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20. 三人行必有我师

 

飞鹤子:孔子有一句话,经常被人断章取义,只要了句子的一半,扔掉了另一半。

山桐子:怎么可以只要一半?要不就是要全句,要不就是都不要。

飞鹤子:孔子是这样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山桐子:这句话为什么只要了前半句,意思就不一样了?

飞鹤子:因为后半句是对前半句的解释和分析,是前半句的原义,所以扔了后半句,就等于扔掉了前半句的原义。当人看不见前半句的原义而只看见前半句的表面文字时,人就会很容易对其望文生义,也就会出现理解错误和肤浅。

山桐子:这么说,人对前半句的理解是望文生义产生出来的?

飞鹤子:是的。所以后人老是歪曲孔子的这句话,把孔子说的那个“师”字歪曲了。

山桐子:人怎么理解这个“师”字?

飞鹤子:由于人总是只要了前半句,所以人就以为孔子这里说的“师”真的是“老师”的意思。可是孔子这里说的“师”却不是“老师”。

山桐子:人以为孔子说,三个人里面,一定有我的老师?

飞鹤子:是的,很多人就是这样理解。

山桐子:三个人里面怎么可能一定会有自己的老师?这么荒唐。

飞鹤子:人以为孔子在说“谦虚”话。谦虚是人说的,这种东西不是真正的东西,不能使人从本质上变好,弄多了,反而会使人变虚伪。孔子教给人的都是真正的道理,孔子不会教人谦虚。

山桐子:很多人说话都是胡言乱语的,思想也是混乱的,也成了老师?人以为只要谦虚了,就可以了。

飞鹤子:不明道理的谦虚只是流于表面的东西。孔子是圣人,只会教人道理,不会教人“谦虚”这种不是道理、只有表面没有实质的东西的。在这句话里,孔子是说,我只要和别人呆在一起,就一定会取师学道,看到别人身上有什么坏东西,就对照着看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坏东西,如果有,就去掉它。

山桐子:孔子的“师”是说要对照别人的不好看看自己有没有同样不好的东西,这么说孔子真正的“老师”,不是那三个人,而是道。

飞鹤子:是的。用法衡量别人身上的那些东西,看看好不好,如果不好,就看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东西,如果有,就去掉它,孔子说的是这个意思。孔子的这句话是有很深含义的。人最难做到的就是找到自己不好的地方,孔子教给人的就是这种怎样找到自己不好的地方的方法。孔子不是教人谦虚。谦虚不是道理。

山桐子:看到别人身上有不好的东西,就要看看自己有没有同样不好的东西,如果有,就要去掉它。

飞鹤子:是的。并且孔子那句话里面的“善”不是人理解的那个意思。人以为孔子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说,看到别人的“优点”就学,看到别人的“缺点”就改自己的缺点。其实不是这个意思。

山桐子:人把“善”理解成了“优点”,把“不善”理解成了“缺点”。

飞鹤子:是的,人是这样理解的。但是这样理解是完全错误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看是相反的。

山桐子:为什么理解成“优点”和“缺点”是错的?

飞鹤子:因为“优点”和“缺点”这种说法,是现代人的说法,古人是没有“优点”和“缺点”这种说法的,也没有现代人的这种肤浅的思维。“优点”和“缺点”只是现代人肤浅的思维的产物。

山桐子:为什么“优点”和“缺点”是思维肤浅的产物?

飞鹤子:古人讲的是理,而不是观念。现代人说的都是观念,不是理。现代人说的“优点”和“缺点”都是人自己的观念,是僵化的、死的东西。理是活的。在某种时候,“优点”可能就会变成“缺点”。在某种时候,“缺点”可能就会变成“优点”。并且在中庸看来,人所谓的“优点”都是“有”,都是不好的东西。

山桐子:孔子那里说的“善”和“不善”应该怎样理解?

飞鹤子:什么才是“善”?干净才是“善”,有坏东西怎么可能是“善”?那么干净就不应该有不好的东西了。为什么释迦牟尼给了人那么多的戒律要人修善,为什么释迦牟尼不教人如何搞关系?虽然佛的东西有许多问题,不是真正的理,但是也可以从那里看到一点迹象,就是关于对“善”的理解,不是人通常以为的那个“善”。佛的东西里面也会有一点道的迹象,因为它们的东西最开始也是从道那里学回去的。因为善是干净,而不是搞关系,所以孔子那里说的“善者”,是指没有坏东西的。当然,释迦牟尼讲的东西也都不是根本的东西,因为戒律本身就是固定了的极端的东西,用极端的东西想使人得到根本的提高是不可能的,所以释迦牟尼的东西对人的提高不起根本性的作用,我们这里只是说那个理。

山桐子:这么说孔子这里说的“善”,是指没有不好的东西,“不善”是指有不好的东西。

飞鹤子:是的。这个“不好的东西”是用道和法的标准衡量的,而不是用人自己的感情和利益衡量的。

山桐子:什么是法的标准?

飞鹤子:法的标准是道产生出来的。简单地可以这样说,法的标准从道那个层面说是轻者上升、重者下沉,从道德那个层面说是阳主阴从。

 

上一篇    下一篇

回目录

回首页


发表于 2018年1月

宇宙的根本是什么?人是什么?要看《中道》才能明白:

《中道》


 

正论网:http://www.zhenglu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