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33. 中庸之道(四)

 

山桐子:孔子教人中庸,那么那些“仁、义、礼、智、信”呢?

飞鹤子:活在世上的人是有两种的。一种是按照人的道德标准生存的人,这种人在人中占绝大多数,是在人中做好人的人。一种是按照高层次的法理在不断提升自己的人,这种是修道的人。那么孔子说出来的东西,里面同时包含了这两种因素,一种是教给那些在人中做好人的人应该遵循的道德标准,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那么还有一种因素就是教给那些想提升自己的人,也就是孔子说的中庸之道。我说的所有东西里面,同样包括了这两种内涵,一种是教人做好人的,就是通常层次里面的那种道德,一种是修道用的,也就是教人如何提升自己的部分。修道的那部分同样存在着道德这个概念,只不过这个“道德”和人通常能够明白的那种道德是层面不同的道德,同样叫道德。所以我说的道德其实是有两种内涵的。

山桐子:“仁、义、礼、智、信”是给那些在人中做好人的人用的,中庸之道是给那些想修道的人用的。

飞鹤子:“仁、义、礼、智、信”是做好人的道德标准,指的是孔子说的“仁、义、礼、智、信”。我们说的“仁、义、礼、智、信”,是融合了中庸之道在里面的,对人提升同样会有帮助,所以我之后说的“仁、义、礼、智、信”会和孔子说的不同,这是我有言在先的,不要觉得我说的和孔子说的不同,就认为我说的不对,不要用孔子的东西衡量我的东西,孔子可不是最终的标准。

山桐子:做好人的标准低一些的,修道的标准高一些。

飞鹤子:是的,做好人的标准达到“和”就可以了。修道的标准要尽量地做到“中”,开始做不到,也要尽量地慢慢要求自己做到。中是修道的方向。

山桐子:中庸之道怎么对待情?

飞鹤子:一个人要达到“中”,情就要放淡了,不放淡,从情里面生出来的那些恶念,就没有办法去掉,去不掉,就没有办法提高。中庸虽然要求人的情要放淡,但同时对人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求人不能有恶。在情的范围里,也就是做好人的标准里,还不讲没有恶,因为人有了情就会有恶,所以做好人的标准比较低一些,是允许人有情有恶、有执著有私的,这是人的标准。中庸的标准是神的标准。

山桐子:为什么允许人有恶?

飞鹤子:怨恨就是情里面的东西,有了喜欢就会生讨厌,有了爱就会生恨,人怎么可能没有怨恨?人以为爱是一种东西,恨又是另一种东西,其实不是,爱和恨是同一种东西。对于情来说,爱是正面、恨是背面,对于恶来说,恨是正面,爱是背面。情的正面就是恶的背面,恶的背面就是情的正面。人中有句话说“冤家路窄”,其实就是这样,相对的两个面就像冤家一样,是“形影不离”的。

山桐子:爱和恨是“形影不离”的。

飞鹤子:所以人是有情有恶的。想修道提升的人就不是这个标准了,提升的理是不讲情的,虽然不讲情,但同时不能有恶,并且不能破坏人这里的理。

山桐子:什么是破坏人的理?

飞鹤子:走极端。人这里的理是不允许破坏的,不能因为自己和别人不同,就要求别人跟自己一样,或者是用高层次的标准要求别人。不同的人走不同的路,所用的理是不同的,不能互相掺,否则就是做坏事,破坏人的理。所以自己提升的同时,在人中要做一个好人,不能吊儿郎当地不干好工作。不做一个好人,就是破坏人的理。

山桐子:为什么人总喜欢把孔子说的东西说成是“仁”而不是中庸?

飞鹤子:虽然孔子的思想是中庸,但是由于教给人的是做人的道理,那么当然也就需要说很多做人的道理,而不是提升的理。中庸之道是可以提升的,不仅可以提升,而且是大道,不过孔子没有把详细的更具体的一步步怎么提高的方法告诉人,只是说过有这种理,所以人悟不出来,也就不知道了。能听得懂的人自然就听懂了,听不懂的人就只理解到“仁、义、礼、智、信”,那么就做一个好人。孔子当年说的“仁、义、礼、智、信”,是做好人的标准。

山桐子:孔子本人有用中庸的理提升自己吗?

飞鹤子:孔子终其一生,都是在不断地提高着自己,到了晚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层次。历史上,真正从理上明白中庸的人,孔子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人知道的也仅仅只是孔子留下来的只言片语,而且很多都是歪曲着理解的。历史上没有人真正明白孔子说的中庸是什么。

山桐子:“仁、义、礼、智、信”是做好人的标准,它和中庸之道有什么关系?

飞鹤子:孔子当年说的“仁、义、礼、智、信”,是做好人的标准。但是我们说的“仁、义、礼、智、信”不等同孔子说的,是另外一回事。孔子的思想是中庸的,那么孔子是站在中庸的角度说出来的“仁、义、礼、智、信”。假如有另外一个人,也在说“仁、义、礼、智、信”,那么很可能就不是站在中庸的角度说了。假如一个道家生命说“仁、义、礼、智、信”,那么说出来的内涵就会和孔子说的不一样。那么孔子与道家生命,谁说的“仁、义、礼、智、信”才是对的呢?其实只要是正理,都不能说是错的,只是各自站的基点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说出来的内涵就会不同。但是有一点,神安排了让孔子来说这个“仁、义、礼、智、信”,自然就有里面的道理,或许对于人来说,会更好一些。

山桐子:这么说“仁、义、礼、智、信”应该站在中庸的角度讲,对人更有好处。

飞鹤子:是的。

山桐子:从中庸的角度理解的“仁、义、礼、智、信”,有些什么特点?

飞鹤子:中庸之道,从简单的角度看,就是不走极端,讲“中和”。那么站在中庸的角度理解的“仁、义、礼、智、信”,同样是不走极端的、“中和”的“仁、义、礼、智、信”。不管是“仁”也好、“义”也好、还是“礼”也好,等等,都不能搞到极端上去,都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里,保持在一定的量里面,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和一定的量。也就是说,要有节制,不能泛滥,不能太极端。人是需要讲“仁”、讲“义”,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个尺度,超过了一定的量、一定的限度,就不好了。任何东西都不能搞到极端上去,都不能过量。物极必反,任何东西过量了都会走向反面,都会产生负作用,产生不好的效果。

山桐子:好的东西过量了也会产生负作用?怎样产生?

飞鹤子:因为宇宙中有相生相克的理,相对的两种东西,是互相制约的。宇宙中有负的生命,有负的因素,任何东西超过了一定的限度,负的因素就会起作用,给人带来负的影响,表现在人中就是各种负作用。这也是宇宙的保护机制,保护宇宙长久地处于好的状态,保持着稳定和平衡。

山桐子:为什么这是宇宙的一种保护机制?

飞鹤子:宇宙的法是圆融不灭的。任何东西过量了都会危害到宇宙的整体运作。比如说,人和动物都需要植物,但是植物过量了也是灾难,那么就会有专门吃掉植物的动物存在,保持住植物的量在合适的范围内。假如把人保护植物的力量视为“正”的力量,那么那些专门吃掉植物的力量就是“负”的力量。这种道理人也是明白的,但是到了人自己的切身利益时,人就忘记了。就像人需要财富才能生存,于是就有很多人没有节制,喜欢贪财,认为财越多越好,所以宇宙就需要有负的生命存在,只要那个人贪财的心太厉害了,或者那个人以前做过坏事,抢了别人的财,那么保证他的恶运在某种时候就会到来,丢财遭灾,各种恶运就到了,要把他的财弄走。这是宇宙的保护机制,也是对各种因素的限制机制,没有任何生命能够逃避得了。

山桐子:看来不走极端很重要。

飞鹤子:所以为什么孔子要教给人中庸的道理,什么事都不要搞到极端上去,都不要过量,否则就会害人害己。

山桐子:孔子已经把中庸的道理教给了人,为什么还会有人喜欢走极端?

飞鹤子:孔子是说了中庸,不过很多人对中庸是歪曲着理解的,乱理解一通。

山桐子:人怎么歪曲理解?

飞鹤子:人以为,孔子说的中庸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是人对中庸的歪曲理解。

山桐子:这么奇怪,怎么成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飞鹤子:因为人的眼中只有名和利的存在,所以人就把中庸往名和利上理解了。人认为“比我钱多的人很多,比我钱少的人也很多,我不上也不下”,人以为这就是“中庸”了。

山桐子:人的思维怎么那么奇怪?怎么可以把中庸歪曲成这样。

飞鹤子:中庸不是“多与少”的中间。“多与少”的中间是和而不是中,那是有节制。比如说有人吃饭要吃三碗,有人吃一碗,那么有人就选择两碗,选择不太多也不太少。这种状态是“和”,是有节制。

山桐子:中是什么?

飞鹤子:中是“没有”,是“相对的两样东西”的中间。比如在刚才说的吃饭这件事情上,中就是吃和不吃的中间,也就是非吃非不吃,或者说不是吃,也不是不吃。

山桐子:什么是“不是吃,也不是不吃”?

飞鹤子:中庸的中间说的其实是特性。“吃”的特性是什么?是吃得津津有味、满足,这是“吃”的特性。“不吃”的特性是什么?是讨厌吃,不想吃。那么它们的中间是什么?就是吃和不吃都无所谓,既不是讨厌吃也不是贪吃;或者是吃也不尝味,不吃也不馋。这些状态才是中庸,非吃非不吃,非讨厌非贪。不过中庸从很浅的角度理解,可以理解为人心不要过量、特性不要过量。虽然中庸从很浅的层次上理解是指“人心不要过量、特性不要过量”,但是中庸真正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

山桐子:中庸真正的内涵是什么?

飞鹤子:中庸真正的内涵是指:两种相对的特性的中间。相对的特性非常多,比如说,强与弱、刚与柔、勇与懦、硬与软,等等,在相生相克的理里面,任何特性都有和其相对的另一种特性存在,中庸说的中间就是相对的两种特性的“中间”。中庸的中间一定是相对的两种特性的“中间”,而不是其它东西的“中间”。

山桐子:是相对的,而不是其它的。喜欢和讨厌是相对的,那么“喜欢和讨厌”的中间就是不去喜欢它、也不去讨厌它。

飞鹤子:是的,碰到什么事情都要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喜欢也不要拼命喜欢,讨厌也不要拼命讨厌,这样就能达到“和”,各种状态都不极端。如果一个人总是喜欢什么就拼命喜欢、讨厌什么就拼命讨厌,这种人是极端的人,离中庸很远。

山桐子:现代人有种怪异的说法,叫“敢爱敢恨”,好像刚好和中庸相反。

飞鹤子:是的,是和中庸相反。这是极端思想,叫人背道,败坏人的道德。中庸才是道,才是道德。

 

上一篇    下一篇

回目录

回首页


发表于 2018年1月

宇宙的根本是什么?人是什么?要看《中道》才能明白:

《中道》


 

正论网:http://www.zhenglu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