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43. 中庸之道(十四)

 

山桐子:为什么老子喜欢说“静”?“静”是什么东西?

飞鹤子:为什么老子喜欢说“静”,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是,老子在某种程度上是借用了“静”这个词,另一个原因是,老子对“静”的理解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极端。

山桐子:为什么老子要借用“静”这个词?

飞鹤子:因为人的语言非常有限,词汇不多,所以很多时候就需要借用某个词来表达某种内涵。老子借用“静”这个词,其实是表达了几种内涵的,一个是“不动”,一个是“不欲”,一个是“不争”,一个是“不燥”,一个是“无为”等等。

山桐子:老子用“静”表达了这么多的内涵,是不是因为这样,导致了老子把“静”弄到极端上去了?

飞鹤子:这样理解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对的地方,是因为如果某一种理大量地使用,不分场合、条件、前提,什么地方都使用,就会导致走入极端。不对的地方,是因为老子把“静”弄到极端上去,除了是因为大量使用外,还有就是因为老子没有站在中庸的角度导致的。

山桐子:如果站在中庸的角度看“静”,是怎么回事?

飞鹤子:中庸是“无”,“无静无动”,而不是“静”。

山桐子:“无静无动”和“静”有什么区别?

飞鹤子:“无静无动”是“没有”,既没有“静”的特性,也没有“动”的特性,所以不是“静”,也不是“动”。“静”其实不是人肤浅地理解的“不运动”,“静”之所以是“静”,是因为具备了“静”的特性。所以“无静无动”也不是人肤浅地理解的“不静也不动”,这样理解是不对的,因为没有东西是“不静也不动”的。“无静无动”真正的意思是不具备“静”的特性,也不具备“动”的特性。所以“无静无动”既可以“静”,也可以“动”,不管“静”还是“动”都不影响,都不会产生变异。但是“静”就达不到这种效果,“静”就不能动了,“静”一动,“静”就不是“静”了、就变异了。所以“静”是有局限性的,“无静无动”是没有局限性的,既可以成“静”,也可以成“动”。这是从一个方面看。从另一个方面看,因为“静”是“有”,“有”就等于有它自己独特的特性。“静”的特性是什么?是“不运动”、“没有影响力”、“很多事情不去做并且做不了”等等。所以“静”其实是有很大局限性的。“静”涵盖不了“动”,也就没有了“动”的长处。

山桐子:“静”没有“动”的长处,不能用“静”涵盖一切。

飞鹤子:是的,所以为什么老子把“静”弄到极端上去就成了错的。任何“有”都只是它自己,都涵盖不了别人。只有没有了“自己”,才能涵盖别人。

山桐子:“动”有什么好处?

飞鹤子:有了“动”,才能更容易达到“不变”。“静”多了,生命就会很容易“变”。

山桐子:“动”不是“变”吗?怎么会“不变”?

飞鹤子:“动”不是“变”。恰恰相反,只有“动”了,才能保持“不变”。

山桐子:为什么会这样?

飞鹤子:举个例子,一个人长期呆在一个地方,会产生什么后果?

山桐子: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就会认识很多人,有稳定的生活和朋友。

飞鹤子:稳定的生活和朋友,意味着什么?

山桐子:稳定的生活和朋友,就意味着关系会越发展越复杂。

飞鹤子:是的,这就是“静”的坏处了。关系复杂,里面的各种恩怨就会多,人会活得越来越累,人心和观念都会越积累越多。为什么古人有句话叫“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所以“动”有“动”的好处。

山桐子:原来这样,“动”能使东西不会积聚。

飞鹤子:是的,“动”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消减“有”。正是因为“动”会消减“有”,所以人不喜欢“动”。因为“动”会给人带来痛苦,关系、情和温暖都会被割断,所以人喜欢“安定”,喜欢“静”。

山桐子:人的理都是反的。

飞鹤子:是的。

山桐子:“动”有“动”的好处,那么“动”有没有坏处?

飞鹤子:当然有,“好处”的背面就是“坏处”。因为“动”会消减“有”,所以“动”多了,就会“一事无成”。没有了积累,就会什么事也做不成。

山桐子:看来什么东西都不能弄到极端上去。

飞鹤子:是的。

山桐子:现代人太愚蠢了,还强调“个性”,越强调他就越渺小。

飞鹤子:是的,因为这是一种变异了的观念,背离了传统,背离了生命的先天,背离了宇宙的法。

 

上一篇    下一篇

回目录

回首页


发表于 2018年1月

宇宙的根本是什么?人是什么?要看《中道》才能明白:

《中道》


 

正论网:http://www.zhenglu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