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44. 中庸之道(十五)

 

飞鹤子:除了“静”之外,老子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错误。

山桐子:还有啊?那是什么?

飞鹤子:是“柔”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说还不行,因为不说出来,人辨别不了,对人会有影响。这个“柔”的问题,就是老子把“柔”抬得太高了。

山桐子:“柔”不是和“刚”相对的吗?

飞鹤子:是的,“柔”和“刚”相对。

山桐子:既然是相对,那么同等程度的“柔”,和同等程度的“刚”就没有区别了。

飞鹤子:是的,这是站在中庸的角度看的。但是老子不是这样认识,老子认为“柔”能克“刚”,所以就把“柔”抬得很高。

山桐子:“柔”能克“刚”,“刚”不是同样能克“柔”吗?女人就最怕男人的力和强硬,男人大声一吼,女人就会害怕。刀一砍,草就断。

飞鹤子:是的,“柔”和“刚”其实是不相上下的,互相克制对方,谁也无法最终战胜谁。水是“柔”,能“无孔不入”,可是一个瓶子就能把水装起来,水就“动弹不得”。所以“柔”并不是那么“天下无敌”。所以老子说的“上善若水”就是有问题了,水是“柔”,不是“无”,所以称不上“上善”,“上善”应该是“无”才对。其实,“善”不是 旧宇宙的道家理解的那样,旧宇宙的道家不明白“善”是什么,不能准确地理解“善”所有的内涵。老子如此看重“柔”、“静”和“弱”是有一个原因的。

山桐子:什么原因?“柔”、“静”和“弱”好像都跟女人有些关系?老子怎么会看重这一类的特性?

飞鹤子:老子偏重了“柔”、“静”和“弱”,是因为老子看不到中庸的“无”在哪里。老子看到人的争抢、强暴、欲望、追求和贪这些东西非常不好,所以就想用“柔”、“静”和“弱”这些特性来抑制人的争抢、强暴、欲望、追求和贪等这些东西。

山桐子:原来这样,看来老子是用“有”来治“有”。

飞鹤子:老子看不到“无”在哪里,所以才会用“有”来治“有”。一种“有”虽然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另一种“有”,但是“有”对“有”的抑制都是有负作用的,所以都不能过量使用。老子想用“弱志”来抑制人的贪和追求,虽然有一定作用,但是“弱志”会助长人的惰性,这是老子忽视了的问题。所以“有”对“有”的治理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有节制,要因环境、条件、前提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东西。追求多了要“弱其志”,惰性多了要“强其志”等等。“强”和“弱”,“刚”和“柔”等等都各有不同的用处,不能抬高一个而贬低另一个,不能只用一个而抛弃另一个。中庸讲究的是因人而教,不能僵化。理是千变万化的,不能拼命强调一种而否定另一种,特性也是千变万化的,同样不能拼命强调一种而否定另一种。僵化了的思维是愚蠢没有智的。当然,如果人要用这种“变化”来保护自己的观点和维护自己利益,那就是人的狡猾,这是最坏的人。

山桐子:老子认为“不争”是“上善”,这种认识对吗?

飞鹤子:“不争”可以说是“上善”,这个没有太大的问题,即使有,也只是小问题。只是不能说水是“上善”。因为水是有很多问题的,如果把水理解成了“上善”,就会导致人犯了“水的毛病”而不知。

山桐子:“水的毛病”?水有什么毛病?

飞鹤子:水有几个最主要的问题,其一,水属阴,阴必然会处于下,所以水一定往下流,流入低处。其二,水的“利万物”是好坏不分的,既助长好的,也同时会助长坏的。其三,水利万物,水是利。水多了,也就是利多了,利多了,阴气一定重,细菌一定容易生长,人会烂,社会也会烂。并且水会灭火,所以人讲利太多了,一定会抛弃法理,抛弃提升。这是水最严重的问题。老子说的“水利万物而不争”,表面上看好像“很好”,可是“利人”多了,被利的人一定会烂。

山桐子:所以任何东西都要知其一面,也要知其另一面,否则就会走入极端。

飞鹤子: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人认为再好的东西,也有其“不好”的一面,人认为再坏的东西,也会有其“好”的一面。所以为什么人要有“智”,就是这个道理。人如果没有了“智”,就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盲目愚蠢而极端,世界就会被人自己的极端弄成一塌糊涂,最后毁灭。 虽然中庸的本身是无敌的,但是中庸之道不是“无敌”的,同样会被坏人利用来保护自己和谋私,坏人就是这种特质,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来谋私。其实任何理都一样,到了坏人手里,都会被利用来做坏事。当然人要做坏事就会遭恶报,最后败坏到无可救要,就会被淘汰。这是一定的。

山桐子:人没有了“智”,就会走极端吗?

飞鹤子:是的,一定会。因为人有执著并且趋利,所以人如果没有道德里面的中庸的“智”带着他,人一定会走极端。旧宇宙就是这种情况。

山桐子:中庸之道是帝王之道,那么老百姓呢?老百姓也要讲中庸吗?

飞鹤子:对老百姓不能讲严格的中庸,讲也只讲不严格的中庸,讲“和”,讲有节制就可以了。

山桐子:什么是不严格的中庸?

飞鹤子:就是变化幅度大的。老百姓可以伤心,也可以喜悦,可以喜欢,也可以讨厌,标准和帝王不一样。

山桐子:为什么这样?

飞鹤子:所有人都“无”,宇宙就不成宇宙了,社会也不成社会了,没有了五颜六色,没有了丰富,还算什么社会。所以只有帝王才讲中庸的“无”,或者想往高境界修的人可以讲中庸的“无”。当然路都是人自己选择的,如果哪个人他自己想中庸一些,也是可以的,不是说老百姓就不能学中庸,而是说不能用严格的中庸标准普遍地要求老百姓,但是哪个人他自己想学,是可以的。中庸是君子才讲的,所以是君子和帝王要学的东西。

山桐子:想修炼上去的人也要讲中庸的“无”吗?

飞鹤子:不一定,是“可以”,不是“必须”。想沿中庸之道修上去的人,才需要讲中庸的“无”。不想沿中庸之道修上去的人,不需要讲中庸的“无”。不过只有中庸才是大道 。大道只有一条,就是中庸,其它的不是中庸的道,都是小道,不但提高得慢,提高的幅度也很有限。

山桐子:道家不太讲中庸,那么沿中庸之道修的是什么?是道吗?

飞鹤子:沿中庸之道往上修的是帝王,帝王之上是神。道家是不太讲中庸的,所以沿中庸之道往上修的,他们不属于修道。道家讲“真”,虽然中庸也讲“真”,但是中庸不讲一般道家讲的那种“真”;道家讲“理”,虽然中庸也讲“理”,但是中庸不讲一般道家讲的那种“理”。也就是说中庸理解的“真”和“理”,与一般道家理解的“真”和“理”是不一样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他不修道。 不过这个“不修道”与“道家”的叫法,是按照旧宇宙生命的理解和思维状态来讲的,新宇宙不是这种情况。

山桐子:道家怎样理解“真”?

飞鹤子:“修真养性”。

山桐子:什么是“修真养性”?

飞鹤子:为什么道家喜欢拿个“拂尘”?

山桐子:扫灰尘?

飞鹤子:是的,道家讲究经常扫走覆盖在特性上面的灰尘。所以道家理解的“真”是“没有遮挡、没有掩盖、露出其本来的面目”等等这些内涵。

山桐子:这个和中庸理解的“真”有什么不同?

飞鹤子:道家理解的“真”,是“性”的本来面目,所以讲究扫走覆盖着“性”的灰尘。中庸理解的“真”是“先天”,所以中庸不会拿个“拂尘”。中庸只讲什么是“后天”,“后天”的东西都不要。

山桐子:所以中庸的“无”才是最终的“无”。

飞鹤子:是的。因为道家维护理,所以道家会拥有某些理和某些本事,而中庸只讲“无”,其它什么都没有。

山桐子:这么说,做帝王的需要讲中庸,还有一部分想提高的人也需要讲中庸。

飞鹤子:基本上是这种情况。

山桐子:道家不喜欢中庸吗?

飞鹤子:离中庸越远的讲得越少。如果所有生命都讲中庸,宇宙就成不了宇宙了。因为虽然中庸有他的特点,但是不是中庸的也有他们的特点,如果他们都讲严格的中庸,他们各自的特点就会消失了。

山桐子:也是,各自的特点都消失了,就完蛋了。

飞鹤子:所以虽然存在中庸这种理,但却不是所有生命都要讲严格的中庸的,只有一部分生命讲严格的中庸,其他绝大部分生命都只讲“和”,存在于中庸周围变化的范围内,或酸或碱,或弱酸或弱碱,或强酸或强碱。就是这种道理。

山桐子:看来中庸是种很特别的理。

飞鹤子:中庸之道是很特别,不是一般的道家的理,并且是帝王之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回目录

回首页


发表于 2018年1月

宇宙的根本是什么?人是什么?要看《中道》才能明白:

《中道》


 

正论网:http://www.zhenglu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