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37. 中庸之道(八)

 

山桐子:为什么中庸之道是帝王之道?

飞鹤子:什么是帝王?帝王是每个巨大层次最后的那个王。人总以为帝王是“偶然”的机会促成的,人太无知了。所有人都是各种各样的“有”,那么谁能做最后的王?这种“有”能做那种“有”的王吗?红色能做绿色的王吗?蓝色能做紫色的王吗?都做不了。所以只有接近中庸的生命才能做这种王。

山桐子:接近中庸的生命有些什么特点?

飞鹤子:中庸是“无”。接近中庸的生命就是接近“无”的生命。接近“无”,换句话说,就是“有”少。

山桐子:为什么“有”少的才能成为王?

飞鹤子:因为只有“无”才能制约“有”,只有无才能生大智。为什么故事中的诸葛亮能战胜周瑜?不是因为诸葛亮有多“厉害”,而是因为诸葛亮比周瑜更加无,所以智才会更多。当然真实的诸葛亮不是“智”,而是“忠和义”,这里只是借用故事中的人物说这个道理。为什么韩信那么厉害,能受胯下之辱,不是韩信有多大的忍耐力,而是因为韩信是“无”。如果从修心的角度说,“无”就是心少,心少为无,心多为有。无生大忍、生大智,为什么人中有句话叫“大智若愚”?是因为人看不见无,无因为东西少,心少特性少,所以没有什么能表现出来,没有表现人就看不见了,不招眼了,所以看起来有点像愚。但是此“愚”非真愚,一旦遇到了真事的时候,他就能表现出超凡的智,所以“大智若愚”说的就是这种无的境界,这不是普通人能达到的境界,普通人要靠修道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当一个人达到了无的境界,人就会视他为“无物”、“一无是处”,看不见他的特性是什么。人会觉得他“什么也不是”,看不见他的脾性是什么,看不见他的特点是什么,看不见他喜好是什么,看不见他讨厌什么,这种人给人的感觉恰恰就像“愚”一样,什么也不是。其实真正有智的人是没有“智的形象”的,那些有“智的形象”的人,其实并不具备真正的智。没有“智的形象”的那种智才是真正的智,这种智是神出鬼没的,没有人能预料得到。这个无,是指自己的“无”、特性的“无”、观念的“无”、人心的“无”,而不是人理解的“身外物”的无、行为上的无。所以修道要修走的是人心、观念和极端的特性。

山桐子:“智的形象”?“智”有形象吗?

飞鹤子:真正的智没有形象,人根本看不见。有形象的智都是假的。很多人看见的所谓“智者”,一副好像很有“智”的形象,这种人其实并没有智,是假的,那些只是人后天积累回来的各种观念造成的好像很有“智”。

山桐子:假的智是人的观念。

飞鹤子:是的,假的智是观念,是可以预知的。真的智不是观念,是不可预知的。

山桐子:人说的“圆滑”是什么?

飞鹤子:“圆滑”是狡猾,这种人是最不好的。无不是圆滑。圆滑是处处逢迎讨好别人,处处躲避会伤害到自己的东西,逢迎和躲避都是因为心多,是心在起作用,所以都是有,不是无。逢迎和躲避都是因为“自己”太强大了,心太多了。无是既不逢迎也不躲避,既不伤害别人也不害怕被伤害。“滑”本身就是一种特性、一种有,圆也是一种特性、一种有。圆滑里面的“圆”,是因为心眼多所有才会“圆”,而不是因为道强。道强的人,表现出来也会给人“圆”的感觉,也是圆的,但那是因为智慧大,什么都看得见,甚至能够在事物的外面从这头走到那头看一圈,而圆滑的圆,不是因为智慧大、能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而是心在到处钻、到处躲避、到处钻营,一个是智慧,一个是心,智慧不是为私的,而是为寻找客观真实,但是心是为私为自己的利益,所以此圆非彼圆。道的世界里面是讲智的,讲究分得清真假,最好与最坏往往很相似,只有一线之差,所以很难分辨,这需要靠智。人看到的一切特性其实都是“有”,只要人能够用语言描述得出来的那些状态,都是“有”。“无”是人没有办法用语言描述的。当然,无也是有层次之分的。

山桐子:是因为具备了无,才会有智吗?

飞鹤子:是的,所以中庸之道是帝王之道。一个帝王,如果他不具备中庸,他肯定是个没有智的人,这种人如何做帝王?智不是学回来的,是修才能有的,修心修道,修道里面有修心的部分,修心只是修道的其中一部分,修心是基础。能靠学就学得回来的东西不是智,那是技术和观念。智不是能够学得回来的,只有具备了无,才具备智,有多大的无,就有多大的智。这个“智”,也仅仅是借用了人的语言来表达,神的“知”其实比人能理解到的智更无形、更轻、更干净,只是没有那种语言来表达了,所以也只是借用“智”这个词。

山桐子:为什么“真”生智,“无”也生智?

飞鹤子:从修炼的角度看,人如果能达到“真”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无”。

山桐子:为什么“真”的最高境界是“无”?

飞鹤子:道讲的“真”,不是人平时说的“说心里话”、“不掩藏”、“不歪曲”,这些只是人那个层面讲的真,道讲的真,内涵比人平时讲的真的内涵大很多。“真”也不是人讲的“较真”,这些都是执著和观念。先天才是真,后天都是假。当一个人返本归真的时候,他后天所有的东西都修走了,所有后天形成的观念都没有了,所有后天形成的特性都没有了,“有”都没有了,是不是就是“无”?其实就是“无”。所以为什么道人修道都修真,但同时也讲无,就是这个原因,真和无的内涵是相通的。“真”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当然,这只是从修道的角度理解的。如果不从修道的角度理解,还不能这样说,因为“真”和“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山桐子:那么善呢?善和无有关系吗?

飞鹤子:道德讲的善的最高境界,其实也是无。我们说的善,可不是佛讲的善,这是不能混淆的,“善”这个概念的内涵需要重新定义,因为它被人严重歪曲了,这个问题之后再说。

山桐子:道家讲“无”,为什么道家不讲中庸?

飞鹤子:是因为道家讲的“无”和中庸的“无”有点不同。低层的道讲的“无”是表面的无,是物质、行为上的无。中庸之道讲的无,是本质上的无,是特性观念上的无,也就是“自己”的无。道家要到了很高层次才讲特性上的无。讲特性的无、讲观念的无,才是中庸的无。中庸的无是“自己”的无。

山桐子:执著个性的人,没有无,就不会有智。

飞鹤子:是的,执著个性的人,是最“有”的人,是极端的人,是非常执著“自己”的人,时时处处看重的是“自己”的形象、“自己”的特性,这种人表面上很招眼,其实是愚蠢的人。眼中只有“自己”身上的一个壳,整天背着个壳来活,招摇过市、卖弄自己的那个形象,其实就是一个壳而已。

山桐子:乌龟就背着个壳来活。

飞鹤子:这种人不但背着个形象,还用那个形象保护“自己”,到处获取名利,非常为私。获取名利有很多种途径,靠形象来获取名利的人,是最为道德所不齿的。

山桐子:保护“自己”是为私吗?

飞鹤子:是的,保护“自己”、显示“自己”、为“自己”谋取名利都是为私。

山桐子:怪不得我没有看到过哪个帝王是追求个性的人。

飞鹤子:好的帝王是不会执著个性的。执著个性的人,他的心胸就和纸一样薄、针尖一样细,和那些整天只懂得照镜子的女人没有区别。

山桐子:为什么女人喜欢照镜子?

飞鹤子:因为女人属阴,“自己”的因素比较强大,所以比较注重“自己”。法的标准对女人的要求不高,所以她们可以那样。但是男人属阳,法对他们的要求比较高,不允许男人这样,不允许他们追求个性,否则就成为贱男,下辈子做女人。他们喜欢形象,下辈子就会让他们做女人,照镜子照个够,整天为自己的美丽而活。油头粉面的男人现在很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人普遍的道德不行了造成的,阴盛阳衰,只讲究外表形象,从来不思考道理,几乎没有精神世界。

山桐子:追求个性就会成为贱男。追求“自己”跟贵贱有关吗?

飞鹤子:有的。追求“自己”的人是低贱的,抛弃“自己”的人才是高贵的。

山桐子:原来那些“型男”是贱男。

飞鹤子:没有理智,靠卖弄表面来博取名利,当然就是低贱。

山桐子:眼中有了“自己”,心胸就会狭隘。

飞鹤子:不但心胸狭窄,眼界也会狭隘,容不下任何东西。为什么中庸是帝王之道,是因为只有具备了中庸,具备了无,才能真正容得下万物。帝王是要容得下天下的人,容得下各种各样特性的人,有了“自己”,如何容得下别人?只有“自己”很弱的人、接近无的境界的人,才配得上做帝王。

山桐子:只有“无”才能制约“有”,“有”不能制约“有”吗?

飞鹤子:“有”对“有”的制约是表面的、有形的、人看得见的。“无”对“有”的制约是本质的、无形的,人看不见的。

山桐子:什么是“有”对“有”的制约?

飞鹤子:举个例子,就像“强”制约“弱”,或者是“弱”制约“强”,就是“有”对“有”的制约,大家都是“有”。就像刀和剑的较量一样,就是“有”对“有”的制约,有声有形,人看得见。这种制约是表面的、有形的。韩信受辱于胯下,是“无”对“有”的制约。“无”对“有”的制约都是反象,现象和本质是反过来的,表面上好像“有”赢了,实质是“无”赢了。眼睛看得见才相信,这样的人,只会相信“有”,不会相信“无”。只有非常好的人才会相信“无”。

山桐子:韩信是无,是大智若愚。

飞鹤子:中庸之道是帝王之道。为什么只有中国才有儒家,因为那里是帝王聚集的地方,他们需要明白中庸是什么。这是天道的安排。

山桐子:不明白中庸的人,做了帝王会怎样?

飞鹤子:不明白中庸的人,乖张了不自知,极端了不自知,狂妄了不自知,有了偏好不自知。帝王一旦变成了这样,天下会大乱。

 

上一篇    下一篇

回目录

回首页


发表于 2018年1月

宇宙的根本是什么?人是什么?要看《中道》才能明白:

《中道》


 

正论网:http://www.zhenglu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