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9. 人对孔子的不解(二)

 

飞鹤子:孔子还有一句关于君子的话,也是后世人理解不准确的。

山桐子:怎么说?

飞鹤子: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山桐子:人怎么理解这句话?

飞鹤子:有的人认为,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利益。

山桐子:弄了件特别肥大的衣服,什么人都套得下。

飞鹤子:有的人认为,君子会选择附近有仁德的人居住的地方来居住,小人会选择能发财的地方来居住;君子行动时会想是否合符刑典,小人行动时想的是眼前利益,不思后果。

山桐子:搞到考虑什么居住地那里了?

飞鹤子:有的人认为,君子终日所想的,是如何进德修业,小人想的是求田问舍;君子安分守法,小人唯利是图。

山桐子:感觉也是一件肥衣服,保证套得上。

飞鹤子:有的人更是把“土”理解成了“乡土”,就更表面化了,望文生义,把孔子的话搞到感情那里了。孔子是不说感情的,因为孔子是道,道只讲理。在前半句,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个德和土分别是什么?德是道德,道德生万物,但是是生万物阳的部分。土是什么 ?土,吐万物,也是生万物,但是土生的却是万物阴的部分,身体的部分。

山桐子:原来是这样。道德生精神,生万物阳的部分。土生身体,生万物阴的部分。

飞鹤子:道德带来的是生命的提升,阴带来的是生命的生存和舒服。所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说的是君子心里装的是道德,装的是如何提升自己。小人心里装的是如何生存和如何获取舒服。

山桐子:后半句怎么理解?

飞鹤子:孔子的后半句话: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刑”和“惠”也是刚好相对的两种东西。“刑”是“刑罚”,刑罚是什么?刑罚是惩罚犯了罪的生命用的,是给生命消罪用的,是 警戒和约束人的心用的,但是会给人带来痛苦。那么“惠”是什么?“惠”是“好处”,好处是什么?好处是能给人的阴心带来好的感受的东西,也就是能满足阴心的欲望的东西 。欲望得到了满足,阴心就会增加、阴就会增加。“刑”是用来消减和约束阴心用的,“惠”是会使人增加阴心的东西。

山桐子:阴心是什么东西?

飞鹤子:心这种东西,是有阴阳之分的,属阴的心叫阴心,属阳的心叫阳心,能够直接在公众面前显露的心是阳心,不能够直接在公众面前显露的心是阴心。换句话说,能见光的心是阳心,不能见光的心是阴心,不害怕见公理的心是阳心,害怕见公理的心是阴心。

山桐子:一个是愿意承受痛苦和约束,一个是追求舒服。

飞鹤子:是的,愿意承受痛苦和约束是善,追求舒服和解放是恶。孔子说的话就是这个内涵。君子是善的,善的人会乐意承受痛苦和约束。小人是恶的,恶的人是没有善念的,是会逃避痛苦,追求舒服和解放的。

山桐子:“君子怀刑”,说的是君子乐意承受痛苦和约束。“小人怀惠”,说的是小人追求舒服和解放。

飞鹤子:是的。孔子还有一句说到君子的话,也是被人歪曲了的。

山桐子:什么话?

飞鹤子: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山桐子:人怎么理解这句话?

飞鹤子:有的人认为,君子能和别人和谐友善,但不会和别人苟同。小人则相反,迎合别人而不能和谐。

山桐子:人把“和”理解成“和谐”,把“同”理解成“相同”。

飞鹤子:有的人认为,君子会和人和睦相处,但不盲从苟同。小人则相反。

山桐子:跟刚才那种理解差不多。

飞鹤子:人基本上都是把“和”理解成了“和谐、和睦”,把“同”理解成了“相同”。其实都是不对的。

山桐子:从字面上看人的理解好像是对的。

飞鹤子: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是望文生义。人没有办法理解孔子的话,是因为人对孔子思想是什么根本不知道。人以为孔子讲的是处世之道,所以都从如何处世的角度去理解了。

山桐子:孔子思想是什么?

飞鹤子:是中庸。中庸讲“中”,讲“和”,讲道德。孔子说的君子和小人都是从道德的层面讲的,不是从“搞关系”的层面讲的。很多人理解好坏就只懂得从“搞关系”的层面理解 ,认为能和别人你好我好你来我往地相处的才是好人,不能和别人你好我好你来我往地相处的就不是好人,很多人是这样理解好坏的,这是因为人自己喜欢搞关系 ,所以把好坏的标准和“关系”挂上了钩。这样理解好坏的人,就会把“和”理解成了“和睦”和所谓的“和气”。然而中庸讲的“和”根本就不是什么“和睦”和搞关系的所谓“和气”。

山桐子:孔子说的“和”是什么?

飞鹤子:“和”是中庸讲的。《中庸》有一句话,非常准确地说了“和”是什么。《中庸》里面是这样说的: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山桐子:什么是“发而皆中节”?

飞鹤子:在这句话前面,还有一句。全句是这样的,孔子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还没有生出来的时候,是“中”;喜怒哀乐生出来了,但是不极端,能够有节制,能够适可而止,是“和”。

山桐子:原来“和”是人的各种情绪都不极端,能够适可而止。

飞鹤子:是的,人的这种状态就能称之为“和”、才是“和”。所以君子是懂得“和”的人,喜怒哀乐都不会极端,都能够适可而止。而小人则不会这样,小人是有什么就发泄什么,是要追求痛快的,高兴了就大笑狂喜,受伤害了就痛骂别人,看到利益就去追,看到痛苦就赶紧躲避。

山桐子:小人是没有节制的人。那么那个“同”又是什么意思?

飞鹤子:“同”是“合”和“聚”的意思。比如说“同流合污”就是这个意思。孔子说的君子“不同”就是这个意思,“不同流”。为什么孔子说君子是“不同流”?因为“同流”就会“合污”,没有说“同流”而不会“合污”的,只是当那个“污”比较小的时候,人不觉得它是“污”罢了。同样道理,“结党”就会“营私”,没有说“结党”而不“营私”的。所以君子不与人“同流”、不与人“结党”是很有道理的。

山桐子:原来孔子是说君子不与人“同流”。为什么“同流”就会“合污”?

飞鹤子:人各有优点和缺点,各有好和坏。人与人的“同流”,起作用的都是人不好的一面,所以就会“合污”。

山桐子:好的一面不会使人“同流”吗?

飞鹤子:不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讲究清心寡欲的。清心寡欲的人,对关系是淡泊而不执著的,随缘而不强求,这是其一。 其二,“流”这种东西只会顺势而下,是不会逆流而上的,所以“同流”是和别人一起顺势而下,君子讲究的是逆流而上,只有小人才喜欢顺势而下。所以好的一面不会“同流”。

山桐子:人和人“同流”,是什么东西在起作用?

飞鹤子:人和人一旦“同流”,起作用的一定都是情和利益。没有情和利益在起作用,人和人是不会“同流”的。所以庄子有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水是无色无味的,君子之交因为里面没有涉及到情和利益,纯粹是因为理,所以就会干净,无色无味。如果君子之交能像水一样,无色又无味,这才是最干净的交往。其实也只有小人之交才会浓如蜜的,情浓利益也浓,就会像蜜一样甜。

山桐子:君子是因为情和利益都很淡,所以就不会和别人“同流”吗?

飞鹤子:是的,因为人之所以能和别人“同流”,都是因为他们之间有情和有利益。君子和人的交往是不能用“同流”形容的,是“和而不同”的,是正常的、有礼节的交往,但不是“同流”。除非人与人之间是因为血缘关系在一起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血缘关系,又要“同流”或“结党”,就一定是为私的,不管是为情还是为利益,都是为私。

山桐子:为什么孔子那句话的“和”不是在说“和睦”?

飞鹤子:“和睦”不是孔子讲的东西,因为孔子讲的是道,是道德,不是教人如何“搞关系”。如果对方是个奸狡之徒,孔子会叫你和他“和睦”吗?如果那个人是个谄媚小人,孔子会叫你和他“和睦”吗?物以类聚,这个世界上,是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和睦”的。孔子说的是中庸、是理,不是说什么“梦幻”和“理想主义”。中庸是 孔子的核心思想,中庸强调的是不走任何极端,任何东西极端到某种成度,都是错的、不好的、败坏的、邪的、恶的。如果这个世界所有人都“和睦”了,这个世界就真的完蛋了,清浊不分,好坏不分,所有人都“一样”,这是一种不存在的“社会”,是一种人想象出来的“社会”。为什么地上会有高山和河流?都一样平了,水如何流得动?为什么有坏人的存在?好人和坏人会“和睦”吗?人不思考其中的道理,只懂得按照自己的观念去幻想 ,就会搞各种各样的歪理和乌托邦。人中一定会存在坏人和奸狡之徒,一定会存在各种矛盾,不管再好的社会都如此。只是好的社会人的道德会普遍比较高,但是坏人是永远会存在的。没有了坏人的存在,也就没有了好人的存在。 所有人都是好人?是不存在这种状态的。

山桐子:希望所有人都能“和睦”,是不是也是一种极端思想?

飞鹤子:是的。不止是极端的思想,而且是梦幻思想,因为这种“社会”是不存在的社会,因为人中永远都会有坏人,人永远都会有好坏之分,永远都会有不同的观念互相碰撞,人与人之间永远都会有各种矛盾和纷争。有好的存在就一定同时会有坏的存在,有好人就一定同时会有坏人。那么好人和坏人如何“和睦”?“和睦”了,他们就都一样了,不是坏人变好了,就是好人变坏了。就像颜色永远有不同的各种颜色,永远都会有红绿之分,永远都会有黄蓝之分,那么红和绿不就是存在不同和矛盾吗?红和绿能混在一起大家变成一样吗?不能。

山桐子:好人如果能同坏人“和睦”,不是好人被坏人同化了,就是坏人被好人同化了。

 

上一篇    下一篇

回目录

回首页


发表于 2018年1月

宇宙的根本是什么?人是什么?要看《中道》才能明白:

《中道》


 

正论网:http://www.zhenglun.info