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4. 何为中庸(四)

 

山桐子:如果别人对自己好,那么按照中庸讲的义,应该如果做?

飞鹤子:中庸讲的义,基点是道德和道理,而不是个人的恩怨。道德要求你要对别人好,不能对别人恶,所以不管别人对你好还是不好,都不能对别人不好,都不能对别人恶。

山桐子:所以中庸讲的对别人好,是因为道德,而不是因为别人对自己好。

飞鹤子:中庸通常比较重视无恶,而不太重视回应别人对自己的如何。

山桐子:为什么中庸重视无恶多于重视回应别人对自己的如何?

飞鹤子:这是道德对高位者的标准要求,至于普通民众不一定是这种标准。如果一个权高位重者很重视回应别人对自己如何,就很容易被小人钻空子,小人就能通过谄媚、讨好等手段而得到高位者的关注和得到地位。如果一个社会这种人很多,社会的风气也会很不好,人情会泛滥,人很容易通过拉拢感情的方式而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对谁好了谁就一定需要回应?不回应就是坏人?这是感情绑架。这样是不行的,所以道德里面有这种标准。中庸是道德的源头,道德源自于中庸,中庸的标准就是道德的标准。

山桐子:极端就不叫“礼”,是不是因为中庸强调不走极端,所以“礼”是中庸讲的?

飞鹤子:这是中庸通过“礼”这种东西来给人传达中庸的标准。中庸的标准是无形的存在,怎么样使人明白中庸的标准?就需要一些有形的东西来承载着中庸的标准,“礼”就是承载中庸标准的其中一种东西,这是“礼”最根本的内涵。人对礼的理解是非常不准确的,礼是不极端的行为和思想,是平和的、理智的,这才是礼。什么是“非礼”?就是那些极端的、粗暴的、强制的、阴暗的、有图谋的行为。礼不是现代人认为的什么“礼貌”那些东西,那些东西非常肤浅没有内涵,很多只是虚伪的外表。真正的礼是真实的、干净的、内涵丰富的,极端了的东西都不是礼。礼除了不极端外,还有就是“规矩”,要有规矩,没有规矩是无礼。这个“规矩”包括了外在的道德和内在的人自己的心法,要有心法, 人对自己的心要有约束,这才是“礼”。

山桐子:什么是心法?

飞鹤子:道产生出来的对心的要求和标准。粗略地说,道对心的要求标准是阳主阴从,大事上心要遵循理和维护理、遵循道和维护道,要明道德和道理。

山桐子:道家不讲“离民众近的官员要有善,君王要有智”这种理吗?

飞鹤子:道家讲的治国之道不是这样的。低层次的道家是不懂治国之道的。而且更重要的一点,道家不讲法,讲自由,根本治理不了社会。

山桐子:善和智的治国之道不同,哪种好?

飞鹤子:治小国可以偏善,治大国和治天下要用中庸。

山桐子:为什么治大国和治天下不能用善?

飞鹤子:只有中庸才是恒久的稳定和不灭。“无”为阳,“有”为阴,君王不讲中庸,就没有了阳,所以治大国和治天下的君王一定要讲中庸。民和百官都可以不太讲中庸,讲“和”就可以了。治大国的君王不可以不讲中庸,否则天下会大乱。中庸不走阴也不走阳,只有中庸才有恒定和平衡。如果 治理天下的君王不讲中庸,一定不会长久。

山桐子:中庸是恒定。

飞鹤子:中庸生智,要有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人要有智,他必须做到无恶、不执、不迷,这是最起码的标准,才会有智。无恶是首先要做到的,是中庸最起码、最低的标准要求,一个人如果做不到无恶,是走不到中庸的。君子的标准是要无恶。中庸对无恶的要求非常高,比道家的要求要高,每走一步,都要先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恶,看到自己没有恶了,才可以往前走,如果有恶,就必须先去掉恶,才能继续往前走。一个人做不到无恶,是走不到中庸的,非要走,就会出现危险。气也是恶,一个人生气了就是有恶。无恶是没有气,不管喜气和怒气都是气,其实都是恶。没有怒,没有怨,没有恨,没有妒忌,等等各种恶的东西都没有。

山桐子:气是恶的东西吗?

飞鹤子:是的,七情六欲里面都带着恶的因素,所以都不能极端。不是说不要了七情六欲,而是不要极端。道德是不搞禁欲的,搞禁欲是邪的东西,但是不搞禁欲不等于就可以乱来,同样说无恶了也不是要人禁欲。所以无论是禁欲还是纵欲都是极端。

山桐子:为什么中庸对无恶的要求那么高?

飞鹤子:因为中庸是无,中庸走中间最正的那条路,所以对无恶的要求很高。一个人做不到无恶,是不可能走得到中庸的。所以要走中庸,必须先去掉恶。当然,这个过程是慢慢达到的,一点点提高的,一步登不了天。 我们说的“无”只是一个方向,所以“无恶”只是一个方向,是中庸告诉人的一个方向,而不是要人绝对地“无恶”,不要把我的话弄成极端。为什么我会强调“无恶”?是因为人往往是很难自觉做好的,做好很难,变坏很容易,所以我才这样给人树一个明确的方向,告诉人要经常留意着自己往“无恶”那个方向走,是这种意思,而不是要人搞极端、搞禁恶,这是不能搞错的。

山桐子:无恶,君子要无恶,有恶就要先去掉恶。道家讲“智”吗?

飞鹤子:智是中庸所生的。道家喜欢执理,所以一门道家会掌握一门理,不同的道家掌握不同的理。由于道家执理,所以道家不讲智。

山桐子:为什么道家执理,就会不讲智?

飞鹤子:执理是极端,极端了就不可能有智 。智不是执理产生出来的,智是中庸产生出来的,中庸不执理,但是中庸最讲理,这种关系只有当人真正地达到高境界后才会明白和做到。人如果不相信我说的,你看看我是怎样的状态就会明白了,我是不执什么理的,但是我能够讲各种各样的理,什么理我都懂,都能讲。所以智是中庸产生出来的,而不是执理产生出来的。

山桐子:王要有智,不能极端。那为什么离民近的要有善?

飞鹤子:民的标准是比较低的,你拿智去要求民众,他们会受不了的。如果对民众都要求他们“不惑”和“无恶”,不能喜欢甜蜜蜜的话,无喜无怒,他们就会承受不了,认为你不近人情,会害怕你,讨厌你。所以不能用智的标准要求民众,民众需要的不是智,而是善,民众的标准是要善良。

山桐子:没有一种理是万能的,所以不同情况要用不同的理。

飞鹤子:是的。

山桐子:那么这个“中庸”适用的范围是什么?

飞鹤子:中庸是高层次才讲的理,所以中庸只适合于道德高尚、正直无私、恶气少的人,也就是孔子说的君子。道德低下的人不能用中庸来教化他,否则会适得其反,会助长人的狡猾,会出现危险,道德低下的人是不能走中庸的,恶气重的人也不能走中庸。普通人讲中庸只能讲孔子说的那种中庸,不能讲我们说的这种中庸。孔子说的那种中庸适合所有的普通人,只要那个人不是太狡猾或太恶都可以学。但是我们说的这种中庸,只适合已经达到了君子标准的人,也就是道德高尚、正直无私、恶气少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回目录

回首页


发表于 2018年1月

宇宙的根本是什么?人是什么?要看《中道》才能明白:

《中道》


 

正论网:http://www.zhenglu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