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6. 上善若水

 

山桐子:水为阴,但是人有一句话,称之为“上善若水”,这句话是怎么回事?

飞鹤子:站在人的层面上看,它好像是对的,但是站在高层次看,它是错的。

山桐子: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飞鹤子:从表面上看,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确实很像善。但是真正的理却不是这样。利万物而不争,这个“利万物”本身就很有问题。因为万物包括了好与坏,利好的还行,利那些不好的就不能算善了,那是同流合污,一起做坏事。

山桐子:原来是因为水的“利万物”是不分好坏的,什么都利,好的也利,坏的也利。

飞鹤子:是的,连好坏都不分,怎么可以算是“上善”?最多只能算是“下善”,是低层次的善。离开了真,就会不分好坏,也就谈不上是真善。能使人提升的才是真善,“利万物”不是真善,那只是人说的善。人说的善讲的是好处,能给人带来好处的,人就认为是善,但是道 要讲正理,而不是讲能不能给人带来好处的问题,所以如果是不能使人提升的善,也就不是正理里面说的善,而只是人说的。

山桐子:可是老子说自己是道。

飞鹤子:道应该讲正理,说出来善的理,应该是带着真的,是分好坏的善,怎么可以不分好坏?连好坏都不分,怎么可以算是道?

山桐子:这么说,“上善若水”这句话讲的不是正理。

飞鹤子:是的。道不讲正理,就算不上道了。好坏不分,就是掺了假。不分好坏,对谁都好,“利万物”,这是人说的善。当然,这里不是说老子不分好坏,只是说这句话里面有问题,说这个道理。老子其实 也是分好坏的,老子有一句话这样说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老子知道上士、中士、下士三种人对待道的态度会不同,所以老子其实是知道人有好坏之分 。

山桐子:既然老子知道人有好坏之分,为什么老子还会说出“上善若水”这种有错的话?

飞鹤子:老子不是大道,对理的对错的掌握当然会有漏。道其实是不太讲善的,道讲太多善是不对的,这种现象不是好事。

山桐子:为什么道讲太多善不好?

飞鹤子:可以讲一些,讲太多了就不好了。生命的特性是不能互相掺的,掺了就会出现变异,不纯净了。阴阳是要分清的,阴阳不分,那就乱套了,宇宙会大乱。阴阳篡位了,宇宙会覆灭。

山桐子:“利万物”不是真正的善,使人提升才是善。

飞鹤子:只有到了更高层次,才能理解到真正的善是什么,真正的善不是“利”。

山桐子:水的“利万物”不是真正的善,那么水的品德是什么?

飞鹤子:在一定的宇宙范围内,水是万物之母,生养万物。但是水生养的也只是万物阴的部分。“母”是不分好坏都生养的,不管自己的孩子再不好,母亲也会照顾他,这是“母”的特性。“父”就不是这种特性了,“父”是因材施教,好的教多点, 不够好的教少点,或者是好的教深点,不够好的教浅点,这是“父”。“母”的善不是真善,神的善才是真善。孔子有一段话谈到关于水的,比老子的说法更准确一些。

山桐子:孔子怎么说水?

飞鹤子:孔子说,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

山桐子:原来孔子是说水似德。为什么孔子的说法比老子的说法更准确些?

飞鹤子:说水似德还可以,说水似上善就不对了。因为德和善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乱用。

山桐子:为什么说水似德可以?

飞鹤子:“德”这个概念其中的一种内涵,是指人通过消减极端之后得到的东西,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是吃苦,吃苦能磨灭极端的心,所以会有德。吃苦只能算是德,还算不上是善。必须具备无恶才能算得上是善,必须能使人提升的才能算得上是善 ,这种善才是道讲的善,道讲的善不是人讲的善。道如果讲人的善,很容易变成孟子那样,用善来谋取民心、谋取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女人讲情就没问题,男人如果讲 太多的情就会变成怪异或者变成谋私的手段,因为正常的男性,天生感情的因素会少一些,他要讲情,要不变成黏糊糊的怪物,要不就是利用情作为谋取利益的手段。而女人的情,是一种天性和本能,因为只是一种本能,所以还不能算是谋私。当然,私心重的除外。

山桐子:道不太讲善,那么道应该讲什么?

飞鹤子:道应该讲理,讲道德。

山桐子:孔子是道吗?

飞鹤子:人说孔子是儒家,儒家和道家有所不同,这是过去的理和状态,将来的人不会再像过去的人那样认识。当道纠正了人的各种歪理后,人的认识会改变。孔子关于水还有一句,也是说得比较对的,孔子说,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洁,此似善化也。

山桐子:孔子是说,水使万物化洁,似善化。

飞鹤子:是的,如果从“能使万物化洁”这个角度说水似善,还是可以的。因为干净了、把不好的东西去掉了,就能提升。真正的善是能使人提升的。不过这也仅仅只能算是个比喻,因为水的“化洁”只是表面的,不是本质的。孔子理解的“善”注重“化洁”,老子理解的“善”注重“不争”,各有不同。

山桐子:为什么会这样?

飞鹤子:因为孔子站在中庸的角度看问题,所以会说水是“化洁”而不是“不争”。老子没有站在中庸的角度看问题,所以老子看到的水是“柔”的,所以老子会说水是“不争”。

山桐子:水是“柔”的吗?

飞鹤子:是的。

山桐子:那么为什么孔子不说水的“柔”?

飞鹤子:孔子的思想是中庸,所以有两个原因导致孔子说“化洁”而不说柔。其一,因为中庸更注重提升,所以孔子注重“化洁”。其二,因为处于中庸,所以不会认为“柔”有什么值得称赞的。这两个原因导致孔子会称赞“洁”而不会称赞“柔”。

山桐子:为什么中庸会更注重提升?

飞鹤子:中庸是大道,中庸是宇宙最重要的道,注重提升是中庸的生命先天的本性。

山桐子:道说善不好,为什么孔子也会说水?

飞鹤子:孔子在说“洁”,没有掺到“善”里面。

山桐子:老子说的东西不是站在中庸的角度说的,孔子说的东西是站在中庸的角度说的,那么我们说的东西,是站在什么角度说的?

飞鹤子:中庸的角度。我们说的所有东西,都是站在中庸的角度说的。老子本人,很可能不会觉得他说的东西有错,但是站在中庸的角度看,老子说的东西是有错的。生命处于不同的位置、角度,认识到、看到的东西都会不一样。

山桐子:为什么我们要站在中庸的角度说?

飞鹤子:因为中庸是“无”、是“正”,是宇宙中最不偏不倚的道,看到的问题精准而无漏。

 

上一篇    下一篇

回目录

回首页


发表于 2018年1月

宇宙的根本是什么?人是什么?要看《中道》才能明白:

《中道》


 

正论网:http://www.zhenglu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