關係的那個原因」?就是為什麼這個因會生成那個果的原因。人的智慧裡面存在著的最根本的那個「因為、所以的原因」是不存在生長、繁殖和死亡的,只有次生的、後來產生出來的「原因、所以」才存在著生長與死亡。當你把最根本的那個「因果」裡面所有的質抽走了之後,它依然存在,那個決定著因果關係的原因依然存在,所以絕對的「因果」不具備任何質,它是絕對的抽象無形的存在,而這個最根本的「因果的原因」、最根本的「因為、所以的原因」就是道。所以道是一種絕對抽象無形的存在,沒有任何質,所以道不是物質、不是生命,不是看得見的、有質有實體的任何東西,它是一種純邏輯、絕對的邏輯。這是從「邏輯」這種角度講道是什麼。我說的這番話非常抽象不容易理解,但是卻說到了道的根本。過去許許多多說道的人,包括眾所周知的老子、孔子等等,他們對道的理解,都只是像水中月、鏡中花一樣,都只是遠遠地看見或感覺到道的一些蹤跡,沒有人真正能夠觸碰到道的根本,沒有人的智慧能夠真正地觸碰到道的根本,所以沒有人真正地說得清道是什麼。

山桐子:怎麼知道把「因果」所有的質抽走了之後,它依然存在?

飛鶴子:我們說過,質是理的載體,絕對的質只是理的載體,而不是理的本身。當理一遇到了質,當邏輯一遇到了質,它又會出現,又會在質裡面出現,而前一次的出現和後一次的出現,它裡面的邏輯是一樣的。這種相同性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它一直存在著。假如它不是永恆的,那麼地上的人,之前出世的和之後出世的,他們的智慧就會出現無法溝通的情況,但是很顯然不是這樣,之前出世的和之後出世的人,無論相隔多少年,人和人之間的智慧都是能夠溝通的,你的智慧產生出來的邏輯,別人是能夠理解的,古人說的話裡面的邏輯,現代人是看得懂的,也就是說,人的智慧裡面存在著一種相同的「語言」和邏輯,這種「語言」和邏輯不受任何地域、人種和歷史的限制,所以說人的智慧存在著根,這個根不會因為人的生與死而改變和消亡,所以古人說的話、古人的感情,現代人都能理解,是因為人有根。「根」的存在,也就表明了理不會因為沒有了質而消亡,只會因為沒有了質而消失、而看不見、而不被人所知。人看不見、不被人所知不等於徹底不存在,這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山桐子:的確是這樣,人的智慧不管是什麼人,都是能夠溝通的。

飛鶴子:不管是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同樣能溝通,只要那個動物的智慧高一些的,都能和人溝通。所以「智慧」這種東西,裡面存在著一種通用的「語言」。

山桐子:這樣看來,「智慧」這種東西,確實不簡單,「智慧」是有根的,不像過去的人以為的那樣,會隨著人的死亡而消失。

飛鶴子:因為有根存在著,所以一遇到土壤,就會生出另一棵樹,但是裡面的邏輯是同一種邏輯,裡面的理是同一種因果關係。

山桐子:人的智慧存在著根,那個根是什麼?

飛鶴子:就是道,智慧是道產生出來的。道是智慧的根,所以可以說,道是智慧的原因。

 

2024年3月20日

 

回目錄

回首頁

 

 

42. 道與本源(二)

 

 

山桐子:道是智慧的原因,本源是不是智慧的原因?

飛鶴子:道是智慧的原因,但是人的智慧離不開本源,沒有了本源的存在,也就不會有「智慧」這種東西。

山桐子:道是智慧的原因,但是沒有了本源,就不會有智慧,這是一種什麼關係?

飛鶴子:道與本源在智慧裡面的關係,同樣是陰陽關係。由於現代人缺失了對陰陽之理的明白,所以這種關係對於現在的人來說,的確是不好理解。不好理解只是不好理解,不好理解不等於這種關係不存在,也不等於這種關係不重要。在人的「知」裡面,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東西,一種是明白事物的意義、好壞、性質等理,一種是對事物的形、色、態、動靜等有感知,前一種東西,我們稱之為「明白」,後一種東西,我們稱之為「感知」。明白和感知,是智慧裡面的陰陽兩種東西,明白屬陽,感知屬陰,明白源自於道,感知源自于本源。雖然「明白」這種東西屬陽,但是我們說過,宇宙裡面沒有絕對的陽和絕對的陰,陽裡面有陰,陰裡面也有陽,所以「明白」這種東西裡面,是存在著感知的。

山桐子:怎樣知道明白裡面存在著感知?

飛鶴子:在人的一切「明白」裡面,都存在著人自己的感情和好惡,存在著畫面和圖像,存在著色彩和形象,雖然這些因素比較弱比較無形,但是人只要仔細體察一下自己的「明白」裡面,是不是都會包含著上面說的那些因素?如果人能夠仔細體察一下,是能夠體察得到的,所以說「明白」裡面存在「感知」。

山桐子:「明白」裡面存在「感知」說明了什麼?

飛鶴子:說明了人的智慧是陰陽結合體,人的「明白」是陰陽結合體,說明了如果沒有了本源的存在,就不會有人的「明白」。假如把人的「明白」裡面所有的感情、好惡、畫面、圖像、色彩、現象、動靜等等一切感知因素全部抽走後,你會發現人的一切「明白」會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山桐子:感覺把一切感知因素全部抽走是一種可怕的感覺。

飛鶴子:所以說沒有了本源的存在,也就沒有了人的一切智慧。雖然道是智慧的根,但是沒有了本源也就沒有一切智慧。

山桐子:原來本源對於智慧來說那麼重要。

飛鶴子:這就是陰陽結合對於生命的重要性,不要以為陽是主導性因素,就無視了陰的存在,沒有了陰的存在,一切都沒有了。

山桐子:「明白」裡面存在「感知」,「感知」裡面也存在著「明白」嗎?

飛鶴子:當然存在。人所有的感知裡面,都存在著「知」,比如說,你看見一棵樹的時候,你的意識首先得到的東西是感知,因為你是通過眼睛得到的,眼睛是感覺器官。你的意識通過眼睛得到這個感知的同時,你的意識會得到一個「樹」的概念,而這個「樹」的概念,是從哪裡得到的?是你的眼睛告訴你的嗎?不是的,是道曾經通過各種途徑告訴過你的,是道把樹這種東西定義為「樹」,道曾經通過各種途徑告訴過你樹這種東西有什麼特性、是什麼東西、如何長出來等等各種各樣的知識和概念,這一切的知識和概念,都是道告訴你的,如果你的腦袋裡面沒有了這一切的知識和概念的存在,你看得見樹嗎?看不見。你的眼睛即使看見了樹,也等於沒有看見,也等於看不見,因為你的意識得不到任何資訊,你的意識不會有任何的認知、感覺、波動,也就等於你的意識接收不到任何東西,這種狀態就等於你的意識不是活的、生的狀態,而是死的狀態、混沌的狀態。

山桐子:這也是一種可怕的感覺。混沌狀態是一種無意識狀態?

飛鶴子:是的,既沒有意,也沒有識,所以沒有意識,什麼都沒有。

山桐子:本源是一種沒有意識的東西。

飛鶴子:沒有了道的存在,也就等於沒有了一切的智慧、沒有意識的存在。

山桐子:道對於意識來說那麼重要。

飛鶴子:一切生命、生命的一切因素,包括「意識」這種東西,都是陰陽結合產生出來的,無論是陰還是陽,無論是本源還是道,都是缺一不可的,都是同等重要。

 

2024年3月27日

 

回目錄

回首頁

 

 

43. 心是什麼

 

 

山桐子:智慧是道產生出來的,那心是什麼?心是什麼產生出來的?

飛鶴子:心是一種偏陰性的生命體。或者這樣說,產生心這種生命體的因素裡面,本源占大頭,道占小頭。因為混沌占了大頭,所以心的理性會比較少,感性居多。我們之前說過,生命的感性源自于本源,源自於混沌。道是一種純理無心無感的存在,而混沌是一種純感無理無道的存在,這是兩種絕對不同的、裡面沒有任何相同的存在。

山桐子:心是怎樣產生出來的?

飛鶴子:當混沌得到了一點道的理之後,就會產生出第一層的生命,那個就是最原始的心。得到的是什麼道、什麼道理,那個被產生出來的心就會維護什麼道、什麼道理。對於那個被產生出來的心來說,那個產生它的道和道理,就是產生它的陽的因素,或者用現代的話說,就是產生它的DNA的那個生命密碼、邏輯和資訊。

山桐子:為什麼混沌得到了一點理,就會產生出生命?

飛鶴子:生命就是理產生出來的,不同的理產生不同的生命,就像不同的生命密碼產生出不同的DNA一樣,有了理就能產生生命,只不過這個理是「道理」的理,而不是膚淺的西方科學說的「物理」的理。膚淺的西方科學說的「物理」的理產生不出生命,只有道的理、也就是「道理」的理才能產生得出生命,所以生命是道產生出來的。心這種東西,從最根本上說,就是本源得到了理、混沌得到了道而產生出來的,陰陽結合產生出來的。任何的心,都是陰陽兩種因素結合產生出來的,只不過不同層面的心,產生它的陰陽兩種因素是不同層面的陰陽。從陰的角度說,有了心就有了生,所以有了心就有了生命。

山桐子:心是混沌得到了一點理之後產生出來的生命體。

飛鶴子:為什麼當一個人明白了一個道理後,就會生成一個思想?就是這個原因。一個微小的道理,就能生成一個微小的思想,一個微小的思想就是一個微小的生命體。一個人所有的思想綜合起來,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生命體,這個龐大的生命體是由無數微小的思想體構成的,每一個微小的思想體就像每一個細胞一樣,共同構成那個人完整的思想體。所以說生命是陰陽結合產生出來的,是道的理和本源結合產生出來的,其中道、理和道理為陽的因素,本源為陰的因素。為什麼在宇宙裡面,通過受精來繁殖的這種現象會如此普遍?就是這麼來的,其中精為陽的因素,受精體為陰的因素。我們之前說過,越普遍存在的現象,裡面的理越深、根越深,受精繁殖這種現象如此普遍,就是因為它的根非常深,深到一切心從最根本上說,就是通過受精而產生出來的。宇宙從最開始、宇宙的產生、生命的產生,就是陰陽結合產生出來的,只不過對於不同層次的生命來說,產生它的那個陽的因素和陰的因素不同而已,但是從最根本上說,都是陰陽結合產生出來的。

山桐子:這麼說,道和本源的結合,是本源的受精過程。

飛鶴子:「受精」這種講法,是從陰的角度說的,是從陰的角度產生出來的叫法。如果從陽的角度說,不是這種叫法。到了最終的道和本源那個層面,它已經沒有了任何生物性,所以沒有任何心的存在,因為心是道和本源結合之後才產生出來的。換句話說,心是生命、生命體,最終的道和本源是非生命,心是物質體,最終的道和本源是非物質。

山桐子:道是理性,混沌是非理性,所以生命是理性和非理性結合產生出來的。

飛鶴子:所以一切生命和物質,都同時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只是不同的生命和物質,其理性和非理性的多少和性質不同而已。

山桐子:生命和物質都是陰陽結合產生出來的,為什麼分成了有生命的生命,和無生命的物質?

飛鶴子:現代人的思想受西方科學影響很厲害,西方科學已經把許許多多人的思想進行了徹底的改造,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現代人對「有機」與「無機」的認知,是西方科學搞出來的,而西方科學它是無智無道的東西搞出來的,所以它對事物的認識是無根的、錯誤的。「有機」與「無機」只是一種相對概念,而不是絕對概念。「有機」是大道產生出來的,「無機」是大道的碎片或殘骸,它們之間的差異只不過是這樣。不是有很多人問,為什麼各種無機的元素能夠產生得出人有機的身體?這是因為大道有能力把碎片分解後重新組合成大道需要的東西,所以「有機」與「無機」只是一種相對概念。雖然是相對概念,但是這種「相對性」因為跨越的層次太巨大了,所以這種「相對性」對於人來說、對於同一個層面來說,是跨越不了的,也就是說,人無法通過人為技術和手段造出「人造生物」。由於同一個層面的「有機」與「無機」是那個層面的生命和物質無法跨越的,所以對於任何同一個層面的生命來說,在任何同一個層面的生命的意識和認識裡面,存在著「生命」與「物質」這兩個不同的概念。

山桐子:怪不得「有機」是大分子,「無機」是小分子。

飛鶴子:「無機」只是更龐大的「有機」體內的一個粒子。如果單純地站在這個粒子的角度看,它表現出來是無機的,但是如果你從更大的範圍看,它只是龐大的有機體內的一個粒子,一個等著被分解和重新利用的粒子,所以從更大的範圍看,這個「無機粒子」在遵循著某些理在運動,所以它只是更龐大的有機體裡面的一部分。就像地球上面的砂石、包括地球的本身,你看它們好像都是「無機物」,但是它們卻是巨大的太陽系和銀河系有機體裡面的一部分。現代人思想裡面認識的「有機」與「無機」,是西方科學搞出來的歪理。別看西方科學把自己吹噓得如何厲害,說自己代表著真理,可是它連基本的抽象思維能力都沒有,層面只要稍微深一點,它就變成了瞎子一樣,什麼也看不見,它只懂得研究事物的表面、研究死物和殘骸,它的視野非常狹隘。這樣的東西,居然說自己代表著真理,還用自己的認知到處衡量別人。

 

2024年4月3日

 

回目錄

回首頁

 

 

44.智慧體

 

 

山桐子:之前說過,人體裡面有陰陽兩種生命體,一種是心體,一種是智慧體,心是混沌得到了一點理之後產生出來的,智慧體是怎樣產生出來的?

飛鶴子:心是陰陽結合產生出來的,智慧體同樣是陰陽結合產生出來的。只不過這個「陰陽結合」,因為根源性的不同,所以表現出來的狀態和叫法也不同。心的根源在於混沌,智慧的根源在於道,這個「根源」是什麼概念?就是根連著什麼的概念。心的根連著本源,智慧的根連著道。由於心和智慧的根源不同,導致產生它們的那個「陰陽結合」表現出來的狀態非常不一樣,所以叫法也不一樣。前面說過,產生心的那個「陰陽結合」稱之為受精,產生智慧的那個「陰陽結合」就不是稱之為受精了,而是稱之為「得到身體」,或者更通俗一點形容,叫「穿衣服」。

山桐子:為什麼叫「穿衣服」?

飛鶴子:對於道來說,身體如同衣服一樣,只是表面薄薄的一層東西。用「衣服」來比喻,只是用來形容厚薄程度,而不是說真的就是衣服,不要理解錯了。身體對於道來說,雖然是薄薄的一層東西,但是是很重要的,所以不是衣服可有可無的概念,這裡用衣服形容,只是形容厚薄程度。有一個普遍現象,但是人解釋不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男人通常看重自己的思想、道理、神智、智慧和能力受到的否定和傷害,女人通常看重自己的心靈和感情受到的否定和傷害,這種差異,就是這麼來的。因為男人的心靈是一種無根的狀態、根淺,是從外界得到的,是後天因為有了外面的身體才得到的,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男人通常在感情和道理發生衝突時會優先考慮道理,男人真正的自己是思想體、智慧體,道理是思想體得以存在的根本,所以男人往往很重視自己的理的對錯。女人的思想是一種無根的狀態,根比較淺,是從外界得到的,是後天因為明白了一些道理後形成的,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女人通常不太重視自己的思想,女人真正的自己是心體。女人往往重視的是自己跟著的那個道或那個人。我說的「男女」,指的是抽象意義上的,而不是現實上的。

山桐子:抽象意義上和現實上有什麼區別?

飛鶴子:現實來源於抽象,但是又不同於抽象。抽象意義上指的是撇除了所有的歷史時期、地域、文化、道德水準、個別人等人那個層面的因素所產生出來的影響之後的那個純抽象的內涵。現實上指的是抽象意義上的那種狀態,再加上了歷史時期、地域、文化、道德水準、個別人等各種因素綜合產生出來的狀態。所以「現實」來源於「抽象」但又不同於「抽象」,抽象是現實的底,抽象是現實的根,現實比抽象複雜。

山桐子:男女的差異,是根源性不同導致的,不是現在很多人以為的只是身體上的性別導致的。

飛鶴子:身體上的性別已經是結果了,那些人把結果當成了原因。對於現實問題,需要看具體情況,因為現代人的性別出現了很多混亂現象,所以我們這裡說的男女不是指現實當中的男女。那些企圖否定男女差異的思想只是某些人的人心編造出來的歪理,是反道的心搞出來的。男女的差異是根源性問題,是天然產生出來的,不是人可以改變得了的,也不是人可以憑自己的喜好和意願想否定就可以否定得了的。

山桐子:產生智慧體的陰陽兩種因素,道占了大頭,本源只占小頭,這種狀態和本源占了大頭、道占小頭的心,有什麼根本性的差異?

飛鶴子:由於道和本源這兩種存在,它們的差異是絕對的,所以它們的多與少,對被產生物來說,所帶來的差異是天差地別的,別看只是多與少的區別。由於產生智慧體的兩種因素裡面,道占了大頭,本源只占少頭,所以構成「智慧體」這種東西的物質非常輕。我用「輕」字形容,這只是一種形容,意思是說,它的運轉速度可以非常快,因為它的質非常少、非常稀薄,稀薄到「眼睛」看不見,不管你是什麼眼,人眼、肉眼、還是過去說的天眼、天目等等各種眼,都看不見,同一個層次的眼看不見同一個層次的智慧體。層次越高的智慧體,它的質越稀薄越不可見,運轉速度越快,穿透性越強。

山桐子:什麼叫「質非常少」?

飛鶴子:「質」這種東西是從哪裡來的?歸根到底是從本源那裡來的。本源就是一切質的最底層。「物質」這種概念裡面為什麼存在著「質」這個字和「質」這種內涵?就是因為物質裡面存在著本源,本源是一切「質」最根本的來源。物質裡面的純結構、抽象結構的一面,是道產生出來的,物質裡面質的一面,是本源產生出來的。

山桐子:本源是「質」的來源,本源看得見嗎?

飛鶴子:看不見。本源是不可見的,任何眼睛都看不見本源。絕對的道和絕對的本源,對於人的任何感覺和感知來說,都像真空一樣,看不見,不可見,對於人來說就像什麼都沒有,人不會覺得那裡有任何東西。

山桐子:本源是「質」的來源,為什麼本源卻不可見?

飛鶴子:不要以為是「質」了,就能夠看得見,本源的那個「質」,不是物質的「質」那種東西,因為本源不是物質,所以是看不見的。人只看得見、只感知得到物質,看不見、感知不到非物質。看不見、感知不到,對於生命來說,就是真空。真空就是這種東西,真空並不是人以為的「什麼都沒有、絕對的沒有」,真空的內涵不是「絕對的沒有」,而是人用任何途徑都感知不到裡面的存在,就叫真空。因為不存在「絕對的沒有」這種存在,只存在「什麼物質都沒有」這種存在。所以真空的內涵是「什麼物質都沒有」,或者是人感知或探測不到有東西存在,而不是「絕對的沒有」。

山桐子:智慧體這種生命體是眼睛看不見的,心那種生命體眼睛看不看得見?

飛鶴子:看得見。人的眼睛所能看得見的生命體,都是心體,都屬陰。就像人的眼睛看見的地上的不管是人也好,什麼動物也好,人的眼睛看見的那個人的身體、動物的身體,那都是心體,都是由心產生出來的生命體。

山桐子:為什麼眼睛看見的生命體都是陰體?

飛鶴子:因為陽是眼睛看不見的,智慧體是陽體,陽體眼睛看不見。包括過去的人說的看見什麼人的靈魂也好,那都是陰體。

山桐子:眼睛看不見陽體,陽體如何存在?

飛鶴子:任何陽體,都需要得到陰體才能成為人。換句話說,如果一個陽體失去了身體,身體死了,那麼它就需要得到另一個身體才能重新成為人,成為那個具備著身體的人的智慧體。

山桐子:陽體失去了身體,身體死了,陽體會不會死?

飛鶴子:不會,因為陽體和身體不是同一種物質,不處在同一個空間,不會因為身體的死亡而死亡。「身體」這種東西,都是心體。「智慧體」這個概念,是在人這裡產生出來的概念,在「智慧體」所在的空間裡面,人所稱的那個「智慧體」,其實也是一個具備著身體的人,「智慧體」的身體,就是人的思想體。

山桐子:思想體是智慧體的身體?

飛鶴子:是的,對於思想體來說,智慧體是思想體這個身體裡面的神。更高的智慧體又有更高的思想體身體,如此一直往高去,那個層次非常多,一層比一層微觀,一層比一層輕。

山桐子:思想體是智慧體的身體,但是之前說過,身體是心體。

飛鶴子:「心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思想對於智慧來說,就是智慧的心和心體。為什麼「思想」這兩個字,都有「心」字底?就是這個原因。思想體是智慧體的心體,是智慧產生出來的心。只不過在人這裡,有比思想體更陰的心體,就是人的這個身體,所以對於人的這個身體來說,思想體成為了陽體,成為了人的精神世界裡面的存在,成為了對於人來說無形的存在。

 

2024年4月10日

 

 

45.陽體

 

 

山桐子:陽體是通過明白道理而生出來的身體,明白什麼道理都一樣嗎?

飛鶴子:當然不是。物質是理構成的,不同的理會產生出不同的物質,不同的理會生成不同的東西。這個道理,人用眼睛看得見的這種身體來理解陽體的那種身體,是很難理解的,因為這裡的人他們的身體都差不多,所以他們理解不了身體完全不同是什麼概念。

山桐子:陽體的身體會完全不同嗎?

飛鶴子:會非常不一樣,有多少種智慧、有多少種理,就會生成多少種身體。人都知道,不同的人互相之間的思想是會打架的,你不同意我的說法,我不同意你的說法,意見分歧為什麼會如此之多?就是因為陽體的不同導致的。人不同的意見和主張的爭紛和辯駁,就是人的思想體在互相打架和爭奪對錯的地位,從這種現象可以看到,人的思想體其實是活的,它是有生命力的,它也是生命。既然是生命,那麼就會有身體,是不是這個道理?所以人的思想體它也是一個生命。

山桐子:人不同的思想的確是會打架的,這種現象太普遍了。

飛鶴子:人的思想互相之間會打架,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思想和思想之間會爭奪對錯,為什麼會爭奪對錯?是因為不同的思想在爭奪地位,對的思想在陽性空間裡面能夠取得較高的地位和領導權,不對的思想、落了下風的思想其地位就會下降,所以思想打架是在爭地位和權。

山桐子:原來是這樣。

飛鶴子:人的思想體就是我們說的陽體,它是生存在陽性空間裡面的生命。生成什麼樣的陽體,就看產生它的理和道是什麼,不同的理、不同的道,產生出來的陽體是不同的。比如說,看我說的理產生出來的陽體,那是中道產生出來的,裡面的理和標準是中。看孔子說的理產生出來的陽體,那是屬於孔子那個領域的,裡面的理的標準是君子,不同的道,會有屬於自己的領域,會有他的人。智慧大的,思想體就會大,大道產生出來的思想體會大,能力也會比小道產生出來的大。

山桐子:什麼叫「他的人」?

飛鶴子:真道都有自己的宇宙範圍,那個道產生出來的陽體,會生存在那個道所屬的宇宙範圍裡面,那就是那個道的人。就像孔子的學生,他們學孔子的理生出來的思想體,會生存在孔子的道所在的宇宙範圍裡面。

山桐子:孔子的君子之道,和我們說的中道有什麼區別?

飛鶴子:只有真正地明白我說的理的人,才能真正地明白其中的差異。不過我可以簡單說一句,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但是我的智慧很大,比孔子大。孔子是君子,人中的君子會更願意認孔子而不願意認我,他們會覺得孔子更可親。

山桐子:不學道的人會怎樣?

飛鶴子:生命都有生存的本能,這種本能是不用教的。真的有根底的、真的是以中為標準的神,看到我的理,就不會錯過,因為他意識的深處會有感覺,這是自己得以重生的機會。一個獨立的世道裡面,只會有一個真道出現,是不會有重疊的,越大的道越不會有重疊,只有小道有重疊。所以在現在這個世道中,你如果不學我的道,你就找不到另一個和我有相同智慧的道了。真道的出現,是相當難的,很漫長的歷史時期,才會出現一個。過去的真道是孔子,但是屬於孔子的世道過去了。

山桐子:中道產生出來的陽體和其它道產生出來的陽體有什麼區別?

飛鶴子:中道具備多大的智慧,中道產生出來的陽體就具備多大的能力和變化能力。而對於不同的人通過從中道裡面明白到道理而產生出來的思想體有多大,就要看不同的人他自己的神的理解能力了,能理解到什麼理,就具備那個理產生出來的陽體和那個理管理事物的標準、尺度和能力。

山桐子:有理就能產生得出身體嗎?

飛鶴子:陽體是物質身體,物質身體就是理產生出來的。用形象一點的話形容,理就是產生身體DNA的那個生命密碼和資訊,DNA裡面的那個邏輯關係。

山桐子:真道都有自己的宇宙範圍,真道和人的思想體有什麼區別?

飛鶴子:人的思想體是通過學道理而生出來的,真道的智慧不是通過學道理而生出來的,而是直接從無中生出來。真道的智慧只需要那個人通過觀察事物和自己的思考,就能逐漸得到。用形象一點的話形容,真道是無師自通的,就像孔子的智慧,是孔子通過觀察事物和自己的思考而產生出來的,孔子是無師自通的。但是孔子的學生,無法單獨通過觀察事物和自己的思考而產生出如此多的思想,只能通過學孔子的道理產生出思想體。人無師自通只能明白小道理,明白某些個別道理,或者是通曉某些技術和技術裡面的原理,無法產生出通曉人心、思想和各種道理的智慧,也就是人能夠無師自通的只能是技術和個別道理,技術和道理是天壤之別的東西,不能相提並論。真道能產生出「世道」這種東西,某個人自己的思想無法產生出世道,比如說,孔子的道產生出了孔子之後二千多年的孔子的世道。這種差異,就是真道和人的差異。為什麼說老子不是真道,是因為老子的思想根本產生不出世道,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世道是老子的世道,所以老子只是人,不是真道。

山桐子:中道的範圍裡面,也會產生出不同的道嗎?

飛鶴子:中道就是宇宙最根本的那個道,所有道理裡面最根本的理,所有能稱得上叫「道理」的,都離不開中道,脫離了中道的所謂「道理」,一定是假的。任何一個領域的理裡面,都存在著陰陽兩面,都存在著陰陽關係和陰陽平衡,都存在著各種因素互相之間的關係和制衡,哪裡沒有中道在?舉些簡單例子,政治要處理好權與民的關係和平衡,經濟要處理好生產與消費的平衡,中醫要懂得人體的陰陽平衡,畫畫要講究色彩的深淺度、空白度等,寫詩詞小說文章,裡面要有理和精神,理和精神是文學作品的靈魂,感情和理如何搭配等。任何的偏向,都會直接影響著產生出來的後果,哪種偏向會產生什麼結果,什麼情況下需要哪種偏向等等,各種各樣的領域裡面,都存在著陰陽關係和陰陽平衡,而陰陽關係和陰陽平衡就是中產生和衡量出來的,各種因素互相之間如何制衡,就是中的智慧衡量出來的,離開了中,什麼智慧都不會有。在人的意識中,人認為自己具備明白道理的能力是天生的,但是人未曾想過那個「天」是什麼?是哪個「天」生出來的?把現代思想和科學當成了真理的那部分人,以為不用古人的那些概念了,不用「道」這個概念了,就以為自己和道沒有關係了,多幼稚的認識。「道」只是一個概念,而產生人的智慧的那個存在,你即使不用「道」這個概念,難道就不存在了?我不用「道」這個概念,我用「天」這個概念行不行?不同樣也可以嗎?不想用、不喜歡「道」這個概念的那些人,你們以為自己和「天」沒有關係?你們的思想是不是太幼稚了?宇宙中沒有任何生命能夠絕對地單獨存在,任何一個生命都離不開天和地。如果我用「道」這個概念來表達天的話,那不也可以嗎?天道,道其實就是天。「天」與「道」,只是從不同的角度講出來的概念,它們的所指,是同一種存在。

 

2024年4月17日

 

 

46.思想體

 

 

山桐子:人所知的思想体,其实也是一个具备着身体的生命体。思想体那个生命体,和我们现在地上的人,有什么区别?

飞鹤子:层次不同,境界不同,能力不同,所在的空间不同。

山桐子:能力有什么不同?

飞鹤子:任何一种身体、任何一个身体,它都只能够动它所在空间和层次里面的存在,比它高的空间的物体,它触碰不到,比它低的空间的物质,它没有能力直接动它们,但是可以通过低层的身体去动。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这个身体上的手,只能够拿这个空间的物体,触碰不到高层空间的物体,比如说思想体。你能用这个手触碰得到思想吗?触碰不到,所以低层空间的身体触碰不到高层空间的物体。而思想体那个身体,它能动得了思想体那个空间里面的物体,也就是思想体可以动思想体,但是它无法直接动这个空间里面的物体,但是可以通过控制比它低的空间的这个身体,来动这个空间的物体,这就是我们平时知道的,人的思想控制人的身体在做事。所以不同空间的身体的能力存在着这种差异,低层空间的身体触碰不到高层空间的存在,但是高层空间的存在可以通过控制低层空间的身体来动低层空间里面的物体,而且高层空间的身体可以直接动高层空间里面的物体。

山桐子:空间的高低如何分?

飞鹤子:這個問題涉及到空間和物質的問題,是另一個問題。宇宙空間是分層次的,有高低之分。對於空間的高低如何分?有幾個衡量的角度,一個是能量的大小,一個是物質普遍的運動速度,一個是物質普遍的壽命長短,一個是物質的變化幅度和能變 性。層次高的空間能量更大,物質運動速度更快,物質的變化幅度更大、變化能力更強。

山桐子:思想体无法直接动这个空间的物体,它能不能直接动它那个空间的物体?

飞鹤子:当然可以,就像这个空间的身体可以直接动这个空间的物体一样。

山桐子:思想体如何动它那个空间的物体?

飞鹤子:由于空间的差异非常大,所以不能用这个空间身体的状态来直接套思想体所在的空间,因为那个空间物质的运动速度比这个空间快无数倍,用这个空间的速度概念看,那个空间的运动速度几乎快到没有时间差,从这里到那里几乎没有时间差,就那么快,所以人思考问题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物质的能变性很大,层次越高能变性越大。我举个例子说一下思想体如何动思想体那个空间的东西。比如说,有人看到我说的东西他不同意,他说你说得不对,应该如何如何才对,摆自己的理由,然后我用几句话把他驳回了,驳到他没话说,他无以为对,只好走了。在这个空间人只能看到这些情况,可是人看不见在思想体那个空间,我的那几句话已经把他那个想反驳我的思想解体或者部分解体了,所以他心里不但很不高兴,而且他的心会感觉到痛、难过,但是又想不出来还有什么话可以对我,这种感觉会在他的记忆里面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个过程它真实地涉及到了物质的互击或瓦解过程,不是虚无缥缈的梦幻和不真实的存在,只不过这种物质的互击或瓦解不存在于我们眼睛看得见的这个空间,它存在于思想体所在的空间,所以人眼看不见。当我的思想体能力比他的思想体能力大的时候,就能这样,几句话就能把他思想里面反驳我的那个思想解体或把它打怕了,然后它跑了。

山桐子:思想解体了对那个人有什么影响?

飞鹤子:解体的通常只是那个人其中的一个思想,他还有许许多多其它思想,所以对那个人的生存来说,不会有什么太大影响,只是那个人的那个思想被解体或部分解体或打怕后,他很难再有那种思想,得重新生成,重新生成的思想很可能就不是原来那种思想了。或者是那种思想被我打击后它的势明显减弱,所以以后说那种话的时候它不敢再像以前那么大声了,会有害怕的感觉,会害怕持比它更有理的思想出现,怕再次被别人攻击,而且那个人以后会怕我,不敢对上我。

山桐子:人的思想如果真的被持强有力理据的另一个思想攻击后,就会出现这种状态,不敢吱声了,除非那个人是个厚颜无耻的人,否则都会有畏惧感。

飞鹤子:从人的这些状态可以说明一个问题,他的思想真的是被我攻击到了,那种伤害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他的害怕和害怕再次被攻击的心理是真实存在的。如果他的思想被我解体得太多的时候,他的智会丧失很多,当然这种情况不多,只有那种非常坏的人,满脑袋几乎没有几个思想可以要的,这种人就会存在这种危险,他的思想最终会被正理解体。「思想」这种东西,是有阴阳之分的,所以实际情况会比我刚才说的复杂很多。

山桐子:思想怎样分阴阳?

飞鹤子:通常来说,人的思想大部分是属阴的,这种属阴的思想,就是人平时说的「我想如何如何」的那个「我想」。比如人说「我想做什么、我想干什么」、「我觉得那个东西如何如何」、「我喜欢那个东西」等等个人的意愿、喜好、判断,这类思想都是属阴的,而这类思想占了人所有思想里面的绝大部分,所以人平时绝大部分思想都是属阴的思想。

山桐子:什么思想是属阳的?

飞鹤子:道德、道理生成的思想,或者是观念生成的思想,或者是理论、主义生成的思想,这些思想是属阳的。虽然理论、主义生成的思想也属阳,但是任何理论主义,都不能违背道德和道理,违背道德道理的理论和主义是邪的,所以从根本上说,阳性思想其实就是道德道理产生出来的。阳性思想会明显地带着「公」的性质,阴性思想会明显地带着私人性质,这是两大类不同的思想,所以思想是分阴阳的,公属阳,私属阴,这是之前说过的。阳性思想在普通人身上占比很少,一个社会里面,往往只有少数人身上这类阳性思想占比会大。也就是说,一个社会里面,往往只有少数人他们的思想里面阳性思想占比大,大多数人他们的思想里面阳性思想占比是比较少的。

山桐子:普通人他们思想里面阳性思想比较少,能不能一点阳性思想都没有?

飞鹤子:不行,一点阳性思想都没有的人,是成为不了人的,因为太私了,一点公的因素都没有。人平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说做人要学会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才可以做人。这种话经常会出现在教育小孩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就是因为一个人能够正常地成为人,他一定需要具备阳性思想,明白一些道理和道德等等,明白一些公共准则和公理,具备了一定的阳性思想,他才可以成为一个正常人。

山桐子:人的思想体对于人来说是什么?

飞鹤子:人的思想体是属于那个人他自己的,是他的整个生命范围里面的存在,人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综合体,有他的神,有他的思想,有他的身体,每一个人都有这么三部分存在,这三部分存在构成了他整个生命的三大层次:天、地、人。天如何决定了人如何,人如何决定了地如何,这三大部分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人这种生命体。

山桐子:思想体属于天地人里面的哪种?

飞鹤子:假如把人体比喻成宇宙的话,思想体就是他那个宇宙范围里面的人,阴阳两大区域里面的人。

山桐子:人自己的神是什么?

飞鹤子:假如把人体比喻成宇宙的话,人的神就是他那个宇宙范围里面唯一的最高的神,或者叫元神。人的这个神就是人体里面唯一最高的那个神识,或者叫神智。这个最高的神识,具备着主宰他那个身体范围里面所有的思想活动和对思想的生杀大权,这个神识有能力消灭任何一个他不想要的思想,有能力生成新的思想,所以这个神识对于思想来说,相当于天的存在。

山桐子:人原来是一种如此复杂的存在。

飞鹤子:虽然阳性思想是人后天学回来的,但也是他带着的,属于他的思想,是他以后做人的资本、立足于世的资本。换句话说,当一个人在这个空间死了之后,所有他生前具备着的思想、包括所有的阴性和阳性思想、去除了表面身体产生出来的那些浅层感情外,还是那个人他自己,他依然是一个人,只是少了最表面的一层身体,而且因为失去了表面的这个身体,他无法在这个空间出现了。

山桐子:阴性思想和阳性思想不会因为人的死亡而「分家」吗?

飛鶴子:人是陰陽同在的,沒有任何一個人只有陰的部分而沒有陽的部分,同樣道理,沒有任何一個人只有陽的部分而沒有陰的部分,而「人」這種東西,就是具備著神智的陰陽結合體。換句話說,陰陽兩種不同的思想,它們雖然分別存在於陰陽兩種空間裡面,但同時又會在同一個人身體上體現出來,它們都能控制這個身體做它們想做的事。很多時候人之所以出現矛盾狀態,一會這種思想想這樣做,一會又被另一種思想否定,就是因為人有很多思想,各種思想都能、都會反映到這個身體上。或者這樣說,陰陽兩大類不同的思想,雖然分別存在於兩種不同的空間裡面,但是它們共用同一個身體,它們都能夠在同一個身體上體現出來,都能夠影響這個人,而那個能同時體現和承載陰陽兩種思想的身體,就是「人的身體」。而人的眼睛看見的「人」,永遠只能看見那個體現和承載著陰陽兩種思想的一個身體,看不見陰陽兩種思想。所以在人的認知裡面,「人」這種東西是這樣的一種存在:有一個身體,身體會體現出兩種東西,身體承載著兩種東西,一種叫人心,一種叫神智,其實就是陰陽兩種思想體。我反復給人講這些陰陽之理,是要人明白,人有陰陽兩種意識,要分清陰陽兩種意識,不要把陰當成了陽,不要把自己的意願當成了公理,大事上以陽性思想為主,小事上以陰性思想為主,只有這樣才能陰陽平衡,人才能走好自己的路,否則陰陽不分、陰陽分不清,最終人會逐漸失去理智,拋棄公的部分,只要自己的意願,陽被陰遮蔽,或者是直接拋棄了陽,變成陰盛陽衰。人一旦變成了陰盛陽衰,就完蛋了

山桐子:人死之後,陰陽兩種思想不會分家,那去陰間的是什麼東西?

飛鶴子:人說的陰間,和我說的「陰陽兩大區域」裡面的陰性空間,是不能等同的,過去的人說的陰間,說鬼存在的那種陰間,那是極低的陰間。人死了之後,也會有一部分去那種空間,那是人身體裡面最低的那種陰性東西,比如說人心裡面極端的追求、生存的本能和欲望、極端的感情等等這種最極端的、低等無智的、幾乎不懂思考的陰性東西,才會去那種極低的陰間。

 

2024年4月24日

 

 

(未完,大概一個星期更新一篇)


 



 

 

正論網:http://www.zhenglu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