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1. 何为中庸

 

山桐子:孔子告诉人最重要的东西是“中庸”,中庸是什么?

飞鹤子:中庸,从简单的角度说,就是不走极端。“庸”是“用”的意思,所以中庸就是“取中间的路走”。

山桐子:有些人认为孔子的东西是“仁”,为什么不是“仁”,而是中庸?

飞鹤子:“仁”是孔子告诉人的做人的道理和应该有的道德标准,但是孔子说的道德标准是站在中庸的角度上说的。举个例子,假如有两个人,一个是道家,一个是儒家,他们都在分别给人说人的道德标准。那么他们说出来的东西,会是一样的吗?

山桐子:不一样。道家会站在道家的理的角度说道德,儒家会从儒家的角度说道德。儒家的角度是什么?

飞鹤子:儒家的角度就是中庸。过去的道家说道德,会站在善和自由的角度说,像老子那样。儒家说道德,会站在中庸的角度说。

山桐子:原来是这样,儒家站在中庸的角度说“仁”,不能说“仁”就是儒家的东西,而只能说“中庸”是,因为道家也可以说“仁”,只不过如果道家说“仁”就不是站在中庸的角度说。

飞鹤子:是的。所以中庸才是儒家最重要的东西,而不是“仁”。“仁”只是孔子当时说的其中一种东西,那么换了另一样不是“仁”的东西,孔子能不能说,当然也能说。假如有一天孔子不说做人的道理了,不说“仁”这种东西了,而是说做仙人的道理,如何做才是一个好的仙人,那么孔子同样会从中庸的角度说,因为孔子是站在中庸那个位置上的。孔子有这样一段话,“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扣其两端而竭焉。”

山桐子:什么意思?

飞鹤子:孔子说,我知道很多东西吗?没有多少。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问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的,我只是看到了那个问题的两个极端,看到那个问题的两端我就全部明白了。

山桐子:原来孔子看问题是先明白了事情的两个极端,然后就知道这整个问题了。看来孔子是站在事物两个极端的中间位置,两边都能看到。

飞鹤子:是的,事物都有两个极端、都有正反两面,站在中间,正反两面都看得到,事物的全貌就都看到了。孔子除了教给人道德外,同样教给了人中庸,中庸体现出来的理贯穿了孔子说的所有东西,只是人看不见、不明白而已,人看不见不等于孔子的思想不是中庸。中庸是很重要的 。

山桐子:为什么中庸很重要?

飞鹤子:因为宇宙中的任何一种理,它都有适用范围和适用的量,超出了适用的范围、超出了适用的量,就不适用了,再用就是错的了。就像人用药一样,哪种症状用哪种药、用多少量,都要很讲究,用错了药、用错了量,是不行的。这个道理跟用药很相似。

山桐子:用理和用药一样啊?

飞鹤子:比如说,人需要吃饭,吃饭对人来说是好事,那能不能没有节制地拼命吃?

山桐子:不能,吃过量了人会死的。

飞鹤子:再比如说,人需要睡觉,睡觉对人来说也是好事,那拼命睡行不行?

山桐子:不行,睡过量了人会昏的。

飞鹤子:其实就是这样,不管那件事人认为它再好,都不能做得过多,多了,就一定会产生负作用。同样,不管人认为那种思想再对,你老抱着它不放,同样也是走极端,时间长了也一定会在那个问题上碰壁。适用范围过了以及量过了,都是极端。

山桐子:为什么宇宙中会存在不能走极端这种东西?

飞鹤子:是因为宇宙的道是圆的、循环的。假如允许生命走极端,就不叫圆了,同时也达不到循环往复的永恒。宇宙中存在着这样的机制,能使宇宙里面的道循环往复地永恒存在,这是将来的状态,过去达不到这种状态。哪个群体的生命走了极端,道产生出来的法就会制约那里,不允许大范围的极端出现,所以极端了就会出现麻烦事和阻力,就是这么来的。

山桐子:怎样才能不走极端?

飞鹤子:不走极端包括行为上和思想上。思想上走极端了,同样是走极端。比如说有人认为对别人好是好的,然后他就认为对别人越好就是越好,这就是走极端了。对别人好,它是好的,但是对别人好超过了一定的界限、超过了一定的程度,就会成为了害人。

山桐子:如果极端了,对别人好也会成为害人。

飞鹤子:极端了就会带来反效果,这种例子太多了,所以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极端。孔子是一个不走极端的人。孔子叫人守礼,但同时孔子也叫人不能过分地守。有这样一个典故,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因为子张常常守礼超过周礼的要求,而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孔子说了这样一句话:过犹不及。意思是超过了和达不到是一样的,都是不好。

山桐子:超过了和达不到是一样的,守礼守得太过和不守是都一样是不好。这么说认真过了头和不认真都一样是不好。

飞鹤子:是的,所以中庸才是孔子思想里面最重要的东西,孔子说的道德里面的标准是中庸。

山桐子:为什么孔子当时那么强调人要守礼?

飞鹤子:这是由当时的具体情况决定的。孔子当年的具体情况是绝大部分人都非常不守礼,所以孔子就需要强调守礼。因为那些人都偏到不守的那一边了,所以孔子就强调要守。假如当时的具体情况不是不守,而是守得太过了,孔子同样也会告诉人说,不能守得这样厉害,量过了不行。看似矛盾的两种要求,其实是不矛盾的,偏左了就需要往右走,偏右了就需要往左走,因为要取中间的路走,才是最好的。

山桐子:这么说“一成不变”不是最好的。

飞鹤子:那是僵化。条件变了,能不变吗?情况变了能不变吗?

山桐子:什么是僵化?

飞鹤子:理死了,不会动了,变成了固化的观念。

山桐子:观念是死的。看来人说的“不变的才是真理”,这句话是错的。

飞鹤子:当然是错的。不变的是观念,而不是真理。变不是不好,也不是错,只要“万变不离其中”,就是好的。当然,如果哪个人要用“变”作为“理由”,来保护他的执著、追求 和人心,到处找理由为自己辩护,而不是在说理,那就是狡猾,是最坏的人。 所以好坏往往就是一线之差,看起来很像,但是本质却不同。好人维护的是理,坏人维护的是自己和自己的心,一试就能试出来,时间一长就能看出来,所以假是长久不了的。

山桐子:“变”是要往“无”的方向变,不能用来维护自己。

飞鹤子:“万变不离其中”的“中”,是中庸的“中”的意思,是“中间”,是“无”,而不是其它意思,这是不能搞错的。

山桐子:为什么人说的是“万变不离其宗”?

飞鹤子:人说的很多话,人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只是别人这么说他也这么说,到底为什么这么说?不知道。那么人说的什么话能作什么准?我告诉人的,是真正的理。什么是“宗”?“宗”不就是根吗?什么才是根?什么才是所有道的根?人知道吗?不知道。所以我告诉人的才是真正的理。道的根就是中。所以人说的“万变不离其宗”和我说的“万变不离其中”有矛盾吗?没有矛盾,但是我却把“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告诉了人,就是“万变不离其中”、“万变不离其中间”。

 

上一篇    下一篇

回目录

回首页


发表于 2018年1月

宇宙的根本是什么?人是什么?要看《中道》才能明白:

《中道》


 

正论网:http://www.zhenglu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