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31. 中庸之道(二)

 

山桐子:“冷”不好,那“热”呢?

飞鹤子:“热”也不好。

山桐子:为什么?

飞鹤子:人总有种错误的认识,当觉得一种东西不好时,就会跑到那种东西的对立面上去。其实这种认识是肤浅、错误的。就像当人觉得“冷”不好时,就会不自觉地跑到了“热”那边,以为“热”就是好的。

山桐子:当人觉得“冷”不好时,就会认为“热”是好的,为什么人会有这样的认识?

飞鹤子:是因为人认识不到中庸的存在。人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当看到一种事物不好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以为这种事物的对立面就是好的、才是好的。这种认识对不对?不能说它完全错,但是它不是完全对的,因为存在着“极端”这种东西。当人认识不到极端是不好的时候,也就认识不到中庸的存在,也就无法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这种状态,从冷走向热、从硬走向软、从恶走向善等等。“冷”不好,是因为“冷”偏离了中庸,那么“热”呢?“热”同样是偏离了中庸,既然都是偏离,那么“冷”和“热”有什么高低之分、有什么好坏之分呢?

山桐子:怪不得孔子说“过犹不及”。

飞鹤子:是的,孔子是很强调中庸的,过了和不及是一样的、都不好,因为都偏离了中庸。我们说的中庸和孔子说的“过犹不及”这种中庸,还不完全是同一种概念。我们说的中庸是冷和热的中间,是硬和软的中间等等这种中间。而孔子说的过犹不及这种中间,说的是某种东西的分量刚刚好,不多也不少,就像用药一样,如果用三分最好的话,用四分就叫“过了”,用二分就叫“不及”,孔子说的中庸是这种中庸。所以说我们说的中庸和孔子说的中庸是不同的,虽然都叫中庸。

山桐子:“冷”是恶,“热”是情,都一样是不好。

飞鹤子:是的。中庸是“无”,“无”才是最好的,什么都没有。孔子说能做到中庸的才是君子。

山桐子:所以君子的标准是要做到中庸。

飞鹤子:是的,就是“无”,无冷无热。这里再强调一次,中庸只是君子的标准,不是所有人都要达到的标准,不打算做君子的人,就不要学中庸 ,不打算做君子的人,可以学道德,道德里面有德,标准没有中庸那么严格,是所有人都能学的。打算做君子的人,不学中庸还不行,不学就不可能达到君子的标准。

山桐子:什么是君子?

飞鹤子:具备君王同等特性和标准的人。为什么君子和君王都叫“君”?“君”是什么?“君”是掌权的人。君子的标准,具体点说,就是无恶、平和、理智。

山桐子:中庸是“无”,道家也讲“无”,是怎么回事?

飞鹤子:道家讲“无”,但是低层次的道家都达不到“无”的境界,也不知道真正的“无”是什么。一般的道只是从理上知道有“无”的存在,但是具体“无”是什么,就不知道了。道家只有到了很高的层次,才能达到“无”的境界,才会知道“无”是什么。

山桐子:为什么低层次的道家达不到“无”?

飞鹤子:你从他的外表上看,都能知道他不是“无”。低层次的道家有各种不同的形象,其中有一种形象叫“潇洒”,“潇洒”是什么?不也是“有”吗?还有一种形象叫“道骨仙风”,“道骨仙风”是什么?不也是“有”吗?当然,对低层次的人不能要求他太高,他做不到。不过就是说这个道理,道家只有到了很高层次,才能真正做到“无”。

山桐子:“潇洒”的对立面是什么?

飞鹤子:情。

山桐子:为什么“潇洒”的对立面是情?

飞鹤子:情是“有牵有挂”,潇洒是表面的“无牵无挂”,或者可以说是“无牵无挂”的形象。

山桐子:表面的?

飞鹤子:真正的“无牵无挂”只有达到“无”的境界才会有,“无”的境界是“什么都不是”,你根本都看不明白他是什么,这种才是真正的“无牵无挂”。“潇洒”是一种人看得见的形象,那么为什么它是形象,就是因为他心里还有自己的“形象”存在,还有“认为潇洒是好的”这种观念的存在。既然他还牵挂着自己的形象,还有观念,那怎么能说是“无牵无挂”?

山桐子: 心里还有自己的“形象”存在,就不能说是“无”了。

飞鹤子:水是无色无味的,“无色无味”这种境界才是干净。“潇洒”和“道骨仙风”这些是低层次的道的形象,高层次的道就不是这样了,高层次的道没有什么特别的形象,看上去可能很不起眼,但是却通晓一切。

山桐子:没有形象是什么?是“邋遢”吗?

飞鹤子:不是,“邋遢”也是一种形象。“没有形象”是非脏非整洁、非丑非漂亮等等,没有词和概念能形容得出来的这样的状态,你根本都找不到词来形容,如果能找得到词形容的都不是“没有形象”。

山桐子:这样啊,有词能形容得了的都是“有”,没有词形容得了的才是“无”。

飞鹤子:是的。高层次的道家是“无”,是没有词能形容和概括得了的,只有达到这种状态的生命才达到“无”的境界。人能认识的所有一切都是“有”。

山桐子:“智”是道家讲的?

飞鹤子:是的,道家讲“智”。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高层次的道家才讲智,低层次的道家不讲智。

山桐子:高层次讲智,神讲智吗?

飞鹤子:不讲。神没有智不智这种概念,智是人讲的。 不过,从没那么严格的角度说,可以说神有智慧,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说神有智。或者换句话说,人说的智是比较有形的智,神的智是无形的,人看不见。因为人的语言有限,所以为了表达更高境界的状态,我说“神没有智不智这种概念”,是因为没有比“智”更无形的语言概念存在,所以只能这样说。也就是说,神的智比人的智更无形、更不可见。

山桐子:中庸只属于儒家吗?

飞鹤子:中庸不能说“属于”儒家,是因为儒家离中庸比较近,所以能够知道中庸的存在。儒家只是在人的文化里面这样叫,是人的文化奠定出来的东西,宇宙里面根本没有儒家这样的“家”的存在。孔子其实就是道,孔子是传道的人。

山桐子:为什么儒家又属于道家?

飞鹤子:儒家是离中庸比较近的那部分道家。我这样说,是因为过去的很多所谓道家,他们排斥儒家、排斥孔子的出现、排斥学孔子标准的那些人,也就是排斥后世的叫“儒家”的那些人,我才这样说,说“儒家是离中庸比较近的那部分道家”。因为被称为“儒家”的人,是愿意接受和学习孔子标准的人,那么愿意学中庸的标准的人,不就是离中庸比较近的人吗?而中庸就是道,是大道,所以学孔子标准的人,也就是学道之人,也归为道的体系里面。我这里把“儒家”和所谓“道家”这两个概念分开,是因为过去的宇宙里面有相当多的所谓“道家”排斥和不接受孔子和中庸,所以这部分人我称之为“道家”,也就是非中庸标准的道,不是以中庸为最高标准的道,不懂中庸的道。绝大部分道家离中庸都比较远,所以为了区分开来,通常来说,儒家就是儒家,道家就是道家,这是过去的分法,将来不是这样分。从高层次上看,道家的根其实都是扎在中庸上面的,所以道家都讲“无”。只是到了低层次,绝大部分道家离中庸越来越远了,所以低层次的道家和儒家就分开了。

山桐子:原来道家和儒家的根是一样的。

飞鹤子:所以到了高层次,他们讲的理非常相似。

山桐子:为什么低层次的儒家不属于道家?

飞鹤子:是因为低层次的道家离中庸很远。儒家是中庸,低层次的道家离中庸那么远,就不能说儒家属于道家了。到了高层次,道家离中庸越来越近,这时候,才可以说儒家属于道家。“无”是高层次的理,同时也只是无数法理里面的一个,不能老抱着一个东西不放,否则就会走极端,什么都“无”,就乱来了。中庸只是最高标准,但不是所有东西都需要中庸,最高标准和事物,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把概念搞乱。

山桐子:理也不能走极端。

飞鹤子:是的。老抱着一个东西不放,什么地方都用它,就是走极端了。任何理都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地方都适用的。就像路一样,走这条路就通向这个地方,走那条路就通向那个地方,所以不能用一条路通向所有地方。就像打仗一样,你也说“无”,就乱来了。不过事情是有两方面的,如果你一会走这条路,一会走那条路,就成了“无头苍蝇”,乱七八糟,什么路也走不出来,根本也上不去。

山桐子:如果那个人只想做个好人,不想提升自己的话,“无”这种理适用吗?

飞鹤子:不适用。如果那个人只想呆在原处,不想提升,只想呆在人的层次做个好人,那么他就不能用“无”这种理,只能讲“和”、讲人通常能明白的那种道德,不能讲“中”。只有想提升自己的人,才需要中庸这个理,才需要讲“中”和讲“无”,以及讲高层次的道德。

 

上一篇    下一篇

回目录

回首页


发表于 2018年1月

宇宙的根本是什么?人是什么?要看《中道》才能明白:

《中道》


 

正论网:http://www.zhenglu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